▎初候,东风解冻



立春后,东风送暖,气温回升,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冬眠的动物们苏醒蠢动,但它们只是懒懒地舒展身体,并未“起床”。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天渐暖了,鱼儿破冰而出,开始到水面上游动,看起来就像背负着冰一样。




▎助阳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春天已来临。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闭藏,天地间的阳气开始生发,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亦是遵此而行。但此时体内初生之阳,如同小火苗一般,弥足珍贵,需要格外呵护。


因此,此时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适当调养,使阳气宣达。


▎护肝气



春季,属于五行中的“木”,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


春天到了,草木开始萌发,同时五脏中的肝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起到了由内而外调动气血的作用,此时正是调肝的大好时机。但肝脏与草木相似,不喜受压抑。


所以,春季要注意养肝护肝,使肝气疏畅,从而生发气机


▎逆之则损肝伤阳



如果我们违背了上面这些原则,则会损肝伤阳


肝不好会影响到胆、筋、眼睛、爪甲等器官组织,而且人的性情也容抑郁不乐,动不动就生气


另外,春天没养好,还会影响到夏天。逆春者,由于“春生”不足,“夏长”就缺货,在夏天就会阳气不足。特别是在这个冷气泛滥的时代,这些人很容易受寒着凉,腹痛腹泻。




▎适当春捂,防风防寒



在冬春之交的季节,气候仍以“风寒”为主。


此时天气乍寒乍暖,更多风,人体的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居住在北方地区的,不要急着脱去棉服,以免受寒


衣着宜“上薄下厚”,上体无妨略减,但要注意下身保暖,避免寒气侵袭。


▎顺应节气,晚睡早起



早春时节,睡眠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规律。


即便晚睡,也不能晚于11点,到了早晨,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春三月时间跨度长,并不是说固定一个时间点起床,而是依日出而定,跟着天地阳气走


另外,寒邪易从脚底侵入,若睡前用热水泡脚,揉按涌泉穴,可以睡得更安稳。


▎勤以散步,生发阳气



春日到来,人亦应随春生之势而动,与春气相呼应。


但初春天尚寒,是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的,过度活动反而会损伤阳气,运动应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在日出之后或日落之时外出散步,是最适合的


散步时,在保暖的前提下,衣服应宽松舒适,以防体内肝火淤积。运动量以劳而不倦、轻微出汗为度。


▎室内除尘,化浊为清



居室紧闭了一个冬天,必定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在立春时节应打开门窗,对居室进行除尘通风。同时室内空气污浊,亦可燃一支香品,以祛除秽浊。


▎心情愉悦,莫要动怒



立春时节,大风常至,因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内风,易使人肝气亢盛,变得暴躁易怒。而肝又恶抑郁喜条达,养肝重在疏泄,所以要力戒暴怒,心平气和,才能使肝气顺畅




▎酸性收敛,不宜食酸



食物的味道,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酸苦甘辛咸,能入肝的是酸味。但并不是说,春天养肝要多食酸味的食物,相反我们应该少吃才对。


为什么?因为到了春天,人的肝气是需要生发的,但酸性收敛,反而会收敛肝火,起到相冲、相反的效果。


▎疏肝助阳,宜食辛味



若要助肝气疏发,就要食辛味。所以民间习俗立春日要“咬春”,即吃五辛盘。


何谓五辛盘?就是面饼搭配五种辛味的蔬菜。按照《风土记》记述,五辛即“葱、蒜、韭菜、油菜、香菜”。但标准不一,后来也有用芹芽、芥菜、萝卜、韭黄的。后世的春卷,就是由它发展而来。


这些辛温的食材,一是疏肝助阳,一是驱除一冬积聚的浊气,一还能消除立春时节的寒邪


饮食平衡,宜食甘味



食辛味好理解,那为何要多吃甘味之物呢?


甘味入脾,按五行生克来讲,肝木克脾土,如果肝气疏发太过,人的脾胃功能反而越下降。比如:人在生气的时候,会肝气大动,而吃不下饭,这就是木克土。


食甘为养脾!要知道,春天既不能不生发,也不能生发太过,四季的饮食在五味上各有偏重,不可过,也不可废,平衡最重要。甘味,一般是指有滋养作用,口感上偏向于甜的食物,如:药、大枣、甘薯等





功法步骤



▲谢青云先生行功图,转载自《家庭中医药》杂志


1. 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身体转向右侧,并略向右侧倾斜,吸气。


2.扭头向右侧上方牵引身体,同时两臂用力伸直,按压小腿,右式同左,左右各15次。


3. 结束后,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保健后结束。


▎保健功效



此式可调理风气积滞所导致的疾病,如肩颈部的疼痛,耳后肌肉及上肢外侧肌肉的疼痛等。


其锻炼要点是:通过扭转的颈项向上牵拉导引,带动肩颈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扭转拉伸,从而促进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


对现代人感受风寒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及肩背不适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迎春



立春乃干支历岁首。也就是说,庚子年(鼠年)正是从立春这天开始,而非阴历正月初一。所以,立春日也是迎新日。


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迎春仪式”最早起于周朝。相传每逢立春前三日,周天子就开始吃素沐浴,到了立春这天,身着青衣,亲自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以祈求丰收。


这种活动也影响到民众,迎春仪式由天子到民间,世代流传。


▎打春



古时立春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和真牛一般大小的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打去牛的惰性,宣告春耕大忙开始


相传,这个仪式起源于——春“句(gōu)芒”。

春 神 句 芒


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暤氏,率领民众迁居黄河下游,生产模式由游牧改为了农耕,并派其儿“句芒”经营这番事业


每在寒冬即将逝去前,句芒都会去河边采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一旁。到了冬尽春来的一瞬间,阳气上升,竹管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代表春天的来临。


此时,句芒下令翻土犁田,准备播种,但耕牛仍沉浸在“冬眠”中。随从建议用鞭子抽打,句芒不同意,于是他让随从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鞭响声惊醒了耕牛,便乖乖听人指挥,下地耕田去了。


句芒的机智帮助人们及时春耕,最终获得了好收成,他对待动物的慈爱,也使他成为人们爱戴的首领。


据《吕氏春秋·孟春》记载:“句芒,少皞氏之裔子,佐木德之帝,死后被尊为木官之神(春神),主管树木生发。


后来,每到立春日民间都会祭拜“句芒神”,而“鞭春牛”也成为了督促人们及时春耕的盛大仪式。



▎咬春



咬春又叫“食春菜”,每年立春之日,家家户户都会咬食生萝卜、吃春饼,取迎新之意。


春饼,是立春时节的一大美食,是以面粉烙制的薄饼,卷上酱熏及炉烧盐腌肉食,再并入各色时令炒菜,如萝卜、韭菜、豆芽等。


虽然它表面看来是一种风俗,可实际上能驱寒免疥疾、解除春困,乃古人养生之道矣。


▎煨春



煨春民俗,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即立春之日烧食春


最早时的做法是将朱栾(柚的一种)切碎,再搭配黑豆,放在茶中食饮;随后改用红豆、大枣、陈皮、桂花、红糖合煮,煨得烂熟,称作“春茶”。


饮之有疏肝行气、补脾益气之功,并有升官、祥、富贵之意。


▎戴春鸡、佩燕子



戴春鸡是立春之日的古老风俗,大人用布制成小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祝愿“春吉(鸡)”,预示新春吉祥


若是未种牛痘的孩子,春鸡嘴里还要衔一串黄豆,以鸡吃豆来寓意:小孩不生麻疹、水痘等疾病。(麻疹为阳毒,立春后阳气渐升,麻疹毒邪随阳气透发,故多发于春季)


而“佩燕子”源自唐代,大人会在小孩胸前,佩戴用彩绸缝制的燕子。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象征着幸福吉祥。


每期问答


问:周天子为什么要穿着青衣,去东郊迎春?而不是南郊、西郊、或北郊呢?

(可以在留言区,写下你心中的答案哦~)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物生芽是今日 

健康养生食疗节气养生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疗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养生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廿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发布于2021-10-08 1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