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第二福——

小乘福(上)



灭度之后,佛宝和法宝要靠僧宝来传承,离开了僧宝,佛法就是哲学,佛法灭亡的过程会加速。所以我们要护持好僧团,受持三皈。佛为制戒,末法时期我们的内心烦恼很重,外界的诱惑很多,更是要把持戒意识提起来。“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不犯威仪”是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对微细的戒律规范也不违背。威仪当中主要是安详,常尔一心的正念




下面是小乘福的“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要持戒了。如果前面讲的人天福是世间道德君子行为规范的话,到了持戒就是修出世法修道了。就像道宣律祖所说,佛是“为道制戒”,就是为了道业制定戒律。


如果一个修行人的为道之心没有出来,我们就会觉得戒律是束缚,很痛苦。我们只有在追求生命高道业的时候,才会对身心的烦恼进行约束。所以,持戒不是给我们上枷锁,是帮助我们解脱的,首先减少烦恼,然后解放法身慧命。如果有这一念心,我们就会持戒。



戒律是一门甚深的人性的学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们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把自性的德能显发出来,修行以持戒为先。如果我们不持戒,贪瞋痴的三毒烦恼鼓动身口意的三业,会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让我们在六道里面,尤其三恶道里面轮转不休。


所以,每一条戒的制定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烦恼。烦恼是贼,戒就是要把这个烦恼贼捉住。我们怎么能捉得住呢一定要知道贼在什么地方,才能派遣军队把他捉住。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贼在什么地方,那军队派到什么地方去啊



所以,佛通过每一条戒律,帮我们找到烦恼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制不杀生戒因为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以强凌弱、杀害众生来滋养自己生命的恶劣的本能,这是一个烦恼贼,于是用不杀生来对治。通过不邪淫戒,知道我们淫欲心很重,如果放逸这样的烦恼,就像洪水泛滥,我们的法身慧命全都葬送了。所以,制戒是为了把烦恼贼捉住。


有戒才有定,定就是把烦恼贼绑住,不让它再去破坏我们的修行。就好像一头野牛到处猛跑,庄稼全都被践踏坏了,所以要给它安上一个辔头、一根缰绳,等它要随便乱跑危害苗稼的时候,就把它拽过来。戒起到这样的作用,我们的烦恼贼要跑、要动的时候,我们的戒体戒行就开始对境起作用了。这样由戒生定,定就把烦恼贼给绑住了。



由定才生智慧。智慧就像一把利剑。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手上拿着一把剑那是代表智慧,来把烦恼贼杀死。罗汉就有杀贼的意思——把烦恼贼杀死,断见思惑,证人我空,出离三界,长揖生死。这就是戒定慧


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修行佛法的第一步必须受戒。受戒通过一个授受的仪轨,在三宝面前,由和尚证明,从自性的清净心里面,用至诚心引发一种止恶防非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授受三番羯磨之后就会形成自动化,就是无作戒体。无作就是不加造作的戒的体性产生作用。



我出家之前受过菩萨戒,也是半月诵一次菩萨戒。《梵网经》菩萨戒中有一条戒就是:受过这个戒的人,在道路旁边看到病人,如果不去救的话,要犯轻垢罪。有一天我从学校下课回来,正好碰到一个年老退休的人走在人行路上,一下踏空了,摔倒在地上,身子在人行道上面,头在下面,一看就很痛苦的样子。我从远处走过来,看到很多人来来往往,但是没有人停下来。为什么没人停下来,这有个社会风气的问题,怕停下来帮助惹麻烦,他的家人或其他人可能会说是帮忙的人撞倒的。


在那种环境之下,按我的心理,一般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会就那么过去。但是忽然想到《梵网经》里讲的,如果在这时候不去救助病人,是犯戒的。一下子警觉起来,我就赶紧上去扶他。人性都是善的,看到有一个人上去,周围就渐渐有人围上来了,我们把老人抬到公寓楼的传达室里面,用被子垫高一点让他坐着,问他家里的电话,把他的子女找到了。



老人非常感激说:“谢谢,你是不是大夫啊”我说我不是大夫。他说:“我有高血压。当时很痛苦,都快昏迷了。你把我扶起来,让我头朝上,我一下子舒服了好多,我当时想你大概是个大夫。”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受戒能够在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力量。如果不受戒,我也会和大家一样处理这个事情。受了戒就会警觉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


戒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止持,一种是作持。不应该做的事情做了,是犯戒;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做,也是犯戒。尤其菩萨的三聚净戒: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戒律最本质的内涵就通过这三句话传达出来了。我们每天都要用这三句话提醒自己。比丘吃饭,首先吃三小口,就是提醒这三句话,吃第一小口饭——断一切恶,第二小口——修一切善,第三小口——度一切众生,然后才吃饭菜。



居士要受五戒,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烦恼很重,五戒受不下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随分随力受其中的四戒、三戒、两戒乃至一戒。但既已受了戒,就得认真奉行,不可轻率破戒。进一步的有八关戒、菩萨戒,出家僧众有沙弥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这些戒律都要我们去奉持。


末法时期我们的内心烦恼很重,外界的诱惑很多,更是要把持戒的意识提起来。提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要把戒放在一个超越自己生命的程度,才能把戒守住,因为五欲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们为了持戒,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只是这一期的生命。但是,如果为了保持这个肉体而破了戒,我们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就葬送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算这笔账。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








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佛家经典语佛家经典佛家法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净业三福变化气质小乘福(上)发布于2021-11-29 16:37: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