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所使用的语言为巴利语和梵语。一般来说,上部座佛教多使用巴利语,大乘佛教多使用梵语。当佛教传入东南亚之后,巴利语和梵语也随之传入,以至于两种语言逐渐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各种语言的发展。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缅文的创立,佛教词汇丰富了缅甸的语言。据文字学家们考证,缅人在建立蒲甘王朝之前没有自己的文字。进入缅甸境内后他们才接触到梵文、巴利文、骠文和孟文。孟文对他们影响最大,后来的缅文就是在孟文的基础上创立的。孟文属于南印度格兰特体的帕那瓦文字体系。公元前1世纪锡兰(今斯里兰卡)上部座高僧在玛得勒的灵光寺举行佛教第四结集时用的就是流行于帕那瓦的南印度文字。用这种文字系统所属的锡兰文拼写的巴利语佛教经典后来被佛音于403年带到了直通。

在5至6世纪孟人在帕那瓦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孟文。1057年阿奴律陀将30部三藏经典带回蒲甘后,缅人僧侣界掀起了学习孟文的热潮。皈依小乘佛教的缅人在孟人高僧大德的指导下通过孟文来研习深奥的佛理。皈依了小乘佛教的缅人在孟人高僧大德的指导下通过孟文来研习深奥的佛理。随着对巴利文佛经的熟悉和对孟文驾驭能力的增强,部分缅人僧侣开始探索改造孟文创立缅文的途径。经过一百来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创造出了缅文,并使新创立的缅文取代了孟文成为缅人社会唯一的官方语言。纵观缅文创立的全过程便可以发现是佛经的载体刺激了缅人,使缅人僧侣产生了创立缅文的强烈欲望。通过借鉴和改造孟文,缅文终于问世了。

随着佛教在缅甸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人们的宗教意识得到了加强。佛教在各文化层面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文化要素的组成部分佛教在语言层次上也留下了其独特的印记。佛教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人性的反思以及概念的分析等都有十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缅甸人皈依佛教接触到这个全新的世界后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它们。由于词汇的空缺,缅语、孟语、掸语等主要民族的语言只好借用南传佛教语言巴利语来加以表述,从而造成缅甸各民族语言体系词汇中出现了大量来自佛教的巴利语借词。这些词遍及哲学艺术、文化、体育、科学、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成为缅甸语言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纵观缅甸文学的发展脉络就可得知早期的缅甸文学是佛教文学。在缅甸由于佛本生故事为大众所熟知,千百年来一直是缅甸文学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据统计,仅用“标”这种四言叙事长诗形式创作的以“五百五十佛本生故事”为题材的诗歌就达百首之多。至于小说、戏剧中题材源于佛本生故事的就更多了。有学者认为大约有100个佛本生故事被吸收进了缅甸文学。文学家们将佛经故事拿来后反复演义,创作出了许多新的文学作品。佛本生故事还被搬上舞台,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强化人们的宗教信仰。由于佛教题材占据了文学题材的主体,当代缅甸著名作家佐基在《“标”诗及其作者》一文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作家过于重视佛本生故事,以至于不再进行创新而只是局限于修改佛本生故事了。佐基的评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佛教主题作为传统艺术题材的泛滥。不仅文学如此,雕刻与绘画艺术也是如此。早期的雕刻艺术中佛像是唯一的题材,而绘画也是以佛经故事为蓝本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俗题材正在慢慢地进入传统文化艺术领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释印顺丨作者

来自 网络丨图片
黑猫丨编辑

节选自《东南亚文化概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丨来源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历史丨佛教与缅文的形成发布于2021-12-23 18: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