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第二,如次正修分三:

一、修习希求利他之心 

二、修习希求菩提之心

三、明所修果即为发心

依照次第正修发心分成三个部分:一、修习希求利他的心;二、修习希求菩提的心。

也就是说,圆具德相的菩提心有希求利他和希求菩提两方面的欲,这两分修到量就成了圆具德相的菩提心。三、说明所修的果即是发菩提心

初中分二:

一、引发生起此心所依 

二、正发此心

初中分二:

一、于诸有情令心平等 

二、修此一切成悦意相

在修利他心时首先要引发能生起广大利他心的所依,然后正式发起此心。

在引起利他心的所依上面要分两部分来修,首先要使得内心对一切有情平等而没有贪嗔偏执,其次要把一切有情修成悦意相。这就像首先要修整土地去掉恶涩不平之处,然后以水滋润,之后再播下悲种就很容发起具相的菩提心。

今初(于诸有情令心平等)

首先要对一切有情修出平等心。

如前下中士中所说诸前行等所有次第,于此亦应取来修习。

前面下士、中士中所说的各种前行等所有次第,在这里修利他心的时候也应当取来修习。

接着就要开始修平等舍心的内涵,首先说明修舍的必要性。

又若此中不从最初遮止分党、令心平等,于诸有情一类起贪、一类起瞋,所生慈悲皆有党类,缘无党类则不能生,故当修舍。

在这里如果不从最初遮止分党而使心平等的话,对于一类有情起贪、一类有情起嗔,这样所生的慈悲也会分党类,无分党平等的慈悲心就生不起来,所以首先就要修舍,遮掉分党之心。

所修的舍是何种体相呢

又舍有三:行舍、受舍及无量舍。此是最后。此复有二,谓修有情无贪瞋等烦恼之相,及于有情自离贪瞋令心平等。此是后者。

舍有行舍、受舍、无量舍三种,这里是指无量舍。无量舍又有两种,修有情的方面没有贪嗔等的烦恼相,以及自己方面对有情远离贪嗔而使心平等。这里是指后者。总而言之,所谓的舍心,就是对一切有情修出一个远离贪嗔的平等心,没有一贪一嗔的偏执,都平等的对待。

再者,修习舍心的次第如何呢

修此渐次为易生故,先以中庸无利无害为所缘事,次除贪瞋令心平等。若能于此心平等已,次缘亲友修平等心。若于亲友心未平等,或由贪瞋分别党类,或贪轻重令不平等;此亦平已,次于怨敌修平等心。此若未平,专见违逆而起瞋恚;若此亦平,次当遍缘一切有情,修平等心。

为了使平等心容易产生的缘故,应当以先中庸、次亲友、次怨敌、次一切有情这样的次第来作修习。

首先以中庸、无利无害的有情为所缘事遣除贪嗔,使得自己的心能平等的看待诸中庸有情。接着再缘亲友修平等心。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原因是,如果对亲友没有不分党类的平等心,就会有一贪一嗔的偏私之心,而生不出平等的慈悲心。或者由于贪执的轻重程度不同也难免厚此薄彼,所以接下来要对亲友修平等心。

等到缘着亲友已经无贪无嗔以后,就要对怨敌修平等心。要修的原因是:如果对待怨敌没有平等心就会专门见违逆而起嗔恚。

对待怨敌也达到了这样无贪无嗔的平等状态,接着就要遍缘一切有情修平等心。

总而言之,最终要在遍缘一切有情的时候,都一模一样的对待,没有一个好、一个坏、一个贪、一个嗔的差别。在贪嗔里,以贪为例,如果对一类贪的重、一类贪的轻,那样在成办有情的利义上就不会发起平等周遍的利他心,也就不会出现菩提心的第一部分德相。所以菩提心不是一般世间的善心,也不是声闻缘觉的善心,它是遍缘一切有情、普作最大利益的心,所以首先要修好平等心。这就像要建造一座菩提心的大厦首先必须打好地基才能建得非常高广。

明确了修平等心的次第以后,要知道修心的关键是去掉贪嗔,这是它的正修法,所以接下来就要明确怎么修才能除掉贪嗔。

若尔,于彼由修何事能断贪瞋谓修二事。就有情者,谓念一切欣乐厌苦皆悉同故,缘于一类执为亲近而兴饶益,于他一类计为疏远,或作损恼或不饶益,不应道理。就自己者,当作是思:从无始来于生死中,未经百返为我亲属,虽一有情亦不可得,于谁应贪,于谁当瞋此是《修次中篇》所说。

那么,要修什么样的事才能够断除贪嗔呢要修两种事。从有情方面要缘念一切有情都同样有离苦得乐的愿望,所以缘一类有情执为亲近给他作饶益,对另一类有情计为疏远,给他作损害或者不饶益,这是不合理的。也就是念及一切有情都是想离苦得乐,我就应当平等地给他们予乐拔苦,对一类作利益、一类作损恼,这不合理。其次,就自身方面来说,应当这样想:从无始以来在生死当中没有一个有情不曾百次做过我的亲属,只要扩大眼光去看,就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有情都在若干世里做过父母夫妻、儿女等。过去跟自己的关系史是一样的,为什么对一类特别贪执而想对他利益,对一类又特别嗔恚而想损恼呢这是不合理的。这是《修次中篇》所说。

举个例子来说,A有情在前三世、前五世、前九世做过母亲,B有情在前四世、前六世、前七世做过母亲,后来虽然变成其他的角色,但是念及她们都曾三世为母,那真正的具慧者或者心量开阔者,哪里会认为一个好、一个不好呢或者要对一个作利益、一个作损害呢所以生起这种不平等心是根本不合理的。

遍观一切有情,的确都是很多次做过亲属的,只要看一看以前做亲属时,是怎么利益自己的情形,就能发自内心的想平等地利益他们。是这样去掉贪嗔不平的心。

又于亲属起贪爱时,如《月上童女请问经》云:“我昔曾杀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杀害,一切互相为怨杀,汝等如何起贪心”及如前说无定过时,一切亲怨速疾变改所有道理,当善思惟,由此俱遣贪瞋二心。

再者,对于亲属起贪爱的时候,应当这样对治,就像《月上童女请问经》中所说:我往昔曾经杀害你,而且我过去也曾经被你杀害,所有众生彼此都曾经互作怨杀,你们为何还起贪心呢就是说对亲起贪的时候,作意他曾经杀害过自己,以此断除贪爱。

其实这种贪属于一种私我意识的贪,跟慈悲是完全两样的。因为他特别满我的意,所以我对他特别好;因为他不满我的意,所以我对他不好,这样就出现了贪嗔的偏党执著。再看看这个贪爱对象,过去曾经杀害过我,而我曾经杀害他,这个怨仇的相一现出来,当下就会觉得贪啊爱啊的特别没意思,这样就把贪心放下了。

再者,可以按照前面中士道所说“亲怨无定的过失”来善加思维,也就是一切亲怨速疾改变,现在是亲,马上变成怨,现在是怨的,又变成中庸,中庸的变成怨等等,看到此生多生当中怨亲变得特别快。它只是由心假立的,随着心的感觉,合我意就立为亲,不合我意就立为怨,这种妄心在不断地分别、变化。所以我们执著现世的假相和一己的偏好都是妄分别,没有意义,由此能放下贪嗔的心。

以上开示了在修平等舍的时候怎么断除贪嗔的分别,这样依着中、亲、怨、遍四次第修的时候都按照这样去掉贪嗔,修好平等心,一类一类修好了以后,那对待一切有情都是平等的,没有偏袒。

此取怨亲差别事修,故不须遣亲怨之心,是灭由执怨亲为因所起贪瞋分党之心。

这里就取亲怨的差别事来修,所以不需要遣除计亲怨的心,而是要灭掉由于执亲怨为因所发起的贪嗔分党的心。就是心里还可以计这个是亲、这个是怨,然而对待亲上去掉贪嗔,对待怨上也去掉贪嗔,把它修成平等。

(二、修此一切成悦意相)

在对一切有情修出平等心之后,要把一切有情修成悦意相,在这里分二:首先作一个连接,说明要把一切有情引发成悦意相的必要;接着正说此段修法,分成修知母、念恩、报恩三个部分。

首先要了解引发一切有情成悦意相的必要。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者。

《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熏习,次应修悲。”所说慈者,谓于诸有情,见如爱子悦意之相。

引发一切有情成悦意相。在《修次中篇》里说:以慈心润泽内心相续,就像以水湿润田地一样,次后下悲种子容易增广,所以首先心相续要以慈作熏习,接着再应当修起悲心。所说的慈,指对一切有情见到如爱子般的悦意之相。

又此所说,由修等舍,息灭贪瞋不平恶涩,如调善田。次以见为悦意慈水而润泽已,下以悲种,则大悲心速疾当生,应当了知极为切要。

再者,这里所说的次第有这样的生起原理:首先修平等舍,息灭对于有情贪、嗔的不平恶涩,就像调治善田一样。接着就以见有情为悦意的慈水润泽相续以后,再下悲种,大悲心会很快生起,应当知道这样修是极切要的。

总之,我们要通过譬喻看到这里的善巧性,也就是譬如种田,如果不平治田地和以水滋润,匆率地下种子,它必然不容易生,或者生了也难以增长、广大。因此在缘起上首先要把能生种子的所依搞好,也就是首先把恶涩不平之处修好,把田地变得很好。田地如果很坚硬也不容易生长,所以接着就要用水去滋润,当土壤已经湿润、松软的时候,再播下种子就能够快速地生长。

同样,要发生悲心,首先要修出对一切有情的平等心,这就像平治田地,然后就再都修成悦意相,这就出现了慈水滋润相续。这个时候,再看到诸母有情遭受那么巨大的痛苦,内心必然极为不忍,悲心会速疾生起,而且容易增长、扩大,这就是先要修悦意相的道理。

此中有三。

修成悦意相依赖于知母、念恩、报恩三个部分的修量。这三个环节都已经在心中生起的时候,一切有情就能在心前现为悦意相,这就是心上发展的缘起。

初修母者。

第一步、修知母,这又分教理两部分证成。

首先以理证成:

生死无始,故自受生亦无始际,若生若死辗转传来,于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处决定非有,亦无未作母等亲者。

众生流转生死没有边际,这样一路流转过来,在生死范畴里没有受过的身、没有生过的地方决定没有。也就是处处都生过,各种身都受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和有情有各种亲人的关系,因此有情中,没做过我的母亲、父亲等亲属的,根本没有。

如《本地分》引经说云:“我观大地,难得汝等,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生死。我观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未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若余尊重若等尊重。”

就像《本地分》引契经所说:我看这整个大地,难得一处你们长夜间在这里未曾经受过无量生死的。也就是整个大地上,每一处都曾经在那里经受过无数生死。

我看有情在长夜流转中没有做过你们的父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其余尊重、等同尊重者那是很难找到的。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有情在这长夜流转里,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兄弟乃至轨范、亲教等的亲人。

此复非仅昔曾为母,于未来世亦当为母,无有边际。

再者,不但过去世曾经做过母亲,在未来世也将会做母亲,而且次数不见边际。

如是思惟,于为自母,应求坚固决定了解。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发生,此若未生,则念恩等无所依故。

要了解知母作为最前一步的重要性,也就是开端有的话后后亦生,开端没有的话,后后不能生,以无所依之故。像这样思惟对于有情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应当寻求坚固决定的了解,这个了解一旦生起,接下来的念恩、报恩等所有的环节也容易发生。如果这最初一步没有产生,那么后后的念恩等无有所依的缘故,也都不能产生。也就是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了知一切有情皆为母亲”这一点上,后后广大的念恩、报恩或者修慈、修悲、修增上意乐、发菩提心等,才能在这个依处上发生,因此至关重要。

二、修念恩者。

修习一切有情是母之后,若先缘于现世母修,速疾易生。如博朵瓦所许而修,先想前面母相明显,次多思惟,非惟现在,即从无始生死以来,此为我母过诸数量。

第二,修习念恩。在修习一切有情是母亲后,首先缘着现世母亲修的话,能很快生起。就像博朵瓦所承许那样来修,首先观想面前母亲的形相很明显,然后缘着母亲多多地思惟,不仅是这一生,从无始生死以来做过我的母亲不计其数。

接着就要想,当做母亲的时候对我有何等的恩德,下面就要在细节上数数思惟。

如是此母为母之时,一切损害悉皆救护,一切利乐悉皆成办。

首先是总的思惟她做我母亲的时候,一切损害都为我救护,一切利乐都给我成办。

应该想到她是以彻底的利益我的心在给我施恩。

接着就今世的情形来思惟。

特于今世,先于胎藏恒久保持。次产生已黄毛疏竖,附以暖体十指捧玩。哺以奶酪授以口食,口拭涕秽手擦屎尿,种种方便心无厌烦而善资养。

修今世的恩德的时候就按照顺序从怀胎、到诞生、到抚养、到为我谋求生活利益、到代苦予乐等等,就像这样逐渐地思惟。

首先想到,在今生首先母亲在胎藏里九个月零十天长久护持的恩德,才使得我胎身长成、孕育成了今生的身体,所以有给我宝贵人身的大恩德。这就是思惟深恩,没有母亲就不会有我这一世人身。

接着要思维养育的恩德,就是在我诞生以后,当时一个黄毛稀疏的竖立着的小婴孩,母亲把我抱在温暖的怀里,用十个手指捧着我玩,之后用她的乳汁来喂养我。三年的哺乳,耗尽了她身体的精华。之后进食都是母亲一口一口地喂给我吃,然后用口来拭鼻涕、污秽,用手来擦屎尿,各种的方便都心无厌烦,用最大的慈爱心来养育我。

又饥渴时与以饮食,寒时给衣,乏时给财,皆是自己未肯用者。又此资具皆非易得,是负罪苦及诸恶名,受尽艰辛,求来授予。

再者,当我饥饿、干渴的时候给我水、给我饭等饮食,寒冷的时候给我做衣服、穿衣服,当我有各种匮乏的时候,母亲给我财物,满足我的心,这些都是她自己不肯受用的。再者,这些资具很不容易得,是母亲负着罪苦、遭受恶名、受尽了艰辛求来而给予我的。

又若其子有病等苦,较其子死宁肯自死,较其子病宁肯自病,较其子苦宁肯自苦,出于自心实愿易代,用尽加行除苦方便。总尽自己所知所能,但有利乐无不兴办,凡有损苦无不遣除,于此道理,应专思惟。

如果孩子有病等的苦,母亲就非常焦心,宁肯自己死也不要孩子死,宁肯自己病也不要孩子病,宁肯自己苦也不要孩子苦,发自真心想代孩子受苦,用尽了各种的加行、方法来为孩子遣除苦痛。总而言之,是尽自己的所知所能,凡是知道的,凡是有能力做的,只要能给孩子成办利乐,无不尽心去做,凡是孩子有损害、有苦无不遣除。总而言之,她自己能做到的,总是尽全心去做的。对于这些道理应当专门思惟。

如是修已,若念恩心非惟虚言真实生者,次于父等诸余亲友,亦当知母如上修习。次于中人知母而修,若能于此生如亲心,则于怨敌亦应知母而正修习。若于怨敌起同母心,次于十方一切有情,知母为先,渐广修习。

像这样缘着今世母亲修了以后,如果念恩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真实生起的话,接着对于今世父亲、兄弟等其他的亲友也应当知道曾是母亲,仍像上面一样修习做母亲时的恩德。这个修好了以后,接着对中等人或者非亲非怨者也了知是母亲,然后修念恩。如果能对此生起如母亲般的心,已经不感觉他是一个普通的人,而的确是我母亲,是有大恩德的,这个心已经出来了以后,那接着就对怨敌也应当了知是母亲,而这样修习。

如果对怨敌也起了如同今世母亲这样的心,那么接着就对十方一切有情也首先了知都是母亲,然后忆念这些诸母有情的大恩而渐渐地推广修习,最终扩充到念一切有情做母亲时的恩德而完全地发生念恩之心。

 

 

思维心中的法道

1、思维修习舍心的必要性。

2、于一切有情现悦意相的第一个条件是知母,思维以何道理一切有情都是母亲呢 

3、思维母亲对我们有什么大恩德,依次第对一切有情修念恩。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32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01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02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03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 04

 

延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05发布于2021-12-05 21: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