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德相


预作嘱咐 示寂云居(上)

【摘自《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主编:纯闻大和尚

一九五八年春,云公自感日渐衰退,时侵疾病,常对其弟子及僧众作嘱托语,勉励弟子及僧众要爱国爱教,坚持戒律精进修持,并将衣、物、用品分赠与人,却仍心系真如寺的修复重建未了工程。而此时全国“反右”之风甚厉,已指定向师清算。

数月以来,公饱经忧患,病状日深。往年病中礼不用人扶,今则需侍者为之助力。知幻缘将尽矣,但有一件大事未了,急须处置者。

一日,公召侍者某某等二人至,告之曰:“余今命汝二人,为我办一件重要事,应先告汝等前后情形,乃办理。

“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入,故习苦行;又性好宗,故习禅定。溯大乘东来,虽以达摩为初祖,而光大实在东山;倘远溯源流,实在广州光孝寺。该寺址为虞翻旧宅,名诃林园。及东晋隆安中,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尊者,乘番舶抵仙城,乞此地建梵刹,名曰王园寺。及求那跋陀携《楞》四卷止诃林,立戒坛于林中,谶曰:‘后有肉身大士于此受戒。’至梁天监初,智药三藏携菩提树一株,植于坛侧,记曰:‘百七十年后,有大智人于此出家。’及六祖大师受黄梅衣钵,剃发菩提树下,遂应其谶。后至曹溪开一花五叶,禅宗至此始盛。而其初则以诃林戒坛为根本地。诃林即今粤城之光孝寺也。

“前清末年,该寺为学校占用一部分,地方机关占用一部分,公私团体又占一部分,所余者,仅大雄宝殿及六祖发塔与殿前参天蔽日之菩提树而已。

“余禅人也,饮水思源,目睹禅宗第一祖庭,零落至此,欲重修之,顾力有所不及。会民国十九年庚午,余住持鼓山时,发愿重修光孝。先将私人所积果金约二万元埋藏之。适有老居士林某(隐名)入山相访,余略谈所愿,林居士欢喜赞叹,谓‘重修光孝,非先筹足十万银圆为预备金,勿轻动议;我愿助师完成此愿,先捐五万元,不问岁时也’。余大喜过望。翌日,林老居士果以五万元银号票来。余亦将所积存者,汇易金锭若干条,藏之鼓山中。满以为南来重兴祖师场,必自光孝始矣。

“岂知道场兴替,自有时节因缘,非人力所能勉强者。迨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四月,一夕三梦六祖催唤回去,而粤北将官李汉魂等亦派员来请重建南华。于是冬,有粤北之行。中兴曹溪,费时十稔。因缘会合,又建云门,历时九载,始告完成。事变又起,计重建两寺所费银圆百余万,其中左支右绌,艰苦倍尝,而不敢动用鼓山藏金者,诚以‘易砖钱而作瓦钱’佛制之所不许也。

“云门竣工时,二次大战已停,胡毅生居士等议重兴光孝,我建议先收回占地,同时密回鼓山,将藏金运港转到云门,又购白银圆若干,埋之树下,备重建光孝。未及三年,时移事异,当云门事变时,余被殴几死,犹不肯将藏金说出——以生死可置之度外,而因果不敢昧于毫厘。至前年,传闻粤当道欲辟光孝寺作市场,适吴居士性栽二次入山,余嘱其与粤当局言保存光孝名迹,正为此耳。

“今余历尽艰辛,老病日笃,世缘将尽,初愿难偿,只有俟之将来。惟藏金为时势所不许,付托又无人敢承担,拟呈之当道,代为保管,表明初愿及藏金来历。余前日已与县府石同志妥商,令汝二人同往发掘,运回本山。今给汝地图一纸,汝等与石同志带备公文,前往云门办理。”

去后数日,竟将金条一箱、瓦罐二口,运回云居。衡之得黄金二十八斤、白银三千圆。“由石同志与侍者等数人,缴交政府代存,以明我及林居士之本愿。重兴光孝,只有待诸将来。”


虚云和尚一百十八岁寿诞与云居山真如禅寺全体僧伽合影纪念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预作嘱咐示寂云居(上)——虚云老和尚中兴云居山(六)发布于2022-01-07 15: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