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4年的二月初五日,玄奘大师在玉华宫安然示寂,他的名字因《西游记》而为人知晓,而他西行求法、东土译经的事业,伴随着沙漠孤旅、雪崩袭击、盗贼劫持、无遮大会这些传奇故事,为后人仰望、追慕。不同于小说中那个柔弱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大师果敢而睿智,坚韧而慈悲,他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脊梁”。他的生命中有许多令人高山仰止的故事,“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这位门巨匠的魅力——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玄奘大师十三岁之时,便得遇洛阳度僧之事,可是年幼的他,不可能得到出家的名额。当时主管度僧的大理卿郑善果见到他在公门旁站着,便问他是否想要出家,出家意欲何为呢
  “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郑善果见到眼前的童子,深嘉其志,又贤其器貌,感慨:“诵业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破例准许他得度出家。

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当玄奘大师西行求法之时,孤身走进了长八百余里的莫贺延碛,遇到了诸多魅,奇状异类,他便一心持念《般若心经》与观自在菩萨的名号。
  玄奘大师找不到水源,想先返回玉门关补给物资,走了十几里以后,他提醒自己:“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于是,玄奘大师调转马头,朝着西北方的沙漠深处前进,可是过了五天四夜,他不曾喝到一滴水,早就突破了身体的极限。
  玄奘大师躺在沙漠中,默默念诵观自在菩萨的名号,对菩萨说倾诉自己的心声,不为求名利而来,却是为了求取正法,祈求菩萨能够慈念众生,救拔于我:“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忽然,口腹干焦的玄奘大师感到一阵凉风吹来,身体冷快非常,如同沐浴在清水中,他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却梦到一位天对他严厉地说:“你为何还在睡觉,怎么不打起精神赶路。”
  就这样,他带着“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信念西行而去。

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
  玄奘大师穿越了八百里沙漠后,就遇到了高昌国王的专使,恳切地请大师去应供,哪晓得高昌国王强行要将大师留在此处,教化这里的民众。
  然玄奘大师西去之意坚决,欲就此辞别,坚定地说:“波仑问道之志,善财求友之心,只可日日坚强,岂使中涂而止。”(如同萨陀波仑菩萨为法常啼之志、善财童子百城烟水参访之心,只可日日坚强,岂可中途而止。)
  面对高昌王各种威逼利诱,玄奘大师不为所动:“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说罢,不禁呜咽,誓绝食以明志。
  高昌国王为了打动大师,每日用美食供养,可是他发现大师多日以来,不饮不食,气息虚弱,只得顺从大师之志,向他忏悔,请大师进食。
  玄奘大师担心他只是假意造作,让他起誓,高昌王便延请大师到佛堂,与之结为兄弟,并准备了丰厚的行李与充足的人马,护送大师西去。

生死巨变,须弥不动
  玄奘大师到达了印度,正乘船前行之时,遇到了十余个贼人逆流而上,劫持了他们的船只,到处搜求珍宝。
  他们见到了法师面貌伟丽,竟突发奇想,激动地想要把他作为祭品祭祀天神,不由得分说,贼人立刻设下祭坛,派了两人手持大刀押着法师走了上去。
  玄奘大师没有一丝惧怕,平静地说:“愿赐少时,莫相逼恼,使我安心欢喜取灭。”他面对生死,闭目静坐,专心地忆念弥勒菩萨,发愿往生于兜率天宫,闻法修学,未来世还会下生到人间教化有缘,饶益一切众生,终得安乐
  突然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船舫漂覆,当时的贼人都大为惊骇,以为是天神发怒,争相恐后地顶礼大师。
  而玄奘大师正于定之中,竟然忘却了自己正在祭坛的中央,更不知这一切变故。
  直到一位贼人用手去推了他一下,他才缓缓睁开眼睛,说:“时辰到了吗?”
  惊喜地见到贼人们相互规劝,将种种兵器投入恒河之中,将收罗的宝物归还给大众,大师便欢喜地为他们授三皈五戒,劝诫他们断恶修善。

师徒相见,悲喜交加
  玄奘大师到达印度以后,一路瞻礼圣迹,最后来到了佛教圣地——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处菩提耶。在菩提树下,有两尊观自在菩萨像,据传如果两尊圣像没入地中,就意味着佛法当尽,而玄奘大师此时见到,南边的菩萨像已经没至胸部,大师在树下,五体投地至诚瞻仰,心中却十分悲哀懊恼,不住地说:“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不禁潸然泪下,周围的数千人见此景象,无不哽咽悲泣。
  玄奘大师在此朝礼了八九天,到第十天时,那烂陀寺派了四位大德来迎接他,随后,更有二百多名僧众与一千多名信众,手持幢盖花前来迎请,他即将踏入梦寐以求的学府——那烂陀寺。
  当他寺院去谒见住持戒和尚时,极为恭敬,以印度最隆重的礼节,跪在地上,膝行肘步至法座下,行接足礼,问讯赞叹大师。
  戒贤和尚热泪盈眶,唤自己的弟子觉贤法师讲述了他的往事,原来大师曾患有风病,到三年前苦痛尤甚,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师利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来劝导他住世,显扬正法,将《瑜伽师地论》等传授给未闻大法之众生,有一位支那国远来的僧人,好乐大法,想要随你学习,你可以安心地等候他的到来,悉心教导他。
  在座的僧众听闻这个故事,无不叹为稀有,玄奘大师知道,老和尚住世这么久,就是为了等待自己的到来,更是悲喜不能自胜,礼谢道:“若如所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诲教!”

从奴听闻,备得其旨
  有一次,一位外道婆罗门前来那烂陀寺挑战,写下四十条论点,竟被玄奘大师逐一驳斥得哑口无言,便要遵守承诺斩首相谢,玄奘大师慈悲地说,“我曹释子终不害人”,便留他在寺里,侍奉自己的起居,以此来度化他。
  这时候,玄奘大师在披读时人所写的著作时,有不明白的地方,便虚心地请教这位仆从,仆从告诉他,自己曾听人讲述这部论著,达五遍之多。
  玄奘大师大喜,请他为自己讲授这部论著。
  可这位仆从因为自己曾论败于大师座下,一再推辞。
  可玄奘大师还是虚心地请教他:“此是他宗,我未曾学过,您不必挂虑。”
  他被玄奘大师的求知之心所感动,却担心“向仆从学法,恐怕玷污了大师的声誉”,坚持要在夜晚再与玄奘大师探讨此书。
  玄奘大师经过几天的学习,便掌握了这部书的要义,他感激这位婆罗门之德,便恢复了他的自由之身。

无遮大会,德昭印度
  当时的戒日王信奉大乘,却见到许多人对大乘佛法颇有非议,便写信给那烂陀寺戒贤和尚,请他派遣大德,与小乘论师辩论。
  玄奘大师十分自信,对当时流行的许多错谬观点,以大乘之义逐一击破,写下了一千六百颂《制恶见论》,上呈戒贤和尚,那烂陀寺的僧众看了以后,无不欢喜赞叹。
  戒日王得知以后,发布了通告,邀请大家聆听玄奘大师的宏论。就这样,印度有十八国的国王、精通大小乘的僧人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千余僧一同来参加曲女城的无遮大会。
  玄奘大师作为论主,坐在狮子座上,开宗明义阐扬大乘宗旨,告诉大众,如果有人能够指出其中有一个字不对,可以破斥的,玄奘当斩首以谢!
  就这样过去了十八天,没有一个人能够发言反驳,玄奘大师称扬大乘功德,令在场的僧俗返邪入正、回小向大。戒日王为玄奘大师威德所感,手捧玄奘大师的袈裟,兴奋地向群贤宣告:“玄奘大师立大乘义破诸异见,自十八日来无敢论者,普宜知之!”大众也都心悦诚服,盛赞其功德,大乘学者赞其为摩诃耶那提婆,即是“大乘天”,小乘学者赞其为木叉提婆,即是“解脱天”!

吾心望尔,尔亦如是
  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依止百余岁的戒贤和尚学法,并于曲女城大会上宣讲大乘妙旨,备受印度僧俗的敬重。他却想要回到祖国,大家不舍同门之谊,纷纷挽留,他的师父戒贤和尚问他内心的想法。
  玄奘大师告诉他,此处是佛陀的故乡,是我仰慕已久的圣地,但自己之初心,是为求大法而广利群生。有幸听闻《瑜伽师地论》,抉择正见,还朝礼了诸多圣迹,学习各部派的义理,此行不虚,心中倍感欣慰!可此时的玄奘,只愿能够回到故国,翻译所见闻的诸多经典,使得大唐有缘的众生都能同沾法益,以此来报师长之恩——“此国是佛生处,非不爱乐,但玄奘来意者,为求大法广利群生。自到已来,蒙师为说《瑜伽师地论》,决诸疑网,礼见圣迹,及闻诸部甚深之旨,私心慰庆诚不虚行。愿以所闻归还翻译,使有缘之徒同得闻见,用报师恩,由是不愿停住!”
  戒贤和尚听罢,大为赞叹:这是菩萨之发心啊!其实这就是我对你的期许,你没有辜负我的厚望——“此菩萨意也!吾心望尔,尔亦如是。”
  玄奘大师遂启程回国,他不辞佝劳传译、弘扬,将佛陀的智慧传承赓续。十余年后印度来信,戒贤和尚圆寂,玄奘大师悲恸不已,想起此事,“辞还本邑,嘱累尤深,殷勤之言,今犹在耳”。

独守馆宇,坐镇清闲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十九载,于曲女城大会上遍破邪小,威名远播,还带回经卷六百五十七部、佛陀舍利一百五十颗、珍贵佛像众多,荣归大唐。
  唐太宗派遣宰相房玄龄以隆重的礼节将他迎至长安,长安的民众听闻了这个消息,都争先恐后地赶往朱雀大街,想要看看这个入城的队伍里,那位传奇僧人的风采,据说当时的街头,被大家围得水泄不通,连天边的五色祥云都团团如盖,追赶着朱雀大街上的队伍,宛转护持西来的经书与佛像,这是多么光彩夺目的一刻,“倾仰之高,终古罕类”。
  可是此时的玄奘大师呢他却没有出现在进城的仪仗队伍里,而是静静地在弘福寺中禅坐,“独守馆宇,坐镇清闲”。

矢志行道,婉拒君主
  回到长安以后,唐太宗对玄奘大师十分尊敬,有一次他们在晤坐交谈之时,太宗皇帝突然劝他舍戒还俗,到朝中做官。
  玄奘大师听闻,坚决推辞道,自己从小出家修道,不解儒宗,若是还俗从政,无益于把一艘船安置在陆地上行驶,不仅没有效率,还会速朽败坏:“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
  过了不久,太宗想出征辽滨,又引玄奘大师入朝,相谈至晚间,他又劝说玄奘大师一同随军,在军营中,别更谈叙。
  玄奘大师又推辞道,御驾亲征必然是国家大事,但我既没有助益军阵的才能,又耗费路途开销,更何况佛制戒律家人不得观看军阵斗战之事:“陛下东征,六军奉卫,罚乱国,诛贼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奉。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
  太宗皇帝渐渐打消了让玄奘大师参与政事的念头,玄奘大师便上奏道,自己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至今一言未译,希望能够到嵩山少林寺去翻译经典,那里远离尘嚣,泉石清闲,是前贤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
  可是太宗皇帝不舍,便挽留他在弘福寺的禅院中翻译经典。

斯言不行,我知之矣
  玄奘大师在译场一边翻译经典,一边讲授佛法,有一次,他为了对《大毗婆沙论》的“非想见惑”这句话解释得更加清楚,在翻译时自行加上了十六个字。
  这时候,他的弟子法宝法师问他:“这句话,在梵文原本里有吗”
  玄奘大师坦诚地告诉他:“是我依据此书的意思,自己添加进去的。”
  法宝法师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您怎么能将自己的见解,随意增添进圣者的言教之中呢”
  玄奘大师听了,立即改正了自己的译文,并谦逊地说:“斯言不行,我知之矣。”
  当时的译场之中,博学之人辈出,译经治学严谨精微,他们面对真理如此敬畏,面对问难亦如此坦然,诚后世之师表。

般若再阐,天人护持
  在玄奘大师争取一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译经的事业上,组织翻译了经典七十四部,计一千三百三十八卷,并思路清晰地构建了一条完整佛法之路——以唯识学为主干,以阿毗达摩基础,最后汇通于般若。
  当玄奘大师组织僧众在玉华寺翻译《般若经·严净佛土品》时,玉华寺的住持慧德法师及翻经僧嘉尚法师,同时梦见玉华寺内广博严净,绮饰庄严,幢帐、宝舆、花幡、伎乐盈满寺中,又见无量僧众手执花盖,如前供具,共来供养《大般若经》,寺内的衢巷墙壁,皆庄绮锦,名花满地。到了翻经院,这些幢幡华盖更为胜妙,一如经中所载的宝庄严土,又梦到玄奘大师在院内敷演《般若经》……
  玄奘大师听到他们讲述梦境,欣喜地说,“今正翻此品,诸菩萨等必有供养。诸师等见信有此乎!”
  走出大殿,他们看到译经场门口的苹果树在寒冷的时节突然开花,鲜荣红白,而且都是花开六瓣,大家都说,这是《般若》再阐的征兆,花开六瓣就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

所修福慧,回施有情
  唐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卧床不起,他梦见天人前来供养,便恳切地对身边的人说:“玄奘一生以来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虚也。”
  他让身边的嘉尚法师将自己一生的福业都统计下来,制成目录——
  所翻译的经论共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造俱胝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并造塑像十俱胝。
  抄写《能断般若》、《药师》、《六门陀罗尼》等经各一千部。
  供养僧人、贫苦人各万余人。
  供灯百千盏。
  放生几万生灵。
  嘉尚法师为大师宣读他这一生的功德——这是印度人常用的方法,在临终前忆念自己的善业,在对善业的信心与随喜中,欢喜发愿。
  玄奘大师回忆了一生所作的种种功德,将自己的所有衣物都捐出来,继续造佛像、供养众僧。
  他一直忆念佛法之深义,并持诵弥勒如来的名号,一直到二月初五夜半,弟子问他:“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
  玄奘大师应声道:“得生。”说罢,喘息渐微。
  正如唐太宗对他的赞叹——“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玄奘大师的在正念中安详往生。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遥碧天惟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南无三宝


  《药师经》云,“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据传记,玄奘大师曾自写+请人写经,来抄写《药师经》一千部。

  今天发起一个结缘抽奖吧!结缘品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后来的祖师据此编辑的《药师宝忏》的合订本,为蓝色封皮的精装大折本。

抽奖说明:

1、承诺中奖的话,至少诵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宝忏》一遍。

2、恭敬经典,不可亵渎。且不用于贩卖等盈利用途、不用于筹款等。

3、邮费由中奖者支付(到付即可)。

4、2021年3月22日以前,在“没啥玄妙”公众号后台回复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获取图片,扫描即可参与。3月23日早上开。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玄奘大师高山仰止的生命瞬间发布于2022-01-19 13: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