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一亩田#智慧#正念#释一行

心如一亩田

8、感知的领域(上)

阿赖耶表别,从藏识而起的各种现行,
形成十八界,可以是性境、带质境
独影与带质,或独影境。
性境诸所缘。这些全都包括在十八界里。
当藏识里的种子显现在意识时,我们或者是直接感知,或者是非直接感知。感知有三种模式,或说领域,称为三类境或三境:直接感知(性境)、意象感知(带质境)、纯影像感知(独影境)。依据「唯表学派」的教法,我们的快乐与痛苦,完全取决于我们感知实相的方式。
感知的第一个领域是性境,没有扭曲直接感知事物本身(「物自身」things-in-themselves)①。在感知的三种模式中,只有这一种是直接的。这种感知方式是在本体或真如的领域。真如(tathata)的意思是「如其本然的实相」。陀的另一个名号就是「如来」(Tathagata),意思是「从真如来,并去向如的人」。一切事物,无论是叶片、小石子、你、我,全都来自z真如。如是我们生命的所依,就像水是波浪的所依一样。
我们能够触及实相本身吗佛法说我们能够。我们若直接感知一朵花,这朵花可以是真如世界的显现。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感知事物:我们是感知到花的眞如,或只是由我们的心创造出一个花的影像。我们的感知鲜少触及性境,触及事物本身;我们的感知通常属于另外两种——意象感知(带质境Tathagata)或纯影像感知(独影境mere images)。例如:当我们坠入爱河时,通常是爱上我们对于爱人所怀有的影像。由于心里的这个影像太强了,令我们寝食难安,什么事都不能做。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他的影像」,可能非常失真。
我们并不晓得,我们感知的对象并非真正的他,而是自己所造出来的影像。直到我们和情人结婚并共住两三年后,才领悟到,当年我们念念不忘,整夜思念不能成眠的那个影像,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我们所感知的对象——情人的影像I属于第二种感知,意象感知(带质境)。我们的心识显现出那个对境的影像,并且爱上了那个影像。而我们所爱的那个影像,也许和真实的他毫无关系。那就像是翻拍一张照片一样。
我们未能触及事物本身(性境),因为我们的扭曲影像属于意象感知(带质境),而非直接感知。它并不完全属于真如世界,因为它只包括了一小部分的眞实,然后我们在这一小部分真实上建立影像。我们所爱的人并不是真实的那个人,而是我们心识所创造出来的影像。这个虚假的影像能够带来痛苦。即使我们和另一半同车共乘,却完全忽视他,因为我们自以为已经完全了解他,已经没什么是我们再要了解的了。我们被这种感觉和想法束缚了。有时候,愤怒和气恨取代了爱,但这些感知也仍然与真实不相符合。
如此,我们可能和某人共住了三十年,却仍然无法了解他。也许我们现在拥有的「他的影像」,比三十年前所拥有的影像更接近真实,但它仍然是个影像,仍然属于意象的世界。科学们已经承认,他们甚至不了解一粒微尘。深观一粒电子,可以让我们心怀敬畏,鞠躬作礼。但对于坐在身边的人,我们却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他了。

①「物自身」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提出的术语。康德认为我们透过数量'品质'关系及模式这四个类别来安排经验的内容,而心的贡献则是此四类别中之一。这些类别并无内涵,只是为我们有可能经验到的对象规范了架构。例如,空间并非外在于我们的东西,而只是心中的一个架构,让事物之间相关连。对于我们所经验的外在物质赋予意义,是心的一个主动贡励。事物是否真的如其显现一样,是我们永远不知的事,因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透过心的过滤而预先建构的。这是康德有名的「区别」——区别不可知的本体(或「物自身」)与现象(或「物之相」)——的基础

我们是爱或恨,取决于我们所创造出来的影像。我们的感知、贪爱、瞋恨,大多发生于这种意象感知,或第三种纯影像感知。我们也要持续学习,更深入观照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真实」的事物,检视它们是否其实只是意象或纯影像而已。
感知的第三个领域是独影境,纯影像感知。在这个感知模式里,我们所感知到的纯粹只是影像而已。如果你走在街上看见一条狗,你对于它的感知是属于带质境。如果你回家后梦见这只狗,你梦里的影像则属于纯影像的领域(独影境)。我们在梦里能「看见」人们、山岳、河川;这些全都属于独影境。当我们修行观想(visualization)时,也是使用这第三种感知模式的影像。
所有的影像,无论是我们在带质境或独影境所感知的影像,都是虚妄的。它们不是对于事物本身的直接感知。依据「唯表学派」的教法,我们大多活在带质境或独影境里,而不是如其本然的眞实世界(性境)里。我们的心识鲜少触及实相。对于实相,我们自有扭曲的影像,并把自己关在那扭曲的影像里。

往期相关内容:——



相关音频版
【德宝法师】观呼吸
正念的奇迹(音频版)
随处自在(音频版)
二十五圆通法门
佛教名词解释大全【建议收藏】
朝时课诵(带拼音注音)
如何打坐

相关话题:

一行师  圣严法师  虚云老和尚  叶曼  南怀瑾  铃木俊隆禅师   憨山大师   弘一法师   来果禅师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行禅师:《心如一亩田》8、感知的领域(上)发布于2023-12-08 22: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