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初在汉口教会讲



一 净土法门佛法中之位置
甲 一切净土通义
1 严净佛土
2 清净国土
乙 弥陀净土别义
二 净土经论中无量寿经胜义
附 佛说无量寿经科目


 



 

一、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甲  一切淨土通義


土即國土,亦即世界依住之義。所謂淨者,即清淨無垢義。謂此國土,其受有樂無苦,其行有善無染,乃極莊嚴淨妙無上清淨之依處也。又淨爲洗淨汙穢之動詞。此雲淨土,謂菩薩因中依衆生心修種種清淨之行,而使衆生世界清淨,以嚴淨此不淨國土令淨。具此二義,故名淨土。

 

1、嚴淨佛土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嚴淨國土之行。以諸菩薩最初發大乘心,乘大悲願,不同小乘專爲自了。而菩薩初發心,即爲普度一切衆生。發此心已,然後修行。完全依衆生之心爲心而修行,無自身想,即攝諸衆生以爲自。維摩經雲:若菩薩修淨佛國行,當何所依依衆生心;所謂衆生心淨則國土淨。譬如現在國家人心不淨,遂成此多災多難之國土,皆由衆生煩惱惡業增長之所成故。而諸菩薩爲轉惡業成淨行故,乃發大心,率衆同修淨行。一國如此,一國安全。世界如此,則全世界和平。是故菩薩修行,不爲己利,即以利益一切衆生爲心而修行也。此行即爲淨佛國土之行,能淨一切衆生心故。一菩薩行如是,一一菩薩修行亦複如是。何以故譬如一燈在室,其光遍照;一一燈在室,光光遍照。故諸大乘菩薩發心修行,皆爲淨佛國土;而諸大乘佛法皆是淨土法門,此嚴淨佛土之義也。

  

2、清淨國土

  

清淨國土,及種種清淨世界,與種種清淨依處,皆名淨土。則此淨土之義甚爲普遍,較前尤廣。今可分二言之:

  

一、豎顯三種淨土之義:一者、變化淨土。在天台教,即所謂凡聖同居與方便有余淨土是也。此爲佛菩薩應六凡夫與二乘賢聖之機,所示現之清淨佛土也。故名曰變化淨土。爲六道凡夫而現者。如佛應在天則天有淨土道場,乃至地獄、、畜無不有佛示現其中,亦即有佛所安居之佛土在故。佛變化身應在人道,則變化土亦在人中。而變化佛非僅應于六道,即應二乘聖者及三賢、四加行菩薩之機者,亦爲變化身土;唯轉增勝妙,謂之勝應身土耳。故此雲變化土,攝凡聖同居淨土及方便有余淨土也。二、受用土:此之受用,即受用果報之謂也。所謂造何種因,受何種報。在佛菩薩之果中,爲實報莊嚴淨土。此亦分二:一者、自受用,二者、他受用。他受用者:即菩薩所緣無邊相好之身,無邊莊嚴之土,若華嚴經所明華藏世界是也。此乃佛隨菩薩所證、非佛自受。然亦唯有登地菩薩能可了知,地前及余可知也。自受用者:謂佛果上自所受用,故此清淨佛土,唯佛與佛乃能證之。然則其體爲何如耶謂以無垢清淨庵摩羅識、四智相應爲其體性。若欲自心親證了知,非至成佛時不能也。三、法性土:他處亦名常寂光土,此即諸法平等真如法性。此之法性,入初地時能證少分;至于佛位證乃圓滿。蓋諸法從本以來之清淨自性,非從佛淨而淨,是故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此之淨土,乃名法性淨土。凡愚如此,菩薩、佛亦如此,乃至一草一木一微塵,亦無不如此,無不自性清淨。然必佛智乃能圓證,故亦名佛淨土。上之諸義,統攝一切佛法,故以法性等三種淨土而言之,世出世法無不攝入淨土法門。入此法門,則一切法無不包含。修天人法,則得凡聖同居淨土。修二乘法,則得方便有余淨土。果修大乘菩薩之行,則得實報莊嚴淨土及常寂光淨土。隨其修入之門不同,修法華行則成法華淨土,修密宗行則入密嚴淨土,修宗行入自性清淨土。概言之:即無論人天、小乘、大乘,所修者是何淨土行,則得何淨土果。而此淨土一門,故能統攝大小乘世出世法因果,罄無不盡。由上來所說二義以觀之:一爲最勝佛法之大乘不共法;二爲無所不攝之普遍一切法。

  

二、橫論十方淨土之義:如大乘經中所說義:西方極樂淨土,東方藥師琉璃淨土,上方衆淨土,乃至十方世界種種淨土。即極樂亦爲十方淨土之一,不過總集十方淨土之勝,而現爲西方淨土耳。此則淨土通義之所以包含內外,普攝無余者也。



乙  彌陀淨土別義

  

阿彌陀在因中即法藏比丘,曾多劫觀察無量清淨土,統攝發願,修成彌陀淨土,爲勝方便,廣度衆生。如是由上通義,歸到十方中之西方彌陀淨土,則諸通義皆攝入于彌陀淨土。故此進辨別義:法藏比丘因中發願,即願攝十方諸衆生,共生極樂,永出輪回。而諸大菩薩于因中之根本願雖同,但如何度生,則方便有異。阿彌陀則專示現莊嚴功德無邊之清淨土,引諸衆生起深仰慕,持名往生,入正定聚,即于菩提得不退轉。就漢土一般人而言,每不知此娑婆世界教主爲釋迦牟尼佛;但阿彌陀佛則無人不知,可見阿彌陀佛與一切衆生于過去劫中結緣非淺鮮也。今阿彌陀佛既由因中發願而成此勝果;而十方諸佛于攝受衆生法中,亦以彌陀淨土爲最勝妙方便,勸導衆生,往生不退。又此淨土,衆生固能深信稱念,自然一一得生極樂,乃至成佛。故此方便爲根本之方便,一信信入,即決定成佛無疑也。然此彌陀淨土法門,置之佛法總聚之中,位置如何,今制一表爲嗢柁南,後解說之。


  淨土宗十住心論表 

                                                              


  

佛法先分世間、出世間法。出世法中分小、大乘。通大小乘有制行之制教:制行教者,即我佛所說之戒律,使諸衆生止惡而行善也。再進爲大乘诠理教,以佛菩薩智證平等,清淨法界,不可思議,所以施方便智,爲諸衆生演說諸法诠表其義,使其依文思義而求深悟。此诠理教,又分爲二:一者顯了,二者隱密。如大乘般若等多說空義,隱不空義,曰隱密教。而空不空義皆顯了者,謂之顯了教。此顯了教,在菩薩因行智上而流出者,曰行智教;在佛果智上流出者,曰果智教。果智教中,若法華之會三歸一,曰會實教;對此本唯實者,曰本實教。若華嚴等,诠理最爲圓滿,以菩薩因海顯諸佛果海;凡佛法之可言說者,皆已說之,所以名爲圓理教也。余則超理曰宗,不在言教,所謂行起理絕,此有通行別行之二:如密宗之各有本尊壇場手印,各人各修,各修一行,則得此一行之功用,求財、求壽、求天、求,枝末方便千差萬別;雖皆流出佛之果智,非必爲出世成佛之根本方便,唯亦是超理之行耳。至于禅、淨通行,不須別別各立行法,所謂阿陀耶總治萬病,摩尼寶珠總成萬德。有此一行,一切皆具,以是直截根源之法門故。得根本時則萬德齊彰,萬用齊發故;未得根本,不願爲尋枝摘葉之事故。此分難行、行二道:專修禅宗行者,則必深明本心,開悟實相,定慧圓成,方爲了當,故爲難行之道。度此難行,則更有一易行道之淨土在。故永明大師雲:“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以此重重上推,至極究竟,乃得淨土。可知淨土法門,深大圓廣,統攝無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吾人對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隨順阿彌陀佛,發如是願,自利利人,超此惡世,直入極樂,得不退轉;行菩薩道,廣化一切衆生,皆使離一切苦,得究竟樂。此則修彌陀淨土之大勝利也,吾人豈可忽諸!


二、净土经论中无量寿佛经胜义
  

甲、因果具  弥陀净土法门,遍诸大乘方等经论。而专说者,向为三经、一论,多谈果事。此经则言法藏比丘于菩萨因中修种种愿行,乃获得今此之净果。又以此所得之妙果,转而摄化十方众生,一切众生依此修因,则亦决得其果。此则自行化他,两重因果,理皆具足,为第一较胜余经处。
  

乙、信解具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解为修行第一义,亦由信心之所生。此经明法藏于因地,由深信胜解而造成弥陀净土。在余净土经论,多谈生信之难,以劝生信。此经劝信同切,而尤启发法空无我、唯心如幻之殊胜解,令了佛智明达无惑。故其信心胜解,两皆圆具,此又较余经之殊胜处也。

丙、愿行具  弥陀经虽有多善根福德因缘,乃得往生;然未明应如何修多善根福德。而在此经,既明弥陀因中如何发愿修行,又明依弥陀之净果,求往生者当如何以发愿修行。愿行双具,为此经第三殊胜也。

丁、劝诫具  劝者、所以举善令生欣慕心也。诫者、指斥诸恶会远离也。此经痛言娑婆世界如何苦恼,警惕其心,使发厌离之想;尤复广赞净土如何庄严妙乐,以启发其信愿。激扬叮嘱,悲心独切。此为第四殊胜也。

戊、理事具  理者、真如如幻等理。事为事相,如净土中阿弥陀佛光寿无量,黄金布地,音乐和畅,皆事之胜妙可征者。余净土经,显事隐理,此经理事圆明,如信解中所说,故为第五殊胜也。

己、说证具  此说西方净土诸种功德,无量庄严不可思议。虽然十方诸佛,亦称极乐净土如何清净,如何庄严,但未亲见,难决人信。今佛说此经已,令阿难顶礼西方极乐净土之阿弥陀佛,亦现极乐净土庄严之相,使当会大众皆得亲见之。则不唯说之而现证之矣。是为此经第六殊胜义。(梵灯、善长合记)



  (附注) 原题‘佛说无量寿经纪要’,今改题。

  附 佛说无量寿经科目

   甲一 序分
    乙一 通序
    乙二 别序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述往因
     丙一 述往昔诸佛
     丙二 述弥陀因地
      丁一 出家赞佛
      丁二 愿修净土
      丁三 正发大愿
       戊一 直说
       戊二 颂说
       戊三 瑞应
      丁四 广修胜行
    乙二 示今果
     丙一 总问答
     丙二 别显示
      丁一 示国土胜
      丁二 示佛身胜
       戊一 光明
       戊二 寿命
      丁三 示圣众胜
      丁四 示宝树胜
      丁五 示音乐胜
      丁六 示种种胜
       戊一 堂舍
       戊二 浴池
       戊三 衣食
      丁七 示正报胜
      丁八 示依报胜
    乙三 明往生
     丙一 总明往生功德
     丙二 别明往生功德
      丁一 三辈往生
       戊一 上辈出家菩萨
       戊二 中辈修善菩萨
       戊三 下辈信心菩萨
      丁二 十方往生
      丁三 普劝往生
      丁四 广显功德
    乙四 申劝诫
     丙一 举彼胜以劝
     丙二 举此苦为诫
      丁一 总申告诫
      丁二 问答激扬
      丁三 别提告诫
       戊一 总举五事
       戊二 别列五事
       戊三 结诫五事
     丙三 举此善为劝
    乙五 现彼土
     丙一 正现彼土
     丙二 别申问答
      丁一 问答严净
      丁二 问答胎生
      丁三 问答此往
       戊一 正明此往
       戊二 通例十方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赞法劝修
    乙二 获益信受

   (并见海刊七卷七期)




来源:太虚大师全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太虚大师:佛说无量寿经要义(附科目)发布于2022-01-21 14: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