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

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梦

石头记-红楼梦之十三                                            

                一言以定

 

  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句成语源自《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句话是《西厢记》的主题,也是《西厢记》里的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真诚呼唤。

  前文说曹雪芹的生卒年有疑问、生平事迹寥寥无几。元代伟大的剧作家王实甫的生卒年、生平事迹不是有无疑问的事,是一概无考。但他和曹雪芹一样,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曹雪芹留下的是小说《石头记》,王实甫留下的是戏剧《西厢记》。

《西厢记》对曹雪芹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巨大的,他通过黛玉的口赞叹《西厢记》:“词藻警人,余满口。”在《石头记》里,作者不但数次引用《西厢记》里优美典雅、朗朗上口的语句于故事情节之中,而且借鉴了剧中张生和崔莺莺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反对凭借金钱或门第的买卖婚姻、向往真挚爱情、争取婚姻自主的情节。曹雪芹甚至对那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了创新和发挥,一改张生和崔莺莺在剧本中的大团圆结局,让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充满了悲剧色彩,使故事情节更加起伏跌宕、动人心魄。

在《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多亏婢女红娘的穿针引线,“红娘”因而成为婚姻介绍人的代名词,而宝玉、黛玉的爱情,正是《西厢记》撩起的绵绵情丝。

一天,宝玉慵懒无聊,走出怡红院,逗逗鸟,看看鱼,信步来到了潇湘馆。早先来过不知多少遍了,病了三十多天,再看潇湘馆,感觉不一样了:粉墙环护,数百根翠竹遮映着几间小房舍,石子甬路,曲折游廊,一股小溪绕阶盘竹而去,可谓:“凤尾森森,吟细细”。

宝玉来到黛玉窗前,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西厢记》中句子)。宝玉心内一痒,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星眼微饧,香腮带赤。宝玉魂荡漾,进得屋内。紫鹃前来倒,宝玉竟脱口而出:“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西厢记》中词句

坏了,黛玉撂下脸来,又哭了。

那个年代有一个怪现象,《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在大众舞台、在家庭剧场都可以公开演出,丫鬟、小姐和家人可以一起观看,但此类书籍却被看做淫词艳曲,严禁传阅。

那宝玉、黛玉看的《西厢记》是哪儿来的?

原来,宝玉自从进了大观园后,每日和姊妹丫头们一处,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拆字猜枚,十分快乐,心满意足。忽一日,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得在园内,只在外头混。别人不知其意,宝玉的小厮茗烟却知宝玉现有的都玩腻了,想找新的兴奋点,便买来《杨贵妃外传》等传奇角本,偷偷拿进大观园。宝玉不曾看过这些书,一见就爱不释手,尤其是那本《西厢记》,更是宝玉的最爱。现在,宝玉拿《西厢记》中的词句来取笑黛玉和丫头紫鹃,黛玉感觉受到了侮辱,不理宝玉。

其实,自从和宝玉在桃花树下看过《西厢记》剧本,听了小戏子们演唱《牡丹亭》曲子后,黛玉的心就有些躁动不安。她希望找个知己,而在贾府里面,唯有宝玉、也只有宝玉配作自己的知己,但她又为自己的处境深深忧虑,时时伤感: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终是客情。黛玉每每抱膝倚栏,自叹自泣,彻夜难眠。

这一日,四月二十六日,正赶上芒种节,作者创造了一个节日,“饯花会”:“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第二十七回)众姊妹在园中为各种花儿送行。黛玉还在生宝玉的气,躲着他。宝玉见满地的落花,便兜起来,过树穿花,登山渡水,向黛玉曾经葬花的地方走去。转过山坡忽听有呜咽之声: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因春退感花,因感花而悲伤。

《葬花吟》如泣如诉,声声悲,字字泪,诉说着黛玉在生与死、爱与恨面前的焦虑不安。一腔痴情的宝玉对林妹妹的苦楚感同身受,推及到众女儿,心碎肠断,痛哭流涕,身倾花撒。

批书人说:“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和曹雪芹同时代有个叫富察明义的人,他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是目前所知最早提到《红楼梦》的资料。其中的一首说: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富察明义是说:《葬花吟》似谶成真,众女儿陆续进了花冢。如果有返魂香,黛玉的顽疾可以治愈,宝玉、黛玉的姻缘可以延续。

哎!宝玉、黛玉的姻缘是有红丝线的呀!在哪儿呢?

在《西厢记》的词句中,也在贾府众人的话语里。

第二十五回,被贾环烫伤后,宝玉在怡红院养伤,众姊妹纷纷前来看望。闲谈中,凤姐问黛玉前儿送的茶好不好吃。黛玉说,好吃。凤姐打趣地说:“你即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不仅古代、即便现代,在一些地方,茶在整个婚礼过程中都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订婚称为“受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把结婚称为“吃茶”。沈阳的婚礼现场也有吃茶、改口(正式称对方的父母为爸妈)、送红包的环节。

凤姐说,吃了茶就应该做媳妇的话,也就是批书人所说的:“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第二十五回)

可事情往往是枝节频生。

一短时期以来,薛姨妈对人放口风:“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在贾府之内,“有玉的”、可与宝钗婚配的男子只有贾宝玉一个,薛姨妈这话显然是有所指。

端午节快到了,贾妃给贾府颁赐节礼,宝玉和宝钗的一样多,黛玉的次一等。众人疑窦顿生,娘娘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旨意”?

这时,偏偏又有人给宝玉提亲了。

五月初一,贾元春让贾府到清虚观打平安醮。清虚观里的张道士贾母说要给宝玉介绍一门亲事。宝玉回到家就恼了,他不是对贾母,是对张道士,埋怨张道士不该提这事,声言再也不见张老道了,明天也不去清虚观了。自己生气不算,宝玉还迁怒黛玉不理解他,拿黛玉当出气筒。黛玉那受得了这个,和他拌嘴,拿话激他:“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

宝玉天生的痴病,从小和黛玉耳鬓厮磨,性情相投,看了邪书,感到周围女儿都不如黛玉。现在大了,有意于黛玉,可不好出口,每每喜怒无常,试探黛玉。黛玉知道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可现在有了“金玉之论”,令她感到疑惑,便时时提起此事,试探宝玉。俩个人都有求近之心,恨不得为对方去死,但说不到一起,反像疏远了。宝玉气得没法,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说:“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林黛玉哭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吧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宝玉怪通灵宝玉不能帮自己想出好办法,向妹妹表白自己的心。黛玉却肯替通灵宝玉出头受过,为惜其石而落泪。批书人指出:“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

贾母见他俩闹得不可开交,哭着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宝玉、黛玉闻听此言,似有所悟,反复咀嚼,潸然泪下。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似乎在期待什么。

贾琏的小厮兴儿,曾经对尤氏姐妹说起宝玉的婚事:“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六十六回)

答案有了。

宝玉、黛玉期待着贾母发话,期待着“一言以定”。

但是,贾母的话,真的那么管用吗?




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言以定发布于2023-11-14 19:5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