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略言之,「上师」帮助我们培养并增长虔敬心,但此修法最核心的要点,是将你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这个「相融」的过程其实不仅限于心,它包含了我们了我们的整体——身、语、意的全部。因此,我们应当尝试将自己的每一部分都与上师相融,从你的身分、身相、音声直到嗅觉与味觉,都应如此。

  在此,我要再度强调的是,名词与语言有时会误导。「相融」一词自动地意味着在此有两个分离的个体存在,而将它们融为一体是可能的。但是,诚如普贤如来告诉我们的,心的本性本空,所有现象的本性也是如此。虽然从广袤的现象界角度而言,似乎有个两分离的个体要被融合,然而由于外在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的反映,因此这个「相融」的过程,比起只是把两种元素混为一体要深奥得多。事实上,你是在确立一种理解;从未有一个所谓「上师」的分离个体,可以与你的心相融。换句话说,你的心与上师的心从未曾分离。

  外在的上师

  正如我们说过的,外在、内在、秘密的上师即是我们的心性。虽然如此,我们初学者仍会寻找一个榜样来启发并引导自己,于是我们向他皈依;而为了表达对法的感恩,我们对他献上供养。很多人都向往能找到某个对象或任何对象,使用我们唯一会用的沟通方式,诸如哀号、抱怨、哭求、祈请等,来向他们描述我们所有情绪的高低起伏。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修行——从金刚乘的角度而言,「道」即是「迷惑」——为我们提供了外在的上师。

  当然,所有的修行之道最终都会被抛弃,但此刻,你应当继续将自己的虔敬心,连同崇慕之心与不动摇的清凈显相,都献给外在的上师。然后慢慢地、一步步地尽量将自己跟内在、秘密的上师相融合,过了一段时间后,你会了悟外在、内在、秘密的上师其实从未曾与自己分离。

  渴望与上师相连系

  很多学生喜欢谈论自己想到上师时的心情,有些人心里感到很充实,胸臆充满各种感受;也有人感到自己受到关爱,因而完满。我想,这些学生想要表达的是,他们渴望与自己的上师相连系。确实,当我们想到他就会生起强烈的感受与触动;但重要的是,我们同时也要谨记,感受与情绪是非常于变化的。感受属于暂时性的世界,因此它只是另一层外皮,最终仍需要剥除。

  我们与上师情感上的连系,并非我们在心灵之道上要努力的唯一成果。就目前而言,上师与我们似乎是分离的,然而随着我们在法道上进步,修持善巧方法之一就是不断自我提醒:事实绝非如此。任何我们所接受过的教法,丝毫都未曾说过上师是分离的个体,这种有个「上师」与「弟子」的想法,完全是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且它又被习性所强化。如果我们已经完全信服上师与自己一直都未曾分离的话,「上师瑜伽」就完全是多余的。虽然,感觉「连系」就意味着他是个分离的个体,但我们仍然执着于自己与他「连系」的概念,正是这个概念把我们束缚在二元分别上。

  「上师与自己不可分离」的认知,是我们所会拥有的唯一永远无法被剥离的了悟。



般若智慧大乘佛法藏传佛教密宗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上师瑜伽修法(二)——宗萨钦哲仁波切发布于2021-12-04 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