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人非”六祖说迷人“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要修忍辱波罗蜜,是行菩萨六度万行中的忍辱度。世间教育也认为忍是一种美德,但这是带有功利目的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种忍很痛苦,到了忍无可忍之时就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世间的忍是在往炮桶里装火药而已,为的是炸得更猛烈。六祖教忍是真忍不是假忍,是超出了忍相的忍,是三轮体空的忍,即忍之时无忍的感受和痛苦。如世尊在因地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节节肢解。若起纤毫烦恼,就又造了新的业因。布袋和尚歌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了。我也省力气,也无烦恼。”如是心、如是行,是菩萨行。这是彻底消除我相,进而消除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的“法忍”,也叫无生法忍”。达祖师云:“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教的大智慧修道人最忌的是心随境转,我们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反而因人我执和法我执作怪,而妄自分别,成为万恶之源。佛陀生命“十二缘起的阐述,全部因憎爱而起,此是一场因果的循环链条(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就是“流转门”。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还灭门”。只有摆脱“十二因缘”的束缚,才能超出轮回,达至涅槃,其修证的方法就要“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正如一首诗写道:“秋风落叶乱堆,扫尽还来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许多人在呼吁佛教应关心社会,关爱家庭,乃至国家的前途,人类的理想等等,其实佛教并非不关心这些事,只是关心的出发点和目的超越了世俗偏见。佛教是先以出世的精办入世的事业,后从入世现象的事业成就出世的证果。佛法对世间一切现象(无论是精神或物质的),其本质都是缘起性空,其特点是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世间的恩怨长短有它自己的因果规律,我们若是看到鸡脚短、鹤脚长,就老想着把鹤脚截一段补到鸡脚上才合理...,这满脑子的分别我执放不下,还参什么禅



佛教是宗教,如果对什么都要有一份责任的话,那就“憎爱要关心”了,佛陀住世时尚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众生、不能度尽所有众生、不能转众生定业。有一些宗教是专解决人世间憎爱问题的。佛教主要是教人成佛的,什么是佛放下即是!若世间法放不下,就学佛无益了。这是佛法与外道的根本区别。

七、“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



大乘菩萨道自利的目的是为了利他,即救度众生。我们发心修道,从第一天开始,就应以“欲拟化他人”为已任,修罗汉道一不小心就证空入灭,皆因菩提心不够强烈。大菩萨观空而不证空,如地藏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空誓不成佛。”宗喀巴大师嘱咐二位弟子“互为师徒,广度众生,一世不成,转世再来。”虚云和尚二度上兜率,均被弥勒菩萨赶了回来。此类范例举不胜数。然而,度化众生除时节因缘外,更需方便善巧和权变胜智。《维摩诘经》云:“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显示分明”。总的原则是: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万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在此原则下,允许使用一切方便手法,如《法华经》“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大藏经佛教的方便更是数不尽数,而禅宗的方便除了呵佛骂祖外,更有棒喝交加,目的只有一个:“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般若品中,六祖大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开创和建立了中国佛教禅宗顿教宗门。此门宗旨就是“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这艘大法船为救度苦难的众生,乘风破浪,慈航娑婆,扬帆千年!

编者按:下期将推出“开悟楞严”,共同学习《楞严经》;而“坛经》点滴”——机缘品将在适当时继续推出,感谢关注!】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禅海拾贝《坛经》点滴(12)发布于2022-01-07 15:3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