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

 

菩提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

 

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

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

在开演上士道修心次第之前,宗喀巴大师以身垂范,先敬礼最为尊贵的、已经成就大悲的诸菩萨的莲足。敬礼的必要在于能够使未生起大乘者能生起,已生起大乘者能坚固,已坚固大乘者能增上。总而言之,大乘功德的产生、坚固、增上及圆满都依赖对于大乘的恭敬之心。由于敬重大乘的缘故,就有趣入大乘的缘起,由此将会使大乘的妙道得以圆满,这是礼敬的必要。

中士道和上士道的连接分二:一、以理成立具慧者最初即须趣入大乘;二、总结大义,劝发以恭敬心趣入大乘。

其中初者以种种理来成立具慧者最初须入大乘又有三轮:第一轮,就成就二利的快慢来成立须最初即趣入大乘。

心要提示:唯中士道非圆满故,终究要趣入大乘,不如最初即入大乘为优,由此成立具慧者最初须入大乘。

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脱离生死。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后佛劝发当趣大乘。故具慧者,理从最初即入大乘。

这里分几分来认识:一、中士道的意乐、修行和得果;二、中士道与上下两士道的比较,突出中士道并非圆满;三、认识若修唯中士道终归要趣入大乘;四、由此能认识具慧者最初就需要入大乘。

首先,认识中士道的意乐、行为和得果。正如上面的道轨所说,如果能恒常修习生死的各种过患,见到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一切诸有都像火坑炽燃般为三苦恒常逼恼,为此就发起想证得解脱、息灭惑苦的心,这就是求解脱心,为中士意乐。以这样迫切的希求逼着自己的心来学三学之道,也就是无漏戒定慧三学的各种学处,这就是中士的修行。以具足意乐和修行能断除我执为根源所发生的烦恼的缘故,能息灭苦性的五取蕴,因此说能得解脱脱离生死,这是中士的得果。

二、中士道的成就与下上两道的比较。先与下士道相比,并非像善趣只是暂时得一度安乐,过后又要退失堕入下趣等,这种解脱无所退失,一得永得,因此是有决定胜的果位。然而与上士道相比,所断的过失和所证的功德只是一分,所以在自利上尚不圆满,由此所达到的利他也仅仅是少分,从而见到此道尚非圆满。

三、如果修唯中士道,那到最后还是要经佛劝发,回入大乘,然而这比最初入大乘已经缓慢了,成为迂曲之道,所以具慧者理应最初就趣入大乘。

学人在此要明白,本论三士道的建立是以共下、共中作为趣入大士道的方便,而不是仅停留在善趣或者小乘解脱为究竟的层面,而是为了发起大士意乐所需具足的基础。因此在共下、共中的共道内涵具足之下,应当直接趣入大乘,这就是他是以入大乘为重的,这并不违于最初即入大乘的道要。

以下以教证证明: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无力引发世间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应趣佛乘由悲说。”又云:“知乐非乐等如梦,见痴过逼诸众生,弃舍利殊胜业,此于自利何精勤”

正如《摄波罗蜜多论》中所说:由于没有力量引发世间一切有情现时究竟的圆满利乐,所以毕竟弃舍此二乘为究竟的路线,一味以利他为体性的具大乘种性者,由具大悲者佛陀宣说“你们应当最初即趣入佛乘”,也就是首先就要趣入能成就无上佛果的道路。这里应明确弃舍二乘并非弃舍共道内涵,而是不取为一己求解脱的小乘意乐,也不以得小乘果为极致等。

再者,此论又说到:当已了知世间的乐非乐所摄的一切境界都是等同梦幻,了无实义,然而为愚痴过失所逼迫的众生们却执取这里有实义,虚假地起人法二种我执,然后堕入到从细至粗的苦流当中。当见到此种情形的时候,却弃舍利他的殊胜之业,为什么为着谋求自利这样精勤呢这是表示具大乘种性者见到众生苦之后,不以利他为重是不合理的。

此中“殊胜业”,是指以利他的殊胜意乐所发起的行业,与唯以自利为重的私心相比,成为殊胜。也就是仅是为私我而求利益不算殊胜,或者仅为一己谋利也不算殊胜,能荷负广大的利他事业重担,一味利他,方为殊胜,故称“殊胜业”。

第二轮,从正反面显示大士应以利他为重,有三段内容:一、显示具佛种性者,不勤利他不应正理;二、显示大士本性为专一趣注利他;三、结成为利他故而发匆忙称为士夫,亦名聪睿。

一、显示具佛种性者,不勤利他不应正理

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有海与我相同,盲闭慧眼不辨取舍,履步蹎蹶不能离险,诸有成就佛种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应正理。即前论云:“盲闭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间有佛种,何人不起悲愍心,谁不精勤除其愚”

像这样见到众生和我一样堕在三有苦海里,而且像盲人一样慧眼不得开启,不能明辨取舍,也就是不知道善趣和恶趣的缘起差别,不知道生死和涅槃的缘起差别等等,就像这样一蹎一蹶地走着,不能离开险道。也就是瞎眼者随着业果愚和真实义愚的驱使,走在恶趣和生死的险道里,像这样已经具有佛种性的人,不悲愍这些具苦有情,不精勤于利他,那是不合理的。正如前论所说,慧眼不开,如同盲人般步履蹎蹶走在险道当中,有佛种性想利益世间的人,谁不起悲愍呢谁不精勤地遣除众生的愚蒙呢也就是有大乘种性者,他自然见此苦状发起悲愍,不以一己为重,而以众生为重,会精勤地帮众生遣除如同眼翳般的愚蒙,让他们看清正途,能走向安乐之道。

二、显示大士本性为专一趣注利他

当知此中,士夫安乐、士夫威德、士夫胜力,谓能担荷利他重担,惟缘自利共旁生故。故诸大士本性,谓专一趣注行他利乐。

要知道这里大士的安乐、大士的威德、大士的大力量,就是指能够担荷利他的重担,如果只是缘着一己的私利,那跟旁生没有两样。所以,大士不共的本性就是专一趣注于一切众生的利乐。

《弟子书》云:“得少草畜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日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世间。”

《弟子书》里说:容易得到少许草料,畜生也会吃,被干渴所逼迫得到的水也会欢快地畅饮。因此,为自利而得乐,为自利而勤勇,为自利而操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连旁生也会这样做。而不共于其他的大士夫他是在利他上精勤,这是上圣的威德,是上等的安乐,表现了一个人的力量。就像日轮乘着七马所拉的车一味地光照天下,滋养万物,又像大地没有选择地担荷一切世间,大士的没有自私性也是如此,一味地利益安乐世间有情。也就是他有大心量、大愿力,以利他为重,他不是以私我的利益为重,这就是大士的特长处。也正因如此,所谓一个大人的安乐、大人的威德、大人的胜利,都是在这个担荷利他事业重担的缘起上发生的。

三、结成为利他故而发匆忙称为士夫,亦名聪睿

如是见诸众生众苦逼恼,为利他故而发匆忙,是名士夫亦名聪睿。即前书云:“见世无明烟云覆,众生迷堕苦火中,如救头然意勤忙,是名士夫亦聪睿。”

像这样见到有情为众多的三苦所逼恼,不得自在,就像见到极深重的生死病情一样,为了利他的缘故发起匆忙,这样就是不为自己,百倍精勤地去利他,这叫做士夫,也就是大丈夫,也叫做聪睿,他知道什么是大义。也就是前面《弟子书》里所说:见到世间被无明的烟云所覆蔽,众生迷狂地堕在苦火的烧燃当中,就像如救头燃般心非常地勤勇、匆忙,这叫做士夫,也成为聪睿。

二、总结大义,劝发以恭敬心趣入大乘

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乐本源,能除一切衰恼妙药,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见闻念触悉能长益一切众生,由行利他兼成自利,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有此大乘可趣入者,当思希哉“我今所得诚为善得,当尽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此如《摄波罗蜜多论》云:“净慧引发最胜乘,能仁遍智从此出,此是一切世间眼,具足照了如日光。”由种种门观大乘德,牵引其意起大恭敬,而当趣入。

所以,能出生自己和一切众生,一切现时、究竟利乐的根本源泉,能够遣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衰损的妙药,是一切诸佛菩萨所行的大道,一经见闻念触能使行者出现大乘心,由此能尽未来际利益一切众生。由于行持利他之道,兼带完成了自利,圆满无缺地具足广大善权方便,有这样的大乘可以趣入的话,应当想“稀有啊!我现在的所得的确是善得,我算得到最善妙的,最好的了,我要尽我所有的能力趣入这个大乘”。这就像《摄波罗蜜多论》中所说:由清净闻思修三慧引发最胜的法乘,能仁的一切种智是由此般若和大悲双运的大乘而出现的,这样的佛成为一切世间的眼目,能为他们指示所有安乐的道途,它照了万法,无论法性、法相犹如日光一般,或者说他能够照亮实现现时、究竟利乐所有的缘起正道,成为众生的大救星。

要像这样由种种门径观察大乘的功德,牵引着自己的心发起大恭敬而当趣入,也就是要由这种方式在自己内心里发起认识,然后起了大的欲乐、起了大的恭敬再趣入大乘,这就是引入的关键。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28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29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30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31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32

 

 

小提示

回复 菩提道次第广论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讲记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中士道,上士,弟子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01发布于2021-12-05 21: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