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楞严经》的经题高度概括整部经的含义 



《楞严经》的完整题目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以这二十个字来高度概括整部经的含义。


《楞严经》的经文分段中有五种题目,那么这里把这五种题目当中最重要的几个字合起来,才形成我们现在这二十个字的《楞严经》经题,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懂。



佛法不是世间一切法可比拟的



我们先看,第一个“大”字。


“大”字,在《正脉疏》中会解释好多种。


关于“大”字,我们先从世间法来理解,比如:面积比较大,体积比较大,与“小”做对比,这是从世间法上大体来解释这个“大”字。


但在佛法当中,有周遍义、恒常义、超胜义这三个含义。

具足无量无边功德也算“大”,周遍义;

这个“大”不光是空间,还有时间,恒常义;

不是世间一切法可以比拟的,超胜义——在“八义”当中,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这个“大”字涵盖了下边所有的内容:大佛顶,大如来密因,大了义。了义就为大义,万行就为大行,楞严就为大定,所以这个“大”字涵盖了后边的所有含义。


“佛顶”,佛的头顶啊。我们现在经常说要“摩顶”,这个头顶是不容让人家摩顶碰的,对吧。


佛的这个顶,叫“无见顶相”,我们是看不见的。真正的佛顶是什么是法身无相。所以这里说佛顶呢,是从佛的三十二相,所谓无见顶相。



经典的每一个字都值得好好地推敲



“如来密因”,如来就是佛,世间叫“如来佛”。

称呼“如来佛”实际上是错误的,要么称“如来”,要么称“佛”。

如来即佛,佛即如来。

很多人说“如来佛”,其实是重复了。


这个“密因”就是指成佛的密因。

什么叫密呢独知独见谓之密;

因是什么能够出生圣果谓之因。


独知独见就是非通常之见,如果大家都懂的,那不叫独知知见,所以这叫“密”。“因”是成佛之因,独知知见的成佛之因。合起来叫“密因”。


那么这个“如来密因”,在《楞严经》的经文当中涵盖的范围非常广。


从前面的七番破处,十番显见,二种根本,一直到四科七大, 包括三如来藏全体大用等等,都包含在“如来密因”当中。


所以说这个“如来密因”,它涵盖的《楞严经》的范围就相当于我们整部《楞严经》科判当中的“妙奢摩他“。


在后面的经文,阿难会请问佛:什么叫“妙奢摩他三摩那”“妙奢摩他“的范围就是如来密因啊。


这个题目在很多注解上会有,有兴趣的人可以慢慢地去看。

比如说,这个密还有什么效果呢


密,是遣除权教人著相之过;因,是遣除圆教狂慧之过。


因为是因,所以你还得慢慢地修行,渐次修行乃至成佛;

因为是密,因该果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这个就是密。


“密因”既显示了顿悟,又显示了渐修。


所以经典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好好地推敲。



依密因而修行是了义之修证



“修证了义”,就是直接讲修证的这一部分。


那么这一部分是从哪里开始呢

是从“示解结次第为华屋之门”开始,所谓的“妙三摩”(也称妙三摩提),实际上“修证了义”就是涵盖经文当中,从这个“示华屋之门”开始,一直到“耳根圆通修证”整个过程。

所以这里解六结啊,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越三空,发三用。


那么为什么叫“修证了义”呢

因为它是建立在密因的基础之上来修证的,前面开示所谓的密因,修证的时候就依这个密因而修行,所以你的这个修证是了义之修证。



与其他修行方法有什么不同 



那么这种了义区别于其他的修行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有两层含义:


第一个,用根不用识。

“用根不用识”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根”不是指浮尘根、净色根,而是指根中之性,根中之佛性


而我们一般的修行,是依靠我们的意识分别来分别佛法,以后渐渐地离开执著,离开能所,而证入离能所之根本智。


这是通常的修行方法。

不管你是天台华严唯识的,都是。

成唯识论》上,从四加行到根本智这一段,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而《楞严经》不是,

它告诉我们:我们本具的这种六根之佛性,就可以直接用来修行,所以用根不用识。


因为它是密因,是了义,很多人又因为没有研究过《楞严经》,一听说“用根不用识”,首先生起的心念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不可能,一定是讲错了……”等等。


所以讲《楞严经》,讲到“用根不用识”,会解释一大堆。


因为很多人,不光是我们居士,包括法师,因为可能没有专门研究《楞严经》,对“用根不用识”这一块,产生一些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但是我希望,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这种说法。


因为这个“根”是为了简略来表达,所以说用根不用识,实际是指用根中之性,这个就是佛性,也就是宗门下所谓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宗门下是直接指出来,但是没有慢慢地跟我们来分析;而经典呢,是委婉地一层一层给我们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说众生即佛,是凭什么来说众生即佛”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现的众生相,你的六根门头的根性就是佛性。


宗门下没有用意识来分别,或者渐次而修,宗门下直接通过很生动的一些暗喻来帮你点出来:“这个就是!”


“啊这个就是吗”弟子怀疑。

(弟子)怀疑以后,师父说:“一定是!”

师父甚至可以死掉给弟子看,自己死掉让你相信这是真话,不是假话。


因为众生疑心重,祖师在传法过程当中,为了让弟子相信,师父甚至会直接死掉。你们喜欢看公案的人就会看到这些例子。


这个“用根不用识”,很多人因为不懂根性,所以错过了这种了义密因的修证。


第二个是,“从性起修,因该果海。”

我们众生的六根门头之根性,它非六非一,周遍十方。不只是局限在我们这个身体里面,它周遍十方。这种周遍十方呢,就跟佛的法身无二无别,所以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那么这个就是涵盖经文,从第四卷后边过半“请入华屋之门”,到七卷前半“百灵护”,即是“妙三摩提”。




“行”的读音



“诸菩萨万行”,现在读万行(xíng)过去读万行(hèng,音同“蛮横”的“横”),两个读音都可以,但是现代语言很多都已经不读hèng了。


就像心宽体胖(pán,音同“盘”),在座的现在都念什么心宽体胖(pàng)对吧甚至都理解为:心量宽广了,身体也就长胖了。是不是啊


实际来讲这个念心宽体胖pán(“盘”),但是现在我很少听人念pán(“盘”)了。所以有的时候也很为难啊,那就念吧,大家都认为心宽体胖,胖了就胖了,对不对其实在古文当中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有的时候你一个人坚持念胖pán(“盘”),人家不好意思说,心里还在笑你。


所以这个语言,也会随着时代迁移,它的意义也会改变,我们只能顺应。所以我现在都念诸菩萨万行(xíng)。



“万行”属于“妙禅那”的范围



那么这个“万行”呢,就是在证得无生法忍之后还要经历所谓的各种位次。


我们的“无生法忍”在《楞严经》当中是初住位,但是这个初住包含了“十信”这个范围,所以后边还会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等这样的位次。


其实证得无生法忍之后,这样的位次可以一超直入啊,这是圆顿法门的超越性。那么这个也是一种方便的演示而已,开演、展示佛对法义的微妙与深奥。


那么尽管有“诸菩萨万行”啊,此之“万行”承前了义而更进深玄,不但修同无修,证同无证,而且极尽精微,至至妙,这个就是从经文的七卷半(后半)“阿难请位次”,一直到结经名之前(每部经到最后都会结名,这部经到底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如何受持啊都会请佛说个名字,那佛就会概括一下)。

所以这个“诸菩萨万行”啊,它的范围就是属于阿难所请的“妙禅那”的范围。



“首楞严”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心



“首楞严”,我们看到,不只《楞严经》叫“楞严”,还有其他的,比方说有一部经叫《首楞严三昧经》也有“首楞严”。


但是这里的“首楞严”,它是圆含上面这三种含义,所谓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融三者为一体,包括了密因、修证还有所有的位次,从凡夫到成佛全体都包含在首楞严大定当中。


再说明白一点,这个首楞严就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心,或者叫妙明真心啊,一切法都包含其中。


“首楞严”的真正含义,佛在《涅槃经》当中解释:一切事究竟坚固。


一切事究竟坚固,也叫什么

彻法底源。

这是祖师大德说的。


彻法底源,不动不坏,万法唯心,全体即心。

什么叫不动不坏啊离一切相无能动,无所动。不坏,从古至今无始无终,怎么坏呀


所以这个“首楞严”啊,是总括前面这个所有的,所以才叫首楞严。

关于这个内容比较多,我们不详细地去讲啊,大家感兴趣慢慢看,因为讲多了,你可能更加模糊。


所以讲课的时候要备课。

因为备课的过程,第一个就是有取舍:怎么样把重点的给大家讲一下,有些太细节的部分我们暂时不讲,因为这些内容呢,在后面的经文当中都会涉及到。第二个就是怎么讲,这个就是备课要做的工作


它不是修来的、它统摄万法万事



“首楞严”这三个字在《正脉疏》中,交光大师特别强调三点:

第一个,这是妙定。

妙定是什么

就是性本自具,不假修成。

就是本来具足的妙定,不是修来的。

也就是大家本来就有这个首楞严定,你们本来就具足,每一个有情都具足,不是修来的。


第二呢,这是圆定。

圆定是什么

不只是独取自心不动,它统摄万法万事,所谓“心海本湛,万有停凝,齐成一定”。也就是一切法都包含其中,不独独取一个心所谓的不动啊不摇,似乎是离万物之外的,不是这么回事,万物即心。



学第一遍能有点印象就不错了



有些新学的,你们如果听不懂太正常了,不要因为刚开始听不懂,马上就觉得“这离我太远了”。因为这个题目不解释,又觉得好像跳得太厉害。


我在佛学院讲课,题目先是不解释的,等整部经讲完了再来解释题目。


但是因为你们是居士,因为在录像,所以我要按照这个顺序来。你们要耐点心啊,听不懂没事,如果学第一遍你能有点印象就不错了。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很多人笑——

学《楞严经》啊,如果你本来基础就不好,那么你听一遍下来,听不懂是非常正常的,听得懂就很不正常。

这句话听得懂吧我说的是真话。


所以你们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也不要急着做笔记,重点的、来劲的用笔把它划一划,留点神就可以了。

其实我不希望你们做笔记,而是要认真地听,看看听完了以后,这一课你心中还能留下点什么


告诉我,你们知刚才我这么长时间讲什么


“哦,这个《楞严经》不简单,每个人都有佛性,而且就在六根门头,这个佛性不光在身体里面,能够遍一切处,跟佛无二无别,这个六根门头的六根性就叫佛性啊,也就叫用根不用识。”


你能够知道这么多,哎哟,我感恩,感激不尽。因为大家要工作有家庭,所以你们的时间我知道是挤出来的,来学法不容易啦,过去人家来求法,现在是法求人,你知道吗我是求大家,巴不得大家多学一点,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们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能够听几句话高度概括一下,够了。我认为是这样子。


那么到了经文当中,熟读《楞严经》这是最关键的。



最大的定就在当下



第三点,是大定。

“纵在迷位,本不动摇,开解之后岂有出退”这种大定是不出不入的。


有的人经常跟我讲“师父啊,你教我们修禅啊,我们要入定,入定的境界怎么怎么样……”


我说:你入哪儿去呢山河大地就在当下,这个最大的定就在当下,有出有入即非大定。


所以四禅八定有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对不对呀这个有进有出,一定会有的,但这不是自性定。


这一点,大家如果学完《楞严经》,就能够真正知道:

什么叫自性本定,跟“次第定”有什么区别如何修四禅八定(这是次第定通于外道的)如何修自性定(这是我们圆顿法当中的)那么这两者如何在四禅八定当中来开悟,如何以自性定而破一切执……

这些都是大问题。


如果你一个学佛的人,这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可能你稀里糊涂地学一辈子,到最后不一定是正确的。

有人学了十几年的佛法,这个“四禅八定”跟“自性定”搞不清楚的太多了。





“经”是“恒常”的意思



那么这个“经”字,“经“,在印度那里,称圣教为“经”,佛教中也就是指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我们中国也有经,对吧(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翻译成中文就是用中文当中的这个“经”字,来表达对释迦牟尼佛的恭敬,所以佛所说的都叫“经”。


那么“经”表示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就是“常”的意思、“恒常”的意思。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中,交光大师说,)“训”,“此训”就是”此方”,解释为”恒常”之义——你们看古文(《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有“此训常”:我们这个地方、中国人解释这个”经”字是“恒常“的意思,是天下古今不变的意思。那么,彼方释圣教为显示十方三世,十方三世包括时间空间之恒常,这个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统摄十方三世啊,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把佛的教法叫做”经”。



人家问你:“经”是什么意思你要知道:“经”就是恒常的意思。如果再解释,叫:十方三世,就在当下。都是什么恒常义呢时间空间即是心性啊。


讲(jiǎng,音同“蒋”)经,我们这边方言叫“gǎng(音同‘港’)经”,是从讲经而来。


因为过去没有这么多文化活动,很多人到寺院里去听法,一听就是几个月,带点干粮、棉被,到寺院去听法师“gǎng经”。甚至一个题目、一个字,能够讲两三个月。这个表示在这儿不慌不忙慢慢地讲,所以“gǎng经”就是讲经。



汉语中很多词语来源于佛教



其实我们的民俗文化离不开佛法,离开佛经我们开口讲不了话。比如,“想入非非”,大家知道源于我们的“非想非非想”。“天花乱坠”什么意思佛讲法时天女散花,欢喜赞叹,那个叫天花乱坠。这个是褒义词。你想天花乱坠,没有这个道德,不配。但是现在把它当做一种贬义词来用,意思完全变了。但是这些词是来源于佛教。所以大家要懂,学佛法非常有意思。



《楞严经》真伪



关于《楞严经》是谁翻译的你们自己去看之前我讲的。


有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乌苌国沙门弥释迦译语,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笔受,还有怀迪法师。


吕澄先生写的《楞严百伪》,后来,愍生法师(也是大陆人,但是一直主要在港)他写了一篇叫《辩破楞严百伪》。

吕澄先生是大学问家、佛学家,他写的书,我当年在佛学院学习时,还发给我们了,现在想起来啊,真的是不对的。为什么


因为他前面这个百伪当中,前十个伪,说《楞严经》是伪的,愍生法师逐一给他破除。有些时候你看他犯的一些错误,其实并不是什么高雅的错误。让我们在座的有学问的年轻人,你们可以看看,但不要受哪些影响。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延伸阅读



《原佛》经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01 | 四恩要铭记在心,反复思惟

《原佛》经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02)|《楞严经》一定是佛所说的!是真正的佛法!

《原佛》经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03)|在大乘经典当中大小乘是根据教理教义来区分

《原佛》经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04) | 对大乘佛法矛盾心理的根源

《原佛》经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05)|如何认识佛法的分期问题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07)解经题:经典的每个字都值得好好地推敲发布于2022-01-21 22: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