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密宗自不空及其弟子之后的一百年间,虽中经会昌法难,但继嗣不绝,代代相承,更出两京,远渡东瀛。又有西僧续入,再传密教,影响皇室。所以,密宗仍然保持了繁荣和继续。


一、密宗的传承


密宗的传承自慧朗一代之后,传灯绍嗣、支撑门庭的,主要是惠果一支,其次是慧朗一支,再次是惠则、惠应、觉超诸支系。惠朗一支传承三代,直到唐末。据海云《两部大法师资付法记》以及造玄《胎金两界付嘱师资血脉图》等记载,慧朗的弟子天竺,住崇福寺,得阿阇梨位,传付弟子德美、惠谨、居士赵政(或作玫)三人。其中德美又传付弟子雅宵,赵政传付弟子制本、善贞、志清、义灌四人。


惠则一支,据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惠则有弟子三人:缘会、元政、文悟,其中元政住大兴善寺翻经院,传金刚界法。


据载他“深解金刚界,事理相解”,持念文书备足。会昌元年(841)四月一日至二十三日,大兴善寺翻经院为国开灌顶场,当由元政主持进行。开成末(840)、会昌初(841),圆仁先后供养金二十五两,受金刚界大法。元政又传付弟子造玄。造玄,又作操玄,慈恩寺僧,得阿阇梨位,成通六年(865)八月作《胎金两界付属师资血脉图》。文悟,亦住大兴善寺,传金刚界法,据载他“解金刚界,城中好手”,但犹不及元政,亦得阿阇梨位,开成、会昌间传法于大兴善寺。另外,开成、会昌间又有元简,住安国寺,亦为“解金刚界好手”,兼解悉昙、绘画曼荼罗、书写梵字。按其名以“元”字起头,或为元政同门。圆仁从他受学悉昙法。


惠应一支,据日本求法僧常晓及圆仁的记载,惠应有付法弟子文璨,初事不空,后转从惠应受法,得灌顶阿阇梨位。大和、开成年间(827—840),文璨在淮南扬州栖灵寺传法,闻名一时。常晓记载他“妙钩经律,深通密藏。法之栋梁,国之所归”。大和九年(835)八月,文璨向日本求法僧常晓传授金刚界大法及大元帅法,并许灌顶阿阇梨位,常晓并得密教经轨尊像及诸道具。开成三年(838),圆仁至栖灵寺,文璨又授其两部曼荼罗图像画法。据载,当时淮南扬州又有华林寺三教讲论大德元照座主,“显密两法,颇以兼习”,无量义寺僧道悟解真言法,又有供奉李全可绘制两界曼荼罗,可知扬州的密宗具有一定规模。


惠果一支,后来枝繁叶茂,派系丛生。惠果生前传付弟子就达五六十人以上,史称“法灯满界,流派遍域”。


惠果诸弟子中,辨弘一系在汴州开辟道场传法,咸通三年(862)日本宗叡入唐至汴州,时有玄庆阿阇梨传金刚界法,宗叡即从他受法灌顶。此玄庆当为辨弘的付法弟子,主持汴州坛场。辨弘的另一弟子全雅在扬州开元寺嵩山院弘密。开成四年(839)闰正月,圆仁至开元寺从他受法,借写金刚界诸尊仪轨等数十卷。惠果弟子中年龄较小且未受大法传付的,后来大都从义操等受法,其中有义云、义一、义舟、深达等,至宝历年间(825—827)仍见有他们活动的记载。


惠果弟子中后来发扬其遗法、光大其门庭的则是义操所传一系。


义操,居寺东塔院,是当时密宗中最为著名的僧人。他经历数朝,充任国师、内供奉。据《阿娑缚抄·明匠等略传》所引《三国高僧碑》载:“和尚性禀冲和,志深弘阐。学究三密,智达五明,可谓家之栋梁,法海之舟楫者也。是故一人尊之以为国师,四众依之以受灌顶。”可见义操名望地位之高,不仅为密宗中的支柱,而且也是佛教界的领袖。义操从惠果受三部大法及悉昙法,元和中(812年前后),集有《胎藏金刚名号》二卷。长庆元年(821)译有《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吒利法》一卷,其弟子海云笔受勘写。


据海云《师资付法记》的记载,义操传付金刚界法并得阿阇梨位的弟子有十四人,即当院同学僧法润、义贞、义舟、义圆,景公寺僧深达,净住寺僧海云,崇福寺僧大遇,醴泉寺僧从贺、文苑,会昌寺新罗僧均亮(或作谅),当院僧常坚,玄法寺僧智深、法全、文秘。其中义操传付胎藏法,并得阿阇梨位的有五人:当院同学僧义真,景公寺僧深达,净住寺海云,崇福寺大遇,醴泉寺文苑。其中同学僧法润、义真、法全后来传付弟子,继之后代。


海云,原住青龙寺东塔院,长庆元年(821)十二月,曾为其师义操译《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咤利法》充任笔受,后来移住净住寺,自称梵字传教沙门,擅长梵文,有传法阿阇梨之位。文宗大和八年(834)八月二十日,在净住寺撰《略述金刚界大教王师资相承传法次第记》。十月八日,撰《略述传大毗卢遮那成佛加持经大教相承传法次第记》,两部合称《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作上下两卷。


法润,原为惠果弟子,后转从同学义操受法,亦是密宗中的出色人物。《阿娑缚抄·明匠略传》引《三国高僧碑》称:“和尚智莹鸾镜,随缘分晖,器蕴鸿镜,待叩成响。同津者云集,怀集者务合。若尊若卑,虚往实归;自远自近,寻光来集。实乃秘密英贤,释门法将。”并说法润得胎藏、金刚两部大法及诸尊密法。但据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圆仁听资圣寺净土院僧怀庆说:“青龙寺润和尚但解胎藏,深得一业,城中皆许好手。”后来圆仁派弟子惟正共怀庆同去青龙寺,知“法润和尚解金刚界,年七十三,风疾老耄”。


此知开成五年(840)时法润已73岁高龄。一般称《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一卷,亦名《大悲胎藏》,《宗叡求法录》著录。另有三卷本,法润付惟谨。据海云《付法记》载,法润传胎藏法于净法寺僧道升及玄法寺僧法全、惟谨。其中惟谨后移慧日寺和净影寺,亦在内道场作持念僧。集有《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略称《胎藏仪轨》)三卷、《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一卷,《惠运录》中有《大日如来佛经释中略出世间六月持明禁戒念诵仪轨》一卷,作“净影寺北经院内道场五部持念沙门惟谨述”,此知惟谨在净影寺北经院内设道场传法。《圆仁录》中又有《大随求八印法》一卷,作惟谨集,是惟谨共有四部著作见录。


法全,从法润受胎藏法,从义操受金刚界法,他把法润、义操二系的法脉合到一起。法全是密宗第五代中的支柱人物,先后移住玄法寺、青龙寺,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和懿宗数朝,广弘密教。其弟子遍布海内外,颇高时望。《阿娑缚抄·明匠等略传》所引《三国高僧碑》说他是善无畏三藏第五代弟子,了达秘密幽玄,古人有赞云:“惟慧惟定,人称德行。胎藏金刚,心台镜映。秋日比洁,清云圆性。请益如云,华夷归命。”惠果灭度后法全剃度,从义操受金刚界法,从法润受胎藏并苏悉地法。初住玄法寺,开成年时已为该寺座主。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说:“玄法寺法全和尚深解三部大法”,“玄法寺法全座主解三部大法”。会昌元年(841),圆仁从法全受法,受施《胎藏大仪轨》三卷,兼《别尊法》三卷及胎藏手契等。此《大仪轨》或略称《毗卢遮那成就仪轨》,又称《玄法寺仪轨》。大中年间(847—860),法全移居青龙寺,大中九年(855),日本入唐求法僧圆珍、圆载从他受法。咸通六年(865年),日本真如亲王、东密僧宗叡从法全受法。法全在青龙寺期间,纂集《毗卢遮那成就瑜伽》,称《青龙寺仪轨》。法全在会昌法难以及开成年之前,曾为长生殿持念大德。


法全的付法弟子很多,据海云《付法图》付两部大法于安国寺敬友、文逸,永寿寺文懿,永保寺智满,兴唐寺自怤,新罗国僧弘印,青龙寺弘悦,俗居士郭茂炫,日本僧圆仁、圆珍、圆载、真如、宗叡。授金刚界法于荐福寺惠怤,授胎藏法于慈恩寺造玄。按造玄《血脉图》,法全授金刚界法者六人:宗叡、遍明、圆载、圆珍、自怤、弘约;授胎藏法者八人:造玄、自怤、智满、圆仁、圆珍、圆载、遍明、宗叡。法全的这些弟子中,安国寺的敬友和文逸后来当有传法活动,自怤所在的兴唐寺于会昌元年二月十五日至四月八日,为国开灌顶道场,当亦有不少密宗僧人。俗弟子郭茂炫传付弟子丁建武。


日本诸弟子中,真言宗真如亲王遍明于咸通六年(865)自广州出发往印度,取道云南,至罗越国身亡。天台宗圆载自开成二年(837)入唐,广学天台、密宗二派教法,长住西明寺,先后达四十年之久。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回国,途中不幸覆船沦亡。真言宗宗叡,天台宗圆仁、圆珍,回国后均有建树。


义真原为惠果受法弟子,后又从同学僧义操受两部大法,为青龙寺灌顶教主、内供奉。圆行称他:“明闲三教,妙通五部。法之栋梁,国之所归。”开成四年(839)空海弟子圆行入唐,至青龙寺从受其法。在此前后空海的另一弟子惠运亦入唐至青龙寺,从义真受两部大法及阿阇梨灌顶位。会昌六年(846),日本天台僧圆仁从义真受胎藏及苏悉地法。


二、智慧轮的传法活动


宣宗、懿宗、僖宗三代有智慧轮在大兴善寺传法,闻名一时。智慧轮,梵名般若斫迦(Praj-cakra),亦作般若惹羯罗、般若斫羯罗,或作般若轮。《宋高僧传》列有附传,说他是西域人,“大中(847—859)中,行大曼拏罗法,已受灌顶为阿阇梨,善达方言,深通密语”。圆珍《上智慧轮决疑表》称“又大师祖师即先三藏也,文师是阿难,必垂付脉图。小师昧劣,福稀列末,莫抛弃”。一般以为此中所说先三藏指不空,故以智慧轮为不空之三世法孙,但造玄《血脉图》中并不见智慧轮其名。又圆珍在文首称:“小师圆珍蒙恩,圆珍谨请先三藏大师传持《大毗卢遮那义释》一本。”此《义释》亦非不空所传,主要由惠果、义操、法润、法全一系传持。



今按《兴善寺普照大师碑》等可知,智慧轮俗姓丁,京北杜陵人,应即丁建武其人,初以俗名行世,从密宗居士郭茂炫学习密教,从兴善寺阿难陀学习梵文。会昌法难后出家,师从法全,取法名智慧轮。后来灌顶传法,任职左街僧录,遂为一代高僧。他住锡大兴善寺,因尊称兴善大师,兴善三藏和尚。其所居院,圆珍《决疑表》称“灌顶院”,其碑文称“大教注顶院”。灌,注同义。智慧轮的灌顶院,《剧谈录》称“所居院金碧华焕,器用俱是宝玉”。可见其院宝玉满堂,金碧辉煌,坛场庄严,具足威仪。


智慧轮在大兴善寺传法,大中年中即已闻名,有大遍觉法师或遍觉大师的尊号。大中十一年(857),圆珍《求法录》中有《大遍觉法师画赞》一卷,当属智慧轮之画赞,由其弟子所作并留传。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咸通十五年(874)兴善寺僧觉支所书《衣物帐》末,记载智慧轮向真身舍利供施诸物,末署“以上遍觉大师智慧轮施”,则证《圆珍录》中之大遍觉法师就是智慧轮。智慧轮在密宗乃至当时的佛教界颇负声望,同时的密宗大师法全亦推崇备至:“兴善三藏和上(智慧轮)非常会义,此经论之江海,梵文之山岳,我九州无有双者。”


大中九年(855),日僧圆珍入唐,从智慧轮受法。后来圆珍回忆说:“大中九年冬至日,面承院底。有彼(指《大日经义释》)正本,铭心不忘,于今恒记。”咸通二年(861年)智慧轮给圆珍捎去新经法并《决义》等八本,圆珍说:“蒙和上咸通二年十一月五日恩酬,戴领新经法并《决义》等都八本。于今存肝胆,顶戴受持。”后来僖宗中和二年(882),圆珍隔海远上《决疑表》,向智慧轮请教有关密教问题,并求写回寄经论仪轨。咸通六年(865),日本真言宗僧宗叡入唐,亦向智慧轮求授密法,其《求法录》中有《最上乘瑜伽秘密三摩地本尊悉地建立曼荼罗仪轨》一卷,作智慧轮传,当是受法之日所传。


据法门寺出土文物,咸通末年(874),唐懿宗启迎法门寺真身舍利,智慧轮敬造供施金银宝函、阏伽瓶、银炉、水碗等物。咸通十二年(871)闰八月,特造金函、银函各一枚。素面盝顶金宝函上錾刻铭文:“敬造金函,藏佛真身。上资皇帝圣祚无疆,国安人泰,雨顺风调,法界有情同利乐。咸通十二年闰八月十日传大教三藏僧智慧轮。”


壶门座盝顶银函上錾刻铭文:“上都大兴善寺传最上乘祖佛大教灌顶阿阇梨三藏比丘智慧轮敬造银函二重伍拾两献上,盛佛真身舍利,永为供养,殊标功德,福资皇帝千秋万岁。咸通十二年闰八月十五日造,句当僧教原匠刘再荣、邓行集。”据咸通十五年兴善寺僧觉支所书《衣物帐》末载,智慧轮供施的金函重28两,银函重50两,银阏伽瓶4只,水碗1对,共重11两,银香炉重24两,另一件(应为供养灯台)3只,共重6两。此可见智慧轮财力之厚,亦表明他地位之尊高。


智慧轮在僖宗时当已封为国师,圆珍《决疑表》中称他为“上都大兴善寺灌顶国师轮大阿阇梨大师”。智慧轮的终年,《宋高僧传》说成通年中刻石记传,似乎咸通年中已灭度;但法门寺文物证明其至迟咸通十二年(871)闰八月时尚健在,十五年(874)时亦当健在,否则觉支在《衣物帐》末应书“故遍觉大师”等字样才合乎情理。从圆珍在中和二年(882)向智慧轮写《决疑表》的情况看,其至少在僖宗乾符年间(874—879)还在大兴善寺。


现知智慧轮卒于乾符三年(876),以是年僖宗赐其塔院为澄衿寺,翌年树塔。其碑文所称“僖宗初谥普照大师,塔曰彰化碑,以乾符四年立”。是说僖宗最初赐谥号普照大师,后又赐塔铭为彰化碑,并非指僖宗初年。康骈《剧谈录》称“咸通、乾符中,兴善寺复有阿阇黎以教法传授”,“及迁化,谥为普照大师”云云,也表明智慧轮在乾符初年尚传授教法。智慧轮卒葬万年县神禾乡孙村,起塔之地僖宗赐澄衿寺,其他与智慧轮故乡杜陵相邻。智慧轮的弟子,有绍明、圆珍、宗叡三人见载,绍明曾为其师刻石记传。


智慧轮译有《般若心经》《最上乘瑜伽秘密三摩地修本尊悉地建立曼荼罗仪轨》《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罗阇陀罗尼仪轨》各一卷。智慧轮撰有《明佛法根本碑》《示教指归》合为一卷。《宋高僧传》本传说智慧轮“著《佛法根本》,宗乎大毗卢遮那,为诸佛所依。法之根本者,陀罗尼是也。至于出生无边法门,学者戒定慧,以总持助成,速疾之要,无以超越。又述《示教指归》,共一千余言,皆大教之铃键也”。


《明佛法根本碑》是一篇具有判教性质的短文,其论点有二,一佛之根本者为大毗卢遮那,二法之根本者为真言陀罗尼,宣传和突出密教的思想及地位。所谓佛之根本,是就佛身观而言,十方诸佛总依法身大日佛,一切如来亦是大日法身所现之自他受用及变化身。所谓法之根本,是就三藏教法而言,凡诸佛贤圣所说所诠教理,总归真言陀罗尼门。由此一门,随众生根性流演为三藏教法。文中对四种陀罗尼作了解释,并且说陀罗尼可遍持三身大功德:法佛之法性,法住法界,总持诸法。

《示教指归》,从另一个角度说三乘教法终归密乘佛果,说佛开演法门无数,以普应群心,而总摄在三藏。未入正法者,入正法,故说契经;入正法者,令受持学处,故说律藏;已受持学处者,令通达诸法真实性相,故说论藏。而有情根性不同,故大小(乘)有别,各依戒定慧学,修行成果,如小乘四果三觉,大乘地前十地,皆是佛说,咸指佛心。而又有最上乘三藏,名佛乘,圆开灌顶,超升等妙之尊,三密四印相应,顿证三身佛果,并说入此佛乘之道。总之,两篇论文均判释密教优胜根本,显教三乘浅略应机。


与智慧轮同时又有安国寺密宗高僧行琳,著有《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30卷,题“上都安国寺传密传超悟大师赐紫三藏沙门行琳集”,可知有超悟大师之号,并赐紫衣,称其三藏,地位尊高。其书撰集于乾宁五年(898),辑录历代所译陀罗尼644首,辽金时流行,刻入房山石经。


三、般若及其续传的密教


自唐德宗及其后,又有不少印度密教僧人陆续来华,或翻译经典,或传习密教,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也与本土流传的密宗交相呼应,共同延续密教的命脉。续入唐传密的印度僧人,德宗时期有般若、牟尼室利等,其中般若传持密教,继兴译场,影响及于一代。宪宗至武宗期间(806—846),又有不少印度密教僧人在唐活动,其中有释满月、菩提金刚、金刚悉地、菩提仙等传译密典。宣宗、懿宗、僖宗三代有智慧轮在大兴善寺传法弘密,参与迎奉法门寺舍利活动,敬献供物,也闻名一时。



般若,又译般剌若,意译智慧,姓乔达摩,北印度罽宾(今克什米尔)人。据《贞元录》等记载,早年从习小乘教法,23岁到中印那烂陀寺,依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广学大乘唯识诸论。后听说南印度一带崇尚密教,便南下至乌荼国,依止法称阿阇梨。禀受五部灌顶,传习瑜伽教法。经住一年,诵满三千五百余颂。时闻文殊菩萨镇住中国,遂泛海来中国,历经曲折,至建中初年(780)始达广州,翌年,方至长安。


般若有表兄罗好心,侨居中国,任骠骑大将军等职,贞元二年(786),得其供养,开始译经。初与大秦寺景教徒景净依胡本合译《般若波罗蜜多经》,译稿被德宗否决。贞元四年(788),敕王希迁组织义学僧助般若重译,在西明寺开设译场,由般若宣释梵本,利言译语,西明寺圆照笔受,道液、良秀、庄严寺圆照润文,应真、超悟、道岸、辨空证义。自六月八日起,至十一月十五日终,共译出十卷十一品。译毕奏闻,得到德宗的赏识,赐给绢、衣等,敕住醴泉寺思惟院。其后般若又依敕译《六波罗蜜经》中的真言、契印法门,贞元五年(789)二月译毕进奉。又译《佛说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力经》等诸经。


贞元六年(790)七月二十五日,敕赐三藏名号及紫袈裟,并受命出使迦湿弥罗国。首出太原、振武,取道回鹘。至八年,返回长安。贞元十年(794)三月,巡礼五台山,十一年四月还。十二年六月又依敕宣译乌荼国王进奉的《华严》梵夹,至十四年(798)二月,译出四十卷。至贞元末年(805)空海入唐时,据载般若尚在醴泉寺,后来到了洛阳,并在那里灭寂,葬于龙门西岗。


般若在南印从法称受瑜伽教,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契印。在唐传译密典,屡受皇帝赐赍尊崇。德宗称赞他说:“师夙诣澄源,早观秘藏。周游西土,历访大乘。得心地之遗言,是如来之妙行。”般若初住西明寺,后长住醴泉寺思惟院,开曼荼罗灌顶坛,弘传密教。据空海《曼荼罗付法传》记载:“和尚(惠果)贞元二十年(804)于醴泉寺,为弟子僧义智建立金刚界大曼荼罗,及拼布尊位。于时,般若三藏及诸大德等集会法筵,和尚拼布尊位迄,则手把香炉,口说要誓。”


可见续中晚唐入唐的密教僧人与密宗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参与法事活动。空海曾到醴泉寺拜访般若,般若将新译三经及梵夹付嘱空海,空海在其《御请来目录》中记载:“般若三藏告曰:吾生缘罽宾国也,少年入道。经历五天,常誓传灯,来游此间。今欲乘桴东海无缘,志愿不遂。我所译新《华严》《六波罗蜜经》及斯梵夹,将去供养,伏愿结缘彼国,拔济元元。”

据《续开元录》记载,般若有弟子二人。般若出使故国之前,德宗并赐其弟子二人各绢三十匹,冬衣四副。般若所在醴泉寺有超悟大德,极力推崇《六波罗蜜经》,不仅作《疏》十卷,而且奏请本院为六波罗蜜经院,令僧七人讲诵,德宗敕准并亲赐院额。章敬寺僧智通更请求每一寺置一院为大乘理趣经院,他与道岸共撰《疏》三种,西明寺良秀亦作《疏》十卷,般若制序。


般若译经所在的崇福寺有译语广济和尚,原洛阳天宫寺僧,擅长梵文,诏入长安,协助般若译经,遂为崇福寺翻译五部持念僧,并授翰林待诏、检校鸿卢少卿,赐紫袈裟。其弟子灵晏著名,元和十四年(819)迎送法门寺舍利,开成五年(840)录右街僧务。会昌法难后,又任右街僧录,赐紫衣。大中十年(856)寂灭。有僧俗弟子,亦多著名者。


与般若同时译经的牟尼室利,也是密教僧人。据《宋高僧传》本传记载,牟尼室利,意译寂默,北印度人,那烂陀寺僧。贞元九年(793),自那烂陀寺出发,至十六年(800),到达长安。初住兴善寺,后徙居崇福、醴泉诸寺。与般若共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该经当属他带来,他常参与般若译经。贞元末年(805),空海曾在醴泉寺拜访过他。元和元年(806),卒于慈恩寺。


据《贞元录》等,般若先后翻译了九部经典,其中除四十卷《华严经》和一卷《那罗延力经》为依敕所译之大乘经典之外,其余均为密教经轨或密教化了的大乘经,包括《六波罗蜜经》十卷、《六波罗蜜经音义》一卷、《般若心经》一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造塔延命功德经》一卷、《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三卷等。此诸经轨见录于圆行、圆仁、惠运诸录,均作般若三藏译,当后出。由此可见,般若是以传持密教为己务的。


在般若传译的这些经典中,《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共九品,属瑜伽密教经典,也是讲金刚界大曼荼罗法,与金刚智、不空所译《摄真实经》极为相近,只有个别地方不同。也有一些新的译名,反映了金刚乘在南印一带新的发展特点。《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主要讲菩萨的六度修行,也强调陀罗尼护国的功用,突出密教的地位。说素旦览、毗奈耶、阿毗达磨、般若波罗蜜多、陀罗尼门五法藏中,“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故德宗特令般若将其中的第二品《陀罗尼护持国界品》另外译出,并与其曼荼罗法一并奉进入内,为之作序,超悟、良秀各作《疏》十卷,这也看出般若传译之影响和德宗对密教之崇信。《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菩萨本生,而其中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共三品属密教内容,说观心及其印明,观菩提心月轮及其印明和三密观法及其印明。


四、满月等人的传译


宪宗至武宗期间(806—846),又有不少印度密教僧人在唐活动,其中有释满月、菩提金刚、金刚悉地、菩提仙等传译密典,行持密法。


据《宋高僧传》释满月本传记载,释满月,西域人,“爰来震旦,务在翻传瑜伽法门,一皆贯练。既多神效,众所推钦”。开成三年(838)进梵夹,因遇伪甘露事旋回。不久又来,但均未能传译。后来得到悟达国师知玄的支持和请求,与菩提金刚、金刚悉地等重译出密教经典《陀罗尼集》四卷、《佛为毗戍陀天子说尊胜经》一卷。据载,知玄“好学声明,礼满月为师。指受梵字并音字之缘界、悉昙八转,深得幽趣”。


菩提金刚曾译《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因其名与金刚智的梵名相同,后来将此译归于金刚智名下。《惠运录》中又有《莲花部多利心菩萨念诵法》一卷,题南天竺国三藏拔折罗菩提集撰枢要念诵门,或亦属此菩提金刚译撰。


菩提仙,音译菩提使,密号净智金刚,那烂陀寺僧人。宪宗、穆宗时在唐传译,有《大圣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末云:“长庆四年(824)八月三十日东塔院青龙寺持念沙门义云法金刚,与中天三藏菩提仙同译笔受,结偈润文僧义云写勘终记之耳。”其中法金刚为义云灌顶号。义云为惠果弟子,贞元九年至十三年(793—797),从惠果受法,此亦可知当时密宗僧人也参与续入唐密教僧人的译经传法活动。


开成、会昌间,兴善寺有难陀三藏,青龙寺有宝月三藏及其弟子,并传持密教。据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难陀,北印度人,多不解唐语。青龙寺宝月,南印度人,有弟子四人兼住青龙寺。他们“于中天成业,并解持念大法。律行精细,博解经论”。会昌法难中,当回本国了。


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在福州开元寺有般若怛罗三藏传法。据《圆珍录》等,般若怛罗为中印那烂陀寺僧。大中七年(853)八九月间,圆珍入唐至福州,在开元寺从其受悉昙法。般若怛罗送给圆珍《大悲心陀罗尼》梵夹一件、那烂陀寺佛殿前贝多树皮真言梵夹一件、熟铜五股小金刚杵一枚。圆珍在开元寺又受到参寥赠送的《观世音如意轮菩萨像》一卷、履权施舍的《尊胜陀罗尼》一卷,又得《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一卷,说明在开元寺以般若怛罗三藏为主传持密教。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密宗是如何传承法脉的发布于2024-03-10 1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