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妄想心有粗有细,粗显的表现在意识的层面,微细的就表现为末那识。所以妄想心涵盖范围非常广



经文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经文的重要段落要背熟,要反复理解 



上一讲,主要讲了平时我们的妄想心如何彻底的虚妄无体。


我们通常的所谓“修行人”,从外、二乘人,包括部分权教菩萨,都是以这种妄想心来修行的。


所以,佛就讲了这样一句话:“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同时佛也讲了另外一段话:“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对阿难讲,“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经文当中这些重要的段落,都要把它背熟,而且要反复地理解。


上一堂课很多人听不懂,也有些听得开心的。


听不懂,觉得名词概念太多。确实上一堂课内容涵盖面非常广,而且已经是比较深的内容,听不懂是正常的,不奇怪。


要形成一个概念:思惟心没有体性 


我只是给大家形成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说:


我们凡夫人平时用的思惟、所谓思惟心,它是没有体性的,包括外道,包括所谓阿罗汉,包括权教菩萨。


这里面的内容有多少呢


八定,给大家略微浏览了一下,四禅八定实际上都是有取有舍的,也是以这种妄想心来修行的。


外道的无想定是寄居第四禅天,还有阿罗汉的“五不还天”,甚至所谓圣人定那是叫“灭尽定”,灭尽定也是有“止息想作意为先”(《成唯识论》);


包括阿罗汉的涅槃,阿罗汉的涅槃他不是彻底的所谓真正的涅槃,是一种化城。


而且阿罗汉的境界,在《楞严经》包括《经》这些经典当中,并没有把阿罗汉当作是彻底的无漏境界。


妄想心有粗有细:粗显的表现为意识,微细的表现为末那识 



其他很多经典包括祖师大德的著作当中,没有讲四禅八定到了“识无边处”以后,每一个里面以哪一个识作为重点,都没有讲,只是讲识,没有讲具体是哪一个识,所以这个问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从欲界、色界,一直到“空无边处”,都明显的是意识——粗显层面所缘的范围。那么到了“识无边处”,这个时候实际上凸显末那识,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这是末那识的俱生我执——这只有《楞严经》当中才讲的。


为了《楞严经》当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这句话,我花了很长时间。一直弄不懂,注解上面也没有,很多说不清楚的。


“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当中就是重点强调是阿赖耶识,但是其中必定有什么有微细的末那识的俱生法执。


有人要问:“识无边处”之后不是没有意识、没有妄想心了吗


所以在上一讲,我一直跟大家讲,妄想心有粗有细,粗显的一面表现在意识的层面;微细的一面,熏习进去,微细的一面就表现在末那识的这一面。


妄想心涵盖范围相当广 


所以大家注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四禅八定都是用的什么啊妄想心,包括灭尽定,包括阿罗汉涅槃……只要有无明在,无明都是属于妄想心。


换句话来讲,只要你没有真正认识到我们的清净心、本具的清净心,那么你都是用的什么妄想心,所以这个涵盖范围相当广。


所以《楞严经》当中,包括《楞伽经》当中,对于阿罗汉并没有说他是无漏的,所以叫“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这是上一节课的一些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概括。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47)妄想心有粗有细,涵盖范围非常广发布于2022-01-21 2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