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红楼梦研究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会刊《红学研究》杂志的发行更是如此。《红学研究》已走过七八个年头,她因诸多名家们的真知卓见而异彩纷呈因其异彩纷而必将大有进步,因其进步而渐生宣扬红楼文化的博大之精气,因其气魄升华而使之为文化的繁荣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简而言之,便是我杜撰的研红三境界:

 

将脱之稚气未竟之魄气可待之清气

 

《红楼梦》之所以非同凡响,不仅在于它的独创性、开拓性,发人未发之言,述人未述之说,其鲜活灵动艺术语言、立体多维的叙述视角和巧夺天工的谋篇结构,顺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如同《红楼梦》一样,任何一个传播媒介或者人士所有的权威,都不是谁的随意恩赐和凭空命名,有一个形成过程,一个发现阐释、接受、和演进的过程。《红学研究》杂志虽已历经七八年,但稚气未脱,若要走向成熟,定然少不了像张庆善、二月河、孙伟科、刘永良、朱永奎等大家们指导引路。无论是大家们的演讲也好,探究论述也罢,无不世人传递着红学正能量。有诸位红学家的导引,邓州《红学研究》逐步让世人接受、发现,逐步脱离草莽之风,向成熟迈进。


 

此谓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红梦待兴,山阔水长。比如第九期,最大的亮点在于增设了名人与红楼梦”栏目,此栏目由董志新主编发起,着实为红刊注入了一股活水,主编的陈毅与红楼梦”一文不得不说是非常吸睛的,从来只知毛主席爱读《红楼梦》,此时才知陈毅亦是中国难得之儒将;中国《文艺报》熊元义先生所撰关于姚雪垠“不能为红学而红学”之文亦颇精彩,因为姚雪垠是邓州人,此文既宣扬了文化邓州,又让世人知晓又一位品红论红的名家,说到底仍归功于伟大名著《红楼梦》的无穷魅力。除了栏目创新,新进的外地红学爱好者也不得不提,比如辽阳红学会理事李生占先生安徽的余荣才等,他们都已研红多年,也都出版了自己的红学专著。红刊的持续发展当然少不了我们的老朋友的支持,他们每期都为我们提供稿件,我们非常感动,感动之余又欣喜:大家都在为红楼文化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高端的红学研究令人望而兴叹、仰之生敬,草根们对《红楼梦》的痴迷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红楼梦》能够扎根基层,与我等下里巴人共同舞梦,那可以说是文化复兴路上的星星之火。比如我市红学会员60岁农民陈同刚,他将王熙凤的管理应用在耕种复收,持家兴业上,这就为红楼梦文化创造力的延续作了一点启发红学会员姚玉道已89岁,仍积极投稿,这让我们十分佩服和欣慰。有诸多红学爱好者的倾情参与,又有邓州丰厚的文化积淀,相信研红路途中,日积月累下集聚力量,彰显我们宣扬红楼文化的精,拥有那份“可以燎原”的魄气


 

此谓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哲学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要义》中说: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红楼梦》虽是小说之属,但它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中华文化的复兴的标志之一便可视作红楼梦文化力量的最大化,所以拥有《红楼梦》拥有曹雪芹的中国应该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让颇具‘人生真味’的《红楼梦》造福文化,文化造福人类,让世人知道精雅文化的魅力不在于它能怎样的轰轰烈烈,而在于能让人在烦闷迷茫之时寻找到人性的本真,让人觉得精神上的美学感受胜过一切浮华。

 

此谓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综上,让我们为红楼文化、为所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努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有一日,随着文化的复兴,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强国梦也终将实现!

 

2014年写于晋国故里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三气”贯“红”发布于2021-06-01 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