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所经验的心的本质呢按照教观点,我们所说的心是纯净、了知和无偏见的。

 

首先,心是无偏的,是相对中立的状态。通过它,我们得以体验事物,它吸纳任何我们投射的东西。当心变得稳固,我们会发现诸如爱、慈悲、领悟力上升等品质。这些品质比负面情绪更与心的本性契合。心并非实体,无法看见也没有形态。它是透明的,能渗透任何事物,没什么能阻碍它。

 

心能渗透任何事物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假如我们非常生气、非常渴望什么或感到自得与骄傲,我们会觉得自己就是那股情绪。如果我们在修,忽然一个念头使我们愤怒,我们感到怒火袭来,几乎象实物一般。于是心就完全认同了它,并因强烈的情绪而变得沉重。

 

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情绪改变了心的形态。心不是天生偏颇的,它吸取并容纳感情的表述形式。一再发生的是:心因所有这些情绪和其它惯性模式而变得沉重和苦恼。这就是为何理解心是非常重要而有益的,一旦知心的基础既不是痴也不是嗔,既非无知也非迷惑,我们就能充满希望。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又蠢又急,但这只是因为心被污染了。在传统上常把心喻为被污染的白布,本质依然纯洁。

 

其次,心是了知的。它是聪慧的!我们如何能分辨一块石头、一本书或一支梨的不同如何知道自己在外还是在内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因为心有着了知的功能;了知的聪慧就象阳光:当太阳升起,温暖渗透四处。我们能将这份温暖比喻为了知的品质。

 

通常我们觉得心具备“了知”能力是理所当然的,但在禅修过程中,真的理解到“了知”这一意识本性是非常重要的。开始禅修时我们会去考虑、思考着心是由什么组成,以何为基能描述它吗我常将心喻为一匹野马,很野、很难驾驯,但有被驯化的潜能。一旦被驯化,它就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将我们扔到混乱和不可知之中了。所以,必须知道我们在驯化什么。

 

禅修时我们知道心是什么,逐步揭开其根本性的纯净、了知和无偏。我们所做的能接近心的纯性,越来越接近源头。平时我们也许感到自己愤怒和愚蠢,但通过禅修,我们看穿心的各个层面,最后到达更接近心之本性的地方。

 

最后一点,心是纯净的!纯净在这里意指我们和所观客体几乎没有距离。我喜欢用“在水下带面罩游泳”来比喻。第一次我带着潜水设备潜入水中,水非常浑浊,什么都看不见。但第二次我再去,它变得非常纯净,我被每样灿烂和接近的东西所惊呆。这就是我说的纯净品质。它让我们吃惊,因为每样东西都那么纯净,比我们经验的任何东西都纯净,这儿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和周围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只是感受此时此地,它是直接的经验。

 

把这种对心的理解带入修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技巧。静心的每一阶都会遇到障碍,但也有各种对策、各种克服障碍的方法。作为修行人,我们必须理解道路:我们需要知道各阶段、障碍和对策。需要一些指导,因为心是那么巨大,而我们的构造与趋势不过是在念头里徘徊。我们总是浮现一些想法,一会儿觉得这似乎是不错的主意,一会儿另一些想法出现。我们从思绪到思绪,从念头到念头,从情绪到情绪。为了穿越这些观念和思绪,我们需要指导。

 

禅修时,也许首先注意到的念头是“我是否喂过狗了。”我们都能认出这类念头。但还有些念头和概念持续了很多年或一辈子,非常难以注意到。态度、信仰、政治关联——那些我们甚至不知自己已背负了的概念,现在有机会一层又一层地揭开它们了。

 

需要提醒你,禅修并不是为了对抗概念,那会使它看上去有负面含义,让我们不由得感到迷惑。其实我们的目标是尝试发展心的本然智慧。在开始我们会想:“我需要用概念去理解发生了什么,”在这点上没什么问题。就如伟大的瑜珈行者密勒日巴说:“犯错,犯错,如果不犯错,我就不会呆在这儿了。”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这不是问题。我们的旅程只是深入再深入,去领悟概念与和心的各方面本质。


长按二维码关注 “巴拉佛教中心”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心是什么?发布于2022-01-17 23: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