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公案一般都很简短,但却充满了“机锋”。所谓机锋就是指问答迅捷锐利、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靠自身领会禅机其实很难,所以,本次小编特选星云大师所著的《星云禅话》中的内容,带你读懂禅宗公案

 

 

 

点亮心灯

 

 

 

禅师有一次向学僧们讲说一则公案:古时候,人们大多在纸糊的灯笼里点上蜡烛,当作夜间行走的照明。

 

有一位盲者,他辞别朋友时,天色已暗,所以朋友就给了他一盏灯笼,可是盲者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因为无论明暗,对他都一样。

 

朋友解释说,虽然你不需要灯笼照路,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别人撞着你。因为朋友说得有理,盲者就带着灯笼回家了。

 

走不多远,仍然被来人撞个正着。盲者向来人喝斥:“难道你看不见我手里的灯笼”路人向盲者致歉,并说:“老兄,你的灯笼早就熄灭了。”盲者不甘示弱:“是你的心灯灭了,岂关我的蜡烛熄灭呢”

 

【养心法语】

 

光照着般若与黑暗的无明,对见性的人而言,都是一样,没有分别。黑暗的烦恼固然苦人,光明的烈日,又何尝不炙人虽然如此,何妨运用慈悲方便,提一只灯笼,用我们心里的灯光,照开众生心里的朦胧。

 

世上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我执深重。生生死死是长夜冥冥,虽然长了两只眼睛,并不见眼前路人,睁着眼睛却不用心,自己心里的灯光熄灭了,这才真正可悲。世人未明佛法大意,到处误解佛法,毁谤佛法,就如明眼人撞了瞎子的灯笼,还怪别人的灯不亮,其实是自己的心灯不明,不识真相。

 

禅要我们有一种慧心,认清世间,认清自己,才能超越一切。

 

 

 

 

了无功德

 

 

 

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梁武帝历史上最虔诚护持佛法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广建佛寺,修造桥梁道路,造福百姓,一本佛门的慈悲心肠为国为民。

 

当时达摩祖师从天竺来中国弘法,梁武帝一听到印度有位大师来到中土,就非常虔诚地礼请他到朝廷说法。

 

见了面以后,武帝问达摩祖师说:“像朕这样为了佛法建造寺庙、印经书、造桥修路,做了这么多的善行,会有什么样的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道:“了无功德。”

 

梁武帝听了非常不高兴,就问为什么,达摩祖师默然不答。

 

达摩祖师见与梁武帝心意不契,知道弘法的机缘尚未成熟,因此遁入少林寺壁观修行,人称壁观婆罗门

 

养心法语

 

真正的福德(功德)与福德性不一样,梁武帝所做的是福德,而福德性则是我们自己的真如自性。这里面有无量恒沙的功德,你做了功德,它没有多一点,你没有做功德,它也没有少一点,因此“如是功德不以事求”。梁武帝用福德来问达摩祖师,而达摩祖师用福德性来为他解释,所以两个人不相应,难怪达摩祖师会拂袖而去。

 

事实上,梁武帝的善行,并非无功德。禅师所言的“了无功德”,是说明在禅心里是无相的、妙庄严的功德,不能以一般事相上“有无”对立的观念来计较功德的多少大小。我们唯有超越“有无”对待的妄执,超越“大小”对待的分别,才能透视诸法“是无是有,非无非有,是可有是可无,是本有是本无”的实相。这种超越向上,是禅家必经的途径,这种境界才是禅家的本来面目

 

 

 

 

随心自在

 

 

 

四祖道信禅师听说有一位牛头法融禅师,在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潜修禅观,于是特地前往拜访。法融禅师看到原来是自己仰慕已久的道信禅师来访,便礼请他开示法要。

 

道信禅师开示说:“所谓‘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的戒门、定门、慧门,通变化,都自然具足,不离本心。一切的烦恼业障,本来就空寂虚无;一切的因果,都犹如梦幻。没有三界可出离,也没有菩提可思求。你应该任心自在,莫起贪嗔之念,不作诸善,不作诸恶。”

 

法融禅师问:“如果说一有造作,就离了本心,那么境界起时,该如何对治”“境界没有好坏之分,所谓的好坏,是由于心在起分别。如果心不强加各种美丑、好坏、净秽等等概念在境界上,那么,各种虚妄的情绪妄念,又从何而生呢妄情既然不起,就能见到我们的本性真心,自然能随心自在,毋须刻意再去做什么对治了。”

 

两人一番对谈之后,道信禅师便将受自僧璨大师的顿教法门,传付予法融禅师。

 

【养心法语】

 

修禅,若没有善知识来引导,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智慧不足而盲修瞎练。光只是天天打坐,是成不了佛的,也没有办法突破现有的困境。境界的突破,还是得从心去着手。一念顿悟,就能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就为烦恼所缚,轮回不已。

 

虽然理可顿知,但是事仍须渐修,所以还是得老实修行。当修行到相当程度时,心就不会再随外境而攀缘盲转,此时随心自在,佛心自然会现起。

 

 

 

 

谁是佛

 

 

 

朗州(今湖南常德)大山的大龙智洪禅师,又号“弘济”,得法于宋代白兆山安州(湖北安陆)的白兆志圆禅师。

 

有一天,一名叫承德的学僧来到大龙山向大龙智洪禅师请法。当他远远走来时,大龙智洪禅师对旁边的侍者说:“佛来也!”侍者茫然,不能明白禅师的意思。

 

承德向大龙智洪禅师礼拜问讯,问道:“请问老师,谁是佛”

 

大龙智洪禅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说:“你就是!”

 

承德一听赶快屈躬合掌:“学人不敢!”说完之后,又直起身来,说:“请老师告知,学生不知佛在哪里”

 

大龙智洪禅师直捷地说:“因为你叫‘承德’,所以就不是佛了。” 承德听了似懂非懂,怀疑地问:“假如学人不叫承德,谁又是佛呢”大龙智洪禅师看承德还是未能领会,忽然大喝一声,说:“你是!”承德被大龙智洪禅师这突如其来的一喝,终于有悟,当下欢喜礼拜而去。大龙智洪禅师点点头,转头对侍者说:“佛去也!”大龙智洪禅师的侍者终于了解到:如如而来,如如而去,原来,来去都是佛也!

 

【养心法语】

 

千经万论都指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知道。就等于室中宝藏、衣里明珠,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假如大地众生都能回光返照,识得自己都具有跟如来一样的真如佛性,那么,这个娑婆世界还不能成为净土

 

 

 

 

生命平等

 

 

 

石巩慧藏禅师出家前是猎人,某天为了追逐鹿群,经过马祖道一禅师庵前,被马祖拦下来。石巩问:“和尚有看见鹿群经过吗”马祖反问:“你是什么人”“猎人。”“你懂得射箭之术吗”“当然会呀,而且技术高超!”“一箭可以射中几只”石巩得意地说:“我一出箭就射中一只,可说百发百中。” 马祖挥手摇头说:“我看你根本不会射箭。”石巩不服气,便问:“我是猎人,怎么会不懂射箭!难道和尚懂得”马祖自信地说:“当然懂!”

 

“你一箭射几只”

 

“一群!”

 

“你这家人太不慈悲了,人与动物同样都是生命,何必射它一群”马祖说:“噢你也知道慈悲啊!既然如此,你刚刚怎么不拿弓箭射自己”石巩一听,惭愧得跪下来忏悔:“若要射自己,我实在下不了手!”马祖点点头,说:“你累劫以来的无明烦恼,到今天终于烟消雾散,豁然开朗!”石巩受到马祖的感化,立刻折断弓箭,在他座下披剃出家。

 

【养心法语】

 

 

古德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不惜残杀水族鸟兽,才会导致许多冤冤相报的因缘果报佛教认为众生平等,是平等一如的,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除了不杀生以外,还提倡慈悲护生,维护一切众生的生存权。

 

对禅者而言,平等是禅,尊重是禅,没有分别对待才能参禅,懂得尊重包容才能悟禅。

 

 

 

 

超度何人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老禅师,只要村民家里有喜庆婚丧,一定会邀请他去诵经祈福。有一天,一个大财主的妻子往生了,便请了老禅师来为他的妻子诵经超度。佛事结束后,大财主问:“老禅师,今天非常感谢您特地到家里来,请问内子能得到利益吗”老禅师回答:“不仅你的妻子能得到,一切众生也能得到。”

 

大财主听了,一脸紧张地问:“那怎么行这是我为内人祈福超度的佛事,怎么能让别人得到她的利益呢”

 

老禅师说:“老先生,你有见过太阳吗”大财主说:“见过啊!”老禅师再问:“那么,太阳升起来之后,这个人会得到温暖,另外那个人也会得到温暖吗”大财主说:“当然会啊!”老禅师继续说:“这就对了!好比太阳升起来,不只照射到一人而已,太阳的光明也可以照射到别人,所以你的妻子也没有少什么啊何必只有让你的妻子晒到太阳,而别人不能得到温暖呢”

 

这个大财主还是不懂,仍然坚持说:“禅师,总之,我做的功德,我只要给我的妻子,我不希望把她的功德分给别人,拜托您了。”

老禅师说:“那你把太阳带回到你家好了!”

 

【养心法语】

 

人世间,大家都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假如没有农夫种田,我哪里有饭吃假如没有工人织布,我哪里有衣服穿没有百货各业,我哪里能得到日用所需呢

 

没有别人,我们就不能生存,何必怕别人得到利益呢别人得到利益,与我也有关系啊!所以,见到人有,感同身受,才能同登彼岸喔!

 

 

 

 

放下什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座前,两手拿着两个花瓶,想献给佛陀,并请佛陀开示佛法。

 

佛陀见到黑指婆罗门就说:“放下!”黑指婆罗门一听,以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所以立刻将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来。佛陀又说:“放下!”黑指婆罗门于是将右手的花瓶也放下来。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非常疑惑地问:“我已经把两手的花瓶都放下来了,我现在两手空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放下了,请问佛陀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就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将根尘识都放下时,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分别,甚至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时才了解佛陀叫他放下的道理。

 

【养心法语】

 

 

说到“放下”,这是非常不容做到的。我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无论有了什么,我们就对什么放不下。我们在世间生活得很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

 

我们需要放下的,岂止是手上的花瓶肩上的重担,心上的压力,是非、人我、荣辱、有无、得失,都将我们紧紧地缠绕住。假如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像佛陀指示的“放下”,那么,走向幸福解脱之道,是有希望达成的。禅的宗旨,也就是要我们对一切都能提得起放得下。

 

 

 

 

百味具足

 

 

 

云岩昙晟禅师初参药山惟俨禅师时,惟俨禅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从百丈怀海禅师那里来。”“百丈怀海禅师有何言句开示”惟俨禅师问。“平常都说‘我有一句,百味具足’。”

 

惟俨:“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你讲的百味具足是什么”云岩禅师无言以对。惟俨禅师接着说:“我亦有一句,怎奈目前生死何”云岩昙晟答:“目前无生死。”惟俨禅师再问:“你在百丈禅师处有多久”云岩禅师答:“二十年。” 惟俨禅师回答道:“二十年在百丈处,俗气仍未去除。”

 

有一天,惟俨禅师又问云岩昙晟:“百丈禅师除一句百味外,还说些什么佛法”

 

云岩昙晟回答:“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

 

惟俨禅师喜形于色地说:“三千里外,且喜无交涉。”接着再问:“除了这些以外,还说些什么法”

 

云岩昙晟就说:“百丈怀海禅师有时上堂待大众立定之后,用拄杖将大众赶走,然后又召大众回来。大众回来之后,自己不说为什么,反而问大众:‘是什么’”

 

惟俨禅师听了就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跟我说呢从你的口里,我到现在才见到我们的怀海师兄。” 云岩禅师也因此于言下省悟。

 

【养心法语】

 

禅是说或不说百丈怀海禅师在大家集合立定后,叫大家去去去,意思是禅不好说;又叫大家来来来,是因为禅也不得不说。所谓的禅在说与不说之间,就看你怎样去体会。我们认识一个人,有时必须经过许多年月,费些周折。二十年不长,三千里不远,直到说无可说,才认识百丈怀海,这就是所谓“一句百味”了。

 

 

 

 

养深积厚

 

 

 

五祖弘忍大师曾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做为传法的依据。他看到惠能的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里明白惠能是个堪传大法之人,因担心他招人嫉妒,被人加害,只是说“此偈犹未见性”。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磨坊问惠能:“米熟了吗”惠能回答:“早就熟了,只是欠人筛过。”五祖听了,用锡杖在捣米的舂碓上敲了三下,随即离去。

 

惠能会意,便在半夜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丈室。

 

五祖告诉惠能:“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即是为随顺众生的根器,教示不同的佛法,因此有不同的法门。不论何种法门,都是无上微妙的佛法。佛陀将正法付嘱大迦叶尊者,之后辗转传授了二十八代,到达摩祖师时传来东土,授予二祖慧可,二祖传僧璨,三祖僧璨传道信,四祖道信传至于我,今我将传法予你。”

 

然后,五祖为惠能讲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然大悟。五祖将法门衣钵交付惠能,授其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并嘱其尽速远离,先行韬光养晦,养深积厚,以待机缘。直至十五年后,惠能大师才出世弘法,展开日后曹溪一花开五叶的璀璨禅宗史。

 

【养心法语】

 

六祖惠能大师虽然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印可,然而为了避开争夺衣钵的人,他隐迹在猎人队里十五年,吃肉边菜,并随缘说法,直至因缘成熟方才出世弘扬大法。反观今人不耐于养深积厚,厚植弘法的福德因缘,一味急求速成,唯恐他人不知,令人慨叹!

 

 

 

 

艰难一忘

 

 

 

某天,赵州从谂禅师问沩山灵祐禅师:“什么是历代禅宗祖师的意图”沩山禅师不答,却叫侍者把自己的椅子拿来。

 

赵州禅师就说:“自从我成为一寺之主以来,还没有见过一位真正的禅者。” 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学僧问道:“假如你碰见真正的禅者,你会怎么样”赵州禅师答:“一把有千钧之力的弓箭,是不会为打一只水沟里的老鼠而拉弓的。”学僧又问:“什么人是诸佛的师父呢”赵州禅师回答:“南无弥陀佛。” 学僧问:“南无阿弥陀佛是谁”赵州禅师答:“是我的徒弟。” 学僧拿这话去问长庆慧棱禅师:“赵州禅师说阿弥陀佛是他的弟子,我们是肯定他呢,还是放弃他呢”长庆禅师说:“假如向两头去探索,就不明白赵州的真义。”

 

“赵州的真义究竟是什么”学僧问。长庆禅师弹出一指,可是学僧不明其意,因此继续随赵州参学。一天,赵王请赵州禅师说法,赵州登上说法的宝座后,却开始诵经。

 

学僧就在一旁提醒:“人家是请老师说法,不是请老师来诵经的。” 赵州禅师反问:“难道佛门弟子不可以诵经吗”又有一次,大家都在诵经,赵州禅师却端坐不动,也不诵经。学僧问禅师:“为什么不诵经”赵州禅师回答:“幸亏你对我说诵经,否则我几乎都忘记了。”

 

【养心法语】

 

在禅门古德中,赵州是一位非常风趣的人物。他敢说自己是阿弥陀佛的老师;你请他说法,他诵经;你在诵经,他却沉默禅思。他不是行事随便,爱唱反调,禅者要超越对待,超越形象,做到一个“忘”字,忘你、忘我、忘情、忘境、忘是、忘非、忘有、忘无,自古艰难在一“忘”。禅,忘了一切,就拥有了一切。

 

 

 

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佛教知识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禅宗公案,星云大师,禅宗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看不懂禅宗公案?快戳这里,星云大师教你如何读懂禅宗公案发布于2021-05-08 09: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