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经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四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这个世间的语言,

包括二乘人,

我们语言跟思维,

都不可以来描述,

不可以来想象佛的境界 





下面,【如何世间三有众生,】

这个“三有”,就是欲有、色有,还有无色有,有漏众生,



【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呢

所知心就是我们的妄想心,就是以凡夫心、以二乘心,来测度如来之心,



【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就用世间的这种语言啊想来描述我们的如来藏心,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圆觉经》当中,大家看到的,也是类似的文字,说“但诸声闻所缘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呢



还有,“有作思维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维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还有,“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这些都是用来说明:这个世间的语言,包括二乘人,我们语言跟思维,都不可以来描述,不可以来想象佛的境界。



所以有些人一打坐的时候,开始就是感觉,一感觉说:“哇~这样子,这就对了,哇~~,我可能证到佛的境界了。”

那小心!佛的境界,不是你这么一想就能想到的,一定要注意!妄想心、妄想心。





我们每一个众生啊,

本来具足

妙明真心如来藏性,

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

那么这种心性

它不能开显圆融之用。

圆顿法是最妙的指,

爱念小乘这就不是妙指了,

而且是得少为足 





下边,【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也就是说,这些琴有琴弦,它可以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如果你没有一双巧的手、专业的手,那你怎么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呢对不对



这个比喻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众生啊,都本来具足妙明真心如来藏性,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那么这种心性,它不能开显圆融之用。



所以,【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

表示跟佛是一样,无二无别,



但是呢【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佛为什么能够如他按指,海印发光呢

因为佛是“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所以他能够什么——“海印”就是指如来藏心——能够起大起大用。



而众生呢,是【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我们只要一起心动念,马上就是尘劳,什么意思

“前尘虚妄相想”。因为我们是“众生迷闷,背觉合尘”,而且是“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所以我们起心动念都是烦恼、尘劳。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这个“不勤求无上觉道”,就是指大乘法。



“爱念小乘”呢,我们上面说“如无妙指”,“妙指”,这个“妙指”非常关键,“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一定要是妙指,不是普通的手指啊。



那么我们的法门不一样,有小乘法,有大乘法,如果学小乘法——这个就不属于妙指,所以圆顿法是最妙的指。爱念小乘这就不是妙指了啦,而且是得少为足。





4)|圆顿法就是叫你一法不住,但要清清楚楚,既不掉举又不昏沉,用的是清净心,直接开显我们的清净心



经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四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圆顿法为什么是最容

也是最难呢

最容易,

是它本来具足,

不修而修,它不会丢失;

最难,

是不要你去抓任何东西,

就是不取著一法,

无一相可住 




大家知道,修小乘法,最容易有成就感,知道吗还会进行观想,让你实实在在的,每一步都很踏实,对吧好像有一个标准在那边。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大乘法最难修了,圆顿法最难修,但是,又最容易修,懂了的人最容易修。圆顿法为什么是最容易,也是最难呢



这最容易啊,是它本来具足,不修而修,它不会丢失。

最难呢因为它什么都不要你抓,不要你去抓任何东西,就是不取著一法,无一相可住。



昨天我们师父在跟我喝,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众生啊,已经抓东西抓惯了,总喜欢在思维当中抓住一个东西。

如果叫他说“你什么都别想”,要么就昏过去了——昏沉,睡着了,要么就是妄想一堆。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两种:一种是掉举,一种就是昏沉。



掉举就是妄想纷飞,有些人睡不着觉,那个时候兴奋,数星星,你说数星星,那不就是掉举知道吗就是思想停不下来的。

那有些人就是昏沉,到了时间就晕了,要睡觉。



所以圆顿法呢,就是要叫你一法不住,但是要清清楚楚,那既不掉举又不昏沉,用的不是妄想心啊,用的是什么用的是清净心,直接开显我们的清净心,就这么傻傻的,一法不住,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从凡夫一直到成佛都是这样的。



如果讲《金刚经》,大家注意,《金刚经》当中,只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没讲透的,就不要听了。





生活化”的《金刚经》 





《金刚经》前后,大家知道:“哎呀,《金刚经》容易啊,那个文字从前到后,我一读,都读得懂啊。”很多人一来,说:“师父啊,我其他不懂,我懂《金刚经》。”我说:“那不错。”什么意思“我读得懂啊。”



问:“你懂不懂”

“懂,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教我们大家什么事情不要取著了,要放下,看开一点。夫妻之间吵架了,要看开一点,不要取著啊,婆媳关系要搞好,对朋友,各方面钱财名利什么东西,要多放下一点,不要取著,要如梦幻泡影。”



这个是生活化的《金刚经》。

如果这样子大家都懂,那《金刚经》可以成佛的,你有没有成佛呢

(所以)不是这样。





修行到了有了些

功夫的人,

最容易妄以为

自己是大圣人了,

这个特别要小心 





这个当中包含了凡夫境界,包含凡夫当中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每一(禅)都有境界,所以你得懂一懂四禅八定是怎么回事儿,不要到时候证到“空无边处”的时候,你以为你已经成佛了;到“识无边处”,也会认为“我已经成佛了”,知道吗那个感觉太多了。



而且到了第四禅,就开始通,那个神通就很大的,在四禅里面修神通是最大的,四禅啊,对呀。



而且那个时候,学东西那是(很快的事儿),我们平时学这么一点东西算什么你有四禅功夫的人学东西一学就会,很快,那记忆力特好。



所以有些修行到了有了些禅定功夫的人,最容易妄以为自己是大圣人了,这个特别要小心。



所以不懂佛法真可怕,对吧懂一点点、懂一半也很可怕,真的要懂。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94)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本来具足妙明真心如来藏性,需要正确方法开显发布于2022-01-21 14: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