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fi下在线听该课音频,请文章底部的“ ”。

下载该课至手机,请下载APP“喜马拉雅听书”后,搜索“显密如意宝”。详细操作方式,可回复“音频”查看。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是上师法王如意宝最殊胜的补处之一——、秋尼玛活佛的前世,也是列绕朗巴大师的大法主,也是多竹千仁波切的大心子。尊者守持戒律清净圆满,并精通显密经续论典,也示现获得了光明大圆满成就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宁玛派高僧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

“往生”指生到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关要”是成办此事的关键要素。“关”是一关卡,“要”是要害,能过去就到了彼方,过不去就留在此方。这条路是在心上走的,它的关要在于自己,“外支”弥陀已成,以内支是否具足来决定能否往生。

“外支”指阿弥陀佛的智悲力已经圆满成就。往昔五劫结成大愿,无数劫积累福慧二资粮,十劫前圆满成佛,愿海的一切内容都无余实现。或者想,弥陀是法界藏心,以一切种智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观掌中酸果;他的慈悲见一切众生如独子,不忍心众生受一点苦,必然与乐拔苦;他的力量能无碍入一切众生心,只要众生具有信心等就立即拔济。像这样,弥陀愿海的一切承诺全部实现了,有最极圆满的智悲力。

接着要知道,往生是一个缘起事件,内因外缘和合才能成办,因此,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足因缘。因缘非常多,归摄起来在扼要处说有三个,叫“信、愿、行”,次第是由信起愿,由愿实行,由行而满所愿证所信,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

现在要知道,往生的关要是在自身上发展出信、愿、行三个要点。其他名词也会说到胜解、欲和精进修善,或者信、欲、勤三字诀,这是一个缘起链上的不同表达。信和胜解同义,愿、欲、好乐、志同义,精进行善、修净业或者行同义,这样就能贯通。再缩减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愿和修善。既然有愿就有信在里面,或者有胜解驱使他发切愿,所以,“愿”字里摄了“信”字,它代表眼目、见解、智慧,代表内在驱动的缘起。有时说“信、愿”两字,有时说“愿”一字,都是一个内容。如果再缩减,用一个字来代表往生关要的话,那就是“愿”。因为有切愿必定有深信,愿修出来了,信一定在里面,而且,以愿的驱使决定会发起实行,因此,说到最简单,往生的切要就是一个真实的愿。

又要知道,成办往生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要愿愿相合,这是它的要点。阿弥陀佛一方有救拔众生出苦海、往生极乐净土的大愿,也有让众生到净土后圆满成佛、普度无量众生的大愿,这是他建立净土的初衷。首先要知道,弥陀因地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非常可怜,落在生死里出不来,因此要建立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极其胜妙的净土,他要成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发明了无上如意宝——六字名号,实现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下至十念都能往生的极其简的方法,只要众生信他,愿意生他的净土,念他的名号等,临终就被摄到了净土,一生净土就脱离了轮回。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望是拔济我们出轮回、生净土、得解脱,这是他的第一个大愿心。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有出离心,否则自己不想出去,特别耽著轮回,那佛也没办法勉强。

其次要体会阿弥陀佛一乘悲愿的内涵,他要摄持一切众生普皆成佛,这是佛的本心。他不想让我们只得到罗汉果位,而是让众生到净土后都进入大乘大义门,念念增益无量菩提善根,迅速完成普贤行愿,之后分身到无数刹海里拔济众生,来完成智悲力的伟大事业。为了顺应佛的殊胜大愿,自己要发菩提心,普摄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在极乐世界成就后回入生死界,利益无边众生。有了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摄我们生净土成佛的愿合在一起了。

这就知道,所谓的愿,要有结合净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这就和佛摄我们解脱成佛的愿相合了,叫做“两厢情愿”。当自心的愿和佛愿相合时就决定得到拔济,这是缘起的大道理。因此,往生关要就在修这两种愿上面。

“修心”是针对不定聚而言。如果是决定聚,就像“三个半包子”的故事那样,有些人一听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等就死心踏地,不愿待在这个世界,一心往极乐世界走,想去净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心恒常猛利,这叫做吃最后半个包子,是由前面三个包子的基础而来的。这类人前世熏习了很好的善根,一触发就发得出来,他是净土的好根器。这里是针对不定聚的人来说的。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修净土不必要修心。要知道,信愿是慧行,要通过思维等来发展。对不定聚而言,自心在信愿行三方面还非常欠缺,尤其信愿上不能恒常猛利。没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往生就不会决定成办,而往生的根源又在信愿上,因此,怎么修心把信愿发展出来,使不定聚变成决定聚,是这里说的最关键的内涵。

大师亲见了心上怎么发展出对苦谛等的胜解,发起对娑婆秽土的厌离;怎么发展出对释迦佛圣教量的胜解,出现对极乐净土的欣求,像这样,非常清楚发信愿的方法,能直接指示我们怎么修。然后说到,在信愿的驱使下,怎么步入精进修善品的轨道中。对于信、愿、行或者信、欲、勤或者胜解、欲、精勤行善的缘起机制、心上的生起规律非常清楚,直接作指点,就叫“直指”。

再者,在共小乘出离心的内涵上要修共大乘的菩提心,怎么在前行的基础上建立大悲心、取佛果欲来生起菩提心,对这个修心机制也非常清楚,能给我们直接指点。如何基于对释迦佛教量的胜解,发展出对超越世间的净土殊胜境界的深忍信,从而一心一意地走净土这条易行道,对这个修心的轨理也非常清楚。之后直接指示我们,单凭自力在秽土成道和兼仗佛力在净土成道有什么区别,教导我们明辨其中的难易,就会出现唯一求生净土的决断心。像这样,把出离心、菩提心和深信佛的力量、有超越世间的清净境界,从而发展出的修易行道的欲心配合起来,就出现了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力。这样看清楚了在心上如何发展信愿行的轨理、修净土正因的方便,直接为我们指示出来,就叫做“直指”。

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

祈请完全成熟我相续

西琼大师首先虔诚地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祈请上师阿弥陀佛加被自己的相续完全成熟,由此来利益一切众生。

由于达到了障碍无余清净、功德无余圆满,高出一切之上,而且授予自己解脱、成佛的利益,因此称为“上师”。由于阿弥陀佛以光明摄受众生,成就了普照无央数世界的大光明,故称“无量光”,光明具有无边的德,能使具信者得安宁、得智慧、得清净、得福德、消罪业等等。他面向从地狱罪人到十地菩萨之间全法界无量无数的有情,通通摄持他们成佛,故称为“怙主”。以这样忆念功德和恩德,身口意三门恭敬地作礼敬,称为“敬礼”。由敬礼就打开了加持之门,也就是自心诚敬的缘故,能领到上师无量光怙主的加被。

之后祈请彻知彻见的阿弥陀佛当下加被我的相续,让它完全成熟。也就是无碍的佛力注入心中,能带起自心无边的功德,信心、愿力、智慧、慈悲、福德、通等等无余成就。

以下西琼大师将向我们讲授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道路。

此处,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首先要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然后给予教授大小乘圣教的圆满正法,要在领得此恩德上实做。

“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把往生看成解脱、成佛的极殊胜道路,对它的利益产生了胜解,特别努力去寻求。有这种志愿的人该怎么做呢先要领到上师善知识的恩德。领到怎样的恩德呢首先得到他的欢喜摄受,然后他传给你大小乘的圆满教法,这个恩一定要领到。

什么原因呢往生极乐世界是成佛的捷径,首先要通过听闻等明白整体、圆满的大小乘道的走法,对这些生了定解,再配到净土上,就会明白怎么走这条路。也就是,小乘道应具的支分,暇满无常、业果、苦以及它上面的每一分等等,怎么在自身上修;合到大乘道里,愿行菩提心又怎么修等等,对于完整的修道次第要有所了解。成佛需要圆满的因,这个因要在自身上圆满地发展,而发展又有一定的次第,这就需要过来人或者深达如来教法的善知识来传授,才能在自心中引生定解。所以,首先要在善知识处领到明白大小乘圆满教法的恩德。

对于彼上师,以意乐——信心以及加行——承事的作业,于三门上不松懈地做来如理亲近。

怎么来领恩呢弟子的心和上师的心相应,在缘起上才能领到法教心意才流得过去,不是凭世智辩聪、技巧能力等能领到的。

有人想:不是有书吗我也能看懂,我比上师讲得还好。

其实,这没有真实利益。佛法都是心上的,如果没有信心、恭敬以及三门令喜的承事,心和心就不可能相应,反而起骄慢、诽谤、不敬等的重大过失。

所以,对于传授圆满大小乘教法的善知识,要用信心、恭敬为主的华严九心的意乐,以及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等加行上的承事(“承事”是广义的),在身口意三门的依止上不松懈,更不允许骄慢、狂妄、起邪见、感觉无所谓等等,要用这样的心和行为来如理亲近。以这个缘起,就使得自己在道上没有障碍,能迅速得到如来圆满教法的密意,迅速趣入修行。这是道的根本,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

这里的“上师善知识”,特指能教授我们圆满成佛之道的方法,并指示如何结合往生西方净土来成办佛道的善知识。缺善知识是不行的。我们就像在旷野里盲目奔走的小孩,不知道目前的处境以及要趣往的净土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从轮回泥潭里拔出,将心归向极乐世界,又不知道怎么来修持可以逐步趣向净土,最终圆满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善知识来指点。

譬如,如果善知识没给我们讲授外前行——暇满、无常、轮回苦和业果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追求世间全是魔障,心不可能从中抽出。尽管口头说大话,“我要成佛”“我要即生开悟”等等,实际心心念念处在现世法里,如果没有善知识传授暇满、无常,就不会退掉耽著现世的心。对于轮回也非常无知,需要善知识讲授轮回里的各层苦难,下方三恶趣怎么苦,上方修罗、人、天怎么苦,才知道轮回完全是苦性,毫无真实安乐可得。或者要向我们介绍人间八苦,我们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苦的。又要为我们解释苦苦、坏苦、行苦的体性,我们才会得到“有漏皆苦”的定解。如果没有善知识这样传授,我们根本发不出往生净土“厌”方面的意乐。

再者,如果善知识没有向我们讲授怎么发展大乘心,我们的大乘善根就无法萌发,根本不知道以推己及人之心,把轮回苦放到一切众生上去看。知道众生是我母亲,对我有大恩,他们如今都和我一样陷在轮回苦海里,每当念恩时,就想到我不能不报恩,那太恶劣了,无数有情都在轮回里受这么大的苦,我怎能坐视不管呢这样才能发展大悲心,由大悲意乐会挑起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重担。如果没有人这样宣说,大悲心起不来,那大乘的根就没有了。再者,如果没有善知识向我们开示解脱利益——真正的寂静、安宁,以及佛果的利益——无上圆满的功德、有救度众生的圆满能力等,我们怎么发展出求解脱心和求佛果的心呢这些都要善知识来教导。

有了这些教授后,再向我们说明,为什么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能迅速达成解脱和成佛。这就要宣说《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等经教,我们才知道共道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怎么配在别道的西方净土法门上来修。诸如此类都要有善知识的指点,再往上还有很多层面。

总之,这些方面都要依靠善知识,如果没有具功德、通经教等的善知识指点,我们很难得到密意。为了这一点,自己要发出大的诚心,以念德、念恩来具足信心、恭敬,之后做出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的行为。这样和善知识的心契合,他心中的法才能传到你这里,你才会明白佛法,这不是靠自己的骄慢、能力能得到的。善星比丘能讲十二部经,提婆达多能力超群,他们在佛法上不但没成就反而堕落,这就可见自心必须具备德相才能获益。佛法是师徒相传的,自心要有合格弟子的内涵,否则绝对不可能成办。懂了这以后就知道,从前面开始就要如理亲近善知识。

而在暇满的身所依这种体性上,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

接着从暇满开始,由胜解、欲、精进——心上的发展次第着手修心。胜解,指了解到暇满的身依难得、义大,超过十万如意宝,对它的稀有、殊胜价值,有一种不可夺的理解或认识;由此会发起取心要欲;以取心要欲推动,就会对于护戒、积资、净障等任何大小善根精进修持。这是它生起的道理。

从胜解出取心要欲

首先要思择如今得到的人身是何种体性。“暇”就是这个身所依已经脱离痛苦深重的三恶趣,脱离了庸俗无想定的长寿天或者追逐五欲的欲天放逸状况,又不是处在人间无佛之世、边地,也不是自身喑哑不堪能闻思修,以及内有邪见障蔽入圣法等等,脱离了这些无暇状态。这就明白,自己这个身是闲暇之身,它能安然自在地处在修法状态里,是这样的体性。“满”就是在差别上,内外方方面面的修法因缘都聚合了,就像薪柴、火等聚合,一点就能燃一样。自己得到了人身、生在中土、诸根具足、没有重的颠倒业、具足正信能趣入正法,自身具备这些圆满条件。从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外在条件来看,佛出世、佛说法、法住世、自己有善根趣入、得到善知识摄持,他缘上具足圆满条件。这就了解到,我的身所依是暇满的体性。

这种情形如同万年昙花开,极其难得。这么多顺法的因缘,过去必定修过很多善、积过很多资粮,如今才这样呈现,任何一点都不是无因而生。可见缘生可贵,在我们极其短暂、转瞬即逝的人生中出现了非常吉祥的光明,它就是暇满宝。

然后想到,人的根器非常殊胜,超过旁生百千万倍,连天身都比不上,其他饿、地狱等身更不用提。依靠人身能积资粮、能持戒、能发菩提心、能修胜义法,特别是能够往生净土等等。这样了解后就知道:我的身是最好的修法所依,用它能摄取到超出现世名利、来世人天享受等无数倍的利益,能成办解脱、成佛的道,我的身具有大义。

这样对暇满身的难得、义大等产生胜解后,必然由于了解它的难得而发起珍惜心,不愿浪费,感觉浪费人身去造罪的话,就像用金器盛粪便一样愚痴。再者,一想到它圆满具有修行的功能就会发起欢喜,特别想利用这次人身去摄取乃至尽未来际之间无边广大的利益,这样就发起了取心要欲。这就是由胜解出现欲的道理。

此“欲”又是从辨别义与非义的智慧而来。所谓“心要”也叫“坚实”。就像芭蕉树看起来壮硕,但剖开来里面什么实义也没有,得不到坚实,泡沫看起来有,寻找时没有,幻景也是如此。像这样,世上充满了虚诳的相,看起来温馨、美好、有意义,实际寻找连微尘许的意义也没有。或者鼓吹是乐,其实是在颠倒地使用概念,以佛法的智慧观察时,发现完全是苦、是恶趣因。来世的福乐也一样,看起来是乐,用更深的佛法辨别智去观察,发现仍是三苦的因,只会导致苦。

像这样,当我们的心能够辨别义和非义,知道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真实的,这时就像剥笋要取到心那样,想得到真实的东西。有了这个智慧眼目作指导,加上对人身意义的胜解,两者合起来就会想:我一定要用这个人身取到真实的、非常好的意义。自己的志愿会扩大,想取到利益自他的最坚实的法上的利益。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志愿或者善加运用人身的愿望,这叫“取心要欲”。

由取心要欲发精进

“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这一句是基于胜解因果律发起的如理作意,或者说符合法的心理。也就是,想摄取心要是对果的希求,而果是由因而来的,利益的因是善,虚假、卖弄、自私、诳骗等的小手段都不叫善,全是恶,只有善能实现利益。

善主要包括守戒、积资、净障三大类。首先要符合因果律,守持断恶修善的戒,断恶就离了苦,修善会发生人天以上的利乐。戒是秉持不违犯,有了这样纯正的心,就能出生无数世出世间的善法庄稼,得到无数利乐。它叫做“道基”,就像一切有情的人和动物,无情的矿物、植物等都依止大地而生存,世出世间的利乐都依止净戒而存在。像这样,修善的第一个部类就是守护戒律。其次,在戒的大地上要得到任何成就都要积聚顺缘、遣除违缘,这叫“积资”和“净障”,两分因缘和合会得到所求的果。因此,把善摄在护戒、积资、净障三方面当中,当然随着道的次第升进,三者在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各种内容。

总之,对这三大类所摄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都要发起精进来修持。一切功行都由精进出生,一切妙果都由精进实现,精进能成满一切,没有精进不可能完成,所以,在发生了取心要欲后,接着要对任何大小的善发起精进力而修持,来实现人身的大义。就像农民知道这片田地非常肥沃,是生长许多善妙庄稼的所依,这样认识到价值后就想开发它,这就有了以此来实现财富的欲。但是,光有美好的愿望也没用,必须去种因,于是他在欲的驱使下开始行动,辛勤地播种、耘田、施肥、护养等等。经过这样修因,到秋天就收获了丰盛的庄稼。像这样,大师由胜解、欲和精进三环节,告诉我们在依师之后怎么来实现人身的大义。

如是修积的彼等善根,也为了自己得生极乐世界后作诸有情义,而以回向发愿的助伴转变的话,不成为往生清净极乐刹土之正因的善,是任何无有的。

接着,为了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后能广作无量有情的义利,要以内心的祈愿把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在这里,经由回向这种方便,所有善根没有一个不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因。这是点铁成金的方法,下至一丝一毫善根全部成了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要了解回向所起的枢纽作用。

这里要看到胜解、欲、结局三个环节,了解缘起链的走法。首先是胜解,自己如果不求生净土,落在秽土中,那会无穷尽地轮转,无法超出,也无法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选择往生的道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具足信愿下至十念就能超生净土,当即得到解脱,迅速成满菩贤大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可见利益极大且简便易行。对这两方面深信不疑,是此处胜解的重点。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深信的两个部分,从自力来说,我一直在轮回里漂流,无法超出;就他力而言,一旦胜解了阿弥陀佛的悲愿力量,下至十念都能往生。对这两方面有了确信,自然会发起这样的愿欲:我今生一定要生极乐世界,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

一旦有了这个愿,就会有往向、还向两重回向的内涵,这就是从胜解出现欲,相合于《往生论》回向门所说。往向回向,就是对所作的功德,祈愿自他一切众生都去极乐世界,达成解脱;还向回向,就是我到极乐世界成满无量功德后,入园林游戏地门,化无数身入无数刹海来利益一切众生。有这样的立愿就叫“回向”。这也是怙主法王如意宝《愿海心髓》里祈愿的内容,往向、还向都摄在里面了。祈愿一切结善缘恶缘的众生,临终无障碍见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往向的回向;之后一切众生都得到佛的授记,迅速显发智悲力圆满的大用,广利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还向的回向。

这样会通以后就知道回向的内涵。也就是要对自力、他力两方面作权衡,如果单取自力,那在此土修行,非常难成就,可以看到解脱难、成佛难、自利难、他利难等等,这叫“难行道”;如果兼仗他力,肯归投弥陀愿海,具足信愿下至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生就解脱,登不退,迅速现前成满普贤行愿,因此叫“易行道”。这样衡量清楚后,对于往生极乐那是万牛莫挽,一切大乘行愿也都合在这上面来实现。这样有了胜解,所修的一切善根都会如是回向,把它全数投资在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一切自他利乐上面。

往生主因——愿

这里要注意,回向是往生的关键。“诸法为缘性,枢要在欲心”,诸法都由因缘而起,如是因得如是果,不会有另外方向,而掌控因缘的关键或枢要就在欲心上。离心不会造业,不会有果,而心离开了愿欲不会有方向,不会有启动,所以,欲是实现诸法的根子,就像门的枢纽掌控着开关一样,它一启动就朝所欲处运行了,缘起必然往那边发展,此外没有别的缘起道理。

了解这一点就知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要因在于愿,而回向是愿的一种。修持善根以后,以猛利欲回向到所欲之处,即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成佛、利益无边众生这个目标,这样善根就转变到这个地方,一点一滴都成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绝对没有漏失。

这样就了解,如果信愿具足,一切诸行都是为净土而修,没有别的方向,那就叫“一行”,就像众流入海,同样得到海的名字,万行趣向净土,都成为净土之行。以这个缘故,无论修世间善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是出世善中小乘戒定慧三学,以出离心受别解脱戒、修各种定、修人无我空性等,以及大乘善的发菩提心、六度四摄等,只要回向净土,通通称为“净土之行”。下至于弹指之善,散心念佛、一称名、一举手、一顶礼、一赞叹、一瞻仰,或者奉一、一水、一花、一灯、一供养具,或者一念修行乃至十念,或者一施、一戒、一忍、一定、一慧,一切善根回向极乐,以愿力摄持的缘故,虽有快慢之别,但都将成就往生。

就像经中说的譬喻,有人把一滴水寄托在大海中,愿此滴水不坏、不失、不变异、不枯竭,虽然经历多劫,还是能取出原来的水。这证明缘起不会空耗,即便经过多劫,还像当初寄存那样,果然得到原水,没失坏、没枯竭。像这样,我们下至以微小的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无论经过多久也不会失坏、不会枯竭,决定会以回向的力量而达成果报

这样就明白,把万行统摄起来而成为净土一行的关键就是回向,它成为缘起的枢要,也就是往生大事因缘的枢要,再没别的枢要了,所以,在净土信、愿、行三资粮里,愿占据主要地位。这就知道,修大小乘有漏无漏、散善定善、事上理上等的所有善根,回向往生全部叫“一行”——净土之行。

这里还要区分两点:第一、回向的深切度决定往生成就的快慢;第二、有无信愿决定是否成为净土真因。

首先,如果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微毫之善回向往生都成为即生得生的因;如果没达到深信切愿,虽然回向,它的力量延缓,到第二生、第三生乃至推迟到来世实现。正如十二缘起里的爱、取、有三支叫“能生支”,一旦它的力量结成,必然感第二世果,会即生达成这个果位;如果爱、取、有三支没有实现,那就成为他世的果了。“爱”、“取”对应净土的愿或欲,“有”对应净业的强大程度,如果有深信切愿摄持,任作一个净土行都是非常深的净业,成为往生具力量的因;如果深信切愿没发展出来,那就可能成为远因,也许要在第二世、第三世乃至三世以后才实现,这就是深信切愿的重要性。这样回向叫做“点铁成金”的手段,具有转变善根的作用力。尤其配在特别的净土法门,含有大小乘圆满道法这个内涵上,可以看到,随着你回向的能力,会出现相应程度的善根,也会出现四土九品的差异。现在我们大的方面从大乘来着眼,那就是要有往生极乐世界成满智悲力大用来利益一切众生的发愿,这就成为往生净土成佛的因,使自他二利达到究竟的因。

其次要知道有无信愿的差别。如果有真信切愿,那就有真实的回向,以真信切愿摄持,临终下至一念、十念也决定往生;如果没有真信切愿,纵然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失,犹如银墙铁壁一样,也绝无得生之理,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这样判定。没有真信切愿就没有到量的愿欲,往生的枢要没出现,开关没打开,那就没法往生。

这就看到缘起上有决定的道理,由此就知道,最开始的关键是建立信愿,而且要力求达到深信切愿,其中又以愿为主要,它的产生是胜解。信是愿的根本,而愿是缘起的根本,行是要发出实际行动,像这样,在缘起上圆满地积聚、出现了,就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胜妙的果;如果缘起上没达到切要,就不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胜果,因缘上缺乏的话,也待于进一步培植,或者延缓到来世以后成办。

有愿或欲,无论什么善根都转成了往生正因,即使没有行善,也会由愿而发展出善行;没有愿或欲,即使造再多的善根,也丝毫不会成为往生正因。因此,愿是正因中的主要,有此就有往生之因,无此就无往生之因,我们要在这要害处努力修集,才能出现净土的根源。

由于愿一旦发展出来,就会出生净业修行,所以着重宣说愿。所谓的愿,就是与阿弥陀佛摄持众生迅速超出苦海、圆成佛道的大愿海相应,也就是自方和佛方相应,才会被拔济出苦轮。符合佛心的愿欲有两方面:第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和佛拔济我们出苦海的愿相合。第二、扩大心量,看到尽虚空法界里的有情都是过去世的父母,他们与自己同样沦落轮回,无边无际的苦压迫其身,由此发起一定要救拔众生出苦海的悲心。然后想到,达成这个能力必须成佛,而在秽土成佛十分不易,对一般情况来说,哪里能速疾成佛呢阿弥陀佛因地建立愿海,累劫修行无量的福慧资粮,圆成胜妙净土,使它成为迅速达至无住大涅槃的源泉。这样体会佛心后,发菩提心来求生净土,这就和佛愿海摄生成佛的心意相合了。总之,所谓的愿欲有这两方面,由于符合弥陀摄引众生往生来解脱、成佛的本愿,因此会达成往生。

愿、欲、好乐、志、誓是同义词,不同情况说法不同,意思一样。再者,在用语上常用信、愿、行,又会说到胜解、欲、精进,又有说到信、欲、勤,总之,三字要点的涵义是相通相类的,在不同的语境下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小提示

回复 往生关要 修心直指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     @


“ ”收听堪布录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一)发布于2021-12-06 00:44: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