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乘基础#密乘基础





般若心经》新解

一、总述

“般若波罗蜜多”是彼岸智慧。“此岸”是世间,“彼岸”脱离轮回,是地。轮回是苦海,佛法是渡过苦海的唯一航船。佛法精髓是般若。般若梵音是Bar Ja,汉语是智慧。

般若分:般若、果般若、文字般若。道般若是大乘圣智慧,果般若是佛智慧,文字般若是文字性的般若经典

般若部是佛经的核心。般若部在佛经中有:大、中、小部。大部般若有汉译六百卷,中部藏译佛母经有三百卷,小部般若有八千颂。

中部又分大、中、小部般若。其中大部十万颂,中部二万五千颂,小部一万颂。

小部也分大、中、小部。其中大部般若有八千颂,中部有七百颂,即《金刚经》,小部般若为《心经》。更小的是《般若一字经》。

般若经的解释《疏》,印度有二十一部,藏地学者写的不计其数。

般若经的内容分两部分:广行部分、深密部分。广行部分,由弥勒开示,以《现观庄严论》为主;深密部分,由树开示,以《中观论》为主。

广行部分说的是,大乘由发心、到成佛、行道、结果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显宗三乘的路线图。

深密部分,说的是中观哲学。中观之义,是缘起性空。所有存在,是由众缘(各种条件)形成的,所以物名所指的事物,各个不存在各自的单一独立的物自性。因此,自性空无。

般若经明说空无(性无),暗示根、道、果(体)。首先以存在为前提,再说物性。既然物不存在,还有什么物性首先,色(物质)存在,再说色的自性不存在(色空)。

《般若心经》中有七个“空”字,有否定性的十六个“无”字,要记住。观自在菩萨进行定的前提下,见到五蕴皆“空无”。藏文译本有“自性空”。禅境中见到万物空相,而非世俗层面否定五蕴及一切存在。佛经所说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否定自性、实有性。这个分辨很重要,否则会落入断见、顽空错见。
                 
二、般若心经逐字解说

观自在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大自在,是获得大自在的佛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进入禅定状态,以甚深彼岸智慧观察时,五蕴皆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称为五蕴。

人是五蕴组成的,人的肉体为色蕴。色是物质,人体由物质微粒子堆积而成,“蕴”是堆积的意思。受蕴是感受,感觉;想蕴是认识形成表象,概念为特征的;行蕴是形成行为的情志类;识蕴是基本的意识。五蕴虽有,其自性皆空。

度一切苦厄,空、无相、无愿是三解门,以空慧观察,世间的一切苦乐,统统无影无踪。

舍利子,是佛陀弟子舍利弗,问观音,如何观般若密多观世音菩萨告诉舍利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明色是体,空是性,色空不异,色空同体。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说受想行识也同色性。

复告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法”是所有事物的称呼,所有事物都是空性,“相”是性质,事物的定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三句是虚空相。说空性如虚空,没有生灭、没有垢净、没有增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说定中心如虚空,不见五蕴。无眼耳鼻舌身意,定中不见六根;无色声味触法,定中不见六处。以上六根、六处,被称为十二处,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生的主客观条件。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六识,总称为十八界。此句是说定中不见十八界。

无明,亦无明尽,十二因缘之首为无明,有无明,则有转世轮回、有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处;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1.“无明”是邪见,不见真理之倒错见;
2.“行”是身言意行为;
3.“识”是被行为污染的意识;
4.“名色”是胎儿的身体意识的雏形,色是肉体,名是有名无实的受想行识;
5.“六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形成;
6.“触”是生下以后与外部世界接触;
7.“受”是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产生的感受;
8.“爱”是通过感受产生的挚爱与爱好;
9.“取”是执取,根据爱好分辨取舍行为;
10.“有”是根据爱恨取舍善恶的行为,形成下一世的因缘;
11.“生”是根据前述的因缘再生;
12.“老死”是生的自然规律。

十二因缘包括三生:1—3支属前世,4—10支属今世,11—12支属来世。前世有前前世,今世有后后世,因果相连,往复循环,无始无终,形成生命轮回环。唯一跳出轮回环的方法,只有破除无明。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无明至老死尽,十二因缘只说了第1支和第12支,省略了其余支。

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四谛,是佛陀开始给五比丘说的“四谛法轮”,是世法和出世法的概括。世法概括为苦谛、集谛;出世法概括为灭谛、道谛。

苦是果,集是因,所谓“集”是无明、爱、恨等烦恼和烦恼引起的行业总集;灭谛是苦集如火如荼的熄灭,有的译作寂谛,是“涅槃”的义译。

道谛是大小乘的五道,是佛道,走出轮回的道路。“谛”真实不虚之义。不但世法苦和集是性空,而且出世法灭、道也是性空,即世法、出世法,俗谛同有、真谛同无。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平常修得无我智慧,修得地道成就有所得,定中看智、得,俱如虚空、无智无得。

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心,意思是“具觉悟心者”,略称“菩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彼岸智慧观修,因此,心无挂碍,“挂碍”是障蔽、覆障,指烦恼障、所知障。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除障破惑,得大自在,除去困惑、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即不产生不切合实际的各种幻想,脱离轮回苦海,达到彼岸——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A nu da Ra)三藐三菩提(san miak san bu dha)。三世诸佛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都是依靠修行彼岸智慧,获得无上的(阿耨多罗)、正确的(三藐)、圆满的觉悟(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因此,证明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神奇咒语;是大明咒,——对治无明烦恼的大明咒;是无上咒,——没有比这个更强的咒;无等等咒,——没有与这个能量相等的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咒语”(观空),能破除一切世苦、苦因,真实不虚。

因此,说般若心咒:达雅他——诸如来佛,嘎代嘎代 巴热嘎代 巴热桑嘎代 保地索哈 这般若心咒二十个字,明(字面)暗(字里隐意)概括了般若经的大义。明说空,暗示广行道;明说心咒,暗示五道十地法身

嘎代嘎代?——去资粮道,去加行道,巴热嘎代——去见道,巴热桑嘎代——去修道,保地索哈——去菩提道安坐。见道一刹那,第二刹那进入修道。修道一地到十地,十地行完成佛(无上菩提)。

佛的成果有四身:法身、智身、报身化身
法身有二:本净、始净;
智身有无漏智二十一类,一百四十条;
报身有五定:处定住色界究竟天、时定住世住到世界空、身定现相好圆满身、说法对象定蹬地菩萨、法定大乘法。
化身有二:神圣化身,如释迦牟尼;普通化身,如化人、化物。

佛的利众事业有二十七种。详见弥勒菩萨《般若现观庄严论》。
       
多识于2020年10月14日写于天堂寺

=== 随喜分享朋友圈 ? 布施功德无量 ===

 


行者莲花宝鉴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多识仁波切《心经》逐字解发布于2023-03-06 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