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MAPA

大家祥如意。这次举办“玛鄂夏季课程”,主要的对象噶举派以教学和实修为主的单位,也就是学院和闭关中心,尤其是现在在寺院当中的男女僧众,希望借由这次课程,能够稍微增进大家对密乘的理解。


恢复噶举密续“讲说、听闻”传统


玛尔巴大译师,开启了噶举派“修持”密乘之,和“讲说”、“听闻”密续的殊胜传统。然而现在,我们只剩下“修持”的传统,至于密续的“讲说”和“听闻”的传统,已经所剩无几。虽然冈仓噶举现在仍有讲说和听闻《甚深内义》、《二品续》、《宝性论》三部典籍,但严格来说,只有《二品续》可以算是续典。总之,这样的情况,突显出玛尔巴噶举的传承并不完整,或者可以说是有所缺失的严重状况。因此,为了佛教的复兴,所有噶举的佛学院、闭关中心,和所有的上师、祖古、男女僧俗二众,我们应该要齐心齐力、奋发图强。


这次夏季课程取名为“玛鄂”,目的在提醒和鼓励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我们具有传承自玛尔巴和鄂巴大师的密续讲说和听闻的殊胜传统,也提醒我们有责任要去保持这个传统。以两位大师的名号来为这次课程命名,不是为了沾光,也不是为了炫耀,如果只是凭藉着祖师的名号和显赫功勋而四处吹嘘炫耀,却懒散没有作为的话,就会出现从自己内部开始逐渐腐败的危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清楚认识当下的处境和情势,如此才会有能力去直接面对现实、从容应对挑战。现在,正是展现我们在复兴佛教上,到底具有多少勇气和能力的关键时刻。


无论在世间和出世间上,我个人都是乏善可陈。但是我从来不曾气馁,在面对各种内外的困境时,我仍然是面对它、逆风而行。有时虽然前途晦暗不明,但我还是会秉持坚定的信念,鼓励自己,相信前方会有光明在等待着我。因此,我觉得担忧未来,就代表了没有自信,一位勇者所专注的,是当下的挑战,而不会杞人忧天。好,现在就不再胡言乱语了,直接先进入今天的主题。


今日佛教样貌,是现代善巧方便


此次主题为“密教源流”,为何需要说明印度历史佛教博大精深的义理,是由广大的安忍、缘起智慧,对待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汇集而成,它超越了种族、文明和岁月。两千五百年后的现在,依然具有实用的价值。


因此,佛法的义理,是不受限于某种语言文字、某个文明,甚至不受限于我们的思惟和习惯。佛法本身就是如此,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做到。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经验到的,甚至自己修持的佛法,变成了一个既定清楚的形象,佛菩萨的样貌也是一定的,举例来说,想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你心中会有既定样貌出现。佛学名相和见解观念,也有一定的定义,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


一般来说,就像前面所说的,真实的佛法,是超越文字、妄念和形象;但是我们口头上说的佛教,是从人类知识历史传递而延续至今,成为了现在的样貌。


换个角度来说,佛教之所以是现在的样貌,可以说是因为这个样貌,最符合现代人,能为现代的众生带来利益。现在佛教的样貌,符合人类社会对于世界的认知,也符合现代的价值观,容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可以说是一个善巧方便。


欲知真实佛法,需知印度文明史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了悟真实的佛法,就需要去了解形成现在佛教样貌的历史背景和脉络,这很重要。所以说,佛教最初的样貌是从印度开始,因此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印度文明的历史。


为什么呢过去印度社会的习俗,有各种知识、思想,加上印度人的思惟习惯,都提供了佛教在内容上阐述的不同方法。由于受到当时的文明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孕育出佛教当中不同的方便说法,和丰富的佛教艺术。佛法是一种能够随着环境、时间而改变,并且带来利益的方法,所以会依靠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因此,当时印度的佛教,不仅容易被印度人接受和吸收,也容易让人生信心


例如,过去不同地区的各种佛菩萨的形像,犍陀罗(ghandara)就像是罗马人,中国佛像就和中国人长得相似,泰国佛像也有浓厚的泰国文化的风味,一位藏人佛教徒,如果要他在泰国佛像和藏式佛像当中选择,他应该就会选择藏式的佛像。这不是信心的问题,而是因为对佛像的样貌感觉比较亲切、习惯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要亲近,就会生起信心。


这次夏季课程的主题是“密教源流”,想要知道密教的根本、源流,首先要了解密教的历史;要知道密教的历史,就必须了解佛教的历史;为了知道佛教的历史,就要了解印度的历史。当我们清楚印度的历史,就容易理解佛教和密教的源流。这些都清楚了解之后,我们的衣饰、仪轨、传统就不会流于形式。当我们对佛法、尤其是密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如实地领悟佛陀心意,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讲解佛教历史之前,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印度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哲学思想等等,这么做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我自己并没有特别学过历史,加上印度的历史博大精深,实在很难搞懂,也很难讲说。由于很少藏族人清楚知道古印度的历史,加上也非常少人在讲说佛教,尤其是密教的历史,所以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有错误还请大家见谅。


印度至今保留古代习俗


印度是位于南亚半岛的国家,随着对印度文明研究的不断深入,就会发现印度文明史占据了人类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印度的语言与西方各大洲的语言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有宗教作为媒介,印度的思想又传播到了亚洲各国。三大宗教、六派哲学的出现,更是人类精世界发展的里程碑。


研究印度文明,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文明产生的背景。在印度北方,拉贾斯坦邦的山地要塞(配合投影图),有印度“长城”昆巴哈尔堡作为天然的屏障,这座城堡建立于印度中世纪,却造成印度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少之又少,形成了印度独有的一片天地。而拥有这样悠久历史的印度,保留了许多和其他国家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


一,手抄梵语经典


一般人早已不再使用梵语,但是有学识的婆罗门僧侣,还是用梵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写作。这种情况就跟西元前几个世纪的情况一模一样。即使引进了印刷术,婆罗门僧侣还是保留着古代的传统——用手抄写梵语的经典。


二,背诵吠陀经典:


和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印度前一样,婆罗门僧侣还是保留着“背诵吠陀”的习惯。因此,就算抄写的经典全部被烧毁,据说婆罗门僧侣也能一字一句、原原本本地背诵出来。这也是一件令人惊叹不已的事。


三,保留史前火供习俗:


火供时用两截“木片”摩擦取火的风俗,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如今这个方法还保持不变,成为现在获取圣火的唯一方法。


总结以上所说,印度有这么多传统都以原样保存至今,让我们还能清楚地追踪到这些传统演变的痕迹。这种情况简直是史无前例!因此,世界各地的学者们,都对印度历史文化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没有古代史的国家


但是严格来说,印度是一个完全没有历史的国家。


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雅利安人中,以教学为本职的婆罗门控制了人民的思想。婆罗门认为人生万般是苦、皆是恶,而为了远离苦恶,他们对按照年代来记录历史丝毫不感兴趣。所以,西元前400年的印度历史,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根本就无从考证。


所以,研究学者们,只能根据印度文学的语言形式、文体形态或者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推测出历史人物的年代。不过,这个难度和准确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印度的文学作品描写得唯妙唯肖、十分逼真,根本无法区分哪部分描写的是真实,哪部分描写是虚构。归根结柢,这些情况还是要依靠研究者自身的判断。所以,可以说印度史实是全部消失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


印度的历史不仅没有人记录,而且也没有人去研究。直到18世纪,首任英国驻印度总督,他大力提倡印度文化的研究,所有后来才开始在西方出现一批印度研究学者。可以说,印度研究是从西方人开始的,到现在全世界各国学者在这个领域都已经有不少人才,但是不管怎么说,印度的研究也就只有这两百多年的历史。


印度研究可参考的文献史料


如果想要了解西元前400年以前的历史,只能靠印度古代留下来的文献,然而这些文献,基本上都是宗教典籍和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多少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但是内容夹杂着大量神话,并不能作为史料来看待。


一,吠陀文学和两大史诗


那么,主要的宗教典籍和文学作品是什么呢就是吠陀文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所以,基本上可以说,从印度雅利安人到了旁遮普,西元前1500年,一直到西元前500年,这一千年左右的历史,我们能够参考的典籍文献,就只有靠这些文学作品了。


二,麦加斯梯尼《印度史》


印度最早被世人所知,是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开始的。在亚历山大大帝凯旋直至驾崩后,他原来的将领,也就是后来的塞琉古一世,曾派使节麦加斯梯尼出使中印的摩揭陀国,也就是现在的菩提迦耶一带。回国后,麦加斯梯尼将自己在摩揭陀国的见闻,撰写成四卷本《印度史》(Indika),并公之于世,可惜的是此书已经失传,只能从后人的一些引用当中知道片段的内容。不过,当时世人并不相信书中的内容。


麦加斯梯尼的书中记载的,是西元前400年到西元前300年之间的事。因此,这本书的现存版本(后人引用而留存的部分内容的结集版本),对研究者来说可说是稀世珍宝。基本上可以说,在这之前的历史,都是推测和猜出来的,没有可以确定的任何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汉僧三书:法显《佛国记》、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南海寄归传》


之后,也就是西元4世纪末,中国的高僧法显长途跋涉到了印度,后来创作了《佛国记》。西元7世纪,玄奘从陆路的方式远赴天竺,对全印度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完成了对印度各个方面的细致调查后,写出了传世之作《大唐西域记》。西元7世纪末,义净从海路的方式远渡天竺,后来创作了《南海寄归传》。


这三位僧人的著作,现今都保存在佛典中,要确认印度的史实时,这些书都是人们最权威的参考资料。而《大唐西域记》则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印度研究者把这本书视为权威的典籍。


可以说直到西元13世纪之前,可以参考的印度历史文献,只有寥寥几本而已。到了西元13世纪,穆斯林统治印度之后,才有了比如“宫廷编年史”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些个人编撰的史书等等,才算有了印度的史料可供参考。


因此,在确认印度史实时,作者多半只能参考希腊人的记录、中国高僧的著作,以及刻在石柱和岩石表面的阿育王法敕。


印度文明的四个时代


假设追溯到石器时代,那印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几十万年。但是,我们只说古文明的话,基本上可以从西元前三千年左右算起,直到后来西元后的12世纪,前后跨越了差不多四千年,而这四千年的文明是印度特有的文明时期。后来,西元12世纪末,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入侵,在印度建立了伊斯兰王朝,这个王朝持续了大约三、四百年,具体时间还要确认。


再到后来的西元16世纪,蒙古族莫卧儿入侵,几乎将印度的古文明破坏殆尽,印度文明从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后来印度虽然也有新文化的产生,但和之前上下四千多年光彩夺目的印度古文明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总的来说,在这次课程当中,为了便于讲解,我们可以大概把印度历史分为四个大时期来讲。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印度河谷文明”(西元前34世纪—西元前16世纪)

二、吠陀时代(西元前16世纪—西元前6世纪)

三、佛教时代(西元前6世纪—西元后13世纪)

四、印度佛教灭亡(西元后13世纪—)


一,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一个时代,大约发生在西元前3300年,鼎盛时期是西元前2600—西元前1900年。基本上主要是达罗毗荼(dravida)人种。


二,吠陀时代


第二个时代,大约是在西元前16世纪左右,那个时候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定居于旁遮普,崇拜自然、赞叹自然。这个时代基本上我们可以参考的唯一史料,就是《梨具吠陀》。


接着,雅利安人渐渐东进,定居在恒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强国,产生了种姓的区别,确立了婆罗门僧权。这个时代的婆罗门僧侣对四吠陀进行了集录,编纂了梵书,研究出“奥义书”,创作了两大史诗。这个时期对印度文明的贡献是最多的。


后来,雅利安人征服了全印度,根据吠陀文学,演生出了六个哲学流派,以及很多其他哲学派别。耆那教也在这个时候出现。


三,佛教时代


第三个时代,是西元前6世纪后期,佛陀出世了。王族对佛教的拥护导致佛教的兴起。婆罗门祭师的弊害日益扩大,后来他们遭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中印的摩揭陀国出现了阿育王,他几乎统一了全印度,让佛教成为国民教派,并集结了佛教文学。后来,南印安达罗王国兴起,北印又建立了笈多王朝,再加上西印又有月氏族入侵。月氏族还出现了迦腻色迦一世,他更加的信奉佛教,也让佛教随即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接着,印度北部出现了超日王。超日王极力拥护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因此得以复兴,形成和佛教对峙的局面,新婆罗门教的基础也逐渐形成。后来出现的戒日王拥护佛教,佛教文化虽然再次绽放出灿烂的光芒,但也不过是强弩之末。


四,印度佛教灭亡


第四个时代,先是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攻击,接着是阿富汗一带的突厥人侵入,最终在13世纪创立了德里苏丹国。佛教仍有部分存在,但已是奄奄一息。直到16世纪蒙古人入侵,莫卧儿帝国创立,从此,印度被彻底伊斯兰化,佛教最终在印度大地上销声匿迹。


虽然我们在课程这里,大概把印度历史分成了四个阶段。但是实际上在印度研究的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特别公认的、或者权威的分法。一方面呢,因为印度自古以来就是诸国并存,多分裂少统一。基本上,就现在印度国家版图的这个范围来讲,除了阿育王的孔雀王朝,以及后来伊斯兰的莫卧儿帝国,基本上其他时候都没有统一过。一直是一种多国、多王朝竞相生存,不断更替和吞并,此起彼伏的状况。所以,从王朝的角度来看,很难进行时代上的划分。


所以,我们这里的时代划分,基本上是按照佛教历史来划分的。先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然后是佛教创立之前,接下来是佛教时代,最后是印度佛教灭亡时代。大概就是这样来划分的。


“印度”国名的由来


最先进入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人,是从西北部入侵。那里河川丰富,最重要的就是印度河(Indus)。印度河的发源地是西藏,之后与其他河流相交汇,最后流入阿拉伯海。“印度”这个国名,就来自这条河。


最开始的时候,移民到这条河两边的居民,因为对这条河的水势雄大心生畏惧,所以称它为sindhu(信度),就是水或者海的意思,进而就把这一片地域称为Sindhu流域,最后成为全印度的名称。


那为什么sindhu会变成hindu呢因为,sindhu在古代波斯语种的发音是hindu,变成希腊语之后,就成了indos。从中国古代把印度翻译成“身毒”、“贤豆”、“印度”等音译,就可以发现这一点。印度人本身并不管自己叫做印度,而是bharata(巴惹达),或者jambu-dvipa(阎浮提)。从这一点看来,“印度”这个词恐怕是古代波斯人,用来表示他们对岸邻居,也就是印度的称呼,希腊人就沿袭了波斯人的叫法,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家共用的名字。


(此文为堪布罗卓丹杰口译初稿,未来将再提供定稿。2021年8月25日)


*文字大宝法王噶玛巴官方中文网站*


直播平台:

1: https://www.youtube.com/c/Karmapa17

2: www.dharmasvara.org



法王噶玛巴课程与开示

【法本】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灯论 第一讲 20210605

菩提道灯论 第二讲 20210612

菩提道灯论 第三讲 20210619

菩提道灯论 第四讲 20210626

菩提道灯论 第五讲 20210710

菩提道灯论 第六讲 20210717

菩提道灯论 第七讲 20210724

菩提道灯论 第八讲 20210801

菩提道灯论 第九讲 20210808

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 讖摩春季課程 (全)

?????????????????????????????? 1-20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1/4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2/4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3/4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4/4

十七世法王噶玛巴三十七岁生日讲话

大宝法王中文说心经 (全)

冈波巴四法藏中文音视频合集

除障祈愿共修》开示总集

我愿无尽 | 17世法王噶玛巴 | 普贤行愿品释论

为求暂时安乐而祈求本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贪

密乘,就是“救护你的心”



大宝法王长寿祈请文


嘉根娘悉嚷租噶玛巴

诸佛悲心自身噶玛巴

嘉根赤来究迪噶玛巴

诸佛事业总集噶玛巴

嘉根等草旺故噶玛巴

诸佛传承灌顶噶玛巴

邬金卓度钦列暇丹索

邬金卓度钦列祈住世


噶玛巴千诺??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

唯愿速得金刚


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

愿一切众生远离冤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回向


索南狄移探借细巴尼

以此福德成佛

透内尼贝札南旁借新

得已能胜诸敌众

杰嘎那其拔拉楚巴移

生老病死滔滔浪

细贝措雷卓哇卓哇秀

愿度众生出有海

蒋华华悟结达钦巴当

文殊师利勇猛智

根德桑波得扬得行得

普贤慧行亦复然

得达根杰吉色达洛穴

我今回向诸善根

给瓦德达坛加然德奥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法王噶玛巴 | 玛鄂夏季课程 | 密教源流 Day 1发布于2023-06-29 22: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