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清法师做PPT,她在港一所教中学教通识课,其实就是佛学常识、佛教历史生活中的佛法等等课程,初中与高中每个年级的课程各不相同,我就做一些中老年文艺风的PPT给她。

今天翻开她给我发的中二年级的课本照片,有一课是“四摄——利他的修行”,显然这主要是对中学生通俗地四摄法在生活中运用,课本里有一个小tip——


“当一个人受着种种困难和痛苦时,是很难接受崇高的理想和教化的。”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在“爱语”这节课的课程设计。
这一课的PPT还没有做,这一课也没有上,我经常看清法师发的照片,“怎么都是学生在上面讲”
“他们太活跃了,就让他们自己来讲了。”
不知中二年级的同学们对这句话会怎么看,但我对这句话很有感触,如果是我,可能会稍微修改一下——

当一个人遭受困苦时,很难接受空洞的说教与刻板的理念。

如果说“理想和教化”是“崇高”的,那是说教者的信念。对于在困苦的人而言,走不进内心的话都是显得陌生而隔膜。
换句话说,有的理想与教化并不一定是崇高的,它走不进人心,如庸医乱开药,听不进去就是听不进去。

以前遇到过一个小孩,家里情况很复杂,我和小阮都和他聊过好多次,但回想起两三年前的事,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够真正想着去感受他的内心。
小阮今天跟我提起他,我才想到,当时光顾着?(duǐ)他了,或者搬一些理论来说教。
互相不信任,走入了死局。
或许他会以为我们是心地不错的人,但不大会信任我们,听不进去就是听不进去,甚至可能让他很烦躁。
大概他觉得我们就是几个“圣母心”吧,光顾着感动我自己了,拿圣人的标准劝说别人,放下生活际遇对他的影响,似乎我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可以让家庭的变故真的成为过去的烟云。
或许当时的他,只是很脆弱、很迷茫,很想找人倾诉呢或许我们能够多一些因缘去聆听、去观察他真正所经受的苦恼呢

走进人心的是“爱语”也好,是“布施”也好,抑或是“利行”、“同事”,重在“有用”。
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听到的一些说教空洞而刻板,有许许多多的方便,或者用种种包装与推介,总觉得和佛法的本义隔了一层。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我亦常常是一厢情愿地去做自己认为高大上的事,因为总是缺少对因缘观察,缺少对“苦”本身的观察,所谓的“崇高”很多时候就成了逃避现实的一针鸡血。
但如果回到佛陀说法的一个个情境,就是用“苦、苦的原因、苦的灭除、灭苦的方法”来贯彻他对求助者的关怀,而这些都建立在佛陀对因缘规律的观照之上。所以佛菩萨有种种的化身,还会化作我们身边的人,用最善巧的方式,倾听我们的苦恼,拉着我们的手一起淌出这漫漫苦海。

走入人心、有用的佛法,是真正活泼的佛法,和“一味”有关系吗和“农禅并行”有关系吗和传统文化有关系吗这都是特定情境使然吧。
但最核心的精神,就是“灭苦”,能够观照因缘、指向“苦”本身的佛法,是活的、有用的、走入人心的。在帮清法师做PPT的时候,就常常佩服这些教材的编纂者,把佛法的精神与人的身心规律、生活现实结合得如此紧密,揭去种种华而不实的面纱。
而“苦”的面貌是需要观察的,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所面临的的困境与自身的根基不同,缺乏观察的说教,往往是忘失了对缘起的观照。
“苦”有林林总总,所以“药”有千千万万,学习体察自他身心的因缘,就是对慈悲智慧的磨砺吧。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教中学的课本里的一句话发布于2022-01-19 14: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