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

第三个问题:「家庭发生事故和孩子不听话,请问可以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吗?若念其他经典效果一样吗?」



  答:你既然提到念《地藏经》,又何必再搞其他经典,这不是把你自己搞乱了吗?诸位要晓得,心一乱效果就没有了,心必须是定的.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常常劝勉同修,我们在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前,决定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有不思议的效果,最忌讳的是夹杂,这个希望你多多的去想想,涉猎经论太多,我们自己心念是杂乱的,无论用哪个法门都不能得力,这就非常可惜了.



  这位同修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居士菩萨戒,戒经中要求受戒者应半月诵戒.但弟子每日读《无量寿经》、念佛,并没有去诵戒,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



  答:这样做不如法.戒经里教你诵戒,你没有诵戒,你问「如法不如法」,我告诉你,这是不如法,但是从广义方面来讲也如法.为什麽?《大乘无量寿经》是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你每天读诵,依教奉行,你已经具足戒品,所以说如法.这就说是亦如法亦不如法,亦不如法亦如法,我就不必再深讲了.



  第二个问题:「在菩萨戒注解当中读到,在家二众受菩萨戒於诵戒及入坛时可以用缦衣.请问在其他何种情况之下尚需用缦衣,又大家在一起上早晚课时是否需要?」



  答:需要的.跟大众在一起做佛事的时候,在家菩萨戒可以搭衣;也就是说,出家人搭衣的场合,你都可以搭衣.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常常教诲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可是戒学的根本是十善、五戒,十善都没有做到,戒就是有名无实,所有一切戒品都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净业三福讲得很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条是基础的基础.从这个基础才建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我们为什麽要强调十善?没有十善心,没有十善行,哪里来的戒品?所以,真正想有成就的人,在起心动念之处,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白,是与十恶相应还是与十善相应?与十善相应,你是佛弟子,与十恶相应,你是魔弟子,佛与魔差别就在此地.



  讲到戒律,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古时候对戒律真正下功夫、有研究的人,有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师及近代弘一法师,他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对戒律非常重视.而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南宋以後就没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来传授,比丘没有了,比丘戒就断了.所以我们今天去受比丘戒,弘一大师讲得好,这是形式,是名字比丘,假的不是真的.比丘戒要不要受?要受.受了之後自己清楚,决定不得戒;你受了之後,如果自己称为比丘,这是有罪过的.为什麽要去受?受了之後就能研究比丘戒、读诵比丘戒,避免讥嫌;你没有受戒,这个戒本你不能看,你也不能学.「我受了之後再学,回过头来学,学一条得一条,学两条就得两条.」受了之後知道自己不得戒,但是我努力认真的去学戒,这个态度是正确的.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是这样教给我的.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戒学,我跟他三年,三年当中常常提到持戒重要.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老人家所说的「重实质不重形式」,是要求你做到.



  譬如,「不杀生」这一条,要真正做到,不是天天念戒本.念的没有用处,看到蚊虫、蚂蚁还是把牠杀死,这有什麽用处?要真的去做到.「不偷盗」,戒经里面讲不偷盗讲得非常严,叫「不与取」.这东西是有主的,主人没有答应,我把它移动位置就犯了盗戒.有主人,这有主,他是这样放法,我把它搬到这边,可不可以?不可以.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有习惯性的放东西,你移动之後,他再找找不到了.所以「不与取」,主人没有答应,决定不能够移动 ,这样严格.我讲得比较更容懂一点,就是把占人便宜的念头断掉.还有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个心是盗心,不管你有没有行为,你有没有去做,你还有这个念头,叫盗心.「不邪淫」,要从念头上去断,还有这个念头,这就错了,在大乘法里面,你就犯戒了.所以持戒要从起心动念之处去检点,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也就是损人利己的念头,要彻底断掉.别人对我们怎麽看法,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是自己心地清净,言语正直,身心端正,这比什麽都要紧.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因果律武器因果报应因果关系因果图因果律佛家经典语佛家三宝佛家名言佛家经典佛家禅语佛教四大名山佛教音乐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答问】在家二众受菩萨戒於诵戒及入坛时可以用缦衣.请问在其他何种情况之下尚需用缦衣,又大家在一起上早晚课时是否需要发布于2023-06-29 19: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