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教的规范律法

是学习佛法的重点和难点

长久以来,不少人对佛教戒律

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

《空林佛教》刊登的这篇文章

全面地归纳和阐释了

弟子对于学习戒律的认识

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章节

引导大家了解戒律、学习戒律

 





戒律在佛教又称为“增上戒学”,是佛法“戒、定、慧”三学之一,是佛陀无上圆满智慧的流露,是佛陀悲悯众生而予以通向究竟解脱的教导。

 

任何信仰佛教的人都应该受持戒律。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对于戒律,甚至对于佛法、佛教都有很多疑惑,从而不能获得佛教戒律的清凉自在、佛法的超越智慧和佛教的究竟功德利益。

 

为了能够更真切地体会佛陀的慈悲、佛法的智慧、三宝的功德,为了更真切地获得佛法的真实解脱功德,本文试图通过归纳阐释对于学习戒律的认识,以期望给自己以及大家提供一些对于深入戒律、学习佛法的帮助与指导。

 

 

戒律的名义

 

1 戒律的汉文化含义

 

? 戒

戒,从汉字的角度,《说文》解释为:“警也,从廾持戈”,即“戒”字本意是双手拿着武器以防备、警戒的意思。

 

·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这里的“戒”,即是指军事上备战警戒。由备战的这种形象表现出这种形象之下内心的状态,即《广韵》解释“戒”为:“慎也”,即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孟子·滕文公下》:“誡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里的“戒”即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除此之外,“戒”还有改掉、戒除等等意思,如《论语》记载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综上所述:“戒”在佛教传入之前的汉文化之中,意义大要是内心的警觉、谨慎,以及行为上的慎重与戒除

 

? 律

律,从汉字的角度,原本指的是音律的规则排列次序,如《尚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而《说文》解释为:“均布也”,段玉裁解释说:“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意思就是规范不统一的使之统一,所以叫做“均布”。如《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这里“律”即是纪律、规范、准则的意思,所以《广韵》解释“律”为:“律法也”。《广雅·释诂》解释为:“常也”,即是常法、准则的意思;《广雅·释言》解释为:“率也”,即是遵守、效法的意思。如《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除此之外,“律”还有衡量、约束、依法治理、规则等等意思。

 

综上所述:在汉文化之中“戒”和“律”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律”在汉文化中的意思是指某种规范、规则、准则,依规则行事的效法、遵守





2 戒律的佛教含义

 

佛教传入中国,有很大的一项挑战就是如何将梵文的佛教经典翻译成汉语,让中国人看得懂,从而能够明白佛教的意思。而“戒”和“律”这两个汉语词汇,古代的译经大德即用来表示佛教特有的规范。

 

梵文sila,音译为尸罗,意译为戒,或又称为清凉。《大智度论》:“尸罗,好行善,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意思是说:无论是否受持戒禁,只要是行善道,而且是不懈怠地践行善法,就是尸罗

 

怀素律师说:“尸罗者,是清凉义。谓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安适,故曰清凉。又恶能招恶趣热恼,戒招善趣,故曰清凉。”怀素律师意思是罪恶的行为令人煎迫痛苦,而奉行净戒的善行为令人清净快乐,所以戒又称为清凉。道宣律师还认为戒是警戒、警策的意思。

 

综合起来看,尸罗的意思是防非止恶、防禁身心之过,不仅行为上的罪恶不许有,而且连内心的邪恶念头都要清除干净,并且要积极地行善,故而翻译为“戒”

 

梵文vinaya,音译为毗奈耶,或译毗尼,意译为律。梵文Upalak?a,音译为优婆罗叉,或优波罗忏,意译为律。

 

律是为佛法“经、律、论”三藏之一,所以从教法这方面来定名,道宣律师说:“(律)古译毗尼,皆称为灭,以七毗尼,用殄四诤。今以何义,翻之为律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故正翻之。”

 

意思是说:律是为佛所制定的禁制之法,依此为准绳,能够灭除罪恶,调伏烦恼,善治三业而得清净。所以梵文的“vinaya”正与汉字的“律”有很恰当的对应关系,所以毗奈耶翻译为律。

 

梵文Pratimok?a,音译为波罗提木叉,意译为别别解脱、处处解脱、随顺解脱、别解脱戒。这是佛教七众弟子所受持的不同戒律,佛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定及灭苦智慧。”即戒能防止身口等过失,能远离烦恼惑业,能引导获得究竟解脱

 

在梵文含义之下,戒和律意思有所区别,如圣严法师所说:戒是有所不为,律是有所当为;戒是不能如此,律是应当如此;戒是个人的持守,律是团体的活动。

 

梵文含义下的“尸罗”和“毗奈耶”,以及“波罗提木叉”,正好能够与汉字“戒”和“律”对应,但却不能是一一严格对应,所以戒律这个词在汉传佛教传统中一般不分开使用了——佛教特有的这部分经藏、知识内容、行为规范等,统称“戒律”。

 

戒律的根本意图

 

佛教戒律即是佛教特有的规范律法。戒律是为佛陀无上智慧的流露,是佛陀至极慈悲悯念护持众生的教导,使众生不受烦恼惑业所迷惑,不沉沦生死,趣向解脱。佛教弟子依戒律行持而住,能够得到真正圆满究竟的解脱。

 

受持三皈依成为佛弟子后,依照所受持戒律的不同而有了佛弟子身份的不同,因此戒有多种不同:五戒八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

 

五戒八戒是为在家弟子所受持的戒律,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出家弟子所受持的戒律,菩萨戒则通于在家出家弟子都可以受持的殊胜解脱律仪。

 

戒律的种类条目虽然很多,但是这些繁复的种类都是佛陀慈悲而应机与教的展现,都是根据各种弟子不同的生活状况而给予的最慈悲最充分最究竟的解脱教导,其根本目的即是如《法华经》所说的: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谓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指导佛弟子步入圆满究竟的解脱境界。从这一诸佛究竟本怀去体会戒律,就能更方便理解戒律之中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从而不至于对戒律产生误会。

 

本文节选自《空林佛教》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什么是真正的戒律?发布于2022-01-21 11: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