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菩萨造


讲“造”,是创造的意思,旧有叫做“述”,新创叫做 “造”。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真空的理,而对破外道、二乘、权人之执,故造此论。


“菩萨”,即菩提萨埵之简称,上求大觉、下化有情的意思。


“龙树”,是论主之别号,生在灭后七百年间,广创大乘论,以弘扬“缘起性空”之大乘经,如大智度论中观论等他就是造百论的提婆菩萨之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是“”义,将印度文字语言,而易成中国 文字语言,以便受持读诵。


“鸠摩罗”,是父名,此翻为“童”:“什”是母名,此翻为“寿”,合称“童寿”;以父母为名,印度人之风俗;亦以谓童年而有寿者之德,少年老成之谓。


“法师”,一是自己奉法为师,二是弘法化世为人之师;亦可谓上弘佛法,下为人师的意义。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童寿法师,他通达三藏之法,故名“三藏法师”。


“姚秦”,是朝代,简别不是赢秦,也不是苻秦。(姚苌弑苻坚称帝,故又称后秦。)


鸠摩罗什法师,苻坚命吕光将军伐龟兹,而请法师入关;然苻坚被姚苌所弑,吕光占据关外,法师亦未入关。后姚苌之子姚兴,又伐吕光之子,才迎法师入关,住西京(西安)逍遥园,广译经论。故罗什法师对中国佛学宏化,实有莫大因缘。详见高僧传所载。


说曰:今当略解摩诃衍义。

问曰:解摩诃衍者,有何义利?

答曰:摩诃衍者,是十方三世诸佛甚深法藏,为大功德利根者说。末世众生薄福钝根,虽寻经文不能通达。我憨此等,欲令开悟;又欲光阐如来无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诃衍义。


龙树菩萨说,我现今要略略解释“大乘”的义 

理。自己先来问起,你要解释“大乘”有什么利益呢?自问自答地说,因为“大乘”的道理,是十方三世诸佛甚深的“法藏”,而为一类有大福德、有大智慧、功德利根的人来说的。


至于佛灭度了五百年以后的末世众生,他们的福德既很浅薄,根机又是迟钝,虽然欢喜去研究佛经,还是不能通达明了!我因为怜悠这一班福薄根钝的人,想要令他们开悟;同时,也是要光大阐扬如来无上的大法,所以来略略解释一下“大乘”的义理。


问曰:摩诃衍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直是佛语尚不可尽况复解释演散其义?

答曰:以是义故,我初言略解。


讲这里先来假设一个问答。意思就是说,“大乘”的道理,是没有限量和没有边际的,是不可以说出它的数目来的!就是用佛圆满的智慧也是说不了,何况我们呢?再就佛简直地说,已经是很多,何况系再来把他解释--将一义来演散多义,岂不是更多了吗?


答的意思,正是因为佛说得太深,我来浅浅地解释一下;同时,也就是因为“大乘”的道理太深太广,所以我前面说是略解。就是这个意思。


问曰:何故名为摩诃衍?

答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


这里问答的是“大乘”的意义是什么?束为三 

种:一是胜,二是大,三是多。开为七种:一是因为“大乘”的教、理、行、果,都在阿罗汉缘觉以上,所以叫做“大乘”。二是因为最大的功德和智慧,莫过于诸佛;如果想达到诸佛的境界,就要学这“大乘”教理,所以叫做“大”。三是因为一切诸佛大人,他们都是学这个“大乘”,所以才叫做“大”。四是因为能够修学这“大乘”的教理,就能够灭除九界众生的“苦”,得到诸佛的“乐”,所以叫做“大”五是因为许多大菩萨,例如观音、势至、妙祥、慈氏,这许多大士,他们都是修学这“大乘”,所以叫做“大”。诸佛是“果人”,菩萨是“因人”,合起来就是诸佛菩萨功德殊胜。这是以“胜”的意义来解释“摩诃衍”。六是因为唯有这“大乘”的教理,才能够穷尽一切“法相”“法性”的边底。这是以“大”的意义来解释“摩诃衍”。七是因为在摩诃般若经里面,释迦佛自己说,这“摩诃衍”里面的义理,是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这是以“多”的意义来解释“摩诃衍”。因为有了上面种种的因缘--大、多、胜,所以叫做“摩诃衍”--“大乘”。


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若能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波罗蜜,无所障碍,是故我今但解释空。解释空者,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


讲上面讲了“大乘”有七种义理,然而究竟这“大乘”是什么东西?那就是佛平常所说的这一个“空”字。不过这个“空”是“大乘”里面一部分的深义,同时还要知道:这“空”,不是虚空的“空”,也不是空无的“空”,更不是断灭的“空”;乃是用般若的慧眼,去观照一切法,本性就是“空”;并不是把物破坏了之后才叫做“空”,乃是当体即“空”,也就是心经上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空”。


要真正把这“空”的道理,彻底地明了,那必须把这部“论”-“十二门”的说法,通统了解之后,自然就会通达这“空”的意义;“空”的意义如果真是通达了,那也就是通达了“大乘”。


试问通达了“空”的“大乘”有什么利益?那就具足了“六波罗蜜”。这原因就是:如果真是空了“悭贪”的妄念一定肯“布施”;空了“毁犯”的妄念,一定会“持戒”;空了“瞋恚”的妄念,一定会“忍辱”;空了“懈怠”的妄念,一定会“精进”;空了“散乱”的妄念,一定会“定”;空了“愚痴”的妄念,一定会修学“般若”。因为这悭贪等六蔽,都是从妄念而有,“本性”中只有无量无边的“善法”,所以只要通达了“大乘”的“空”义“六波罗蜜”是无所障碍的。


所以龙树菩萨只要造论解释这“空”的真义,就可以从“解”起“行”而圆成佛果。现在因为要解释这“空”的意义,所以应当分做“十二门”来解释,才能够令一般人悟入这“大乘”的“空”义。

准提法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十二门论讲话》—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发布于2023-03-15 14:04: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