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MAPA#唯识三十颂



首先问候国师嘉察仁波切、尊贵的波卡仁波切堪布东由仁波切等等为首的所有仁波切跟僧大众,大家好!还有透过网路观看的各学院僧众、藏族法友、东西方各地的法友们,问候各位,大家好!


由于疫情的关系,过了两年之后的现在,我们才有机会再次举办冬季辩经法会,今年是第23届辩经法会,而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尊贵的国师嘉察仁波切能够给予我们无比达波仁波切(冈波巴大师)教言集的口传。这个口传无比殊胜,因为是直接传承自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所以各位真的非常的有福气


因此,现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体大众,以及这次参加冬季辩经法会的所有学僧,向尊贵的国师嘉察仁波切致上最深的谢意,感恩仁波切的慈悲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一起对《三十颂》或称为《唯识三十颂》,和其相关的一些内容作一些学习和了解。


▍经论释名


这部颂文的梵文是“Tri??ikākārikā”,翻译成藏文应该是《三十颂》或简称为《三十》,但是因为藏文的文法书籍当中也有一本名为《三十颂》,为了避免这两本著作混淆,因此我在藏文的使用上,参考使用汉文佛典当中《唯识三十颂》的用法,在前面加上了“唯识”两字。在这里作一个补充说明。


去年我们冬季辩经法会时的“唯识三十颂”课程,大概讲说了唯识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它形成的背景和过程。还有,历史上唯识在印度中国日本藏地的发展,最后也讲到了“他空”和唯识的差别,以及“量学”和唯识之间的一些情况。


而今年我们冬季课程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只有六堂课的时间,今年秋天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能会再安排继续上课。今天我先大概介绍一下今年课程会讲解的内容。


当然,有关唯识义理的内容,课程中绝对不会精简,但是在整个讲解的方式上,我们这次会尽量直奔主题,希望可以尽快进入主要内容《唯识三十颂》的讲解。


▍讲述大纲


在讲解《唯识三十颂》正文之前,有几个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先作一些说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唯识三十颂》的成书过程

  2. 《唯识三十颂》的注释

  3. 成唯识论》成书及其注释

  4. 课程选用的注释书目说明

  5. 今年(2023年)冬季课程内容介绍:《成唯识论述记》序概说

  6. 概说古代译经程序及方法:由于《成唯识论》是从梵文翻译成中文,所以会附带提古代译经的程序和方法。

  7. 窥基、灵泰、善珠等大师的简介

  8. 《成唯识论述记》序


▍成书过程与注释


1. 《唯识三十颂》的成书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唯识三十颂》的成书以及注释的情况。


《唯识三十颂》是世亲菩萨一生伟大丰富的著作中最精深的,同时也是他最后的一部著作。这部《唯识三十颂》的中文译本一共六百字,藏文译本则大概有八百四十字。窥基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是这样叙述《唯识三十颂》的,其文如下:“遂着唯识三十颂,以申大乘之妙趣也。万象含于一字,千训备于一言。超群典,誉光众圣;略颂既毕,广释方陈;机感未符,杳从冥往。”


《唯识三十颂》并不是一部很大的著作,内容很短,大概只有三十句的偈颂,所以这里叙述的大意就是说:世亲菩萨透过短短三十句的偈颂,玄妙地阐述了大乘至极的妙趣。一字包含万象,一句容纳千言。但是,很遗憾的是,世亲菩萨还没有来得及造长行解释,就往生兜率天。然而,由于《唯识三十颂》所包含的义理,太过丰富、广大,对一般学习者,或者像我们这样的读者,如果没有给予相当的解释,仅仅是靠偈颂本身,是很难理解其中的义理和深意的。因此,后来有很多学者对它进行解释,为此写下了很多部注疏。


2. 《唯识三十颂》的注释


有说法认为,最开始的时候,在印度有18家解释《唯识三十颂》颂文的意义,后来又出现了16家,也就是说前前后后一共有34家为《唯识三十颂》注疏。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有28家撰写了《唯识三十颂》的注释。所以,是有两种说法。


总之,不管怎么说,就是有很多学者为此注释,但就算是有这么多的注释,也都不能完全表达出《唯识三十颂》的真正义理。最后,直到十大论师出现(并未包含前面提到的34或28家论师),才有了《唯识三十颂》最为巧妙的,也比较能契合颂文本义的注释。十大论师就是:护法、德慧、安慧、亲胜、欢喜、净月、火辨、胜友、最胜子、智月。这十位论师,各自注释了十卷,总计合为百卷。


2.1. 《唯识三十颂》的护法释本


在十大论师的注释中,最巧妙、最好的注释本,就是护法的注释。窥基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就特别对护法是如何为《唯识三十颂》作论释的情况,留下了一些纪录,原文如下:
“后有护法等菩萨,赏玩颂文,各为义释。虽分峯崐岫,疏干琼枝。而独擅光辉、颖标芳馥者,其惟护法一人乎!菩萨果成先劫,位克今贤;抚物潜资,随机利见。春秋二十有九,知息化之有期,厌无常习,誓不离于菩提树。以终三载之年,禅礼之暇,注裁斯释。文迈旨远,智旷名高。执破毕于一言,纷解穷于半颂。文殊水火,则会符胶漆;义等江湖,则疏成清浊。平郊弭弭,耸层峯而接汉;堆埠峨峨,夷穹以坦荡。俯钻邃而无底,仰寻高而无际;疎文浅义,派演不穷;浩句宏宗,陶甄有极;功逾千圣,道合百王。”


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说:当时护法和其他几位菩萨,读了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之后,就各自为其撰写了注释。虽然说每位论师的注释,都是独树一帜、各有千秋,但是其中最耀眼的、最标新立异的,就是护法所写的这一部!


护法菩萨大概在29岁的时候,就已经了悟了生死无常,所以决心要久坐于菩提树下,精进禅修和学习。如此修习了三年的光景,而且他还利用禅习的空闲时间,写下了《唯识三十颂》的注疏。对这部注疏,窥基大师十分赞扬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内容我就不详细复述了。简而言之,窥基认为:护法的注疏无论是从文笔、语言、修辞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义理、阐释、智慧的角度来讲,都是旷世难逢!其中哪怕只是一句注释,就可以破执;或者是半句偈颂,就可以化解争论。他所写的这部注释,实乃“功逾千圣,道合百王”。


不过,我们也知道,很遗憾的是,现在这部旷世难逢的护法注疏已经失传了,而我们之所以还能读到其中的一些内容,完全是仰仗于玄奘大师所编撰的《成唯识论》。这本论虽然结合十大论师的注释,但这部论典的主体,就是护法的注释。有关《成唯识论》的成书过程,等一下会再讲,那么,护法在写完这部注释之后,是怎么流传的呢玄奘又是如何得到的这部书呢窥基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是这样记述的:“时有玄鉴居士,识凤鸡之敛羽,委麟之潜迹。每磬所资,恒为供养,深诚固志,物竭积年。菩萨诱掖多端,答遗兹释。而试之曰:『我灭之后,凡有来观,即取金一两。脱逢颖,当可传通。』终期既渐,奄绝玄导。”


这段话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护法写完注释之后,正好有一位居士叫做玄鉴,这位玄鉴居士非常虔诚,而且很有智慧,于是护法就把这部注疏保存在玄鉴居士那里,并嘱咐他:“我离开人世之后,想要看的人要收取他一两黄金。但是,如果遇到聪慧颖秀之人,就把这部注疏传给他。”之后,护法便圆寂了,据说他是满年轻的时候就圆寂了,那玄奘大师是怎么拿到这部著作呢


2.2. 玄奘得护法释本


在玄奘大师着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在印度求学或朝圣的过程,正是那个时候,刚好玄奘大师来到了印度求学。各位僧众最耳熟能详的大部分,是透过《西游记》才认识玄奘大师,《西游记》里的唐僧虽然是讲玄奘大师,不过也只是故事而已。窥基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是这样记述玄奘的:
“大师叡发天资,识假修谒。无神迹而不瞻礼,何圣教而不披讽。闻斯妙理,殷俯谛求。居士记先圣之遗言,必今贤之是属。乃奉兹草本,并五蕴论释。大师赏玩,犹覩圣容;每置掌中,不殊真说。”


意思是说:玄奘大师天资过人、智慧非凡,能识圣贤、认智者,而且一一晋见。没有一处圣地玄奘不曾参访,这从《大唐西域记》可以清楚看到,也没有一部经典玄奘不曾阅读和背诵。只要听说哪里讲演妙法,他都会马上诚恳、殷切的去求教、听闻。于是,这位玄鉴居士(玄鉴应为意译)认为,护法曾提到的聪慧颖秀之人,一定就是这位玄奘法师。于是,他便把护法所着的释本,以及《五蕴论释》,一同转交给了玄奘法师。玄奘翻阅注疏时,就好像亲眼见到了护法大师,就好像亲耳听闻护法大师的演说。


就这样,玄奘大师从玄鉴居士处求得了释本,后来又在那烂陀大学跟随戒贤论师学习。之后,玄奘大师从印度归来,就以护法的解释为核心,将其余九大论师的注释,也糅合其中,编纂了现在的十卷本《成唯识论》。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十大论师的注释当中,现在除了安慧的注释本,还保存有梵文和藏文本的《丹珠尔》中之外,其他论师的原著现在都已经失传了。不幸中的万幸,就是玄奘大师把十部注释整合起来,留下来了《成唯识论》,所以,不夸张的说,《成唯识论》可以被视为现存印度唯识研究的登峰造极之作;同时,也可以说,《成唯识论》是现存的《唯识三十颂》最根本、最完整、最权威的一部注释。


3. 《成唯识论》成书及其注释


我们这次《唯识三十颂》的课程,最主要、核心的注释参考,就是参照《成唯识论》来讲说。


《成唯识论》是如何写成的呢先大概来了解一下它的成书经过。


关于《成唯识论》从梵文译成汉文的翻译时间,在窥基的著述中未曾标出具体的翻译时间,但是在《开元释教录》所记载的显庆四年(659年)闰十月(该年的第二个十月)可能就是完成的时间。《开元释教录》记载:
《成唯识论》十卷,见《内典录》,护法等菩萨造,显庆四年闰十月于玉华寺云光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公元659年,今中国陕西省铜川市)


大乘基就是窥基大师的自称,他也会自称基,窥基则是宋朝之后才开始如此称名的,而有关《成唯识论》糅译的实情,窥基于《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说:
“初功之际,十释别翻,昉、尚、光、基四人同受,润饰、执笔、捡文、纂义,既为令范,务各有司。数朝之后,基求退迹,大师固问,基殷请曰:『自夕梦金容,晨趋白马,英髦间出,灵智肩随。闻五分以心祈,揽八蕴而遐望,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淳粹。今东出策赉,并目击玄宗,幸复独秀万方,颖超千古,不立功于参糅,可谓失时者也。况群圣制作,各驰誉于五天,虽文具传于贝叶,而义不备于一本,情见各异,禀者无依。况时渐人浇,命促惠舛,讨支离而颇究,揽初旨而难宣。请错综群言以为一本,揩定真谬,权衡盛则。』久而遂许,故得此论行焉。大师理遣三贤,独授庸拙。”


这段大意是说,玄奘大师于显庆四年(659年),从事《成唯识论》的编译。最初的计划,是要将十大论师的十种注释,统统都翻译出来,当时玄奘是主译,另外共有四位助手,即以神昉为润文、嘉尚为笔受、普光为检勘、窥基为证义(即对翻译的内容确认正确与否)。这四个人里面,除了窥基是年轻新进,其余三任都是资深学者,神昉更是最早参加玄奘译场的大德之一,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崇;而普光在玄奘译场担任笔受25次,嘉尚也有三次。玄奘选中年轻的窥基和这三位大德一起作为编译《成唯识论》的助手,已经显示出他对窥基的信任和重视。然而,窥基参加这一重要译事数日之后,却向玄奘提出了辞呈。玄奘深感惊异,再三盘问原因,才知道窥基是对玄奘的翻译计划有意见。


他反对玄奘大师所计划的分别翻译十家之言,而是要求将十家之论,摘出其要旨糅合纂译成一部。他认为印度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颂》立论互有不同,如果不把他们的观点集中起来反映于一书之中,中国学人便会觉得无所依凭;而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很有限,也不可能一一探究各家的殊义。因此,最好综合采取各家学说的精华,权衡论定,作为中国学者的准则。玄奘经过反覆考虑,接受了窥基大师的主张,并且说服了神昉、普光、嘉尚三师,让他们退出这项译事,让窥基大师独自做自己的助手,才终于编译如今所见的《成唯识论》流传于后世。这就是《成唯识论》十卷本的由来。


3.1. 《唯识三十颂》其他释本


那么,《成唯识论》就是现在《唯识三十颂》留下的唯一注释吗《唯识三十颂》还有其他的注疏吗


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唯识三十颂》虽然过去在印度的注疏很多,但是流传下来的很少,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失传了。因此,现存的《唯识三十颂》的注释可以说是其中的少数遗珍。除了《成唯识论》之外,现存的注释中,中文的只有另一释本:


明朝智旭所着《唯识三十论直解》一卷


而日文的古文献当中,现在翻译成中文的,能够找到的基本上只有:


日本的贞庆(Jokei)于公元十世纪所写的《注三十颂》,这部注释非常简短;


另外两部也是古代日本僧人所写的《唯识三十颂》科判,一部出自广濑守一(Hirose Shuichi),另一部出自左海大圆(Sakai Daien)。


近代的文献当中,则有日本学者井上玄真的《唯识三十论讲话》。


藏文文献中的注释则非常少,就我个人所见,古代的只有15世纪时班千释迦乔丹的一部释论,还有19世纪局米庞蒋扬南嘉的一部《唯识三十颂》的注释,藏文古代的注释只有这两位大师,近代的大师应该也有吧。


3.2. 《成唯识论》作为主要注释参考的原因


原因一:


世亲菩萨撰写《唯识三十颂》这部颂文的时候,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把唯识宗的繁复立论作了概括说明。之前提到世亲撰写了《二十颂》、《三十颂》,《二十颂》主要是驳斥他宗,《三十颂》则是立自宗。按照通常的情况,应当再造释论对偈颂进行注释,但是世亲菩萨尚未进行这一工作便圆寂了。


在世亲入灭后的两百年间,佛教界将《唯识三十颂》的研究作为重点课题,当时研究本论的,有前面提到的34家,或者说是28家等等。很多大论师都对《唯识三十颂》作了注释,只可惜我们现在完全看不到这些文献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安慧论师写的那部,所以注释本真的很少,即使有也很精简。因此,我们现在很难只是依照《唯识三十颂》本身的直解注释,来对《唯识三十颂》进行讲解和学习,于是《成唯识论》就成为了我们必备的、也是最有权威的《唯识三十颂》的注释参考。


原因二:


我们这次冬季课程,虽然主题是学习《唯识三十颂》,但是根本的目的、目标,是要比较有系统、完整的学习唯识学的义理、教理。大乘主要的宗义就是唯识跟中观,而唯识学是一门非常庞大、深奥的学说,所以我们应该从何入手去学习呢


去年的课程当中讲过,依中国佛教的说法,构成整个唯识教义所依的经论,有“六经十一论”,十一论又有“一本十支”之说。虽然唯识学派的经论很多,但真正可以视为唯识的集大成者,则以《解深密经》一经和《瑜伽师地论》一论为根底,由《成唯识论》将其形成完备的组织。因此,从我们想要完整、次第的学习唯识学的角度来说,也不得不学习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


3.3. 《成唯识论》的注疏


成唯识论是印度十位论师的注疏合集,就像藏传佛教的传统,有印度论师的注疏还不够,还要有藏传大师的论著才可以;同样的,中国佛教也是这种情形,除了《成唯识论》,还要有中国大师的注释。


那么,从唐代始于窥基大师,历代都有不同的《成唯识论》的注疏弘传,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成唯识论述记》。此书共有十卷(或二十卷),由窥基所撰,自问世以来,就成为汉地唯识学的根本圣典,在日本也是法相宗和各宗之要典,极受推崇重视。但是,《成唯识论述记》自元代以来就已经失传,直到清末杨仁山居士重新得之于日本,才又回到了中国。


除了《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之外,还有窥基大师所撰写的《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也是对《成唯识论》的解释;其后惠沼撰写的《成唯识论了义灯》,以及智周撰写的《成唯识论演秘》,此三家被视为唯识宗的正统传承,也称为“唯识三疏”。


4. 课程选用注释书目说明


我们这次课程主旨为《唯识三十颂》,核心注释将采用《成唯识论》为主体,其他主要参考注疏为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另外再糅合以上提到的“三疏”,再加上一些汉地民国、近代一些学者的白话研究、阐释。大概以这样的一个结构和方式进行讲解。这样讲解的主要原因是:
《唯识三十颂》的本颂义理丰富但语言简单,单看颂文很难理解和学习,所以需要注释。
《成唯识论》不只是在中文上,也可以说是国际上《唯识三十颂》现存的最完整和权威的注释,所以以其为讲说的根本和主体。
《成唯识论》乃印度十大论师注释之集成,无论在义理还是语言上,都有晦涩难懂之处,因此再加上《成唯识论述记》以及其他注疏、白话直解作为辅助,进行讲解和学习。因为很多中文的注疏都是古文,很难懂,现在学者有白话直解,可以作为辅助来学习。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学习《唯识三十颂》的一个方法以及参考书目的大致情况,今天就讲到这里。


(本文为堪布罗卓丹杰初译,未来将再提供定稿,2023年1月17日)


2022冬季课程-唯识三十颂-第十天开示记录(圆满)- 唯识三十颂,唯识压卷之作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2023冬季课程-唯识三十颂-第一天开示记录-感谢玄奘大师,编译圣典《成唯识论》发布于2023-06-29 2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