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调五法,又名调五事。关于调五事这个题目我讲过多次,在座的许多老居士可能会有印象。所谓调五事,即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将这五个方面调整到有利于修行的状态,对于定的修习至关重要。



调饮食





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修定前进食不宜过饱,因为吃得太饱,“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因此,吃饱了饭不要马上就打坐,如果勉强为之,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导致疾病。在修禅定的时候,不宜吃得太饱,七成饱,最多八成饱就可以;吃得太饱了,坐不住,气急身满,百脉不调,血脉不调和,坐不安、念不安,心念不能安静。其次,肚子太饿也不宜打坐,修止观的教材上讲“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简单地说,肚子饿了就没有精;没有精神,就会心念虚悬,安定不下来。第三,修定期间不食秽浊之物。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就会令人心念昏迷。那么,不干净的食物、秽浊的食物指的是哪些食物呢比如说鸡鸭鱼肉之类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说吃荤的人就不能打坐呢也不一定。荤食者如果要打坐修禅,最少要在饭后一小时再去坐才可以。当然,这个秽浊之物,还包括一些不卫生、不健康、变了质的东西。第四,若食不宜身之物,则动宿疾,四大违戾。一个有宿疾的人,就不能吃和宿疾有冲突的食物,否则会引起旧病复发。有的人对某种食物过敏,也要注意,在打坐之前,不能吃对自己身体有过敏反应的食物,比如说有的年老的人,有肠胃病,有高血压,有糖尿病,那么你自己就要注意,你有什么病,就要避免吃那些对身体有刺激的食物。在调饮食方面要注意这四点。





调睡眠




本来修行要求精进,以少睡眠作为精进的条件之一,但是完全不睡眠,想要坐得安稳、坐得好,那也不可能,所以要调。调到什么程度呢不可太放纵,也不可太节制,要适度,保持精力旺盛,打坐时不会昏沉,不会打瞌睡,这样对于修定会有利。止观教材上讲,睡眠是无明之法。睡眠令人神智昏昧,难以觉悟。在无明当中,觉照提不起来,所以说睡眠是障道的大因缘。但是,如果完全不睡眠,那又会心神恍惚,没有精神,不利于修行;如果睡得太多,不但是浪费了时间,也会令心不宁静善根沉没。所以,在调睡眠这件事上,要时刻心念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果我们能够落实这八个字,那就说明睡眠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神气清白,念心明净,栖心圣境,三昧现前”。






调   身




调身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坐禅之外,一个是在坐禅之中。在坐禅之外,行住进止都要安祥,如果我们行止粗犷,气息亦随之而粗。气粗则心散,坐中不易恬静安祥。所以,修行人平常要保持安静、安稳,常使心气调和。坐中调身主要是讲坐禅时身体姿势方面的要求,止观教材上有很详细的介绍。藏传教有“毗卢七支坐法”,毗卢就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坐的形态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叫做“毗卢七支坐法”,简称“七支坐”,或者叫“毗卢七支坐”。“七支”,是就身体的七个部分,各有一些要点,包括足、背脊、肩、手、头、眼、舌这七个部分的姿势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叫“毗卢七支坐”。


第一支,两足跏趺而坐。我们一般叫做盘腿,跏趺的跏就是两足相交,趺就是指的小腿。有双跏趺与单跏趺。初学坐禅不能双跏趺,单跏趺也可以,对于女众来说,以单跏趺为好,不一定要双跏趺。跏趺坐的要求就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右腿在下,左腿在上。当然右腿在上,左腿在下也可以。基本的要求是左上右下,称为“如意坐”;左下右上称为“金刚坐”。“金刚坐”和“如意坐”两种方式都可以。这两种方式不是截然分开,有的人一会儿是左在上,一会儿是右在上,既金刚又如意,既如意又金刚,两全其美。开始习坐的时候,可能双盘不行,单盘也不行,那怎么办呢双足交叉坐也可以,但要练习跏趺坐。

第二支,关于背脊的要求。脊梁要自然竖直,不要着意使劲。因为打坐本身就要求放松,所以背脊是自然挺直。背脊不挺直,气血气脉就不畅通。只有顺着身体和气脉的要求,自然挺直,胸部舒展,气血顺畅,就会使身心安稳,易得禅定。身体不好或者年老有病的人,开始打坐时不要过分地要求脊梁必须挺直,用力不可过分,功夫到家了,自自然然就会挺得直。不过,对于身体好的人,一定要做到自然挺直,要有这种要求。

第三支,关于两手姿势的要求。两手应该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微微相触,放在贴近小腹的地方,就是将两手的后沿贴着丹田,自然平放在胯骨上面。两手心向上,右手放在左手的手心上面,两拇指轻轻相触,这就叫做结手印,这个手印就是“禅定印”,又叫“三昧印”。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这个手印叫“弥陀印”。修禅定的人,都是左下右上结“禅定印”,因为修行是要身、口、意三业相应,手结“禅定印”与修定的要求相应,所以必须手结“禅定印”。如果是修念佛法门的人,就不妨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结“弥陀印”。

第四支,关于肩的要求。两肩齐平,平整适度。两肩不宜下垂,那样会对血脉的流通不利,所以要求两肩齐平。

第五支,关于头部的要求。打坐时后脑收正,前额往内收,使下颔轻轻压住喉结,这样可以使左右两大动脉的活动顺利通畅。

第六支,眼正平视。眼睛要正正地往前看,其距离远不超过五尺、近在三尺,不是睁大眼睛东张西望,也不是紧闭两眼。眼睛往前看,平视,眼帘半开。

第七支,关于舌根部的要求。舌尖微微顶住上颚,即舌拄上颚或者舌顶上颚,其部位刚好在两个门牙的后面。舌拄上颚之后,口内的津液会自然生起,流到喉管,这样在打坐的时候,就不至于出现唇干舌焦的现象。

这七点就是“毗卢七支坐法”,这就是调身的基本要求。



未完待续




黄梅天下禅推荐搜索

正觉之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正觉之音调五法(上)发布于2022-01-19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