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经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本性妙觉它本身

不是一个所明的对象

它是无形无相,

因为你妄加一个能明,

随缘现起一个所明,

这个时候有两个:

妄能、妄所。

有能、所,那就已经

偏离了本觉妙明之心了 




好,【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就有了能,但是,【觉非所明】,

就是本性妙觉它本身不是一个所明的对象,你不是妄为能明了吗有明觉,对不对妄为一个能明的,但是本性这个妙觉,它是无形无相,所以【觉非所明,因明立所。】

因为你妄加一个能明,所以而随缘立一个什么现起一个所明,所以叫因明立所。



回过头来,【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好,既然随缘现起一个所谓的所明,那么又加固了我们这个能明的功能,所以这种虚妄性是相互激荡,越来越巩固,所以叫“结使”(《四阿含经》)啊!我们的结使,也是打了结才会越来越硬。



所以佛法当中很多名词、概念是非常形象的,我们“结使”,说的“你有多少结使”这实际上就是思想打的结,取著心太重,这就是结使嘛,懂了吗这很有意思。



好,【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两个:妄能、妄所啊所以我们就知有能、所,那就已经是偏离了本觉妙明之心了。





这个一现能明的心,

就是一念无明——

你想看一看本觉妙明,

想看的这个心就是无明,

最最最微细的 




所以本觉妙明之心,一旦这个当中现起虚妄的能所心,它这个当中就有一分生灭性,所以这个时候已经全然变成了阿赖耶识了,到这里,实际上就已经是阿赖耶识这个当中,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实际上已经到了“三细”,“三细六粗”。



好,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叫“无明心动”。

“心动”,这个动实际上是在头上安头,希望现起一个能明的心。好,这个一现能明的心,这就是“一念无明”。你想看一看本觉妙明,你想看的这个心就是无明,知道吗最微细的,最最最微细的。



所以大家现在不要说的“你有无明,我有无明……”,现在早着呢。




圆觉经》当中,

佛为什么要

一直叫你离啊、舍啊 




所以在《圆觉经》当中,要“舍之又舍,舍之无可舍处”,“远离为幻”,“离远离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所以《圆觉经》当中,(佛)为什么要一直叫你离啊、舍啊

离什么离幻。离幻是离什么幻离能所取著之幻。



所以很多人看经典看不懂,说:“这个经典啰嗦呢,舍了又舍,离了又离……离了又离,离了这个以后再离你能离的这个,能离的离完了以后,离你这个离的这个……“



听得懂吗实际上这是什么



是心里当中由粗——先离开粗的,离开粗的你这个“能离开粗的”这个离本身,又是一个稍微微细一点的取著,那么“离开这个能离的”这个离,又是一个最微细的取著,到最后要一直一法不住,离能、所,叫“能所泯然”,“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信心铭》)。




经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离开错误的见解

就叫“唯须息见”啊

错误的见解

是建立在意识之上,

离开,到最微细的

就是无明见,知道吗

“唯须息见”是什么

你只要不见影像就好了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信心铭》),什么见啊“唯须息见”这个“见”,有人说“要离开一切错误的见解”。



什么叫错误的错误的见解是建立在意识之上,离开错误的见解就叫唯须息见啊离开,到最微细的就是无明见,知道吗



所以不用求真,因为一切本来皆真,三界唯心,一切法都是清净心,本来全部是玻璃。“唯须息见”是什么你只要不见影像就好了。



所以不用求真,你想求,不用求,它本来全部都是。

你不用舍,舍什么你舍真,你舍得掉吗全部都是真的,你舍什么真啊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是什么意思这是《证道歌》上面的。


不求真,为什么不求真啊

全部都是真,你还求了干什么都是如来宝藏



不断妄呢

不断妄,妄可以断吗本来就是妄的,你断得掉吗所以我们经常用“不断妄”,就是“不取即是”。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就这么简单。



但是说简单,你们不要以后出去吹牛皮,“哦哟,佛法简单哦。”问你几个问题,你又觉得不简单,好像又不懂了。





大家注意,


佛法是通的 




大家注意,佛法是通的。



我现在都很少说的跟大家(讲公案),我们以前很喜欢宗里面这个公案、那个公案,讲讲。哪天要高兴啊,你们《楞严经》学完了,我告诉你,《六祖坛经》一看,基本上我稍微前后给大家讲一讲,马上就懂。《六祖坛经》,很简单的了。



金刚经》看看,现在懂了吧你们现在懂《金刚经》,也懂《心经》了吧《心经》大家应该最懂了,对不对《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证道歌》等等,一通就通了。





唯识是怎么修行

唯识叫大家修行,

是叫大家离能所的,

离开我们能取之心取的

所谓的对象 




那现在跟大家讲讲唯识了。你们觉得这个唯识,唯识现在修行就清楚了吧唯识叫大家修行,那个“四加行”是不是叫大家离能所的四加行,什么“明得定”、“明增定”,那都是离开我们能取之心取的所谓的对象,要离能、所。



因为既然是万法都是唯识的,都是依他起的,既然都是唯识,识都是依他起的,既然都是依他起的,那你要不要遍计执啊


好,那遍计执是什么就是见分对相分的取著,是不是这样



那只要我们……唯识是依意识而修行的,那我们意识上面,见分不要去缘相分。



因为了知:一切都是唯识所现,一切都是依他起的,所以我们依他起就是无自性。无自性,那么我们见分要不要取著相分了



既然见分不取著相分,就是无取著了,那有没有固定的见分跟相分了



相分既然都是依他起,如幻的,有没有一个可以取著的相分啊



没有一个取著的相分,那么见、相二分会不会泯然会归自证分啊



其实,到了自证分的时候,就是证得一分真如啊。



所以前面的这个四加行,就是慢慢、慢慢地让你懂得“一切是唯识的”,所以,既然唯识是依他起,依他起就不起遍计执,所以依他起上面一旦没有遍计执了,不就是圆成实吗


你们去学唯识你们看,离开遍计执的依他起,当下就是什么圆成实。



那你要知道:唯识,为什么要讲唯识唯识是怎么修行的



所以我讲了很多遍啊,多少人学唯识进得去出不来的,百分之九十。在那儿讲唯识,“唯识最好,中观最好,这个最好”……不是,都好,应机施教,看你的法缘在哪里,懂了的都可以修行。所以不是“归无所得”吗



唯识到最后啊,你们去看那个《唯识三十颂》,偈子也是“归无所得”。

好,四加行到最后就是什么到初地的时候,证得根本无分别智,证真如,那个时候就是无所得智。



所以大家看一看,学东西,要懂得如何学啊。


抓住它的前后的大纲,而且知道一环套一环的,不要被细枝末节的东西分散你的注意力。包括处理事情也是这样,要看大的方向。细枝末节好处理的,大的方向绝对不能错。所以学法也是这样,大的不能错。


所以要反复读的原文是什么意思,反复读读读,前后才能贯通。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46)你想看看本觉妙明,想看的这个心就是无明,最最最微细的!发布于2022-01-21 18: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