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心经》系列




本篇主题:典中的五蕴世界,无限微观,又无限宏观;奇伟瑰丽,又广阔无垠;无量秘,又无限美好。


 

一、不可思议的佛家度量衡?

 

在众多的佛家经藏中,为了描述无量无尽的宇宙自然现象,就相继出现了以古印度度量衡为基础的各种佛家数量级,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微尘”、“刹那”、“须臾”、“弹指”、“劫”等等;其中就有无著菩萨的《师地论》和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均为玄奘法师翻译,即使是今天看来也非常的权威,令人惊叹;

 


1、佛典中庞大的“数量级”?

 

“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为大那庾多,……,十跋逻搀为大跋逻搀,十大跋逻搀为阿僧祇耶。”由此可知,其中“俱胝”为“百万”,“阿庾多”为“一亿”,“那庾多”为“百亿”,“阿僧祇”为“10的51次方”,而现代汉语的数学量级中,则没有可以代替“阿僧祇”的,可见其数之大!

 


2、佛典中的“长度”?

 

a. 最小长度单位是“极微”,最大的长度单位是“由旬”。?


b. 《俱舍论》中有这样一段颂文,来描述古印度的长度,很有意思:


“极微微金水,兔羊牛隙尘,

虮虱麦指节,后后增七倍,

二十四指肘,四肘为弓量,

五百俱卢舍,此八逾缮那。”


不难看出:由“极微”开始,依次以7倍来增加,则成为:

 

1微尘“=7“极微”;

1“金尘”=7“微尘”;

1“水尘”=7“金尘”;

1“兔毛尘”=7“水尘”;

1“羊毛尘”=7“兔毛尘”;

1“牛毛尘”=7“羊毛尘”;

 

以下依此类推,依次有“隙尘”、“虮(虱卵)”、“虱”、“面麦”、“指节”的长度。3个指节合成1“指”,24指横排即合成1“肘”的长度,4肘成为1“弓”,500弓成为1“俱卢舍”,8俱卢舍为1“逾缮那”(1由旬)。这个时候“指节”及“指”的长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假设1指节的长度为2.5cm,如此就可以估算出大概的数值:

 

1极微=0.05A(埃)

1俱卢舍= 800米

1由旬= 6.4公里

1000由旬=1个地球半径


由于1个“波尔半径”为0.5A,故知极微本身近乎原子的大小。?


 

3、佛典中的“空间”?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在佛经中被描述成四大洲、七山、八海,加上一日一月,则为一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为1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为1个大千世界,而此大千世界因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依笔者的观点,佛经中的“小千世界”,等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中千世界”,等同于一个银河系;而“大千世界”呢,则相当于我们当今的“宇宙”。


 

4、佛典中“微观时间”?

 

《俱舍论》中这样形容微观上的时间:“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为六十五刹那;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即“须臾”);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总十二月,为一年。”

 

据此我们可以简单换算一下:

 

1弹指=65刹那,

1怛刹那=120刹那,

1腊缚=60怛刹那,

30腊缚=1须臾,

30须臾=1昼夜,

30昼夜=1月,

12月=1年,


其中的1须臾=为48分钟,1刹那=0.013秒,1弹指=0.867秒。


 

4、佛典中的“宏观时间”?

 

佛典中的长时间则用“劫”来表达,

 

a. “1大劫”=“成”+“住”+“坏”+“空”(四劫)


b. 1小劫=1680万年

1中劫=20小劫=3.36亿年

1大劫=20中劫=67.2亿年

 

——自《瑜伽师地论


 

5、佛家的“三界”?

 

佛家根据我们人类,对“五蕴世界”的迷悟程度和觉知程度,将“五蕴”世界分为三个层次:


 

A、欲界?


此界以一颗心识中的“物欲、人欲”为主,故称“欲界”。?????


指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也包括六欲天人,四大洲、阿修罗,下至畜生、饿地狱等,因为此界为男女、雄雌杂居,各种“受、想、行、识、色”五蕴欲望相杂,所以称为“欲界”。

 

B、色界

 

此界以“色蕴物质”为主,故称为“色界”。


是指超越心识中欲界的淫、食二欲,但是仍然具有清净色蕴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含摄欲界而没有欲染,也没有女形,众生皆由化生;色界的一切美好均由心识色法所化生。

 

C、无色界?


此界,为一颗心识中超越欲界和色界之外的部分。?

 

指唯有受、想、行、识四“蕴”,而没有物质色法的世界。此界含摄色、欲两界,但色、欲两界的有情众生,却无法、无智慧去觉知。故不会呈现任何生命能感知到的物质之物,也没有生命界里的身体、宫殿、国土形态。只有“四蕴”的心识上的因果相应,住在深妙的定之中,因此称为无色界。


 

二、“五蕴”为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量、无尽、无数!

 

笔者在修学的过程中,经常深切地感觉到相当大量的、更多的师兄、学者行者,由于对佛家“五蕴”体系理解不够深入,往往一带而过,从而导致了种种误导、繁难和偏颇,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而不得契入,真实是贻害匪浅!所以,也是希望从《读懂心经》系列中,能够为有缘人抛砖引玉;以下是当前社会上对佛家“五蕴”体系最容产生的一些误区,仅供参考;

 

1、误区之一:只相信“世俗科学”,而不知佛法,是更大的、最为圆满的“大科学”!

 

“五蕴”世界是无量、无数、无尽的,可以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来形容,之所以佛经中会有上述种种“度量衡”,既是古印度的传统,也是是讲法和度化的“方便”;而大乘智者,完全可以应用现代社会度量衡,来“方便”现代社会的人们。所以我们会在各种佛经当中,会见到凡是出现佛家“度量衡”的地方,均是譬喻,而不是作为彻底而究竟的智慧去修学。这与社会上传播的,某某“科学家、大师”的用“量子理论”、“维度空间”理论来诠释佛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佛家认为,“我人”如果不能在最初的起点上就保持正确的方向,走多远都是错上加错;而世俗科学家们就是这样:无论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多么的先进和轰动,由于从“起点”上就没有跳出“我”的肉身圈子,还在被这个“我”束缚之中;很自然,其得出的任何“科学结论”,就早已经是有漏、有疑、有缺陷;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永远在前面等着他们!


 

2、误区之二:以有限的“量”,来评判无限的“无量”?


然而,我们会在各种佛学圈子里,经常见到有友师兄,喜欢用“世俗科学”的论断来诠释第一义佛法,这些做法实不足取。因为,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以有涯而随无涯,殆矣!”像爱因斯坦,霍金等等那么著名的科学泰斗,或为人中第一,但科学论断再辉煌,也是“有量有限”的,在“无量无限”的宇宙真相面前,永远是一粒微尘。对此,过去禅宗的德山禅师曾经有个偈子,就很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情形: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入巨壑。


 

3、误区之三:将五蕴分开,执著色、受、想、行、识之单一名相;殊不知:“五蕴”为一,是一不是二,故勿执着于五蕴分开之后的,某一单独之“蕴”。

 

A、“五蕴”为一,即此一心变现而已,之所以分为“色、受、想、行、识”五个部分,是为着理解和弘法的方便而假名施设;但实际的现实当下中,均此一心识。

 

B、“五蕴”既为一,则所有的时间、空间亦为一,均是一心识得变现而已。?

 

C、世界、宇宙均为一,亦是一心识的妄想变现。

 

比如,《成唯识论》中开篇即强调:“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以此强调并告知读者:所有的佛经语录,均为“假名施设,利乐有情”故;所有人类语言、万物之名,只是为我所用的工具。而凡此种种的“各国语言”、“经典文字”、“专业学科”,都是人为建立的。可惜的是,后来大量的唯识法相研究者,学着学着就当真了,这也是笔者本人的感慨。

 

4、误区之四:不知所有的“佛学名词、术语”,也只是暂时方便。

 

当前的学佛受众当中,因为各种因缘和根性,不能深入经藏而深入修行;所以,也必须靠佛家的“名相”予以接引度;而即使能够深入经藏的,须知经藏本身也是“名相”。比如,《华严经 - 四谛品》中,文殊菩萨就告诉所有的受众:

 

“诸佛子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所以,从《四阿含》为始,包括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很多佛家经藏,其实都是对“五蕴之相”的细化解读,是对”我“的这个“五蕴世界”的深入观察和深入剖析;笔者自己的亲身体会,当我们把“五蕴”之中的“宏观”和“微观”的名相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来看《华严经》,再来看《普贤行愿品》,就要事半功倍,相对容易得多。

 

5、误区之五:勿将世俗文字中的“无量、无尽、无数”,与《心经》中的“空”、“无”、“不”等同。

 

“心经”中,所频繁出现的“空”、“无”、“不”三个字,由于是观世音菩萨所说,而观世音菩萨已经是“等觉位”的四大菩萨之一了。而《心经》的源头,又在《大般若经》中,即是佛说。因此,当读者还不了解大乘菩萨“等觉位”的甚深意趣时,最好当做未知的密义密法来对待;但万勿道听途说,万勿人云亦云。对此,笔者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专门对“空、无、不”做出阐述,也敬请期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大家所日常理解的五蕴“无量”、“无尽”、“无数”等等,离佛的大乘意趣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我们传统的“宇宙观”或“世界观”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其内容,就包含了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与空间上的四维上下“十方”合二为一,这也就是我们所知世界的全部;更是我们大家的一颗心识可以秒变“空间”和“时间”,无限奇妙的地方。但佛家认为,我们人类可以通过般若智慧,经过不断地闻思修、调整和修正自我,当这个“我”和“一颗佛心”越来越近时,和宇宙的本然状态越来越近时,这个“世界”或“宇宙”将焕然一新,远远不是我们肉眼中的样子;在宇宙自然的真相状态里,将无生无死,无比清净、无尽的庄严、无上的自由!而这一切,在《华严经》中,都有着清晰、详尽的描述,这里摘录《普贤三味品》中的一段;愿读者不言自明,充满法喜:

 

1、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微细无碍,广大光明;佛眼所见、佛力能到、佛身所现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一一刹中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尘数普贤菩萨,皆亦入此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三昧

 

2. 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诸佛子,此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诸佛子,彼诸世界种,于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

 

各位可以做个试验:想像一下,当我们从宇宙的视角,回望我们所居住的蓝色地球时,我们在哪里?地球本身,都是一粒微尘,我们早已不见;我们看到的,只是无限的清净与美好。?????????????????????


礼敬清净法身释迦牟尼佛!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心经》:佛典中的五蕴世界?(9)发布于2024-02-23 11:59: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