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息




调息才是修习定最关键的部分。所谓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是为一息。息有四种状态,即息有四相。息的四相就是风、喘、气、息。呼吸出入有声,是为风相;呼吸出入无声,但是结滞不通,呼吸不顺畅,是为喘相;呼吸出入无声也无结,但是出入不细,很粗,是为气相。这三种状态都是息的不调之相。息不调而坐,则病患生,心识难定。如要调治,需用三个方法:一、下着安心。二、放松身体各个部分。放松的状态是什么呢就像出生不久的小孩,全身柔软如棉,全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僵硬的感觉。三、观想气遍毛孔,出入通行无碍,这样就可以使气息慢慢调到息相。气息调好了,修习禅定就不会产生疾病,容易进入禅定。

何谓息调相呢就要使呼吸不声、不结、不粗。有声音就是风相;有结滞就是喘相;出入气粗就是气相;“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安隐,情抱悦豫”,这就是息的相状。息从鼻孔出来进去,是绵绵的,很软、很细、很松,绵绵,一点间隔都没有,出入很顺畅,“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实际上就是若有若无,心神安稳,没有瞌睡,又没有妄想,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这就是息的状态。总的来说,“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息的状态,就是不涩不滑,常令平和。久参的人,心神愉悦,安安稳稳,出入息无声。气息微微,若存若亡,身心健康,其效果就不是吃十全大补丸所能比拟。所以说,调息不仅是修习禅定的关键,对促进身体健康,抵御疲劳,精神焕发,也有极大的作用。




调 心




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然后是调心。所谓调心,就是“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不浮不沉,不宽不急,四相相合,谓之调心”。“不浮不沉,不宽不急”这叫四相。不浮,心神安适,一心系念所修法门,没有杂念、妄想;不沉,心念清明,端身正意,没有昏沉;不宽,心志专一,忆念分明;不急,身心轻安,气息调柔,宽放其心,不求速效,水到渠成。不沉不浮,不急不宽,是调心的要点。这四方面都恰到好处,就容易入定,使身心健康有益无损,那就是调心的要求。


调五事当中,以调身、调息为要务,又以调心为目的。也可以说调五事就是为了调心。心调好了,才能进入禅定状态,因此调五事就是为进入禅定打基础

要而言之,初习禅定者以坐为主要形式,如何坐得安稳,至关重要。在坐稳以后,首先要吐三口气,观想身体内部所有的浊气,通过口腔吐出来。然后就要练习用鼻孔出气,用鼻孔呼吸,不要用口呼吸。

下坐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首先两手搓热,以两手心捂住两眼,让体内的温度,通过全身毛孔自然地释放。这个时候,眼睛不要睁开,不要东张西望,连续搓三次,捂三次,再睁开眼睛。眼睛睁开以后,慢慢放下腿子,用两手来回搓一搓、揉一揉,使气血流通。特别是年老的人,不要猛然就站起来,要慢慢地起身。年老的人在自己家里打坐,要有一个适合打坐用的凳子,不要直接坐在地板上。因为直接坐在地板上起来很费劲,搞得不好摔一交,那就麻烦了。下坐一定要慢慢地站起来,腿要多伸一下,不要在腿子还麻痹的时候就一下子站起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这些都是属于身的要求。还要注意的是入坐时身心是从粗到细,比如说身体是活动的,不要一下子收紧起来;意念是浮动的,也要让妄想慢慢地减少。气息很粗,从风到喘,从喘到气,从气到息,这都是从粗到细,从粗心到细心,这是入坐时的状态。下坐的状态则相反,是从细到粗,慢慢地、逐步地使身心从定境中退出来。

打坐也有个时间要求,不能太短,时间太短了没有效果。开始练习的时候,不妨十五分钟左右,练到一次能坐四十五分钟,那就有些效果。一坐不到四十五分钟,整个身体的血液、血脉都调整不过来,不管是禅定的效果,还是健康的效果,一坐不到四十五分钟都显示不出来。在打坐时间上还有第二点要求,就是每天坚持在同一时间打坐,比如说每天早上都是七点钟打坐,或者是六点钟打坐,每天坚持这个时间入坐。不要今天是五点,明天是十点,后天是八点,这样会使人的生物钟混乱,打坐的效果就差。时间的第三点要求,就是不要在子午时打坐,晚间的十一点到凌晨的一点是子时,这个时间不要坐;中午的十一点到下午的一点是午时。子午时是天地阴阳大交换的时候,人是个小宇宙,人的宇宙在子午时和天地呼应,人在此时要休息,在这个宇宙交换、阴阳交换的时候休息最好。


全文完


黄梅天下禅推荐搜索


正觉之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正觉之音调五法(下)发布于2022-01-19 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