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腔梵呗05.功德赞(7分5秒)

 

  佛功德不可量。祝延无上法王

  四恩三有尽酬偿。冤亲尽超往。

  现前众等增福慧。临终正念昭彰。

  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

  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

  (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苏腔梵呗06.虔诚献花赞(9分26秒)

 

  虔诚献香花,智慧灯红焰交加,净瓶杨柳洒堪夸,橄榄共枇杷。

  蒙山雀舌奉献,酥酡普供养释迦。

  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衣献法王家;

  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衣献法王家。

  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三称)。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梵呗是佛教中国化的活化石(三)

 

  这些早期的口译佛经、创作梵呗并传播者中,除曹植外均为西域人。慧皎大师所撰《高僧传》中提到: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

 

  由此可以看出曹植对于当时弘传佛法的重要帮助,以现代标准来看曹植应该是带发修行的“居士”。

 

 

 

  然而,学界却对于曹植创造“鱼山梵呗”的真伪有一定程度的争议,主要源于曹植所创的“鱼山梵呗”到目前均已失传。而最早记录曹植创造“鱼山梵呗”的文献,也到了南北朝时期,与曹植生活年代相隔数百年。不过目前来看,这种争论已经逐渐平息。“鱼山梵呗”的产生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佛教中国化方面。

 

  佛教在中国弘传的过程中,必定要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由于官方组织译经的成果往往生涩难懂,因此佛教的教理教义只有一些经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大夫能够理解。而经过士大夫对佛经的删治和艺术加工,使之更于在平民百姓中流传。由此,随着中土梵呗的产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到达了第一个峰值,随后佛教思想魏晋玄学相结合达到第二次峰值。

 

  慧皎大师一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歌咏之也。”深刻总结了中土梵呗的产生的必要性。

 

 

 

  佛教的传播不光要使大众明白教理教义,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宗教的人文魅力,即慧皎大师所说的“情动于中”,作为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宗教的人文关怀并非语言能完全展现的,此时就需要梵呗的形式使人在精神层面真正感受到轻松和愉悦。

 

  而在梵呗尚未中国化的时候,强行将翻译成汉语的佛经套在天竺的韵律中唱诵,使鸠摩罗什发出“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的感慨,慧皎大师也说“闻之但益睡眠”。

 

  普通民众面临着佛经内容听不懂、天竺韵律不符合审美习惯的强烈冲突,当然只能“有益睡眠”了。不过好在曹植登临鱼山,并在此得到了梵呗创作的灵感唐代宣大师是这样记载的: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初封东阿郡王,终后谥为陈思王也。幼含圭璋,十岁能属文,下笔便成,初无所改,世间艺术无不毕善。邯郸淳见而骇服,称为天人也。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故世之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闻空中梵天之讚,乃摹而传于后。

 

 

 

  而到了当代,梵呗被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使现代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亚健康现象时常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

 

  梵呗与佛乐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一种传承,“梵呗”一直为历史和现代所重视,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曼妙梵音净化着世人心灵,并给予现代人心理、生活层面的指导。(完)

 

 

往期回顾:

古刹梵音 | 隆根法师唱诵苏腔梵呗(一)

古刹梵音 | 隆根法师唱诵苏腔梵呗(二)

 

 

——  点赞、转发,功德无量!  ——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刹梵音隆根法师唱诵苏腔梵呗(三)发布于2021-05-08 06: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