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乘基础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是大乘教的早期经典之一,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玄奘,宋法和尚都曾译过此经。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唐诗王维很受此经影响,故取字摩诘。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凡314品,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14册。旨在宣传大乘般若空观,批评小乘的片面性,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月溪此经是直接表示真如佛性,故与禅宗祖师所发挥者最为吻合。六祖坛经》所示理,与此经共通之处甚多,历代祖师亦多引述此经言句以接后学

维摩诘是梵文Vimalakīrti的音译,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意思是洁净的名字、没有染污的名称。维摩诘是一位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号金粟如来,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诗人王维心中的楷模

《维摩诘经》运用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消解一切矛盾,影响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公案机锋。禅宗将《维摩诘经》作为宗经之一,将不二法门作为处世接机的态度与方法,泯灭一切对立,从而获得了生命自由的无限超越。在《维摩经》众多的不二法门中,语默不二、小大不二是对禅宗影响最大的两种。维摩不二禅机,对禅宗影响最大的,除了斩断葛藤的方法论,便是存在而超越的境界论。这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染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创作过程:

《维摩诘所说经》经旨在阐说维摩诘所证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故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本经的中心人物维摩诘为毗耶离国的大乘居士,他称病在家,欲令佛派遣诸比丘、菩萨来看望他。他借此机会与佛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等菩萨和比丘反复论说佛法,因成此经。维摩诘认为解脱不一定出家,只要在主观上修养,则虽有资生而实无所贪,虽有妻妾而远离五欲。此经宣扬大乘佛教应世人俗的观点,主张不离世间生活,发现佛法所在,提倡人不二法门,主张世间与出世间、生死涅槃、有相与无相、有知与无知等一切分别平等不二,由此不二法门,可得无生法忍,远离一切烦恼妄想,进入涅槃境界。维摩诘游戏人生,享尽人间富贵,而又精通佛理,即世间而出世间,以世间为出世间,使文人士大夫在他这里找到了理想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维摩诘的生活方式很受那些既不愿放弃世俗的欲乐享受而又渴望体味出世间的快乐幸福的文人们所欢迎。王安石虽然并不追求世俗的享乐,但他也不是那种完全脱离现实、以彻底摆脱世间伦理为宗旨的人,他内心渴望将世间与出世间、儒家的人生哲学与佛教的出世精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既在世又出世、既现时又超脱的人生理论,即以出世的精神作人世的事业。《维摩诘经》及维摩诘的生活方式正好提供了此类的样板,因此,王安石对此经最为喜爱,在诗文中引用最多,而且晚年还为此经作了注。

《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如果把《维摩诘经》只当作是在家居士所说的一本经,观念就不对了。《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一般人都以为中国的禅宗是达摩祖师来了之後才传开的,殊不知在达摩祖师以前,由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维摩诘经》和《法华》影响最大,而成为中国文化禅宗的根本经典。

 

主要观点:

《维摩诘经》可以说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不论是作为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经典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整部《维摩诘经》的一根主线一不二法门,更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维摩诘所说经认为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虽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污泥,此即通达佛道的真正菩萨行。又把无言无说无有文字语言,排除一切是非善恶等差别境界,作为不二法门的极致。僧肇在《维摩诘所说经注序》中称: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认为此即不思议之本

 


经文摘句:

1、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2、 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 

3、 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 

4、 直心是菩萨净土 

5、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6、 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 

7、 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8、 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 

9、  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10、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肆,能立其志 

11、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12、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 

13、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 

14、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15、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 

16、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17、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 

18、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 

19、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 

20、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21、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 

22、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 

23、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24、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25、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26、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27、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28、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29、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30、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31、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 

32、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 

33、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34、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 

35、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36、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37、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38、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39、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40、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 

41、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 

42、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43、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44、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 

45、离诸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 

46、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47、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 

48、虽得佛道转于法轮,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萨之道,是菩萨行 

49、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 

50、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51、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52、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53、又菩萨以一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54、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55、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56、“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57、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58、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59、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60、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 

61、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 

62、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63、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64、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65、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66、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67、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68、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69、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70、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 

71、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72、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73、维摩诘默然无言 

74、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抟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 

75、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令诸天人得入律行 

76、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 

77、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78、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 

79、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80、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81、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82、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83、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 

84、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 

85、见毁戒人,起救护想;诸波罗蜜,为父母 

86、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 

87、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 

88、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 

89、修学空,不以空为证 

90、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 

91、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 

92、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 

93、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94、一切言语道断 

95、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 

96、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故,不与愚暗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暗耳 

97、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 

98、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99、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 

100、   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

 


 

 


行者莲花宝鉴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学基础:《维摩诘经》介绍发布于2023-03-06 22:15: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