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解老和尚语录

    「如一鏡中映現萬象」,這是個比喻,好像我們用一個小鏡子,現在用照相機是最好的比喻。你看照相機的鏡頭很小,外面再大的境界相,我們都能夠把它收攝到鏡頭裡面去,我們在底片上看得很清楚。它是把這個小鏡頭比喻作什麼比喻作微塵,一塵,外面的境界相統統在裡面。比喻,古人說得很好,只能比喻一個彷彿,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到好處,做不到的。所以從比喻當中,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是什麼現在我們科學還做不到,科學只講到一毛一塵,一毛一塵裡面還有東西沒發現。怎麼發現的這點我們要知,如果不知道,那對佛法就懷疑了。佛法在禪定當中發現的,最極清淨心照見。大乘教裡面佛常說,這個境界誰見到就是見到阿賴耶,八地菩薩。七地之前他們知道是聽佛說的,知道有這個事情,自己慢慢一步一步接近把它證實,到第八地就見到,親眼看到事實真相。我們知道八地很高,上面九地、十地、等覺、妙覺,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最高的五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最高的這五個階級對這些事情看得很清楚,親證的境界,他不是在推想,不是的,他是親證的。所以佛法你能說它不是科學嗎

     佛所說的你要相信,不是說相信就完了,相信還是佛的,不是你自己的,你得不到受用。怎樣才得受用佛叫你親證,你證得跟他相同的境界,你得受用,你的學習才算是圓滿,你沒有入這境界不算,不是你的,道聽塗說,一定要叫你下功夫。這甚深禪定怎麼得到的沒有別的,放下,什麼都得放下。為什麼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你有一樣不放下那就是障礙。根性利的,他有本事一時頓捨,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表演的,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念頓捨。這個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只要這一念頓捨,斷掉,自性圓滿的現前,你叫一念頓證。凡夫成佛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要是斷掉,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裡說的一句話,「覺後空空無大千」。在我們淨宗所說的境界,回歸常寂光,大千世界沒有了。給諸位說,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圓滿的回歸自性,自性是什麼大光明藏。佛用這些來形容它,你回歸到常寂光。才有一念動,阿賴耶就出現,阿賴耶雖出現還沒起作用,這時候是什麼這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現前,因為他還沒有分別執著,他沒有起這個作用。如果一念分別心起來,實報土就沒有了,真快!念頭主宰一切。你看有了分別,四聖法界出現;有了執著,六道出現。六道裡有善念善行,三善道出現;惡念惡行,三惡道出現。全是念頭在主宰著,所以念力不可思議。真正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想自己身心健康,能不能做到能,跟諸佛如來一樣金剛不壞身。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都沒有了,純淨純善,那不是就叫佛身嗎就這麼個道理。

     科學家告訴我們,我也常常想這樁事情,科學家說我們人的身體,身體是細胞組成的,這個細胞每一天都在新陳代謝,身上細胞天天有消失的、有新的增加的,這個我們懂。七年一個週期,七年就是你身體舊的細胞一個都沒有了,全部都換新的,七年一次、七年一次,七十歲的人就換了十次。那我想他為什麼不換新的如果換新的多好,為什麼換一些舊的就好像一輛車一樣,常常換零件,為什麼不換全新的,換些舊的,換舊的就錯了,換舊的你還是個舊車、老車。可是人很奇怪,愈換愈差,換到最後簡直不能用,那只好換個身體,這身體死亡了,換個身體。所以這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如果我們要換新的,什麼叫換新的新的概念。為什麼所形成的細胞新陳代謝,完全是念頭在做主。我們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統統拋棄,我們要好的念頭,不要有自私自利、不要有名聞利養、不要有貪瞋痴慢、不要有是非人我,你這身體多好!身心健康,歲數年年增加,可是年年年輕,不老。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想到佛菩薩做到了,四聖法界裡面阿羅漢、辟支佛都做到,都很像個樣子。六道凡夫,諸天不錯,諸天是什麼有煩惱,煩惱輕;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所以他成就金剛不壞身。法身般若,阿羅漢沒有證得,無礙解脫他有了幾分,不圓滿,有幾分,那個幾分的受用,我們看到就非常羨慕。

     所以我們在佛經裡面得到的信息,確實是像宗教裡面讚美上帝全知全能。在佛法裡面我們得到信息,一切眾生每個人都是全知全能,一點都不假。為什麼我們變成現在這個狀況這就是迷跟悟的問題,我們迷得很深,我們悟得還不夠,剛剛開始有那麼一點小小的覺悟。這小小覺悟是什麼我們選擇親近聖賢,我們不選擇親近現在社會的世法,我們不親近它,這是覺悟。我們現在至少覺悟到,我們不接受染污,社會是個大染缸,我在這個染缸裡面,我不受染缸的干擾,這就算不錯了。還不夠,我們要繼續努力,因為我們還有許許多多錯誤的觀念還沒捨棄,真正捨棄了,我們就有能力改變它。現在我們只能說保守在目前狀況,它不能改變我,我也對它無可奈何,現在是這麼個狀態,拉鋸的狀態。我們要努力,努力的方法是講經教學,這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為什麼你要給別人講經,那你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你要不好好學習你講不出來。用這個方法來督促自己、來勉勵自己,自己不能不學,不能不天天靠近佛菩薩,天天親近善知識。清涼是善知識,蓮池是善知識,經典是善知識,會集這部經的夏蓮居老居士,註解這部經的黃念祖老居士,真善知識,我們天天在讀誦,天天在親近。我們只有這個方法才能保護自己,不被習俗所染污,這是真正叫學佛,我們對經典上所說的深信不疑。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因果律武器因果报应因果关系因果图因果律佛家经典语佛家三宝佛家名言佛家经典佛家禅语佛教四大名山佛教音乐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不要有自私自利、不要有名聞利養、不要有貪瞋痴慢、不要有是非人我发布于2023-06-29 14: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