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疏钞·教起所因十义》略讲

法师


10
若有较强的正知力,则正念


如果无论如何观修,始终都难生感动心,则还是要多看法本,把法义方面粗大的疑惑遣除了(若对观修的所缘不明白、不相信,那是不可以的。),这样上座观修,所缘境就容易护持,观修也不费力。这样坚持观修下去,不用作费力思维,就会有觉受的。比如,你修暇满难得,观修到只要在白天醒觉位(睡眠中能保持那更好),“我一定要好好利用仅此一回的这个人身如意宝,三门唯务于法。”这个正念,不用思维造作就奔涌而出时,这证明观修得力了。


说得形像点,你正做一件事,但你一放下这件事的时候,座上观修的力量自然能起作用,一点都不需要提念头,更别说刻意作观了。如果正知力很强,正念一直现前,你就保持这个正念就够了;如果正念时断时续,这说明正知力弱,就再把正念提起来,重新思维。当觉受又出现时,则不用思维,正念仍能现前时,保持它就好了。

在观察修、安住修的过程中,正知大多是不能缺的。(以九住心来说,第六住息住心时正知力圆满后,观修的所缘境是绝少忘失的。)只不过观察修比较造作,经常乃至时时需要正知力作守卫,而安住修是观察修的一个暂时的结果,这时已经远离了粗大的昏掉,正知力强或非常强,则用不着那么吃力地提正念。比如,你座上观修得很好,那么不用正知督促,座下一直都有可能保持正念。


注意,刚刚前面几分钟说的这段话中的正念,有偏重在安住修的这种见解上讲,或说高点,是一种不须造作的定解,一种觉受。按宗喀巴大师所言,观察修、安住修都有一个护持的所缘境(于此,大德间有辩论),也就是《广论》中提到的所缘行相、善所缘境,就一般来说,未证见,安住法性,也只是个见解(觉受),能所未泯,肯定有个对境,这都属正念的范畴。(正念与正知的内容,可以参考《念法门与正念正知》。)


当然,以上是针对没有接触过道次第的人作了一点简单介绍。最好是能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等,并按法本观修,或者依高僧大德作的实修引导来观修。


2正讲论文


生死凡夫起欣厌心,这里莲池大师给我们指出净土修法的特点,这是净土法门殊胜的方便善巧。具缚凡夫,烦恼充满,根机陋劣,马上修高的无相法门,比如你现在跟他讲,非垢非净,无取无舍,无欣无厌,他很可能会走入歧途,或者一下子不容易相应,所以应该给他讲有取舍(舍此——厌离此方,取彼——欣求彼土)的法门。


凡夫众生无量劫以来在轮回当中“沉迷自性,甘受轮回”,他心甘情愿在轮回当中,不知道出离,也不想出离。他以为轮回就是最好的地方,起贪恋心不愿出离;他不知道还有更殊胜的,做梦也梦不到的这样一个国度——西方极乐世界。他不知道这个世间的可怕,当然也不可能往生。所以佛陀把世间痛苦充满的真相告诉他,并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他,让他起欣厌心,这就是“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激之于此土生厌离、扬之于彼土生欣求,这样非常直接地使他往生而出轮回。这就点出净土法门的修法就是起欣厌心,是这样一种极殊胜的方便善巧。

众生不悟本有真心,贪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从来没有回光返照,去发出离心,去希求佛菩萨的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二位导师就联手起来教导我们。一个让我们了知这个娑婆世界痛苦的本质,对三有可爱起厌离,发出离心,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慈悲;而阿弥陀佛呢,他成就了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庄严,不可思议的佛菩萨的境界,没有轮回当中一切的痛苦,他在极乐世界等着我们,等我们发愿往生,这是阿弥陀佛何等的慈悲!


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净土三经一论》(《净土五经》中的前三经与《往生论》)主要是让我们起欣求心。《无量寿经》也有专门介绍世间的痛苦、可怕,让我们起厌离心的内容,但主要还是介绍净土庄严让我们起欣求心。


佛陀“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爰”,“于是”义。佛陀开示苦乐二土之后,于是就开折摄二门。折,就是折服我们对轮回五欲的贪爱心,而生出离心,跟下面“激之扬之”的“激”对应;摄,就是被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二十九种依正庄严所摄受,生欣求心,跟“扬”对应。


极乐世界功德庄严超越十方世界,而且我们想去就能去,一得往生,就永出轮回。两土导师,让众生明白此处痛苦充满,彼土功德庄严,而令众生舍此取彼,这就好像一个是母亲,一个是父亲,母亲以慈悲心来摄受,父亲用威猛法来降服。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像父亲一样,阿弥陀佛就像母亲一样,一个用折门,一个用摄门。释迦牟尼佛用折门,告诉众生三有轮回的可怕,令起厌离心;阿弥陀佛用摄门,以极乐世界庄严来摄受众生,令发欣求心。这样欣厌具足,自然就会念佛往生。这是非常善巧殊胜的一种修法。

“激之扬之,俾欣俾厌。”激是激励的意思,扬是鼓扬的意思。激励我们,鞭策我们,要我们时时想到死亡无常、轮回痛苦,这些下士道厌离心的修法都可以算在折门里面。净土宗经常讲欣厌具足,其中的厌离心就是折门,和“激之”对应。“摄”,阿弥陀佛鼓扬净土的功德,以极乐来摄受,令生羡慕心、希求心、想往生的心。欣求心就是摄门,和“扬之”对应。“俾欣俾厌”。“俾”就是“使”,使他、令他的意思。使欣、使厌,让我们欣求极乐,厌离娑婆。


“胜心既发,净业斯成。”“胜心”,就是欣厌心,欣求(极乐)、厌离(轮回)心同时发出来,就称为胜心。真切的欣厌心生起,自然“净业斯成”。欣厌具足,就会发自内心非常虔诚地以信愿摄持去念佛,自然而然念佛就相应了,念佛相应当然净业也就任运自成,修净土不可能不成功的。必然往生!


极乐净土&净土宗&净土法门&净土五经一论&一方净土&梵天净土&佛教净土宗&净土宗祖师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疏钞十义》略讲(十一)发布于2023-12-05 21:02: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