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波利尊者像】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罽宾国三藏佛陀波利来中国朝礼五台,经文殊师利菩萨指点,经历千辛万苦,从印度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取来,于永淳二年(683)再入长安,与日照三藏、杜行顗等译出。其后,义净、善无畏、不空、法天、金刚智、地婆诃罗、月照等诸大法师亦分别译出此经,多达十几种范本,其中皆有此陀罗尼,唯以字句多少而有长、短咒之别。此经是当年释迦佛陀为救度即将堕落恶的善住天子而慈悲宣说。




距离五台山文殊寺五公里的尊胜寺,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庭。寺内建有铭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宋代经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尊胜寺内铭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宋代经幢


唐朝的仪凤元年(公元六七六年),印度婆罗门僧人佛陀波利,跋涉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山西省五台山,为见文殊大士真容,一步一拜,拜向山顶。佛陀波利顶礼起身之际,见山中缓缓走岀一老人,老人满脸慈祥,忽然用婆罗门语,对他说:“法师,您千里迢迢,不辞辛劳来访圣迹,慕道求法的心令人感动啊!  但是东土众生啊,特别佛弟子,虽然说学佛了但是常常犯错,犯了这个错要洗干净,这就缺这个方法,如果你能把《尊胜经》带来,就是一桩功德大事,这样子的话你也有礼物能够见文殊菩萨了。不知法师有没有带此经来”


佛陀波利答道:“贫僧一心一意,直来礼谒文殊大士,没有带此经来。”


▲文殊菩萨和佛陀波利见面处


老人又说:“法师既然没有带此经来,空来何益就算您见到了文殊大士,又如何能得识法师不如回印度,取佛顶尊胜陀罗尼来流传中土。 这是奉献给诸佛的很大供养,不但利益了广大众生,又报答了诸佛的大恩!”


佛陀波利听完老人一番话,恍然大悟,于是向老人至心敬礼。一抬头,老人忽然不见了,方知刚才就是见到了文殊菩萨。于是他返回印度! 


在永淳二年(公元六八二年),佛陀波利经过了六个寒暑,奔波跋涉再次来到中国。并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的梵文原本交给了唐高宗。


▲五台山金刚窟佛陀波利塔


佛陀波利带上梵文经,再登五台山,他放下随身行囊,走进了金刚窟,从此再也没有出来。代表尊者彻底融入到真正的文殊菩萨净土。至今五台山金刚窟门前还留有唐朝时佛陀波利的纪念塔。



《佛顶尊胜陀罗尼》对于利生度亡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僧俗同尊、朝野遍传,历久不衰,如《丛林清规》记入此咒为佛门必诵功课;


唐代宗于大历十一年(776)诏令天下僧尼每日诵佛顶尊胜陀罗尼二十一遍,每年正月一日具载呈报,因此其重要性与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非常殊胜经典,承佛菩萨慈悲济世之愿,千年后的我们直至今天还能见闻受持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真乃法界众生之福,华夏民族之福。


《佛 顶 尊 胜 陀 罗 尼》

佛陀波利尊者翻译版本








此外,还有包含咒心《尊胜佛母心咒》:“ 普隆 梭哈 阿弥达 阿优达底 梭哈”的其他翻译版本(尊胜佛母种子字即“普隆”),比如出自法天大师所译的《最胜佛顶陀罗尼经》和《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中的版本:


  • om.bhrum.svaha.

  • 唵。部隆。莎贺。

  • om.namo.bhagavate. sarva trai-lokya. prati vi-sistaya.

  • 唵。曩谟 婆誐嚩帝、萨哩嚩、怛赖路枳也。钵啰底、尾始瑟吒野。

  • buddhayate namah. tadyatha.

  • 没驮野帝、曩莫。怛你也他。

  • om. bhrum bhrum bhrum. sodhaya sodhaya.

  • 唵。部陇、 部陇、 部陇。输达野、输达野。

  • visodhaya visodhaya. asama(-sama) samanta avabhasa.

  • 尾输达野、尾输达野。阿三摩、 三满多、阿嚩婆娑。

  • spharana gati gagana svabhava visuddhe.

  • 萨颇啰拏、誐底、誐誐曩、莎婆嚩、 尾戍提。

  • usnisa vijaya pari-suddhe.

  • 于瑟抳沙 尾惹野 波哩戍提。

  • abhi-sincatu mam.   sarva tathagata sugata vara vacana.

  • 阿毗诜 左睹 [牟*含]。萨哩嚩、怛他誐多、酥誐多、嚩啰 嚩左曩。

  • amrta abhisekaih.    maha mudra. mantra padaih. ahara ahara.

  • 阿没哩多、阿毗试罽。摩贺母捺啰。满怛啰 波奈。阿贺啰、阿贺啰。

  • mama.ayur san-dharani .

  • 玛玛 阿欲 散 驮啰尼。

  • sodhaya sodhaya. visodhaya visodhaya.

  • 输达野、输达野。尾输达野、尾输达野。

  • gagana svabhava visuddhe.

  • 誐誐曩、莎嚩婆嚩、尾戍提。

  • usnisa vijaya pari-suddhe. sahasra rasmi sancodite. 

  • 乌瑟腻沙、尾惹野、波哩戍提。娑贺萨啰、啰湿弥、散祖祢帝。

  • sarva tathagata avalokini. sat-paramita   pari-purani.

  • 萨哩嚩、怛他誐多、嚩路你、 沙吒 波啰弥多、波哩布啰尼。

  • sarva tathagata   mati dasa bhumi prati-sthite.

  • 萨哩嚩、怛他誐多、摩帝捺舍、 部弥钵啰、底瑟致帝。

  • sarva tathagata   hrdaya adhi-sthana adhi-sthita.

  • 萨哩嚩、怛他誐多、纥哩那野、地瑟吒曩、 地瑟致帝。

  • mudre mudre  maha mudre.

  • 母捺哩、母捺哩、 摩贺母捺哩。

  • Vajra kaya sam-hatana   pari-suddhe.

  • 嚩日啰 迦野、僧 贺多曩。波哩戍提、

  • Sarva karma avarana visuddhe. prati-nivartaya mama ayur visuddhe.

  • 萨哩嚩、迦哩摩、阿嚩啰拏、尾戍提。钵啰底、你嚩哩多野。玛玛 阿欲 尾戍提。

  • sarva tathagata samaya adhi-sthana adhi-sthita.

  • 萨哩嚩、怛他誐多、三摩野、 阿地瑟吒曩、 阿地瑟致帝。

  • om. muni muni maha muni.

  • 唵。牟你、牟你、摩贺牟你。

  • vimuni vimuni maha vimuni.

  • 尾牟你、尾牟你、摩贺尾牟你。

  • mati mati maha mati.    mamati sumati.

  • 摩底、摩底、摩贺摩底。   摩摩底、苏摩底。

  • tathata bhuta koti pari-suddhe visphuta buddhe suddhe.

  • 怛他多、 部多俱致、 波哩戍提、   尾娑普吒、 没提、戍提。

  • he. he. jaya jaya. vijaya vijaya.

  • 呬、呬。惹野 惹野、尾惹野、尾惹野。

  • smara smara. sphara sphara. spharaya spharaya.

  • 娑摩啰、娑摩啰。娑颇啰、娑颇啰。娑颇啰亚、娑颇啰亚。

  • sarva buddha adhi-sthana   adhi-sthita.

  • 萨哩嚩、没驮、 阿地瑟吒曩、 阿地瑟致帝。

  • suddhe suddhe. buddhe buddhe.

  • 戍提、戍提。没提、没提。

  • vajre vajre. maha vajre. su vajra. 

  • 嚩日哩、嚩日哩。摩贺嚩日哩。苏、嚩日哩、

  • vajra-garbhe. jaya-garbhe. vijaya-garbhe.

  • 嚩日啰、誐哩毗。惹野、誐哩毗。尾惹野、誐哩毗。

  • vajra jvala garbhe.   vajro-dbhave.   vajra-sambhave.

  • 嚩日啰、入嚩攞、誐哩毗。嚩日噜、捺婆吠。嚩日啰、三婆吠。

  • vajre vajrini.    vajram- bhavatu.   mama. sariram,

  • 嚩日哩、嚩尔尼。嚩日览、婆嚩睹。摩摩(此处称名)。舍哩览。

  • sarva sattva nam-ca kaya- pari-suddhir bhavantu   sattva me.

  • 萨哩嚩,萨埵难。左迦野、波哩戍提。婆嚩睹、萨埵弥。

  • sarva gati pari-suddhis-ca.

  • 萨哩嚩、誐底、波哩戍提、室左。

  • sarva tathagata samaya   adhi-sthana adhi-sthita.

  • 萨哩嚩、怛他誐多、三摩野、地瑟吒曩、地瑟致帝。

  • sarva tathagatas- ca-mam.    sam-asvasa yantu.

  • 萨哩嚩、怛他誐多、室左、玛牟。三摩湿嚩娑 演睹。

  • buddhya buddhya. siddhya siddhya.

  • 没亭也、没亭也。悉亭也、悉亭也。

  • boddhaya boddhaya. viboddhaya viboddhaya.

  • 冒达野、冒达野。   尾冒达野、尾冒达野。

  • mocaya mocaya. vimocaya vimocaya.

  • 谟左野、谟左野。尾谟左野、尾谟左野。

  • sodhaya sodhaya. visodhaya visodhaya.

  • 输达野、输达野。尾输达野、尾输达野。

  • samanta mocaya.   samanta rasmi pari-suddhe.

  • 三满多、谟左野。三满多、啰湿弥、波哩戍提。

  • sarva tathagata   hrdaya   adhi-sthana adhi-sthita.

  • 萨哩嚩、怛他誐多、纥哩达野。阿地瑟吒曩、阿地瑟致帝。

  • mudre mudre     maha-mudre maha-mudra.

  • 母捺哩、母捺哩、 摩贺母捺哩、摩贺母达啰。

  • mantra pada. svaha.

  • 满怛啰、波祢。娑嚩贺。

  • om bhrum svaha.

  • 唵。部隆。莎贺。

  • om amrta. ayur-datte. svaha.

  • 唵。阿弥哩达,阿瑜大帝。梭哈。


此版本结尾处含有咒心佛顶尊胜佛母心咒。


同时,含有尊胜佛母心咒的版本也可见于:《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大藏经补编第 35 册 No. 194 中华大藏经总目录.176) ,又见《焰口》金陵本第66页,与德格版大藏经(明朝莲池大師推荐云:“当以藏本为正。”  文见《莲池大師全集》)。



佛顶尊胜陀罗尼功德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说此陀罗尼已,告帝释曰:此陀罗尼印名‘净除一切恶趣佛顶尊胜陀罗尼法’,亦能除灭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


天帝,此陀罗尼,八十八弶伽沙俱胝百千诸佛同共宣说,随喜受持,以大如来智印印之,为破一切有情三恶趣网,为令一切地狱、傍生、琰摩王界之所有情而得解脱,众苦逼迫、堕生死海有情得解脱故;


亦令短命薄福、现无救护众生,乐造杂染恶业有情得饶益故;


此陀罗尼於赡部洲住持力故,又令邪见不信善恶三恶趣中,种种流转生死苦恼,薄福有情迷失正路,如是等类无不蒙益,悉令解脱众苦重担。”


   注  解:

陀罗尼 tuó luó ní:自梵文意译为总持,即总摄一切法,持无量义;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三恶趣 sān è qù:指众生种恶因得恶果进而所趣向之处,与三恶道同义,即指地狱、饿、畜生之三处也,又曰三涂(途)。

弶伽沙 jiàng qié shā:又云殑伽沙,梵语旧称恒河沙

俱胝 jù zhī:意译为亿。与弶伽沙一道形容诸佛数量之巨,犹如恒河沙不可胜数。

琰摩王 yǎn mó wáng:地狱之管辖者,又称阎摩罗王;意译遮止、静息、可怖畏等。

赡部洲 shàn bù zhōu:(界名)此大地之总名。此地中央有赡部树,以树名洲。南赡部洲又名南阎浮提,我们所住的世界即位于此洲。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言:)天帝,此陀罗尼名为吉祥。何以故能除一切三恶道故。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犹如日藏摩尼之宝,净无瑕翳,犹若虚空,光焰照彻,无不周遍。


若诸有情净心持此陀罗尼者,亦复如是,如善好金,明净柔软,令人喜见,不为秽恶之所染著,亦如莲华飞尘不染。天帝,持此陀罗尼者亦复如是,乘此净业必生善趣。天帝,此陀罗尼随所方处,若能如是书写受持,听闻赞诵恭敬供养者,一切恶道皆得清净,诸地狱苦速能消灭。”



   注  解:


摩尼mó ní之宝:或云踰摩,即珠之总名。此云离垢,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有此宝处能增长威德。天台云:摩尼者,如意也。

瑕翳 xiá yì:是指玉的斑痕、黑点;亦喻事物的缺点、毛病。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语经讲经文》

善趣 shàn qù:修罗、人、天为三善趣。无量寿经云:“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指众生种善因得善果进而所趣向之处,与善道同义。




佛陀亲传的三种修持方法

——出自《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一、利益现世

尔时,护世四大天王绕佛三匝,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重为我等广说陀罗尼法。

尔时,世尊告四大天王曰:“汝等谛听,我当为汝演说持此陀罗尼法,亦为短命诸有情说。若欲受持,当净洗浴,著新净衣。

始从白月一日乃至圆满十五日时,戒一心,诵陀罗尼满其千遍,令短命者命还增续,永离病苦,一切业障悉能消灭,一切地狱之苦、一切鸟兽乃至有命之类,闻此陀罗尼声一经於耳,尽此身已,更不复受一切众苦。”


二、利益先亡

佛言:若复有人,先造一切极重业已,遂即命终,由此恶业应堕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生界、饿鬼之趣,乃至堕在捺洛迦中,或生水中、或作禽兽种种之身,取其亡者,随身分骨,净土一把,以陀罗尼咒之二十一遍,散於骨上,亡者生天。

注解】:

捺洛迦 nà luò jiā:梵文意为“苦具”,即不得自在的意思,是苦处的意思,即三恶道之地狱,纯苦无乐,若投生其中将根据恶业情况遭受极苦。


 三 供养诸佛证菩提

(佛言:)复次,若欲诵此陀罗尼法,於其佛前先取净土作坛,随其大小正方而作,以种种草华散於坛上,烧众名,双膝著地,或时蹲踞,心常念佛


作慕陀罗尼印,先屈头指,以大母指压,然后当心合掌,诵陀罗尼满一百八遍,於其坛中犹如云王雨种种华,能遍供养八十八俱胝殑伽沙数那庾多百千诸佛。


彼佛世尊咸共赞言:善哉!善哉!此为希有,真是佛子!证得无障碍智三昧菩提心庄严三昧,持此陀罗尼者应如是作。

【注解】:

蹲踞 dūn jù :一般指临下而蹲坐状。

慕陀罗尼印:手印的一种。弯曲食指以大母指押住,其余手指如合掌般并拢,当其心上。


华 huā:意同“花”,花朵。

那庾多 nà yǔ duō:又称那由他,意译兆之数。依俱舍论云,一那由多为千亿。


《尊胜佛母心咒 》


嗡 普隆 梭哈 嗡 阿弥达 阿优达底 梭哈



三参法师:文殊菩萨悲悯我们东土的众生,所以说,“东土若无尊胜咒,孤魂难以脱尘埃”,就是这样子我们祖师才把这个咒传入我们东方来。


“嗡 普隆 梭哈 嗡 阿弥达 阿优达底 梭哈”


“嗡”是一切诸佛之身,就是佛的服务的网络,它尽虚空遍法界,是比十万个太阳还要耀明的白色光明;所以观想“嗡”字念“嗡”的时候就观想大光明,耀眼得不得了,白色的光明照着法界一切众生。


“普隆”一下,所有的地狱就消失掉了;

“梭哈”,周遍清净的;

“嗡 阿弥达”弥陀莲花现前;

“阿优达底 梭哈”,然后众生就可以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了。


所以你看这个“软件”多奇妙呀,是我们无边的财富



三参法师:每一个咒你刚念的时候可能没什么感觉,当你念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开始显现了。就好比说家门口一个池塘,抓一把盐放进去水不会变咸,但是你不停地往里投盐,一车、两车……有一天便会发现这个池塘变大海了。所以当你念到十万遍,甚至做梦都会念,你这时候也不会做噩梦了。



或者当你有本事去地狱,那你也就变成地狱的“拆迁办”了,念“普隆 梭哈”马上地狱“吽!”就没了。然后“嗡 阿弥达 阿优达底 梭哈”,一朵朵莲花全部都将众生送到极乐世界去!


所以如果我们一旦发了菩提心,这些方法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地奇,带着菩提心念着这些咒就不得了。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

loding

扫二维码关注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皇帝下令每日必诵的咒语,禅宗四大陀罗尼之一——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发布于2022-02-23 13: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