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处藏之可矣”,

找个干净的地方藏起来就可以了,

不能烧,也不能毁的。



现代社会,由于印刷术及各种塑造工艺发达,很多商家为了营利的目的,把经文菩萨、塔寺像印在门票上、商标上、广告上、名片上、产品包装盒上、挂历上,或者制成各种小挂件、装饰品。


这些印刷品和工艺品经过短期的流通使用后,大都被无知的人们扔进了垃圾桶。尤其在景区里,印有佛菩萨经塔等图样或字样的盒、门票或包装盒被人乱丢乱踩,垃圾堆里随处可见,更有一些厂家为了招揽客户,于产品上(如鞋底)印制佛塔等形象。

-

还有一些佛教徒,以讹传讹,焚烧经文佛像超度祖先,或把旧经书及过期的佛教杂志卖掉。也有一些居士,将经书等同世间俗典垫在座位上……种种现象令人忧心。


鉴于此,本文将分四科对恭敬三宝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以期呼吁十方缁素从自身做起,恭敬三宝,践行皈依学处。



菩提次第广论》中,“霞惹瓦亦云我等于法任何玩耍,无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师者,是坏慧因,现在愚蒙,如此已足,莫更作集愚痴之因,若愚过此,更有何能。


”又对于不敬经书法宝之过患,印光大师亦云:“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


(如置不净处,口涎指划污伤经页,阅经威仪不正,肆意谈笑等。)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


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



又有讹传,残破经书可做火净,此乃引误重罪。《南山律》的《戒疏》里边说:“有人无识,烧毁破经,我今火净,谓言得福。此妄思度”,有的人没有知识,以为把破的残的经烧掉,“火净”,以火来作净把残缺的经烧掉,认为以火来作净,是有福报的。


“此妄思度”,这是虚妄的想法。“半偈舍身,着在明典。两字除惑,亦列正经,何得焚除?失事在福也”,经典里讲,为了半个偈,释迦牟尼佛舍身供药叉,佛经记载,即使只有经中的“常住”两个字,就可除去众生烦恼,有两个字可以把他的烦恼除掉,半偈、两字尚且有那么大的作用,尚且佛要花这么大的代价,何况一部残经?


怎么可以烧呢?这个“失事”,折很大的福!灵芝律师《资持记》(就是解释南山律的)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如烧故经,安于净处,先说‘是法因缘生’偈已,焚之。此乃传谬,知出何文?引误后生,陷于重逆。”过去有人这么说,把那些旧的经,摆在干净地方,先说一个偈,“诸法因缘生……”说这个偈念完之后再烧掉是可以的,但是他就说这是误传,这出于哪一本经?哪一个文?没有依据的。


这是引误后生,把后来的人引入错路的,“陷于重逆”,这些是犯重罪,不能做的。但是现在、以前我们也听到过,“经像实在不能补了,把它烧掉,丢在海里”等等,这种说法是不行的。半个偈、两个字都不能烧,何况是一部残经、旧经?那些还没有残的,更不行。



“必有损像蠹经,净处藏之可矣”,他说假使有一些像,已经破掉了;经,虫蛀掉了,烧又不能烧,看又不能看,残缺的像供起来,人家看了会起不好的印象,怎么办?“净处藏之可矣”,找个干净的地方藏起来就可以了,不能烧,也不能毁的。


对于僧宝,经典中曾有一公案,说明不敬僧众之过患:某地有一恶习,以为向出家人身上倾倒垃圾可感大福,故争相效仿。几年后,天上突降金银等宝并衣食等受用资具,人人欢喜。


不料几天后,天上普降沙土,所有的人被活埋至死。前者降金银等是以前善业所感之福,未及受用,而不敬僧之恶业已迅速成熟。现世受苦,后世剧苦更是遥遥无期。僧众是僧宝之代表,佛法之传演弘扬主要依靠僧团,故不敬僧众罪业极重。不敬三宝,不但对个人而言有此种种过患,对正法住世、圣教弘扬亦关系重大。


菩提道次广论》云:自能如何恭敬三宝,则诸众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欲住持弘扬佛法者大须注意,作为佛弟子,我们自己若不敬三宝,还指望谁来敬三宝?指望那些不信三宝的商人来恭敬更不可能了。若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两群人都不信不敬三宝了,则佛法愈衰。


当我们在慨叹末法时代来到时,有没想到,我们自己碰到不信三宝的人多、明师难遇、正知见之善友少的结果和不敬三宝有何关系?以及出家人常被社会上的人误解歧视,认为是寄生虫、没饭吃、失恋者的归宿处。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是不是自己未从内心深处发起恭敬三宝以及往昔不敬三宝之恶业所感之报?



本来经像塔寺是三宝的代表和所依,应当作为众生恭敬顶礼对境但由于人们的无知轻慢,上述种种不恭敬三宝的现象比比皆是。试想,如果有人把我们的父亲或祖先的照片扔进垃圾堆,或者焚烧,我们会作何感想?


而表法解脱圆满功德的佛法僧三宝形像,屡屡被丢,被践踏,作为佛子,我们又于心何忍,又何能视而不见?三宝是众生解脱的唯一圣福田,末法时代众生造作如此种种不善业,若一大群人共创不敬三宝之业则众生的苦报亦极大,此实是导致共业福报急剧损减之因,也植下趣入三恶趣和无法值遇正法等果报之因,令人扼腕不已!


那么,在当下这样的情形下,恭敬或轻视经像不仅是关系到佛弟子自身修行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一个众生共业福报增减的普遍性问题。当很多佛弟子也在为所谓“2012灾难”等问题而纠缠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维,福报增长或灾难降临的原因在哪里?


如果还肆意丢弃、踩踏经像等等,福从何而来?难又何能不增?弥勒菩萨弟子世亲菩萨所作《俱舍论》曰:“无惭愧不重,于罪不见怖;爱敬谓信惭,唯于欲色有。”恭敬之体为惭,反之,不敬即无惭。“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惭。”无惭无愧是不善心所,遍于一切不善心,有此则于有功德处(比如三宝)无有崇敬,无有畏惧,无恶不敢作,一切恶业之门由兹开启。由此而领受极重恶业苦报。





不敬三宝之原因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说:三宝是无上大功徳田,对众生无上有大恩德,是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我们对三宝之所以不恭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三宝的功德、价值以及对吾等之恩德。这也表明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还很欠缺,对三宝没有一种珍贵的想。


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由我们内心对这一事物的价值的认识程度来决定的。比如社会上的生意人,经过一番努力,好不容签下一份合同,他会将合同视为珍宝,藏在保险箱里,小心保护。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明白那份合同的功德——会带来财富


所以便努力保护好。又如大家见到地上有一万元钱会知道捡起,若见一百万、一千万绝不会嫌捡起太累,就是因为能见到钱的价值。而今,价值超过摩尼宝的三宝,能够带领众生趣入涅盘城,得到究竟的快乐,三宝之代表却屡屡被肆意践踏,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和功德认识,难道超不过一位商人对合同的认识和重视?


又如我们说捡多没处放,家里自己的相册却可以放一大摞,因为我们觉得那相片上的图画就代表了我,谁乱扔乱画弄掉了,自己都痛心不已,就因为我们觉着那有价值。见佛像经文在垃圾堆却麻木不仁,就是没见到经像的价值。或许有人会认为,佛像、经书等只不过是一些铜木、纸张而已,不必当作真佛、法宝看待,所谓“心中有佛”即可,何必着相。不仅知行上没有做到一个佛弟子应该做的,反而还为自己找了种种颠倒的理由,实在是愚痴而可怜!


对此,印光大师驳斥曰:“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不要的佛像、经书应该如何处理,可以烧吗?发布于2024-03-13 18:44: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