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看《师地论》卷一《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本地就是真如本体,唯识把整个心体分成八个部分表达,所以叫做八识。其实是讲一个心体,所以叫本地分中的意地。分,就是这一部分。为何说“第二”前面五识是第一个范围,意识是属第二个范围。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五识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识,与心地相应。

“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这中间有五个现象应该知

“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唯识学科学的,我们要把它作为自己求证用功之用。

“云何意自性”唯识经常用“自性”两字。至於我们常看到的“无自性”,是说没有独自永恒存在的性质。一般人看到无自性,就以为唯识是反对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错了,因为中国文字辞汇不够,这个性是性质、性能的性,不是明心见性的性。所以,云何意自性的“自性”,是指意的本身的性质。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第六意识自己的性能如何。弥勒菩萨说:“心、意、识”三样,严格讲起来,这三者都属於意识作用,就是意识自己的性能、性质。

什麽叫“心”呢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比如一个母亲生下十个子女,每人个性、思想、脾气、健康各不相同。遗传增上缘是因素之一,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种子带来的。如有人天生特别聪明,是前生这一部分的种性重,一切种子都跟随着在轮回中,始终不断,互相关联,这个功能在唯识中叫心的作用。

“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还是讲心的作用,第一句,这个功能所依止的,跟着发挥了作用。所以有些人天生爱读书,有些人不爱,硬逼也没用,因为他的种性不向这里发展。有人说过:“书到今生读已迟”有点道理。不过这一生还是应该读书,留给来生用,带点种性来。心的体用能够执受,永远抓住这个功能。异熟就是果报,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为什麽我变成了我,他变成了他,各人种性不同,因果轮回叫异熟。

我们推开弥勒菩萨的话不论,只说什麽叫心这里所谓的心,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每人不同,这个就是心,应该归到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用。

什麽是“意”呢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这个属於意,意是心意识。祖师说参话头时,离心意识参,参出来的才是般若的道理。所谓意识状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所构成习惯性的现象,意识形态可构成职业病,做官做惯的人动辄打官腔,他的意识已构成了心理行为。又比如的人动不动就弥陀佛,这也是意识形态构成的习惯性。

这里讲恒行,心理行为经常有依止性,就是意识的作用。六识身就是前五识起意识分别,它无间灭,像流水一样。

什麽叫“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任何事一到你面前,不须用心判别,你就很清楚知道了,这是识的作用,弥勒菩萨分析得非常精详。当我们一打坐,腿刚盘起来的一刹那,心念很清净,不久就不安祥了,在自己里头做起功夫来,这个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是阿赖耶识种性的功能,要认清楚。

什麽是意的作用呢觉得妄念清净了,晓得那一念清净的那一点作用,就是意的作用,它是无间灭的,一个个波浪很密切的接上来,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做不到能断金刚般若。此时我们的识在哪里呢腿一盘,一刹那间很清净,心的作用来了,心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境界,会认可这个境界,去设法保持着。心和意都来了,然後还有个作用,识也就在这儿;这一下很清净——这就是识。学禅不通教理,“心”、“意”、“识”分不清楚,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实际上,教理通了以後就知道,静坐得再好,也还是在意识状态。这三点要认清楚,佛经里头宝贝实在太多了。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我们讲话,我们的身体作用,就是这股气的作用。这股气是根据道家的说法讲的,以佛家来说叫“业风”。这是业力所生,是四大风力的关系,所以身业、语业就是这个风。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徵候,这是无法自欺的。

 

摘录自《如何修证佛法
 

“唯既不遮,不离识法。”他说唯识这个唯,“遮”就是否定,否定了一切的理论、否定了一切法,而建立了这个“唯”,只有这个。“不离识法”,这个是什么就是心意识这个识,叫做识。识也是个名称啊!所以讲到这里我们研究了唯识那么久,我常常有一个感想:佛法讲了半天,什么心、意、识啊,性、道、真如啊,说了半天,所以禅宗是很高明!一切都拿掉了,没有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很高明,的确很高明。但是高明归高明,禅宗是接引上上智的人,普通智慧不行。多生累劫修持到这里,一指就破、就悟,这是禅宗的道理。虽然它很高明,普通人学禅哪,越学越糟糕了,非狂即魔。所以六祖也说、五祖也讲,禅宗是接引上上根的人。那么,普通的教理之重要,这个教理讲唯心、唯识、明心见性,讲了半天是个什么东西始终搞不清楚。譬如心意识,唯识宗所讲的三样很重要,这个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这里作一个了解。现在的青年同学们,拿现在的文化做一个了解,对自己也许有帮助。你不妨借重物理,借重物理的世界作一个了解,物理世界佛也常引用。我们心性的自体像大海水,大海底层没有波浪哦,只有“等流”这个流。大海的中层上面、深海的上面也没有太多的浪,稍稍在动。这当然不是普通……你们不学了海洋学不懂,这个要深深地进入科学的范围去实在研究,我想不久的将来,在外国美国的电视上会可以看到,电视可以照海底的这个情形照出来。这个上面、表层才有波浪,波浪上面当然有浪花。假定把这个海,所以佛经经常用海,观世音菩萨也站在海里头:苦海、什么海,很有道理。你拿这个……我们的真的心性这一层——心之体不动的,心不动;意等于那个海上起的浪;识——浪上面的波。所以我们看到的海面只看到波,层波叠浪。真正的海是不是波浪呢不是波浪,波浪是它的外相。所以就是说,“变似外境”而已。我们看到的海,只看到海面第一层、层面上的波浪当成是海。等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心意识,我们为什么叫唯识我们一切生命的现象同我们心能变所起的所变的那一层波浪的现象,这个识、识变骗走了。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那么你在这个地方打坐用功都看清楚啊,差不多了。譬如你们坐起来有些人有进步还看到光明啊什么……哎,这还是波浪,识在作用。你把分别意念再一空掉的话,不被这个前五识、第六意识骗了,这个境界就空掉了,就更扩大了,等于走到深海的中层去了。那么那个境界再晓得彻底地空,可以见自性。就是这个道理。这叫做不晓得是苦口婆心啊,还是甜口甜心告诉你的!

再,你可以拿植物来比。心譬如这个植物的根,一棵树的根;这个意呢,第六意识等于这个根起来的这个树干。这棵树这个花的话(所以你看释迦拈花,很有道理,整个这个花朵),这个识就是开的花朵。我们看花的时候啊,一眼就被花朵骗住了。红的是花、绿的是叶,花花叶叶,都是识的作用;它后面的分别作用是这个枝干。这个枝干依赖什么呢第八阿赖耶识,它的根根。这个花朵的“能”就是它那个根。根,既无花也无朵,也无青枝、也无绿叶、也无红花。所以我们这个身体、生命、乃至身体上,眼耳鼻舌身是花朵,我们整个的身体不过是一朵花而已。能够使这个花朵开的,是意的作用、心意、这个心念,就是分别、虚妄分别心;根根呢同虚空合一的,三千大千世界同体的。你从这里去体会,慢慢去观察,也许你们用功啊、学佛啊有点像样了,修道啊可以了。不要在身体上玩来玩去,那不过前五识一个位置而已——身识上搞,搞个什么呢白居的诗也告诉你,虽然是诗人的话——禅宗:“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白居易当然他是学佛的了,白居易是唐朝的诗人,他也是学佛很虔诚的,而且最后是学净土了,老老实实修行,学净土了。“饱暖饥寒何足道”,这个人生得意、失败,饱暖饥寒何足道啊!“此身长短是虚空。”所以你在身体上(搞),你就是修到活个几百年、一万年也是完掉了,这个几十斤肉,不要在这个上面玩。这是唯识身,是身识的一部分而已。“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

必须要记得啊!这个光在笔记上一做,这个老年朋友我很赞成做笔记,青年的也靠笔记有什么用啊那我怎么不靠笔记啊我从小读书到现在,我还没有一本笔记啊!做笔记好讨厌哪!我也搞过,结果搬来搬去都是笔记,我记得没有没有记得。说我要去翻那个笔记,那何必呢读个什么书呢不是多一层烦恼!讲一句不好听的话——不讲了,我讲出的话出来没有好话!(一笑)这个不是多一层麻烦的事情!训练自己的智慧,你要晓得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有个好处啊!现在走了你可以得宿命通,前生事情都会知道。不然你这个脑子不用记忆的话,所以你宿命通发不出来。宿命通就是回忆过来的,回忆力非常强,所以苏东坡有一句话:人生读书啊----我是的确相信哦,学问不是这一生得到的,“书到今生读已迟”啊,有许多书确是没有读过的,一想、一定,噢!就呈现出来了:原来前生读过的,就会记起来了。这就是宿命的道理,宿命通。“书到今生读已迟”。但是你们同学们就讲:“所以了,老师我不需要读了,我前生没有读好嘛!”那不是来生更差你这一生好好读,来生还好一点。有一个同学就向我调皮过:“因此嘛老师,你不要怪我们。我们前生没有读好,所以今生笨一点你不要骂了嘛!”那今生呢“哎,我将来来生你碰到我会好一点嘛!”有个同学跟我俩这样调皮,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笑)

刚才讲到唯识这个“唯”字的道理。刚才这些话要注意哦!我一讲过去了我就丢掉了,你们拿得走拿不走是你们的事。

 

摘录自南师《唯识与中观》录音稿
注:上文为摘录,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断章取义,以南师原书或录音为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那个境界再晓得彻底地空,可以见自性发布于2021-05-08 21: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