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批语研究(1)
至真主 千湖水墨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巅峰之作,就这部书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来说堪称百科全书。《红楼梦》一开始是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流传的,在传抄过程中难免发生各种错误。而且古人抄录、刊刻书籍都没有断句,现代人为了让当今广大读者无障碍阅读,以便能正确深入地理解这部书,对文本和批语进行断句、校对、注释是很有必要的。在断句、校对、注释时一定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否则就会曲解作品,产生误导广大读者的效果。
《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出场的时候吟诵了一首诗,在此处有一条批语。请看文本: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头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甲戌本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甲戌本贾雨村诗及批语)
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在1963年出版的著作《有关曹雪芹十种》,针对这条批语有如下论述:
脂砚斋批语颇少有人致力研究,实则脂批甚为重要。盖《红楼梦》中穿插之事实,多为彼所亲闻、亲见、亲历者。曹雪芹《红楼梦》以外诗绝少见,而脂批谓雪芹于书中有传诗之意。第一回‘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下甲戌本批云:“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中亦有”之“有”字俞平伯辑评做“为”。裕按:“为”当系原抄“有”字行书之误,如(此处是两个行书“为”字),俞辑不察,未予改正。且俞断句作“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此则颇为不词矣。

(吴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
吴恩裕,1909年生于沈阳,政治学家、法学家和《红楼梦》研究专家1928年在沈阳东北工业大学哲学读书1930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任北平《晨报》的文学、哲学副刊《思辨》主编和《文哲月刊》主编。1936年公费留学英国,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政治思想史,师从国际社会党理论鼻祖、“人权理论”提出者、曾任英国工党主席的H·J·拉斯基教授。1939年至1946年任重庆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教授。1946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后来历任北京政法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及北大法律系、国际政治系教授等职。从1954年秋起,开始致力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研究,先后出版有《关于曹雪芹八种》(后增订为《有关曹雪芹十种》,最后增补为《曹雪芹丛考》)、《曹雪芹佚著浅探》。
《红楼梦》手抄本是没有断句的,吴恩裕把这条批语断句为:“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他认为:“’为’当系原抄‘有’字行书之误。”而且断句把“中”作为最后一句的句首。我们首先辨析一下,“为”字是不是“有”字的行书之误?我们先看这条批语的甲戌本书影:

(甲戌本批语书影)
在“亦X传诗之意”这句中,X很明显是繁体字“為”,而不是“有”字的行书之误。如果我们对甲戌本这条批语的“為”字存有疑问,幸好甲辰本也有这条批语,是繁体字“為”当无异议了。

(甲辰本批语书影)
我们再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条批语中“为”字和“有”字的区别,以及该如何断句。“中”在这里是名词,意思是:“内,里面。与‘外’相对”。“为”读音(wèi),在这里是介词,意思是“为了”。“有”读音(yǒu),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具有”,与“无”相对。按照吴恩裕认为的“為”是“有”字的行书之误,及断句方法,这条批语的意思为:“这是本书正文的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阁之情都不会落空。我认为雪芹撰写此书,里面也有把他的诗流传下去的意思。”按照语法规范,“中”作为名词“里面”的意思使用,在这里做主语是多余的,累赘的。如果批书人真的要表达《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写的,下面这样表达才简洁顺畅:“余谓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吴恩裕无视文本情节,对整段批语采取断章取意的断句方式,并且武断地认为“为”是“有”字的行书之误,不管其主观目的为何,在客观上误导了读者,让读者误以为批书人都说了《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独创的,不存在其他人原创,曹雪芹仅仅是增删人的说法。
按照常理,如果《红楼梦》这部书曹雪芹是唯一的作者,批书人根本就没必要下这个批语,因为《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小说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诗词和情节都是曹雪芹写的,书能流传后世就包括与情节融为一体的诗词,批书人有必要把书中的诗词单独列出来,指出曹雪芹有传诗之意吗?这条批语是贾雨村咏诗处的双行夹批,是批书人针对贾雨村这首诗有感而发的。批书人特别提示我们,这首诗是“曹雪芹”写的,曹雪芹把自己写的诗放在这部书里,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诗跟这部书一起流传下去。这段批语的正确断句应为:“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这是本书正文的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阁之情都不会落空。我认为雪芹把诗撰写在本书中,也为了让他的诗跟这部书一起流传下去的意思。”这条批语正确断句后,恰恰能说明《红楼梦》一书存在原创者,而化名为“曹雪芹”的人只是增删者,这也符合开篇引子的说法:“从此空空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当然这个“曹雪芹”不会是主流红学所说的曹寅之孙。
要正确地给这条批语断句,就必须结合整段批语的意思去领会。切忌截取其中一段出来,机械孤立地去判断。这条批语的前半部分:“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是在评论这首诗,主题是‘诗’而不是“书”,所以后面的批语断句就不能偏离此段话的主题——‘诗’。后面的批语这样断句:“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就跟前面批语论“诗”的主题是一致的。在这条批语后半段的“余谓雪芹”与“撰此书中”之间,省略了“把诗” 两个字,省略是古文和现代汉语行文上共同的修辞手法。省略是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语句中可以省去的字句。其中有不说即可明白的省略,有扼要概括的省略,具体分为蒙上省略、探下省略和语急省略。这条批语的语句采用了蒙上省略,即如果前文表述了一件事物,后文再对此事物进行描述或评价时,就应该省略以免啰嗦累赘。而如果按照吴恩裕的方法断句:“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后半段的批语主题突然改为论“书”,而论“诗”成为次要的了,这与批书人整条批语要表达的意思不符,也不符合语法行文规范。
古人虽然在抄录、刊刻书籍时没有标点断句,如果我们仔细看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处的批语,我们也能知道如何断句。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这条批语字间的间距处在哪里?书写的间距在‘中’字与‘亦’字之间。这是甲戌本抄录者按照他对这条批语的理解,在潜意识的驱使下自然的断句。然后我们用古汉语行文规范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能正确断句了。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邓遂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抚琴居《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吴恩裕对这条批语的观点在红学界居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蔡义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的序言中吸收了吴恩裕的观点。邓遂夫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中采纳了吴恩裕的观点。最近出版的吴铭恩《抚琴居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同样照搬了吴恩裕的错误。2014年赵建忠发表在《文艺报》上专访冯其庸的文章,《冯其庸:历史研究除文献资料外一定要实地调查》一文,在谈到《红楼梦》作者问题时冯其庸说:“特别是甲戌本脂砚斋还有批语‘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说的就更清楚不过了。”这一干著名红学家都沿袭了吴恩裕的错误,是治学不严谨?还是潜意识中把这条批语当做了曹雪芹著书的铁证?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本文一些资料由“双悬日月”、“五月榴花”等红友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微信 ,带给您更多精彩解读!


黛玉宝玉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红楼梦》这条涉及“雪芹”信息的批语该如何断句?发布于2021-06-02 1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