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占,中国红学会会员,辽阳市红学会理事,高级工程师,读过《红楼梦》约百遍。 


   《红楼梦》是一本耐读的书,如果细细的读下去,会使你的心灵生命发生沉淀。这本百万言的大书,我们只要对第33回认真读一下,就会体验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的奇韵味。

   《红楼梦》第33回的回目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从回目中显示出一个“打”字。书中写打谁?只要你阅读过全回内容后就会知父亲儿子,也就是贾政宝玉。这次贾政打儿子,可不是一般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玩一下雷声大雨点般地吓唬一下罢了,而是要将儿子活活打死。现代年轻读者不会相信世上有这样的父亲的,有人说一定不是亲生的父亲;有人说,将儿子往死里打,不是杀人犯法吗!那贾政哪来这么大的怒气!实际上贾政也是疼爱儿子的,正因为荣国府中存在诸多的矛盾,由于出现几条导火线的激化,使贾政下狠心想打死亲生儿子贾宝玉。


     荣国府中的矛盾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矛盾是贾政与贾母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贾政一心想让宝玉读好书,将来走仕途经济之路,炫耀门庭;而贾母出于对孙子宝玉的溺爱,不让宝玉用功读书,怕累坏身体,这就使宝玉荒废了时光及学业

第二个矛盾是贾政与夫人之间的矛盾。王夫人也溺爱宝玉,对宝玉的教育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贾政恨铁不成钢的想法,王夫人不能全面理解,这样宝玉在众少女堆中玩耍,也荒废了最好的时光及本应学好的学业。

第三个矛盾是嫡庶之间的矛盾斗争,具体是赵姨娘、贾环对宝玉将来接管家政大权的不满,想方设法害死宝玉。赵姨娘宁可写欠据也求马道婆用阴险妖术害死宝玉。贾环借机用热蜡烛油,想一下子烫瞎宝玉双眼,那么将来的爵位及家政大权就落到贾环的手里了。

第四个矛盾表现在贾赦、贾政兄弟之间及邢夫人、王夫人妯娌之间的矛盾。本来贾赦袭爵,又是长兄,将来的爵位及管家大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贾璉来继承,对宝玉将来接管家业是不甘心的。这样宝玉在学业上再一事无成,贾政着急上火是必然的。

贾府中还有诸多矛盾,如贾府面临的社会矛盾;荣、宁两府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促成贾政下狠心打死宝玉事件的发生,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条件促成的。首先贾政是封建社会暴力统治的代表人物,他与具有反封建叛逆性格的宝玉,处处形成尖锐的对立。从封建利益及家庭利益上讲,贾政是企图将宝玉塑造成一个维护封建利益的忠臣孝子,而宝玉从抓周之日起就显示出与其封建礼教背道而驰的叛反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的发展,离贾政的封建思想要求越来越远。这时的贾政对宝玉的预感,将来有“弑君杀父”的危险。在事件导火线作用下,激化了矛盾,贾政下狠心打死宝玉的事件终于出现了!


引起贾政狠心杀儿的导火线有这么几条,有人把它说成贾政狠心打宝玉的基本原因,笔者认为这样讲也是可以的。

第一件事是宝玉因金钏投井自杀后,宝玉的深刻内责,宝玉在痛苦心态中不能自拔。这时贾政让宝玉陪一下贾雨村说话,并且从中向贾雨村学习些仕途经济的理论,宝玉没有听父亲的吩咐而去,而且自己愁眉苦脸,“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第一件事还没有完,第二件火上浇油的事又来了!

第二件事是宝玉与蒋玉函换汗巾子并结成密友,互赠信物,使忠顺王府的长史登上荣国府大门来寻找艺名琪官的蒋玉函,贾政对忠顺王府长史登门就忌妒极深,又听忠顺长史说宝玉与蒋玉函的来往就真感到“弑君之罪”终于出现了!贾政深觉这件事关系他本人的官位与生命。尤其在这件事一开始时,宝玉说了大量谎话,使贾政胆战心惊。这一回书,从文章表面上看就是父亲教育自己的孩子,实际背面是讲人对权力的欲望。这在这样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发生了!

第三件事是贾环小动唇舌,诬告宝玉。贾政生宝玉的气时间,看见贾环带几个小厮在院子里乱跑,贾政对贾环乱跑十分生气,便问他为什么乱跑,贾环回答父亲说,因为宝玉欲强奸母婢使金钏投井,被他看见吓得才乱跑。贾政又听宝玉想强奸母亲婢女,致使婢女自杀,气就更大了。脸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后来贾政连续说了“拿宝玉”“拿大棍”“拿绳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贾政连说的“三个拿”字说明宝玉灾难难逃了。

在贾政没有动手开始怒打宝玉以前,先铺陈写出宝玉挨打的三条导火线,一方面可以使读者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出他们父子两人的矛盾的根本对立性;通过贾政“三个拿”表现贾政是一气,二气,三气的“三气”发展,贾政就轰然爆发出想打死宝玉的想法。

宝玉在挨打前,有一段关于聋婆子对话的穿插。有人认为这段描写是闲笔,实际不这样的。宝玉是知道他要挨打的,他不可能不想法子进行自救,可碰上这个聋婆子,宝玉自救的想法失败,挨打是一定的了。

从贾政、宝玉的行动上看,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恩格斯曾说过:“人物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在这回书中,书作者通过各种人不同的态度描写,成功地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思想与性格。

书中对贾政打宝玉的全过程作了详尽的描写。贾政先是喝令小厮“堵起嘴来,着实打死!”他见小厮打的不狠,就自己夺过板子“狠命”地打,致使宝玉动弹不得,这时他仍不肯罢休,又拿绳子来企图勒死宝玉。这样描写是合乎人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通过如此描写,也将贾政这个封建卫道士思想的頑固保守,性格的卑鄙可憎,面目的狰狞可怕,表现得一露无遗!

接下来是王夫人的出场,王夫人是怎么知道儿子挨打的,无非是小厮们去通报,因为聋婆子是不会传达这个消息的。王夫人在这样急迫的事情况下,为什么不去告诉贾母,单独一个人跑来呢?这是怕贾母知道此事,对贾政不利。这也符合小厮们及王夫人的心理,从当时情况看,贾政不让小厮去报信,小厮去报信是有一定风险的。但如果贾政真的打死了宝玉,这些小厮还有他们的好处吗?就是贾政不去追究他们的“木呆”,责任,王夫人、贾母能不“问罪”于他们吗!

王夫人的出场使这场父子冲突得到缓解。王夫人一把抱住宝玉痛哭,从表面看是心疼儿子宝玉被打,但从王夫人的一番话语来看,则不是那回事,王夫人不是反对丈夫打儿子,而是怕丈夫下手重了打死宝玉,她将成为无有依靠的绝户人!王夫也认为宝玉应该管教一下的,今天看见宝玉被打的样子,又产生怕绝户的想法。她真心爱的不是宝玉,而是死去的贾珠!因为贾珠是按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人,所以她手抱着宝玉,嘴里哭的确是贾珠。她说的“若有你(指贾珠)在,便死了一百个(宝玉)我也不管了”,这一句话是王夫人对宝玉被打的真实感情暴露。对王夫人这段描写,实际是对王夫人有力的讽刺。

贾母也知道宝玉被打的事,也来救援宝玉。作者用独特的笔法写出贾母出场的特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窗外颤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到贾政面前没有悲伤和求情,而是句句话是对贾政的斥责和教训。她的一举一动都表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崇高地位和无限的权力。在贾母“孝道”压力下,终于挫败了贾政的鋭气,使这场父子之间的冲突趋于平息。

由于王夫人、贾母的出场,凤姐、李纨等人也登场现身,并哭泣不止。李纨对于公公教育他儿子能说出什么话,书中只表达在王夫人提起死去的贾珠时,李纨“也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了”,这是听到丈夫的名字,才在她的心上又激起感情的浪花,这是十分贴切的,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凤姐到场也不好说什么话,一来在当时社会,父亲教育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别人无权有插嘴之地方;另外贾母、王夫人在场,那有她说话的地方。就是认为宝玉被打得过重一点,她也不敢出言去得罪贾政。但凤姐即然来了,又不能不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当她看见丫环们做事不妥时,她认为这是她表现的最好机会,于是她开口骂了丫环们一番,并教训丫环应该怎样去做,这样她不但没有得罪贾政,还讨好了贾母、王夫人,充分表现出她善于见风使舵,逢迎拍马的性格特点来。

我们有必要说一下贾母出场所表现的态度,贾母出场不是来责怪贾政教育儿子的过错,而是没有得到贾母的认可,贾政私下打起宝玉来了。如果贾政能考虑到打宝玉,自己母亲一定会生气,就应该对母亲讲解一下宝玉不教育的危害性,让贾母理解并支持他去教育宝玉。如今贾政不但打了宝玉,还要将宝玉勒死,就不是单纯引起母亲生气的事,而是要他母亲的一条老命,如果真将宝玉勒死,贾母还能活下去吗!

后来薛姨妈、宝釵、凤姐、菱、袭人、史湘云、黛玉等人都来探望宝玉的伤情,但只有黛玉见到宝玉的伤后,是真心疼痛,真为宝玉而哭泣,将双眼都哭肿如桃,其他的人,有的人是为自己心事而哭泣,有的人是从礼仪出发,走一走过场罢了。正因为宝玉与黛玉的真情实意,黛玉对宝玉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通过宝玉这一句话,说明贾政这次教育儿子是以失败而告终,宝玉是永远不会努力读书,去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再深入一层次去看,贾府未来家事衰败是注定的,宝玉是不会光耀门庭的人。贾政这次教子失败,也为宝玉将来走出红尘,踏入门做了事前情节上的鋪垫。

从这回书中,那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各种人物,我们不难看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会领会到,所谓的人情、人伦,人性及亲情、人味是什么滋味!

《红楼梦》第33回,乍一看是家庭平常小事,是生活中随手拈来的,没有丝毫的雕饰,没有什么奇巧的构思安排,其实这正是作家曹雪芹匠心独运的结果,是艺术炉火纯青的标志。

伟大的曹雪芹,不朽的《红楼梦》!

 


欢迎关注!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本让心灵沉淀的书──读《红楼梦》第33回发布于2021-06-01 21:17: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