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1
见性与证果是何关系
 
问:宗见性相当于声闻乘证得初果吗

答:不,这是两个修行体系,不宜混淆。声闻乘修行人开悟空性,破尽见惑,尤其是破除其中的“身见”,得证初果须陀洹。这是一个方便安立的中途果位,从此经过七生往返人间天上,得证罗汉果,超越三界分段生死,证入涅槃

问题是,阿罗汉证入涅槃之后,和陀一样吗不一样。他的修行圆满了吗还没有圆满。那怎么办呢依据《楞严经》等大乘佛经,阿罗汉入涅槃其实是一种殊胜入定,当入定满一万大劫(也有说两万大劫)以后,诸佛便会教导他们发菩提心行菩萨,广度一切有缘众生,以便圆满无上菩提。于是,阿罗汉一发菩提心,便会成为菩萨,像释迦牟尼佛往昔一样行菩萨道,历经无量大劫,功行圆满而示现成佛

这样一来,他们入定的那一万大劫时间就白白浪费了。因此,在大乘教法当中,菩萨即使明心见性也不肯证取声闻果位,以免误入偏真涅槃之歧途,浪费行菩萨道的宝贵时间。对于菩萨们来说,证取声闻果位是一种弯路,根本没必要。

无论在哪个大乘佛教宗派当中,菩萨明心见性同样会破除见惑,即破除身见(我见)、边见、戒禁取见、见取见、邪见等诸见,是为最初的见道。见道之时,破除我见,但并未破尽我执,同时保留了一部分习气,以其愿力而不证取二乘果位,这样可以长久示现在生死轮回当中自度度人,逐渐圆满菩提道

据实而论,菩萨明心见性时,其智慧远胜过初果须陀洹,这在大乘佛教当中是有诸多教证的,某些大乘经典甚至说,菩萨发菩提心之功德远胜过辟支佛和阿罗汉之功德。《优婆塞戒经》云:“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在《华严经》、《大宝积经》等等大乘佛经当中,都有类似内容。

关于发菩提心,修行人明心见性时自会发起广大菩提心。见性之人亲见法界不生灭性,自知本性是佛,自知将来必当作佛,因此必发真实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自他共同成佛之心。

如上可知,禅宗见性不等于声闻乘证得须陀洹果,其般若智慧更加超胜,但在出离分段生死方面则有所不及。这是两个修行体系,不宜混淆。

声闻乘有四个果位,菩萨乘则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次,所有这些修行位次都是方便安立的,只是为了彰显其断证功德,详见诸大乘佛经。菩萨最初见性时,随其定慧功德之不同,或入初信位,或入初住位等等,并无定论。因此,明心见性不是一个具体位次,而是大乘见道的一种约略之说。菩萨见性则见道,从此开始修道,一路在生死轮回当中行菩萨道自度度人,直至圆满成佛。
 
问:阿罗汉入涅槃尚未究竟,那佛陀入涅槃就圆满了吗

答:善哉此问。佛陀入涅槃已经功行圆满,是一期行菩萨道之圆满,也是回归了本性圆满。但佛陀之涅槃,其实无有出入,乃是方便显现,故《经》云:“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为什么因为法身即涅槃,无有出入故。法身佛才是真佛,报身佛和应化身佛皆是方便示现。
 
法身在哪里法身即法性。法性是什么就是法界遍在之不生灭空性,也是法界之不思议存在性。存在性即空性,空性显现了一切存在,故一切显现都是不思议的微妙存在。说的这么玄,它和你我有何关系你我都是法性之显现,也是法性本身。

你我的不生灭法性表现在何处就表现在你我的心性。心性本空,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大涅槃之真体。心性表现在何处就表现为你我当前之觉性。亲见此当前觉性,名为明心见性,得以分享自性清净涅槃,顿超生死轮回,恒具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如此见性之菩萨,常与禅悦法喜相伴,虽在生死轮回而不离大涅槃,也不会沉沦于生死苦海,而是与有缘人一同走向解脱。论其外相,不异常人;论其心境,则如十五的月亮一般光明圆满。
 
又逢中秋佳节,众生欢喜,菩萨明心,世界圆满。
 
这世界有如此多的缺陷,你怎么说它圆满呢对呀,如果没有了缺陷,何谈圆满有善有恶有平常,有好有坏有中庸,一切种种都具备,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大地是圆满的,因为它能够平等承载一切,无不包容。人生是圆满的,因为其中有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荣辱成败,乃至是非你我。
 
你是圆满的,因为你从不曾陷入上述境界当中。心行至此,亲见本来离相之圆满,就叫做见性。







来源:得闲山人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你是圆满的!亲见本来离相之圆满,就叫做见性!发布于2022-01-21 1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