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大法


凡修大乘,皆于其前,念寿无常,思轮回苦,于彼而修悲悯,故为彼我思,精修菩提。”他说修大乘的法门,首先要随时想到寿命的无常,算不定今天死或明天死,或下一秒钟就死掉了,生命是靠不住的,要时常警策自己。第二,死了就解脱了吗?没有那么便宜!生命自己还做不了主,不要说死后做不了主,连白天的事情都做不了主;碰到外境界一引发,连喜怒哀乐都做不了主,这就是轮回的痛苦。我们一般学佛,都会讲六道轮回,但自己并没有六道轮回的感受,所以这不是在学佛。必须要对寿命无常,世事无常,众生在轮回中有所了解,自己也在轮回里受种种烦恼痛苦,才会自然发起悲悯心。所以我们学佛成佛,还不只是为自己的成就,而是为了利世利他,为彼为我。因此,想要修法成就,这个大悲心是非常重要的。赶紧修白骨观吧!真的很容很快会有成就

你们修白骨观修不成,乃至观不起来或观不好,那是你自己不用心。我都讲完了,讲得很清楚,结果问他们修得如何,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因为我所讲过的话,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没有听懂。一般人都犯了一个毛病,听人家讲话,都是把自己喜欢听的抓几句,其他许许多多的话都充耳不闻。像吃菜一样,每人都选自己喜欢的菜挟一口,其他的看都没看见;听话也是这样,所以不得力。法本说要“故为彼我思成佛”,所以要真实发起菩提心,菩提心包括大悲心,智悲双运的菩提心,大智度,自了度他;大悲心度他,自了同了

盖知寿无常,修行不现有暇,知轮回苦,心能不贪此生。修无方大悲,即不堕小乘。”这里文字都很简单,他说我们学佛的,晓得寿命是无常靠不住的,有今天算不定就没有明天。修行要努力,不能等有空的时候才来修,要知道轮回是苦,所以不要贪着此身,不要贪着现有的人生。修“无方”的大悲,就是没有方所,没有目的,而是无缘之慈,那样就不会堕在小乘的境界了。大家口口声声要想修大乘,尤其中国佛教佛法,素来以大乘标榜。老实说,每一个学佛的人,连大乘的影子都没有,他们那个心性,绝对是小乘,而且是小乘里头的小小乘;除了对自己以外,不会起悲心,也不会起利他的心。而且只谈理论,事实上,利他也做不到。这方面我们自己要检查、要反省,我们与佛法根本是背道而驰,这样修行怎么会有成果?

发菩提心,有速成佛之利也。”发起悲智双运的心,很快有即生成佛的利益,所以发心最重要。

于此尤以大悲方便及不住二边智慧,为大乘殊胜之法。《集经》云,苦无方便离智慧,即堕小乘。”二边就是空与有,要注意啊!不住于空也不住于有。这不是光指打坐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要反省啊!大悲、方便,及不住二边的智慧,就是大乘殊胜的法门。所以《集经》上说,没有方便与智慧,就会堕入小乘。一切众生太可怜了!不懂方便,没有智慧,也不去参究,光是呆板地死坐求工夫,已经堕在小乘而不自知。至于多闻,如果像小牛听经一样,坐在那里听是听到了,没有真到心里头去,听完就溜走了,有什么用。这个很糟糕,自己已经堕在小乘的境界了。大乘就是要发悲心,行为上也是大悲;了脱的方法是智慧,了脱的功力也是大智慧。智慧是正思惟来的,不是不思惟,也不是乱思惟,是要定慧等持的正思惟

又《宝鬘论》亦云:空性大悲之真实,与修菩提共一处。”既然讲空,何必又要大悲呢?大悲不是也空吗?还有个大悲心就不是空了,对不对?在逻辑上应该是如此,这两个是矛盾的。所以佛经告诉我们是悲智双运,两个平等。空性之中的大悲心,证成了空,而发大悲心,这是真实的大乘法,这就是佛心;“多情乃佛心”,空性大悲,这个才是佛的心。所以悲智双运,大悲心与智慧双运法,就是真正证得菩提的一体的东西。

《现观庄严论》亦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方便非者远,方便远非是。”这是《现观庄严论》的话,这个地方翻译得不大好,意思表达不够清晰。反正所谓大智度,智悲双运是大乘法,以正思惟的智慧,不住三有,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智不住三有”,在我们打坐到最好的时候,是不是很舒服啊?舒服就是欲,住在欲界里。对不对?所以在这个时候,是真修持佛法,一旦到达这个境界,就要晓得“智不住三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马上就舍。或者有时候进入一片光明中,好不好?当然好,一定会贪恋这个光明。你要知道这个是色界,“智不住三有”,还要跳出来才是。你若进入无念好不好?也是一样,你们每个都有工夫,只是自己没有去正思惟,见地不透,所以等于呆坐。现在说的这个就是大法

譬如正在坐得最舒服的时候,有人来找,有要紧的事,只好下座,心里骂一句“他妈的”。那一句他妈的不是在骂人,是无上大悲,唉!不要贪图这个舒服吧,赶快去替人家办事,这就是“悲不住寂灭”。佛也是不住寂灭的,大悲度众生啊!为了利他,就要不顾自己。如果说我现在正在空得舒服,你打搅我,你有罪了,你这种想法就种了下地狱的种子,自己早下了地狱。所以“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智悲双运到底,才是大乘。

方便非者远,方便远非是。”方便是各种方法,那么佛经为什么不翻成方法,而翻为方便呢?这个话头我也参了很多年,后来觉得这个翻译很有道理,这是古人的高明,如果翻成方法,就是死的、呆定的,使人更执着;方便比较不大执着,方者方法,便者便利也,对你有用又便利的方法,很快就能得到利益。譬如说我们口干了,来不及烧开水,其他东西也没有,但有一瓶汽水,很方便,一打开就可以喝,这就是方便。所以我们修行,懂得的方便要多,你假使认为我念佛,那个我不管,那个密我不管,那就是不懂方便,不是方便波罗蜜。“方便非者远”,以方便为非,否定方便的人,他离道就越来越远。“方便远非是”,相反的,方便不是道,你如果执着了方便的法门,也离道越来越远了。

又《笃哈》云:住空性离大悲者,以此不得殊胜道,若唯修持大悲者,亦住三有不解脱,如彼二者能相合,不住三有与涅槃。”所以《笃哈》这个法本进一步讲,一天到晚只晓得空念头,住在这个空的境界,以为是空,发不起大悲心,早已经堕在小乘法门了,不会得到最高的成就。但是,如果专门修大悲心行愿,自己成不成佛没有关系,一天到晚为别人忙,认为是大悲心,那也是住在三有境界,不能解脱。大悲心够了,福报大了,那还是在三界天人里头,因为你不证得空性不得解脱,只是修福报。大悲是功德,功德大了,福报就大,更不得解脱,因为没有空智。所以必须悲智双运,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二者能相合,才是中道。如果以中国文化的智、仁、勇三个字来解释,大悲就是仁,空性就是智。但是光有智会变狡猾,光是仁就变无能,中间必须靠大勇来调配,才能进入中道。“复次指示殊胜前行者”,下面是指示前行修法。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第六讲(3)修行的大法发布于2024-03-13 18:35: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