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起源


汉武祭祀太一



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徐竖《初学记》


汉代从武帝开始,有于阴历正月的第一个辛日(辛日属阳历干支记日系统)通宵达旦,灯火通明地夜祀太一的官方仪式。而这往往被认为是民间元宵张灯结彩这个习俗的滥觞。但正月的第一个辛日未必是正月十五,所以这个联系略有点牵强。而且这个祭祀一直是皇家的,并未在民间流行开来。


明帝燃灯敬



西域十二月乃汉正望日,彼地谓之大神变,故汉明令燃灯表佛。

——高承《事物纪原》


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敕令在佛陀神变这一天(夏历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庙燃灯供佛,并令士族百姓也都张灯结彩,故民间也渐有元宵燃灯的习俗。


隋朝的时候,元宵就已经很热闹了,以至于有官员呼吁朝廷要管管了。


灯节成形于初唐



张灯之始上元,初唐也,睿宗景云二年正月望日,胡人婆陀请燃千灯,帝御安福门纵观。上元三夜灯之始,盛唐也,玄宗正月十五前后二夜,金吾驰禁,开市燃灯,永为式。

——刘侗《帝京景物略》


元宵张灯节日性的官方确立和发展,始于唐睿宗,当时一位名叫婆陀的胡人在元宵这夜燃了千灯,并请睿宗观灯。于是官方解宵禁,元宵张灯成了朝廷和民间共庆的习俗。


最初张灯的时限只有一夜,至玄宗时,大家对过灯节的兴致越来越高,于元宵前后各增一日,昼开市,夜赏灯,此后相沿成俗。

金吾不禁

中国古代(除五代、宋)的城市是有宵禁制度的,也就是平时夜晚是不能在家之外的城里面活动的,除非是疾病、生育、死丧等事才可以通行。不然会被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禁人夜行)抓到,就是“犯夜”罪,要被笞打的。


而在元宵期间,朝廷是解宵禁的,所以晚上也能出来玩而不用担心被打屁股啦。


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节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

——《燕京岁时记》


元宵赏灯的节俗在唐代,规模已经非常盛大了。而且灯节非一夜,只是正月十五为正灯,唐代的灯会持续三天,十四至十六;宋代五天;明代从初八至十七,长达十天;清代从十三至十七,也是五天。



元宵节习俗


吃汤圆



有馅的汤圆起源于宋朝,是当时明州(宁波)兴起吃一种新的食品,以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馅,糯米为皮搓成的圆子。因为汤圆在煮的时候,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


汤圆作外皮的糯米有御寒温中之效,然性黏滞。而它的馅也是比较甜腻,吃了不容饿,但不宜吃太多,尤其是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少吃些。古人过节时吃的东西往往是比较肥甘厚腻的,如月饼、粽子、汤圆等等,因为平时不容易吃到。但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过节时这些传统食物不能吃太多。


走百病



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大兴县志》


晚上如果吃撑了,可以出来走走。明清以来,妇女在正月十五或十六晚上结伴外出散步,一人持前边引路,且须去有桥处,此名“走百病”,又叫“走桥”,是渡过困厄的意思。有些地方还会登城,摸钉求子,往往到夜半才回到家。


古代女性患郁证的不少,有和丈夫或婆婆关系不好,忧怒郁闷又不敢发泄的,能和同伴出来走走,聊聊天,或许多少能纾解一些郁气吧。


情人节



相比七夕节,元宵节更像是中国情人节。


旧时闺中女子平日白天都很少外出,更遑论有宵禁的晚上了。但在元宵之日,未婚男女借元宵赏灯之际,“邂逅”下自己的意中人,回忆沉淀在诗词中,或男或女,有乐有哀。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中医的角度来看,月圆之日,也是一个月中人的气血最旺的一天,人的情绪和念想也会相对兴奋,未婚男女对感情自然也更渴望些。



闹元宵


元宵节或许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白昼为市,百戏杂耍,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夜间灯会,张灯猜谜,烟花照天……俗谓“闹元宵”。


百戏



至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其余装演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盘槓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

——《帝京岁时纪胜》


闹元宵少不了街头的百戏(杂记)。除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这些如今比较常见的温和表演外,古代的百戏表演有不少高难度的杂技,如飞叉、吞刀、履火、马术等。



在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还记载了大头和尚、打十不闲、跑竹马、击太平鼓等表演。至今,我们还能在一些乡、县、城里看到这些表演,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恐怕不能和古时候的人相比吧。


灯谜



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

——《武林旧事》


元宵猜灯谜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在首都临安,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游赏彩灯,有好事者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灯上供人猜。这种能饶有趣味的动脑游戏很受欢迎,成了元宵佳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是同时考验出谜语人和解谜人的民俗游戏,清代甚至非常流行灯谜爱好者组成的社团——谜社。谜语年年更新,首位解谜者还有机会得到小礼品留念呢~


烟花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苏味《正月十五夜》


地上人团团,天上月圆圆。地上有花灯,天上有烟火。唐代诗人苏味道在其诗《正月十五》中写道:“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对于古人来说,元宵可谓是不眠夜了。


然而,因为元宵的狂欢气息太重,以致历代都有一些保守的官员看不惯,觉得不合于礼教,伤财败俗,希望皇帝先从自己做起,朝廷先不庆祝,然后再对民间的欢庆“痛加禁约,以正风俗”。


明代的张大复就对此反驳道:“清素可以持身,不可以御俗;俗尚清素,终是衰飒气象,雍雍愽大之世当不尔。”翻译过来就是,你管好自己就行了。


红楼梦》中,贾母去了宝钗的蘅芜苑,书里写到——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确实太素净了,完全看不出是一个闺阁小姐的屋子。这在贾母看来是忌讳的,太清素了,又不是出家人。薛宝钗天生有热毒,需要冷香丸压制,但这种压制比起和宝玉共读《西厢记》的黛玉,却是可怜的。


而且,所有的压制,都是会反弹的。唯有懂得张弛之道的人,才能保持平衡,修养身心之难,也就在于这个张弛之道。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驰,文武弗能;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家语》


子贡看当时迎春的蜡祭活动,举国若狂,不知道这些人在高兴什么。子贡他修养学识都很高,可能觉得沉迷于这种趣味的人都有点可怜吧,用一国之人和自己对比,显然清高傲慢之心是有的。孔子就说了:你不懂啊,这是纾解长期的劳累积郁啊,一个人总是紧绷着不放松,就算是文王武王这样的圣贤也做不到。一个人整天散乱、自由主义,而不知约束自己,文武二王更是不屑为的。所以要懂得张弛之道,紧松有度。要有这样的心态,由己及人,才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啊。


蜡祭本是迎春之礼,春天人的身心是要疏发的,同时为了防止过于散乱,所以要立志。这和《黄帝内经》中的春天养生之道也是一致的。


好的沉香也是张弛有度的。在兴奋时,闻之安神静心,在困倦时,闻之又能醒神。关于沉香,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四季学堂 | 沉香十德,常熏常习》。



健康养生食疗节气养生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疗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养生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传统节日元宵发布于2021-10-08 12: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