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禅观与净土 极乐净土与现代科学没有冲突 净土法门,信愿,禅宗大德,圆顿 《净土十疑论》

 

编者语
 
 

现在人多,但是得其关要者少。为使更多净业行人掌握净土法门的关要,增上往生信愿,净土解行微信平台,将陆续发布念西法师净土法门关要及修学歧途》,望诸友能持续跟进学习,真诚随喜您精进闻法的功德

辨析往生条件之
辨析其他疑惑
 
 
 
?  收听音频  ?

辨析其他疑惑:

1. 未与实相理体相应故不得生;

2. 没有发起菩提心故不得生;

3. 没有如量的出离心故不得生;

4. 业障重、福报轻故不得生。

 

 

■ 辨未与实相理体相应故不得生
佛法门,本来是事理圆融、净不二的。所以古来也有好多的禅宗大德,把净土法门解释为禅净不二;或者依圆教的讲法,如天台华严,都说净土法门是圆顿教、一佛乘、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

净土法门确实是圆顿一乘大法。因为净土就是佛的净土,没有比佛更高的境界了,所以这个法门当然是最高、最殊胜的。

但是有些人虽然赞叹净土法门,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净土法门,不过是依通途的教法来理解净土。所以他就以为:“净土法门既然是大乘的教法,是圆教一佛乘最高的教法,那你修净土法门,也就必须要与实相理体相应。如果不相应,怎么能往生大乘的净土呢”

这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你必须要有事理不二、禅净不二的智慧,才能往生净土,否则往生不了。”

这样的观点我们随处都能听到,学通途法门的人往往这样来解释净土。你如果受影响,那就麻烦了。那可能你也觉得:“哦,我没有跟实相理体、甚深的教法相应。听都听不懂,更不要谈修了。我自己智慧不够,看来往生净土没有希望。”

修学歧途

修学歧途二:
念佛信愿不分事理。
这种歧途是对念佛法门的信愿不分事理。不但自己误入歧途,而且他还要来教别人。
念佛法门的信愿,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事相上的信愿。它很浅显、很容懂,谁都能做到,你只要有真信切愿、不怀疑就可以。有真信切愿就绝对百分之百能往生。这是事相上的信愿,与甚深的法界理体没有关系。
第二种信愿是高标准的。像蕅益大师讲的六信“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全部具足。这个信愿不离实相理体,是高标准的。
现在有些学净土、讲净土的人,不分事相、理体,混为一谈。所以他就要求人:“你必须要做到与实相理体相应,否则往生不了。”
他的理由就是:“如蕅益大师讲‘六信’,许多祖师大德也都把念佛法门讲得很高,都是不离实相理体的。你实相理体都不懂,怎么能往生得了呢”这就非常麻烦。这是第二种修学歧途。
从这个歧途,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净土的关要:事理要分开来。净土法门的信愿,也有事相上、理体上不同的讲法:事相上的是最低的往生条件;理体上的是最圆满的、高标准的,甚至是上品上生的条件。这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净土关要:
“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关于这个道理,我们看莲池大师(莲宗第八祖)他老人家在《弥陀疏钞》里是怎么讲的:“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莲池大师说,虽然你不懂实相理体,甚至是闻所未闻,即使以很执著的一种状态来念佛,也不要紧。“著事而念能相继”,你有真信切愿,自然就会精进地念佛。
我们要注意,“念能相继”是从真信切愿自然出来的。如果一个人说:“我有真信切愿,但我就是不想念佛。”那就闹笑话了,那是自欺欺人,绝对不可能的。
“著事而念能相继”,虽然他什么理体都不懂,很执著,但也不要紧。“不虚入品之功”,他绝对还是可以往生的,而且百分之百往生。九品中,至少下品下生没有问题。
但如果“执理而心实未明”,他执著理体,开口就说得天花乱坠,动不动就禅净不二,实际上他没有真正地开悟,净土事相上的信愿又不注重,最后“反受落空之祸”,他会产生一种流弊,最后就落空了。
法门太高,实相理体他实际上没有真正地抓住;事相上的信愿他又看不起、不注重。这样就“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落空了。
所以印光大师经常讲:这些大法师、大通家、大居士,反而不如老太太、愚夫愚妇,他老老实实深信发愿念佛,最后反而往生了。
这说明,净土法门有事相上、理体上不同信愿的讲法,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混为一谈就麻烦了,你就会误入歧途。这是第二个修学歧途。
当然这也给我们透露了净土的关要。这个关要没有掌握,你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者受别人的影响,破坏了自己的信心
教  证
下面我们来看教证:
教证1:

《观经》(上品中生):“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可知:与实相理体相应是上品中生的条件,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我们来看《观经》经文,上品中生者往生的条件是:“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上品中生的条件,就是对第一义谛(实相理体、胜义谛)心不惊动,并且深信因果、深信大乘,不诽谤大乘。可见胜义谛、实相理体是很高的,是上品中生的条件,而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最低的条件。

但是一些不懂的人,就把事理混为一谈,以上品中生的条件来要求所有的念佛人:“你没有做到,你就往生不了!”这下就麻烦了,他会破坏许多人的往生信心。

教证2:

樝庵有严大师法语

“所云修无生妙观得生者,此乃上品往生之一门耳,然不可辟一门而塞多门。安乐集云,生净土者有二种:一有相心,谓著相欣乐;二无相心,谓理观相应。若今之世,中下钝根,愚迷障重,待理观相应方生者或少矣。”

樝庵有严大师,是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净土十要》中也引用过他的法语。这里的教证,是有严大师予某人书信里面的回答。

对方持的观点是:“要修无生妙观才能得生净土”,无生妙观也就是实相理体,修这个才能得生净土。对此,有严大师回复:“此乃上品往生之一门耳”,这是上品往生的一种修法。你不能以这一种修法,而否定其他所有修法。
下面,有严大师引用了道绰禅师的《安乐集》。道绰禅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善导大师师父,非常权威、可靠。
《安乐集》里是怎么讲的呢
往生净土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有相心、有执著心的修法。他听说极乐世界非常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就以避苦求乐的执著心修,但也能往生;另一种是“无相心”,也就是与理观相应,与实相理体相应。往生的人分这两种不同的根机、两种不同的修法,都能往生。
有严大师接着说:“当今之世,中下钝根的人很多。如果一定要与实相理体相应才能往生,那能往生的人就太稀有了。”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有相的、执著心的修法,你不能说这些人就绝对不能往生
教证3:
 
印光法师文钞·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
楞严正脉,且作缓图。纵亲见如来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

我们引用的都是最权威、无可置疑、古来公认的大德的教言。对我们学佛来说,知见非常重要。我们要依佛经公认权威的祖师大德,比如净土宗十三代祖师,这是绝对可靠的。

其他宗派祖师的讲法,如果跟净土宗祖师不一样,你可以不依从,因为我们是学净土的,学净土那当然你要依净土本宗的讲法。
乃至现代人,不管他是什么人,甚至包括末学本人你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不是可靠不好讲。你要看他所讲的观点,跟佛经、权威祖师大德是否相合。这是我们观察正邪的唯一标准。
学佛人必须要在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准绳、一个照妖镜,你一照,就能照出正邪,马上就能分辨出来。这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再来看印祖《文钞》。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见性是悟,非是证。
证则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证,纵悟处高深,奈见思二惑不能顿断,则三界轮回,决定莫由出离矣。
若不通楞严,倘净土法门,能仰信佛言,决定无疑。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则决定往生,为极乐世界中人。”
你如果依《楞严经》禅宗开悟,开悟之后是解悟,还不是证悟,不是说登地,证法身了。如果证法身了,就能了生死;如果仅仅是禅宗开悟,但是见思惑没有断,那三界轮回还是不能出去。
但如果你能对净土法门“仰信佛言,决定无疑。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即使你不通楞严,也“则决定往生,为极乐世界中人。”
所以,《楞严经》不懂不要紧,禅宗不懂不要紧,天台、华严、圆教不懂不要紧。你只要在最浅显易懂的、事相上的真信切愿上下一番功夫(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最后得到真信切愿,“仰信佛言,决定无疑”,那就决定百分之百往生。这非常重要。
事相上的信愿与理体上高标准的要求,这两个要分开。而且我们修学的时候要有次第:先产生事相上的真信切愿,再去希求理体上的信事、信理,禅净不二的修法,目的是为了上品往生。
而现在如果你连下品下生都没有搞定,就想上品上生。就像还不会走路,你就要飞了,第一个台阶还没有上去,你就要登第十个台阶,最后摔个四脚朝天还是好的,说不定甚至会粉身碎骨。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问答

 
? 有人问: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此处解释“信”,不是包含“信理”吗可见真信的要求很高。
? 答:

此是高标准的圆满要求,并不是往生的最低条件。

 

这个疑问,就是前面提到的“对净土法门的信愿,事理不分”。

有些人起这样的疑惑也有依据,不是说随随便便凭自己想的。因为许多祖师大德好像有这个讲法,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这当然是公认的莲宗祖师。
在《要解》里不是讲“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吗这个“理”就是实相理体。既然讲信心要具足“六信”,那愿也应该是这样,信愿都要跟理体相应。
表面看来他也有依据。但他不知道,蕅益大师是站在天台、圆教上来解释净土的,这个法门的高妙肯定是无上的,净土就是圆教一佛乘,要把这个法门最高妙处开显出来。
净土本来就是佛的净土,你不能把它硬要“压深为浅”,这是蕅益大师所批评的。而现在佛门当中,普遍有许多法师讲法,当然发心可能是很好的,讲得尽量通俗易懂,但是深度没有了,为了迎合世人,把教法压深为浅,甚至失传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法门的最高妙处肯定要开显出来,蕅益大师肯定要从最高妙上去解释信愿行。但要知道,这是一种高标准的、圆满的要求:要信,我们就要信到最彻底、最究竟,当然要跟理体结合,怎么能不谈呢

因此讲信的时候,肯定也要信事、信理,这是高标准的,最究竟的、最圆满的,从圆教一佛乘去解释信愿行;但是它不是往生的最低条件。我们要注意,这并不是往生的最低条件——事相上的真信切愿。我们要分开来看,这样就不会觉得矛盾
我们看祖师大德的观点时要去分析。不分析,错会了祖师意,那就麻烦了。
这是我们首先要遣除的一个修学歧途:“念佛的信愿不分事理,混为一谈”。
 本文摘自念西法师《净土法门关要及修学歧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你真的相信自己百分之百能够往生吗
印祖大声呵责他:什么叫念好十念就能往生!
一定要一心不乱才可以往生吗看祖师大德怎么说
你是否错解了《阿弥陀经》中“一心不乱”的真正意义
临终时昏迷颠倒了,还能往生吗
“未得一心不乱,绝对不能往生”这句话误导了多少念佛人

往生净土

 

 

 

极乐净土宗净土法门天台宗天台教法天台教理净土法门,信愿,禅宗大德,圆顿净土法门,信愿,禅宗大德,圆顿净土法门,信愿,禅宗大德,圆顿净土法门,信愿,禅宗大德,圆顿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净土法门的信愿分两种,别再混为一谈了!发布于2021-06-27 1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