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千万不要认为师父摩摩顶,你一下子什么都解决。修行要靠自己。佛讲法,大家依法修行,最终必定成佛




经文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看《正脉疏》,前后的科判要全找出来 



今天有一个大的科判:《显示所遗真性,令见如来藏体》。这是一个大的科判啊,这是大二,对应的是《正脉疏》第八卷,第一、《斥破所执妄心,以开奢摩他路》。


只有先破了妄心,开奢摩他路,这里才显示什么啊真性,令见如来藏体,这是对应的。




看《正脉疏》,前后的科判要全部找出来,这样子看起来才方便。



摩顶灌顶只是增上缘,修行一定要靠自己 



好,我们来看: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阿难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他跟佛出家,刚开始想,不用他修行,如来就能惠他三昧,对吧



这里叫“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叫“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所以大家学佛,千万千万不要认为你跟哪个师父,师父哪一天突然给你摩摩顶一灌顶,你一下子什么都解决,一定不是啊。



那个是个增上缘,增上缘而已,主因在我们自己。所以每一个人修行一定要靠自己。




做师父的只能把佛法讲解给大家听,包括佛也是这样,佛把法讲给你们听,大家依照这个法去修行,最终必定成佛,“身心本不相代”啊。



烦恼障,烦恼本身就是障碍 



下面:【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二障所缠”,在《正脉疏》当中有没有解释“二障”“二障”简单地看一看。


有些人说:“法师啊,名词太多了怎么办”


你们去找啊,有专门的佛学电子词典,还有《大正藏》都有光盘的那种,可以装到电脑上面。你们有人如果有的话,给其他人提供方便。



好,我们看这里“二障所缠”。



“二障”,


第一个是烦恼障,


第二就是所知障。




要注意啊,特别“所知障”,我听到不止一个法师,甚至是很有名的法师,把“所知障”解释给人家听的时候全解释错了。以为是小名词不去在意,实际上这是一个大问题。



大家来看,“烦恼障”就是见、思二惑,“见惑为作意分别之惑,即十结使。”大家去看这个“十结使”是什么。“思惑为任运贪爱,即贪瞋痴慢四结使。”


当然,可能在宗派当中,到了天台宗,有稍微有点区别的解释,这个没有关系。


“前粗后细,总属我执所起,能障人天胜妙好事,故名事障。烦恼即障,持业释。”(《楞严经正脉疏》)


烦恼障,烦恼本身就是障碍。


“见惑”,我概括一下,就是主要在意识层面、见解上产生的疑惑迷惑,或者是烦恼。


“思惑”,主要在更深层次的一面,但是对二乘人来讲他不一定知道,所以强调是本质性的烦恼,更细。



二乘人只知道烦恼障、所知障是对菩萨而言的 



下边解释“所知障”。


所知障有两种:


第一个,就是取境。


取境是什么


所知障只对大乘人来谈,记好了,二乘人只知道烦恼障,就是见思二惑,断了见思二惑,三界见思惑断了,他就成罗汉了,他不知道所知障。



所知障是对菩萨而言的。



第一个是取境,“谓不达外境唯心,而谓心外实有,有所希取。”(《楞严经正脉疏》)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二乘人他没有想到这山河大地唯心所现,而菩萨知道没有所谓的客观外境,这一切山河大地、一切所谓的境界、宇宙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即心,三界唯心,没有什么客观外界。



一定记好。


要不然为什么很多诸佛菩萨怎么能够施展大的神通变化这个世界、那个世界合为一界怎么怎么样……这是自心中所现物啊,他能够随意自在,对吧


这是第一点,就是取境。



第二法爱,“于所修证不达性空,而生爱著。” (《楞严经正脉疏》)


就是大乘人在修法过程当中,有的时候还会有一些什么有一些微细的取著,就是法上面、境界上面的取著还会有,所以叫“不达性空,而生爱著”,


也是“前粗而后细,总是法执,能障法空之理,故名理障”(《楞严经正脉疏》)。



就是这些境界它本身不是什么,对吧所谓一切的境界它本身没有什么过错,但是过错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对这些境界的取著,对所知的这一切的取著。



所以,“所知二字不即是障,正是法空之理,所以依彼所障之理以为名,故言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楞严经正脉疏》)


本来一切所知就是什么啊就是性空啊。


这些稍微解释一下,不能再细,你们自己去稍微的补一补。



(讲解要)抓重点。《楞严经》如果每一个都详细讲的话,那五年也讲不下来。


说“二障所缠”,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看到,在《楞严经》当中,这个阿难虽然在很多地方示现是小乘人、是初果阿罗汉,但是他本身实际上是什么啊是大乘菩萨,所以他说“我等今者二障所缠”,他知道大乘法义啊,对不对



寂常心性就是见闻觉知性,就是妙明心、佛性、道眼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寂”是什么我们说“寂”是“静”的意思,我们平时所谓的静是对动而谈的静,一个人在动,突然停下来,叫静下来了,对吧动,对静而谈;静,对动而谈;


而这里的“寂”不是这种对待的寂,是表示不动摇。


“常”表示不生不灭



“寂常心性”,如果从近处来讲,就是我们六根门头的什么啊见闻觉知性。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


“妙明心”就是指“寂常心性”;




”开我道眼“,“道眼”就是指“寂常心性”,就是指本妙明心,也是我们的佛性,所以名词都不一样,其实指的都是一个东西。



学法一定要依经典,依经典你就不会错 




这个“开我道眼”啊……现在有很多搞神神秘秘的,有些去忽悠人,打着某个宗的名义,说某人某人学了什么密宗,哎呀,所以密宗都被他们害死掉了。说这个人学了密宗,没过多长时间开了天眼,大家知道开天眼不要这儿拱起来的,不一定的,你看见有几个祖师大德在这儿开个洞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学法的时候啊,一定要依经典,依经典来,依经典你就不会错,不要听人家怎么讲。



我上次还听到有一个是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说他是学密宗的,身上能量很大,一到人家家里,说“你这家里什么什么不对劲,我一来把他给吓走掉了”,说他的能量很大,马上就叫人家要这个改一下、那个改一下,整个一个来忽悠人的,他打着密宗的旗号,你看看。



“开道眼”,“道”是什么啊成佛之道


“眼”是什么一个窗户,懂吗


成佛之道的这么一个窗户要打开,才能让你怎么去成佛,是这个意思。


那么“道眼”是什么如果你能够在六根门头,肯定了你的见闻觉知性,那你就知道:本具道眼,不用他求啊。



刚开始学佛法,会弄不清楚“心”、“性”……绝大部分时候,“性”在体上而言,“心”在用上而言



经文: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一分虔诚心,就一分感应 



今天有一个大的科判:《显示所遗真性,令见如来藏体》。这是一个大的科判,这是大二,对应的是《正脉疏》第八卷,第一、《斥破所执妄心,以开奢摩他路》。


只有先破了妄心,开奢摩他路,这里才显示什么啊真性,《令见如来藏体》,这是对应的。



看《正脉疏》,前后的科判要全部找出来,这样子看起来才方便。



好,我们看下面。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佛胸前有一个祥纹,我们姑且叫它卍字。这个卍字,跟希特勒的是不一样的,希特勒的是反的;还有,卍字它是中间成直角形的,希特勒那个不是直角的,对不对你们知道吧


哪怕就是一样的,那肯定是希特勒他硬要把佛法的东西拿去用,你有什么办法 


那么这里边呢,“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



佛的神通,有些人讲:这么大的神通,我怎么不知道的



第一个,佛讲这部经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在哪儿;


第二个,即使诸佛菩萨有神通的时候,我们可能业障太重啊,你都感觉不到。



所以一分虔诚心,就一分感应,对不对我们有很多呢,要么就是虔诚心不够,这里面就有怀疑心增加一分,不相信,不相信有菩萨感应,对不对


有的时候心底里面矛盾的:我相信,到底可能吗


会自己在那儿想啊、怀疑啊。


所以这一些大家都不用。



如果现在有个小特异功能的人,在你面前一弄,你马上就相信。


这算什么呢这算小菜一碟,对吧


所以大家不要在这个上面来求佛法,这只是佛菩萨慈悲,让大家生起信心



“性”在体上而言,“心”在用上而言 



下边,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建大法幢啊,不是小法幢,一定是大乘法、圆顿法。


令十方一切众生获什么


“妙微密,性净明心”。


当然,有说“获妙微密性,净明心”。


是不是有“性”对“心”,是不是


“妙”字统括了“性”跟“心”。




“微密性,净明心”,可以的,为什么


微密性呢,是从体上来讲。




刚开始学佛法的时候,会弄不清楚什么心啊、性啊,对不对


它在不同的场合,表达的意思还不一样。


但是绝大部分来讲,“性”在体上而言,“心”在用上而言。但是有的时候心又是体用兼具,都有的。




这个地方,净明、清净而且能够光明,对吧好,这个心是从用上来讲;“微密性”是体上来讲。但是都体现它的“妙”字,对不对




后边,“得清净眼”,所以“清净眼”就包含前面的什么啊“妙微密性净明心”。



看《正脉疏》,逐字去看,消化,形成圆融的理解 



所以大家金刚经原文金刚经全文金刚经读诵金刚经译文交光大师《正脉疏》的时候,都要把这些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看了以后消化,最后形成一个圆融的理解在你心中,那就好了。




我们不可能每次讲经都把《正脉疏》上面的文字一个一个的再跟你们念了,对不对



像《正脉疏》上面都是句号,我们每一句话都要重新标点,自己看的时候用笔在书上可以划的。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48)修行要靠自己,依法修行最终必定成佛发布于2022-01-21 21: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