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口意)三业智慧行。(十六十七十八,智慧知过去现在未来,无碍),这(十八不共法),每个人都具足。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矢此利。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譬喻品第三

41 — 45

  

41.第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第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第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这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所显现出来的智慧行。

  

42.你看到人家生种种烦恼,念一句弥陀佛是不是智慧啊叫「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你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当下的心念知虚空法界就是一个念,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叫「一切意业随智慧行」。那么「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怎么样行看到乞丐沿街讨饭,我们去供养他,这是不是身业啊为什么供养他呀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万法都是一个本体。明白「如来藏」以后,他是「全性起修」。

  

43.第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第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第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在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对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万法以佛眼观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4.「十八不共法」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啊只是被我们的烦恼习气所迷失。因为是「迷失」,所以「迷而不失」;虽然不失,但因为在迷中,我们得不到真实妙用。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去除我执和烦恼习气,使我们在如来果地上的无量种智慧德能能够现行妙用。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这个「失」是迷失。

  

45.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读经、诵经、绕佛、定、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都叫「经行」。小乘人修行往往独处较多,集体活动较少,各人自己用功;那么他看到佛跟大乘人就是另外一种气氛,总是置身于大众之中,给大家讲经说法。自惟,是自认为;失此利,是我失去了这种殊胜利益——自利利他。由此足见小乘人不同根机之人心态的区别。你看摩诃迦叶这些人,对大乘佛法才不感兴趣呢。佛逼着他们出去讲经说法,他是硬着头皮答应;舍利弗却因为自己不能参与行菩萨道,感到「若有所失」。




  • 推荐更多精彩文集:(即可观看)


  • 法华经》讲记·全集(分段小视频)

  • 印度大型佛教电视连续剧佛陀国语普通话版(全集54集)

  •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4-6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7-9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0-12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15(圆满)



制作组提供:

审核:当悟

校对:当华

制作:当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161.(身口意)三业智慧行。(十六十七十八,智慧知过去现在未来,无碍),这(十八不共法),每个人都具足。《法华经》讲记发布于2021-12-05 0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