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21年5月30日,中国学院举行首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理净法师等四位博士研究生全部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这是中国佛学院自主培养的、也是宗教院校学术界支持下培养的第一届佛学博士研究生,具有里程碑意义。



理净法师的博士论文《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研究》旁征博引、分析细密,全面深入地研究梳理了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的关系、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等。特别是对近代以来长期处于争论的《大乘起信论》真伪问题,理净法师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和对中国人伪造说、印度人撰述说、马鸣菩萨造论说进行全面梳理和综合比较研究,提出了《大乘起信论》应当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论师集体创作的这一新的观点。法师在研究中提出了宗教发展观和历史发展观并用的研究方法,指出两者有很大区别,历史发展观只讲文献资料所记载的事件,而宗教发展观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宗教传承规则。就佛教的宗教发展观而言,佛陀之初,先在忉利天为菩萨说大乘(方等)经典,然后才到人间小乘(阿含)经典。如果从这一层含义而言,片面的认为“如来藏”思想是佛涅槃之后才形成的是根本性的错误。从历史发展观讲,也有可能树、无著是解释了马鸣的《大乘起信论》思想,而不能片面的认为是后人依据龙树、无著的思想撰述了《大乘起信论》等。法师的论文在思想、法义、文本研究以及方法论方面都颇具创见和新意,对于在以学术范式研究佛教的同时,更加注重站在佛教本位立场上研究佛教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同时中国佛教界首批博士论文以颇具新意和深度以及方法论意义的大乘起信论和华严学研究为开端,对于提振大乘佛教的精气、对于建设中国佛学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净法师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思想研究

——以华严五祖重要著述为研究对象

 

 

【论文提要】


《大乘起信论》对于大乘佛教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中国佛教各宗派思想的形成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佛教华严宗思想的形成影响更加重大。《大乘起信论》主要核心思想是“一心二门”说,通过“一心二门”的理论阐述了大乘佛教所要表达的真如思想。华严宗集大成者法藏对中观唯识所表达的“佛性”思想不够满意,认为无论是中观学的“性空”思想,还是唯识学的“赖耶”思想都没有很 好的解决众生世界和物质世界形成的根源和本质,唯有《大乘起信论》的“一心 二门”思想准确完整的诠释了众生有情世界和无情物质世界形成的本源。

     

本论通过对华严五祖的重要著述进行梳理,讨论《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论文在第一章中说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认为《大乘起信论》不仅对华严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第二章中对《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作了抉择,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和对中国人伪造说、印度人撰述说、马鸣菩萨 造论说进行梳理和综合比较研究,提出了《大乘起信论》应当是印度早期大乘佛 教论师合作的说法;在第三章中通过对华严五祖的著述进行梳理和综合比较研究, 说明《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对“华严五教”、“圆顿一乘”和“十宗判教”等判 教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在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通过对华严五祖的重要著述进行梳理和综合比较研究,说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想对华严学“法 界缘起”和“如来藏缘起”、“真如熏习”等华严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研究】

 目录


导论

一、本论题的研究起源  


二、本论题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三、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第一章  研究《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的学术价值


第一节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的渊源

一、《大乘起信论》与《华严经》 

二、《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宗


第二节  建立《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一、确定《大乘起信论》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二、确立《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的地位 

三、纠正《大乘起信论》研究现状中的不良现象


小 结


第二章  《大乘起信论》译本的真伪抉择及其思想


第一节  《大乘起信论》两个译本比较研究

一、梁(真谛)译本研究综述

二、唐(难陀)译本研究综述

三、两个译本比较研究综述


第二节  《大乘起信论》真伪抉择

一、中国人伪造说

二、印度人撰述说

三、印度马鸣菩萨造说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的思想简述

一、一心二门说

二、如来藏思想

三、赖耶思想

四、真如思想


 小结


第三章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判教思想的建立


第一节  中国佛教判教的形成和意义

一、中国佛教最早的“判教”出现

二、中国佛教“判教”的价值和意义

三、中国佛教“判教”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华严判教思想的形成

一、依《华严经》判三时教

二、依天台“五时八教”判“五乘教” 

三、依慈恩“八宗”判“十宗教” 

四、依《大乘起信论》判“圆顿教” 


第三节  华严判教思想的内容

一、杜顺《华严五教止观》的判教思想

二、法藏《华严五教章》的判教思想

三、法藏《大乘起信论》的四宗判教思想


小 结


第四章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法界缘起的建立


第一节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性起缘起思想

一、华严“性起缘起”说的思想体系

二、华严“性起缘起”说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华严“性起缘起”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真如缘起思想

一、华严“真如缘起”说的思想体系

二、华严“真如缘起”说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华严“真如缘起”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赖耶缘起思想

一、华严“赖耶缘起”说的思想体系

二、华严“赖耶缘起”说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华严“赖耶缘起”说的形成与发展


小 结


第五章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佛性思想的建立 


第一节  法性与佛性之说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一、智俨的佛性论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二、法藏的佛性论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澄观的佛性论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四、宗密的佛性论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第二节  本觉与始觉之说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一、智俨“本觉始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二、法藏“本觉始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澄观“本觉始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四、宗密“本觉始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第三节  觉与不觉之说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一、法藏“觉不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二、澄观“觉不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宗密“觉不觉”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小结 


第六章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如来藏思想的建立 


第一节  华严真如熏习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一、法顺“真如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二、智俨“真如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法藏“真如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四、澄观“真如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五、宗密“真如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第二节  华严种子熏习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一、智俨“种子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二、法藏“种子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三、澄观“种子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四、宗密“种子熏习”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论文答辩词



我的这篇论文共分六章三个部分内容:一是叙述本论文对《起信论》研究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二是对《起信论》真伪作出的抉择;三是《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在论文第一章中说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大乘起信论》对于大乘佛教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中国佛教各宗派思想的形成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佛教华严宗思想的形成影响更加重大。因此,本论认为研究《大乘起信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重建《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的地位:《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对中国佛教各个宗派思想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如果《大乘起信论》伪造的研究继续扩展,最终将导致中国佛教思想非佛教的认识。因此,关于《大乘起信论》的研究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有必要重建《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二是推动《大乘起信论》的宗派思想研究:虽然大家都承认《大乘起信论》 对中国佛教的各宗派都有重要影响,但真正将《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与其它宗派完全结合起来的并不多。因此,希望在后来佛教宗派研究中能够将《大乘起信论》重视起来,纳入宗派思想的研究范畴,推动《大乘起信论》思想对各宗派思想形成影响的研究。

三是确立《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地位:当初华严宗的祖师为了建立华严学体系,突显出《华严经》在华严宗中地位而有意边缘化《大乘起信论》 的思想,而后来作为华严学的研究者就应当正确对待《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思想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华严学的思想精髓,也才能真实了解华严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四是纠正《大乘起信论》研究过程中的不良现象:我们作为佛教研究者和传播者有必要纠正其过度偏激的行为,推动《大乘起信论》的研究朝著正面方向發展,肯定《大乘起信论》对中国佛教各宗派思想影响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大乘起信论》 的研究方向予以纠正,从而引导对《大乘起信论》研究新的观点和方向,这样才能有利于《大乘起信论》思想的研究和发展。

在第二章中对《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作了抉择,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和对中国人伪造说、印度人撰述说、马鸣菩萨造论说进行梳理和综合比较研究,提出了《大乘起信论》应当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论师共同合作的说法;

从目前《大乘起信论》研究的状况而言,主张《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人伪造者所依据的主要理由:

一是,隋《法经目录》把《大乘起信论》被列入疑似部;
二是,唐慧均《四论玄义》记录相传北方地论师所造;
三是,唐新罗僧人珍嵩著《华严探玄记私记》认为《大乘起信论》与《渐刹经》(占察经)有关;
四是,吕澂先生等认为《大乘起信论》的思想与《经》相同。

对以上四种说法本论认为:《法经目录》也只是怀疑,没有确定是伪造,并且法经怀疑有很多因素,已经不能成为伪造的理由;慧均也只是听到传说是北方地论师造,但并没有事实上的文献记录,也不能成为其理由;珍嵩所说更无道理,也许是《占察经》抄袭了《大乘起信论》的内容;至于《大乘起信论》与《楞伽经》思想相同更不成为理由,因为《大乘起信论》和《楞伽经》都是印度大乘佛教早期的经论, 《大乘起信论》依据《楞伽经》造论无可非议。因此,本论认为《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人伪造其理由不能成立。

本论文提出了宗教发展观和历史发展观的两种研究方向。在宗教发展观和历史发展观上有很大区别,历史发展观只讲文献资料所记载的事件,而宗教发展观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宗教传承规则。就佛教的宗教发展观而言,佛陀成道之初,先在忉利天为菩萨说大乘(方等)经典,然后才到人间说小乘(阿含)经典。如果从这一层含义而言,偏面的认为“如来藏”(大乘)思想是佛涅槃之后才形成是根本性的错误。由此从佛教历史发展观讲,也有可能龙树、无著是解释了马鸣的《大乘起信论》思想,而不能偏面的认为是后人依据龙树、无著的思想撰述了《大乘起信论》。因此,印度人撰述说也没有充分的依据。

本文提出《大乘起信论》可能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思想典籍,但不赞成是“马鸣一人造”的说法,认为很有可能是大乘佛教早期复兴者的集体所造。而马鸣只是其中的代表者,所以就以马鸣作为本论的作者。因此,本论提出《大乘起信论》的作者马鸣并不是一个个体人物,而应当是当时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大乘起信论》应当是印度大乘佛教早期著作,但并非马鸣菩萨一人所造。

论文的三、四、五、六四章是重要叙述《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是华严判教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华严宗的判教思想代表是“华严五教”,而华严五教的判教模式虽然是天台五时教,但其思想依据却是《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想。法藏依《大乘起信论》“心真如门”思想判华严“一乘圆教”之思想。

华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判教思想除“五教十宗”以外,还有判“四宗教”和“三时教”的特点。法藏的“四宗”判教思想主要体现在《大乘起信论义记》和《法界无差别论疏》中,法藏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详细论述了“四宗”判教的理论根据和思想体系。法藏在《起信论义记》中判“四宗”时还没有判《华严》为圆教的认识,而判《华严》与《起信论》等同皆属“如来藏缘起宗”,认为《大乘起信论》和《华严经》一样都在阐述“如来藏”思想。法藏后来在《华严五教章》中判《华严》为一乘圆教时,其思想理论明显是受到了《大乘起信论》的“心真如门”思想影响才形成。

另外,法藏在华严“五教”中判《大乘起信论》时,认为《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思想与《华严经》的“圆融无碍”思想是相同的,于是将《大乘起信论》判为“通圆教”,法藏运用了《大乘起信论》的“一真法界”说建立了华严学的“法界圆融”观思想,以此将《华严经》判为修行次第的最高境界,为佛陀教法的最圆融“一乘别教”。所以说,法藏的“判教”思想在极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影响而形成。

二是华严性起缘起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法界缘起”思想是华严学的根本思想,华严宗主张宇宙万有一切诸法皆是如来藏真如心缘起而成,由此自性清净圆明之“真如心”而形成宇宙万有世界, 被称为“法界缘起”,也叫做“如来藏缘起”。华严学在解释“法界缘起”时大量运用了“性起缘起”、“真如缘起”和“赖耶缘起”等不同思想理论。

智俨认为,“性”就是真如心,也就是如来藏性,所以法藏说“性起者,即是法性”。法藏和澄观在解释“真如”思想时,都大量的引用了《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思想。在法藏看来,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只是二者在事相上显现不同,而其体性不二,如“金作指环”金体无差别。《大乘起信论》认为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或者说阿赖耶识是依如来藏而起,是如来藏心生灭门的显现。由此可见,以法藏为代表的华严五祖在解释“法界缘起”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乘起信论》思想的影响。

三是华严佛性论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由于华严五祖各自所生活的时代不同,所面对的文化背景和佛教宗派主导意识也不相同,形成了华严五祖对“佛性论”的观点和主张也有所不同。在早期的杜顺、智俨时期以中观、唯识学为主导,对如来藏思想大家还没有认识和关注到,因此杜顺、智俨对佛性的主张主要体现在“佛性”与“法性”的同异。法藏在接受中观、唯识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楞伽经》和《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对“如来藏”思想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依据《大乘起信论》的思想主张一切法皆以“法性缘起”为思想理论核心。

澄观受法藏的思想影响主张佛性与法性是一体不二,但澄观对法藏的“性起” 说思想进行了发展,建立了“四法界缘起”说,提出了“第一义空” 的思想理论。运用“理事无碍”的思想诠释了“本觉与始觉”、“觉与不觉”的关系,说明了虽然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但在事上众生有生死烦恼“不觉”的现象,区别于佛与众生的境界不同。

宗密虽然在整体思想秉承了法藏和澄观的“佛性论”思想,但由于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宗密的佛性思想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生活化。宗密为了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面对社会的现实问题,主张“觉与不觉”相即圆融的“本觉真心”说思想。

无论是法藏的“法性缘起”说,还是澄观的“第一义空”思想, 或者宗密的“本觉真心”主张,皆具有明显的《大乘起信论》思想特征!

四是华严如来藏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

华严学的“如来藏”思想主要特点,体现在对“真如熏习”和“种子熏习”的主张,法藏的“如来藏”思想主要是真如无明互熏和本识种子熏习的特点。澄观和宗密的“如来藏”思想与法藏有很大不同。澄观主张真如与妄心相互交彻,真妄二心皆是真如所现。宗密的“如来藏”思想则不仅受宗影响,主张“一真法界”的法界缘起说, 而且受《圆觉经》的思想影响,主张“圆觉真如”的圆觉思想特征。宗密认为《圆觉经》的“觉”就是《大乘起信论》的“本觉”思想,同时认为“本觉”也就是如来藏之“真如”,所以提出了“本觉真如”的思想。

无论是智俨、法藏的“如来藏”思想,还是澄观、宗密的“如来藏”思想,都具有明显的《大乘起信论》思想特征。华严五祖在诠释“如来藏”思想这一命题时,都引用了《大乘起信论》 的思想作为依据。在华严五祖的著述中明确突现出这一特征,这就不能不说华严学的“如来藏”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大乘起信论》的思想而建立,从而也就说明了《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程度之重大!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研究】
导  论


《大乘起信论》是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根本依据之一,中国佛教各宗派都非 常重视《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大乘起信论》的注疏主要有隋净影寺慧远的《大乘起信论疏》、高丽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和唐法藏的《大乘起信论义记》, 被尊为“《起信论》三疏”。随着对《大乘起信论》研究的深入,佛学界也出现 了对《大乘起信论》怀疑的现象,最早对《大乘起信论》提出怀疑的是地论派学 者,认为《大乘起信论》是地论师昙延所造,后来有唐慧均也认为《大乘起信论》不是真谛所译。到了近代,日本学者提出了《大乘起信论》是后人伪造的观点, 随之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并展开了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问题的讨论。我们认为,无论《大乘起信论》是真是伪,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是不允质疑的,尤其是对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华严宗更加至关重要,这也是本论写作的重要因 素和前提。

一、本论题的研究起源

1.本论题的研究背景

《大乘起信论》的出现不仅是印度佛教的一次革命,也是中国佛教思想发展 史上的重要标志。《大乘起信论》是印度佛教由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的历史转折点,是印度大乘佛教兴起的代表象征,对印度大乘佛教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同 样,《大乘起信论》在中国的出现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尤其对最具 中国特色的佛教华严学影响最大。

我们都知道华严学的核心思想是“如来藏思想”,华严学可以说是在中观学 和唯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藏通过对中观学“缘起性空”思想和唯识学 “赖耶熏习”说综合学习后,发现中观和唯识都没有能解答人生的根源问题,即我们的生命之初和宇宙形成之初是什么状态!而《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思想” 解决了中观和唯识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法藏对中观学和唯识学都有很深入的学习 和研究,《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和《观所缘缘论疏》至今仍然是中观学和唯识学者认为最好的注解,可见法藏对中观和唯识有所专并非虚名。但是对法藏来说, 无论是中观学还是唯识学都没有能够透彻地解说清楚人生和宇宙之初始的渊源。中观认为人生和宇宙最初是“性空”,而唯识认为人生和宇宙皆是唯心所现,法 藏认为最终都没有说明人生和宇宙之初的真正状态。而《大乘起信论》的“如来 藏”思想和“一心二门”说,对法藏一直困扰的问题有了合理的解释和准确的答 案,使得法藏对《大乘起信论》情有独钟,并著有《大乘起信论义记》和《大乘起信论别记》两部重要著作,成为后来人们研究《大乘起信论》的重要依据,由 此可见《大乘起信论》对法藏的影响之重大。而法藏所创建的华严教学体系就是 “如来藏缘起”思想,而诠释“如来藏思想”的最早论著可以说就是《大乘起信 论》,虽然《楞伽经》和《圆觉经》也讲如来藏思想,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大乘 起信论》。

因此,《大乘起信论》对法藏的华严学体系形成有很大影响,并对后来华严 学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华严学的继承者澄观、宗密都对《大乘起信论》在不同程度上作了注疏并大量引用。如来藏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核心思 想,中国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对如来藏思想非常关注,如禅宗、天台、中观、唯识都涉及到了如来藏思想,尽管各家对“如来藏”的主张和诠释有很大不同,但都 没有否定“如来藏”的存在。而法藏综合了中观、唯识、天台各家的主张,依据 《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形成了自己的如来藏思想体系,创建了最具有 中国文化思想的“华严宗”。所以,我们要研究华严学《大乘起信论》是重要典 籍之一,研究《大乘起信论》与华严诸祖著述的关系对研究华严学的形成及其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或者说研究《大乘起信论》与华严诸祖著述的关系是研究华严学的重要方面。

2.本论题的研究价值及其意义

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中观和唯识思想,而中国大乘佛教的思想主 要体现在如来藏思想。因此,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其核心思想都是在对“如来藏”思想的诠释和发展;而唯识、中观基本保持了印度 佛教思想的特征,以缘起性空和唯识无境为核心思想。因此,本论文提出以下几 点研究《大乘起信论》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重建《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的地位。一直以来,大家最为关注《大 乘起信论》真伪的问题,而关于思想义理研究的比较少,尤其是近现代学者对《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的研究更加不多。而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的研究历来都 有争论,并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而从宗教发展观思想观点来看,《大乘起信论》 的真实价值意义在于其思想的发展,关于真伪的猜测扩大化研究反而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对中国佛教各个宗派思想的发 展都有直接影响,如果《大乘起信论》伪造的研究继续扩展,最终将导致中国佛 教思想非佛教的认识。如王恩洋等明确提出《大乘起信论》思想非佛教思想,主张除唯识学之外其它宗派都不是正统的佛教思想。因此,关于《大乘起信论》真 伪的问题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有必要重建《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 教的地位。


二是推动《大乘起信论》的宗派思想研究:虽然大家都承认《大乘起信论》 对中国佛教的各宗派都有重要影响,但真正将《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与其它宗派完全结合起来的并不多,唯有华严与禅宗思想的研究涉及的比较多,其它宗派思 想研究对《大乘起信论》的关注还是不够重视,这是对于《大乘起信论》的研究 不够全面。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如、佛性、如来藏的发展,而真如、佛性、如来藏的思想都在《大乘起信论》中有全面的论述,并且各宗派的祖师都 对《大乘起信论》有过注疏和大量的引用,这说明了《大乘起信论》对中国佛教 各宗派的直接影响。因此,希望在后来佛教宗派研究中能够将《大乘起信论》重视起来,纳入宗派思想的研究范畴,推动《大乘起信论》思想对各宗派思想形成 影响的研究。

三是明确《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的核心所在:大家都知道《大乘起信论》 对华严学思想的形成影响最大,但《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影响的核心所在究竟是什么?《大乘起信论》的主要思想表现在(一)真如缘起;(二)一心二 门;(三)本觉始觉;(四)染净互熏;(五)体相用三大。而华严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一)如来藏缘起;(二)四法界无碍说;(三)一心法界说;(四)心 性本觉说;(五)性起缘起说。《大乘起信论》从一心生二门、种子染净互熏、 体相用三大、本觉与始觉等不同方面论述其核心“真如缘起”思想;而华严学从四法界无碍说、一心法界说、心性本觉说、性起缘起说等不同方面建立其核心“法 界缘起”思想。无论是《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思想,还是华严学的“法界缘起”思想,其核心内容都是在发展“如来藏”思想。因此,研究《大乘起信 论》对华严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明确二者之间的核心思想至关重要。

四是确立《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地位:《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宗思想 的形成以及华严学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但《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地位在教内外佛学研究者的观点大不一致。尽管华严宗的历代祖师都非常重视《大乘 起信论》,也都对《大乘起信论》作过很多注疏,但在华严学的研究领域和华严 宗的传承中,对《大乘起信论》的重视程度仍然还是不够,或者说《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的作用仍然只是引证和辅助,而将华严学思想的根本依据仍然放在《华 严经》,有意淡化《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地位。当初华严宗的祖师为了建 立华严学体系,突显出《华严经》在华严宗中地位而有意边缘化《大乘起信论》的思想,而后来作为华严学的研究者就应当正确对待《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思 想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华严学的思想精髓,才能真实了解华严学 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才能真正传播和发扬华严学思想。

五是纠正《大乘起信论》研究过程中的不良现象:虽然近现代以来中外学者 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始终未衰,并且越来越扩大和深入化,但其研究的对象和关注点仍然在《大乘起信论》真伪的问题居多,对《大乘起信论》细化和深化 的研究仍然不够。反而使《大乘起信论》真伪的研究淡化了人们对《大乘起信论》 本身价值的认识,这不仅对《大乘起信论》思想的发展不利,而且对中国佛教宗派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作为佛教研究者和传播者有必要纠正其过度 偏激的行为,推动《大乘起信论》的研究朝著正面方向發展,肯定《大乘起信论》 对中国佛教各宗派思想影响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大乘起信论》无论是从宗教观还是哲学观都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研究《大乘起信 论》的真实性对中国佛教思想的正统性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大乘起信论》 的研究方向予以纠正,从而引导对《大乘起信论》研究的观点和方向,这样才能有利于《大乘起信论》思想的研究和发展。

二、本论题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一)本论题的研究方法

1.比较对比研究法。将不同文本文献、不同思想主张、不同史料说法进行 比较和对比研究。通过对《大乘起信论》两个译本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从各家对《大乘起信论》真伪的不同观点和主张进行比较研究,对学术界普 遍认为中国人伪造和印度人撰述两种说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本论文的写作要求 对《大乘起信论》的真伪做出较为合理的界定。

2.归纳分析研究法。将多种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形成一个比较 合理的完整性的统一性思想。通过对华严五祖华严学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再与《大乘起信论》的思想进行对照研究,总结归纳出《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 形成的影响。由此突现出《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文本梳理研究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有与本论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首先获得第一手有价值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梳理和研究从中获得最大价值的有用信息。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和其它各种渠道对当前关于《大乘起信论》和 华严学研究的相关资料搜集,再进行文本梳理和文献综述研究,整理出华严五祖对《大乘起信论》的引用信息文献,以此作为《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学思想形成 的影响依据。

4.文献综述研究法。通过对《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 献资料进行整合综述,整理出《大乘起信论》与华严的渊源以及《大乘起信论》对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影响。对未来研究《大乘起信论》的方向提供一些有价值 意义的引导。

(二) 本论题的研究特点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密切,《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对华严学的形成及其发展至关重要。本论题研究具有以下五点特征: 

1.将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比较的方法从两个译本相同的内容来判断《大乘起信论》的真伪性,再通过两个译本翻译的时间等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来 确定《大乘起信论》的真实性。虽然有日本学者柏木弘雄等人在这方面作过研究,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这样做。
2.通过对中国人伪造说、印度人撰述说、马鸣菩萨所造说三种代表性的主张进行比较研究,以宗教发展观的思想观点,提出《大乘起信论》为印度马鸣时 期所造。本论认为马鸣菩萨并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应当是当时大乘佛教思想复兴者的代表符号。这种观点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人提出,本论文将论证这一新的 研究思路。

3.将华严五祖对《大乘起信论》的相关著述进行梳理,运用资料检索的方 法进行梳理,再作相互比较分析,找到《大乘起信论》的思想与华严学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来确立《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在这方面研究 的论文很多,但综合性、整体性、全面性的研究仍然是空白。

4.通过本论题的研究,希望能够纠正对《大乘起信论》研究批判者的错误 导向,而导致中国佛教走向“非佛教”的倾向。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走出《大乘 起信论》研究的困境,树立《大乘经起信论》在中佛教思想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5.通过本论题的研究,确立《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核心地位,虽然 大家都知道《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之间有很大关系,但还没有人进行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研究,来确定《大乘起信论》在华严学中的核心地位。本论题将推动华 严学研究和《大乘起信论》研究的双向进展。


三、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一)关于《大乘起信论》的研究现状

第一,《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的研究:关于《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的研 究古代以法藏《大乘起信论疏》(义记)、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疏》、元晓大 师《大乘起信论疏》,被称为“《起信论》三疏”;另外还有明憨山德清的《大 乘起信论直解》、明藕益大师的《大乘起信论裂网疏》(解释唐译本)、陈智恺 的《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等;近现代主要有圆瑛法师的《大乘起信论讲义》、 太虚大师的《大乘起信论别说》、印顺法师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倓虚法师的 《大乘起信论讲义》、杜继文《大乘起信论全译》、高振农《大乘起信论译注》、韩廷杰《新译大乘起信论》等都是思想义理上研究的代表著作;近现代日本学者 对《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的研究比较多,如:平川彰的《如来藏与大乘起信论》、 石井公成的《大乘起信论与法藏教学实证研究》、青木隆的《关于法界性论与印
度佛教学研究》、竹村牧男的《大乘起信论的止观研究》等。关于《大乘起信论》 思想义理研究方面的论文也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如来藏思想、一心二门说、赖耶熏习说、无明生起说、本觉始觉说、心性思想、缘起思想等专题性研究,比较有 代表性的文章有:杜继文《大乘起信论述评》、傅伟勋《<大乘起信论>义理新探》、 龚隽《大乘起信论本觉思想分析》、边晓龙《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思想研究》、董宁《大乘起信论心性思想研究》、包雷《解析大乘起信论的熏习》、黄忏华《大 乘起信论缘起学说》、刘丽娜《试论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说》、张理峰《大乘起 信论无明观念探析》、闻晓《大乘起信论的思辨结构》、李铁华《<大乘起信 论>真如观新探》等,虽然这些都是对《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的专业研究著作,但都是个体的、零散的、限于某一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全面系统性、整体完整性 的研究。

第二,《大乘起信论》真伪问题研究:近现代关于《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主 要体现在对《大乘起信论》真伪的研究,虽然古代就有人对《大乘起信论》的真伪表示怀疑,但真正主张《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人伪造的说法,是十九世纪日本 学者首先提出,中国学者也很快跟随日本学者认为《大乘起信论》是伪造。而对 此问题的研究虽然一直是热门课题,但始终并没有形成结论和达成结果,仍然是处于众说纷纭和悬而未决的状态。日本学者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松元文三郞、 望月信享、村上专精、常槃大定、宇井伯寿、平川彰、高崎直道、竹村牧男等,有一大批日本学者参与了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的辩论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推 动了《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开启了《大乘起信论》研究新的一页, 但同时也对《大乘起信论》正面的研究和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现了对《大乘起信论》的怀疑和批判者。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研究的中国学者主要:梁启 超、熊十力、欧阳竟无、王恩洋、吕澂等持否定论,而另有杨仁山、章太炎、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等持肯定观点。




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问题的研究有两面立场,持否定说和持肯定说两种 不同观点。批判派持否定说,认为《大乘起信论》是后人伪造非马鸣菩萨原著; 传统派持肯定说,认为《大乘起信论》肯定是马鸣亲自所造,并非后人所伪造。而持否定说者也有两种不同主张,一派认《大乘起信论》非马鸣所造,是中国人自己所伪造;而另一派认为虽然不是马鸣所造,但也并非中国人伪造,而应当是 印度人所撰述。在持否定主张的中国学者当中也有两种不同主张,如梁启超等认为虽然可能是中国人所伪造,但并不否定《大乘起信论》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影响 和价值;而欧阳竟无、王恩洋等认为《大乘起信论》的思想非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思想形成了不良影响,导致了后来中国佛教所主张的“如来藏”思想完全不符合印度佛教的思想。不仅其思想比较激进,而且完全否定了《大乘起信论》的 价值,也否定了中国佛教其它宗派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他们借此大力推动其新唯 识论思想,以此批判其它学派思想。

第三,《大乘起信论》注疏研究:关于《大乘起信论》研究的另一种现象是 对《大乘起信论》注疏的研究,无论是早期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中国学者或是国外学者,在这方面都有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并且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是《大 乘起信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早期古代对《大乘起信论》注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 对法藏的《大乘起信论义记》的研究,如宗密著《大乘起论疏注》(科注),明 子璇著《大乘起信论笔削记》,清续法著《大乘起信疏会阅》等;国外学者有日 本尊辩著《大乘起信抄出》,日本覃思著《大乘起信论疏略》,日本顺高著《大 乘起信论本疏听集记》,日本凤潭著《大乘起信论义记会本》,日本昙寂著《大乘起信论义记私抄》等,高丽学者有大贤著《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等。近现 代学者主要有:日本笠间龙跳著《冠导大乘起信论义记》,日本佐伯旭雅著《冠导增补大乘起信论义记》,日本山本俨识著《冠导傍注大乘起信论义记》等。关 于《大乘起信论》注疏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有:杜继文《评元晓关于<大乘起信 论>的疏解》、任蜜林《大乘起信论义记的二门说》,赖贤宗《法藏<大乘起信论 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阐释》,田宜英《法藏<大乘起信论>研究》,袁大 勇《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的判释》,冈本一平《慧远<大乘起信论义疏>成立问 题》等等。

总述以上,对《大乘起信论》思想义理方面的研究情况,虽然看起来涉及到 了关于《大乘起信论》研究的各个方面,但都没有形成研究的气候,没有综合性的比较完整地研究,也没有在某一领域专业性地深入研究。这也许是因为《大乘 起信论》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和怀疑,使得大家无法正确面对和合理解释。虽然在历史上有不少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力主《大乘起信论》为马鸣所造,但也有很多的反对和批判者认为是后人伪造,使《大乘起信论》的研究始终不能成为 像其它经论一样全面、系统、正面的研究,看上去全面性的遍地开花古今不绝, 但实际上仅限于其版本真伪、思想影响等考证学研究,而并没有深入到《大乘起信论》思想的研究,没有表现出对中国佛教各宗派思想发展的直接影响和指导性 意义。


(二)关于《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研究的成果

《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宗研究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并不是很多,也许国外学者 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一些,但由于条件有限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不多,但从一些相关信息来看也都是一些边缘或零散的研究,并没有全面的完整性研究成果。就目前来说,除了前面所列举的对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和元晓《大乘起信论 疏》研究之外,基本上没有《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宗方面相关研究的专著出现,大多是一些零散的史料性的研究文献。有关《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宗研究的论文 代表性的有:

1. 杜继文:评元晓关于《大乘起信论》的疏解;
2. 赖贤宗: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阐释;
3. 吉田宜英: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研究;
4. 廖凤宫: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5. 刘立夫:元晓对中韩佛文化交流的贡献——以《大乘起信论疏》为中心; 
6. 刘续腾:华严宗思想的形成——地论、摄论、起信论对华严教理的影响; 
7. 任蜜林:《大乘起信论义记》的“二门”说;
8. 石吉岩:法藏的思想变迁及元晓的影响;
9. 孙业成:《大乘起信论》的体相用观对法藏性起说影响;
10. 袁大勇: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的判释;
11. 袁大勇:元晓、法藏与太贤《大乘起信内义略探记》对阿赖耶识的阐释; 12. 张文良:澄观与《大乘起信论》;
13. 张文良:宗密的《大乘起信论》观——以宗密的判教说为中心;
14. 李万进:宗密“心性”思想探析;
15. 习细平:《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宗缘起思想之比较;
16. 廖明活:华严宗性起思想的形成;
17. 杨曾文:宗密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
18.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19. 魏道儒:华严宗的性起学说。

从以上资料文献来看,有关《大乘起信论》与华严五祖著述的研究论文也不 是很多,虽然以上这些论文都是有关《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宗的研究,但真正涉及到《大乘起信论》与华严五祖著述的研究内容并不多。并且,以上研究都是单 个问题的小文章,而并没有完整的著作出现,这就给我们研究《大乘起信论》与 华严五祖思想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必要性。

 


理净法师在中国佛学院博士论文答辩现场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消息及图片来源:中国佛学院、凤凰网、孔夫子旧书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重磅】理净法师:大乘起信论与华严学思想研究(提要、目录、答辩词、导论)——中国佛教界培养的首批佛学博士论文推介发布于2022-01-21 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