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摄三》


蕅益大师

【按】本文选自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摄三”是一位向大师请法的修行人。大师用寥寥数语,言及修行人面临的问题,句句鞭辟入里,读来不禁让人一身冷汗。

大师非是只看病不开方,文末提出五点对治之法,尤其悲悯与宽恕,是对治当今修行人习气毛病的最佳良药

原  文

每见多人于胜事种种障难,俗累病苦,亲长眷属,无量缠绕,阻断良缘,空具信慕,莫遂雅怀。

而得无障难者,反信慕浮浅,衣衫不整,触手捉经,如措大对举业相似。

又复惟记名言,专喜贴句,依文解义,甘为三世冤,钓利沽名,永背一乘出要。不惟宝山空回,正恐袈裟难复。好因缘是恶因缘,此之谓也。

如来说教,诸祖弘经,并开众生眼目,作劫浊津梁。不向此中著眼,便是盲修。

今欲不犯末世恶习,不负往因现缘,一要信诸佛境界,吾人各具,本无差别,不生退怯。
二要仰企诸佛,惭愧己灵,句句会归自己,不可说食数宝。
三要虚心乐善,稍有长者,皆师友之。
四要悲愍一切,凡堪以此意相警者,不惜苦口。
五要恕人厚己,凡不如法,生哀愍心,勿见其过。
近时学者,见他放逸,不与随流,则生瞋慢,皆增长生死,可惧也。

句  解

每见多人于胜事种种障难,俗累病苦,亲长眷属,无量缠绕,阻断良缘,空具信慕,莫遂雅怀。

蕅益大师指出,现代修行人往往为顺境或逆境所困,亲人眷属、五欲病苦纠结缠绕,无法脱身,一生虽然对佛法空有信仰,但是却无力解脱纠缠,仍旧轮回

而得无障难者,反信慕浮浅,衣衫不整,触手捉经,如措大对举业相似。

或者有些人即使没有障碍困难,却对佛法的信心缺乏,终日懒懒散散。即使有幸碰到佛法经典,也像老秀才面对八股文一般,愁眉苦脸。

又复惟记名言,专喜贴句,依文解义,甘为三世佛冤,钓利沽名,永背一乘出要。不惟宝山空回,正恐袈裟难复。好因缘是恶因缘,此之谓也。

又有些人只记得些许佛言祖语,却依文解义,落得三世佛冤;或者沽名钓誉,违背佛祖出世本怀。不但从宝山空手而回,还造下轮回之因,好事变坏事。冤枉冤枉。

如来说教,诸祖弘经,并开众生眼目,作劫浊津梁。不向此中著眼,便是盲修。

末世的众生们,很多盲修瞎练。原因就是不能深入经藏,不能真正了解修行之要。

今欲不犯末世恶习,不负往因现缘:
一要信诸佛境界,吾人各具,本无差别,不生退怯。
二要仰企诸佛,惭愧己灵,句句会归自己,不可说食数宝。
三要虚心乐善,稍有长者,皆师友之。
四要悲愍一切,凡堪以此意相警者,不惜苦口。
五要恕人厚己,凡不如法,生哀愍心,勿见其过。
近时学者,见他放逸,不与随流,则生瞋慢,皆增长生死,可惧也。

大师进而指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

第一,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不妄自菲薄。

第二,要仰信诸佛菩萨,惭愧自己、反观自己,从自己心上下手,才会真正获益。

第三,要虚心、恭敬善友,稍微胜过自己的就要当老师对待。

第四,要悲悯一切众生,凡是心地敦厚纯正、能受法益的人,就不惜苦口相告。

第五,要宽以待人,以慈悲之心对别人的不如法之处,不见其过。

大师最后提到,现代学人,看到他人放逸涣散,就生起瞋慢之心,这都是增长生死之业,要时时警惕。




往期精彩

蕅益大师教我们如何在患难中修行

蕅益大师最寒冷的冬天:痛极色声缘自断

蕅益大师见闻的一个投胎转世事件

往生净土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极乐净土宗净土法门天台宗天台教法天台教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修行人常犯的毛病,蕅益大师对症下药开良方发布于2021-06-27 1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