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乡下,管春节叫年,过春节叫过年。对于农民的孩子来说,过年,那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记事的儿时,正处于上世纪的50年代前期。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们只有过年才有可能换件新衣服,才有可能吃到细粮,才有可能见到肉,解一解一年的馋。因此,过年,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俨然就是天堂!

        
        每年,从农历腊八开始,过年的气氛就渐渐浓烈起来。一过腊八日,村里便陆续开始有人家杀猪了。由于粮食不多,村里的农民每家每户一年也就是饲养一两头猪。那时猪饲料还不是商品,没人出售,即便有人卖也买不起。用于喂猪的东西主要是泔水和谷糠、野草等,那个年代,人都没有解决温饱,猪的生活能好上去吗!由于泔水和谷糠之类的猪食没有什么营养,所以猪也生长得很缓慢。年初买的小猪娃,到年底能长到一二百斤就不错了。一到年关,家境好一点的人家通常会把喂大、喂肥的猪杀掉;家境不好的人家则往往是把猪卖掉,再到集市上买一点猪肉过年。卖猪的钱主要用于购买其他年货,增添农用家什。即便是杀猪的人家,也不会把肉全部吃掉,而是要卖掉一大半,自家仅仅留下猪头、猪下水之类。记得小时候我家似乎不杀猪的年头不多,不管猪大猪小,父亲总主张杀一头,他认为买肉不划算。



        临近过年那段日子,小孩子们最爱看杀猪。只要一听到那里有猪在声嘶力竭地嗥叫,便立即蜂拥而去。村里没有专业的屠户,只有一些农民兼做屠夫。一进腊月,屠夫们便开始忙起来,农户们排着队请他们。屠夫一般都是帮忙杀猪,不收工钱。为表感谢,农户一般都是把猪的小肠送给屠夫,以此充当工钱,此外还要招待一顿饭。说是招待,其实也很简单,一般都是吃白面面条,当然菜码少不了新宰的猪肉。由于肉是新鲜的,所以吃起来味特别,特别鲜。每到杀猪那天,我们也都可以借着屠夫的光,吃上一顿新鲜猪肉浇帽的面条。长大后离开家乡,虽然也经常吃面条,但再也没有吃到过小时候招待屠夫的那种面条的味道了。由于看杀猪看的得多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整个杀猪的程序:逮猪——放血——吹气——去毛——割头——吊起——开膛——分割——整理下水。不论谁家杀猪,这家的孩子都会让屠夫把猪水泡即膀胱,吹得膨胀起来,拿来当气球玩。我家每次杀猪,我都要候在旁边,等着取那个猪水泡,生怕被别人抢走。

        除了杀猪,就是准备过年的食品。在我们乡下,过年需要准备的食品通常有馒头、豆腐、灌肠、年糕、豆渣饼子等。准备食品的目的,一是为了过年期间自家吃。年前准备好的食品,通常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甚至更长。二是招待客人用。过年是乡下人走亲访友的日子,谁家也少不了有客人需要招待,食品事先准备好了,客人来了就比较省事。馒头要蒸几十斤面的,有时候还有豆包。母亲就是我们村蒸馒头的高手,她蒸的馒头又松又白。馒头上还要用红颜料点上一个圆点,可好看了。豆腐每家都要做一模子,约十几斤吧。灌肠的做法是,在洗净的猪肠子里注入淀粉和肉拌成的糊状的馅儿,然后放在锅里煮熟,捞出凉凉。年糕用的是黄米面,乡下叫黍子面,中间要掺上红枣。豆渣饼子是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和玉米面掺在一起做成的,一般过年那几天不吃,储存起来待到年过去了才吃。



        小时候,我每到过年总是要帮助母亲准备过年食品,主要是当下手。比如,做豆腐时帮着推磨磨豆浆,蒸馒头、蒸年糕、蒸豆渣饼子时帮着烧火,做灌肠时帮着往里灌馅儿……。我们小孩子很喜欢干这些活,因为那是有回报的。每当豆腐点好卤水后,母亲总会让我们帮着干活的先吃上一碗豆腐脑,馒头、年糕等出锅后也都可以先尝个鲜。这些东西,不是过年,平时基本上是很难吃得到的。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过年的另一个吸引力就是可以穿新衣服。我们家穷,孩子又多,家里一年到头很少为我们添置新衣服。夏天,一般就是穿一件白色土布小褂子,太热时就光膀子,学龄前的小孩甚至是整天光着屁股满街跑。冬天每人一身黑色土布棉衣,一般都要穿好几年,大的不能穿了再给小的穿。只有到了过年,才有希望盼到一件新衣服,因为“穿新衣,过新年”是家乡自古以来的老传统。因此每到过年,母亲都要为我们的新衣服作难。因为家里穷,洋布是买不起的,一家老小的衣服用的都是母亲织的土布。手工织布可不是个简单事,那要好多道工序:弹棉、纺纱、浆线、经线、上机、织布、染布……。所以,母亲一年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要花在纺纱织布上。一到腊月,母亲更是为我们六七个孩子的衣服忙得团团转。母亲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家里土布的多少,决定给谁做新的,给谁以旧翻新,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给做新的。所谓以旧翻新就是把旧棉衣拆了,把里子和面子洗干净了,再重新缝制起来,只有旧面实在不能翻新时才换个新的。因为是翻新,难免将磨损得厉害的地方打个补丁,所以谁都不愿意要翻新的,都希望得到一套里儿、面儿全新的。为此,母亲还要耐心地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一进腊月,母亲白天忙着准备过年的食品,只有晚上才熬夜为我们准备新衣服。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常常是忙到大年初一的黎明。有好多次,我们都是钻在被窝里等着母亲缝完最后一针,才能穿上新衣服起床。



        过年,小孩子除了有可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外,还有可能得到一点节日礼物。我刚记事时,爷爷还在。每到过年,爷爷都会给孙子、孙女们买点节日礼物。我记事时,爷爷膝下,孙子、孙女加起来已经有六七个了。由于孩子多,加之爷爷手头也没有几个钱,节日礼物一般都是男孩子一挂鞭炮,女孩子一朵头花。在今天看来,这微不足道的节日礼物未免有些寒酸,但在那个年代,不少家庭的孩子也是求之不得的。记得,对爷爷的那一挂鞭炮,我是十分珍惜的,轻舍不得燃放一个,只是在高兴时才从兜里掏出一个来,一直能坚持到年过去了才能燃放完。

        童年的乡下,正月初一早上,一个家族的男性要挨家挨户去给同族的各家长辈拜年。凡是有长辈的家庭,为了方便同族的小辈们磕头,院子里还要铺上一张苇席。看吧,一到初一,络绎不绝的拜年队伍便出动了。那走门串户的拜年队伍,把整个村子的过年气氛渲染得格外浓烈。拜年队伍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同一辈的男性结成一队,三五人不等。进到长辈家,一边高喊着长辈的称呼,说一声“给你拜年啦”,一边跪地磕头行礼,长辈会从屋里出来迎上前还礼,那真是亲情融融,年味浓浓。家族大点的,一圈拜年下来,少说也要花上个把小时。



        初二、初三,出嫁的女人们要带着孩子回娘家拜年。小时候,每年的大年初三,母亲是一定要带我们去姥姥家拜年的,一年都不拉。一到初三,吃过早饭母亲便领着我们三四个孩子,带上专门制作的探亲用的馒头早早上路了。



        上世纪50年代,一般农民家庭连自行车都还没有,赶集上庙、走亲访友都是靠两条腿,好一点的人家,也有坐牛车、驴车的,坐马车的就不多见了。我家离姥姥家5华里,步行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



        姥姥是一个特别重情、好客的人,每到大年初三,便早早到村口等着我们。每当看到我们拜年队伍的影子,便会老远迎上前去接客。进了姥姥家,我们外甥男女先要给姥姥、舅舅、舅妈等长辈跪地磕头拜年,然后还要到其他叔伯姥爷、姥姥家拜年。

        我们乡下有句俗话——“初二初三,外甥子拜年”。这两天,如果外甥子们不去拜年,被视为大不敬、不懂事、没教养,是要遭人笑话的。听母亲说,她父亲一辈,4男4女,所以外甥男女特别多。他的大伯父,也就是我的大姥爷,每年过年,一到初二初三,便早早端坐在太师椅上,等着众多的外甥子们来拜年了。如果有那家的外甥子不来,他就会说:“走!外甥子不来,咱们去给他们拜年去!”知道了这位舅舅的厉害,没有特殊情况,便也没有哪个外甥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去拜年了。



        现在过年,拜年的风俗越来越淡化了。记得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每年过年回家,大年初一还要到已经不多的几个本族长辈家拜年,但已经不兴磕头了,只是随便聊上几句,问候一下而已。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成为长辈的我,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同族晚辈拜年的待遇。外甥子拜年也是一样,我长大后,直到出外参加工作,凡是在老家过年,大年初三仍坚持去姥姥家拜年。姥姥去世后,坚持去给舅舅拜年;舅舅去世后,坚持去给舅妈拜年,一直到舅妈去世。

        现在,我也早已经是有着不少外甥男女的舅舅辈了,但每到过年,基本上没有哪个那怕打一个电话拜年。真不知道是世道变了,还是人心变了!

        小时候,每到过年,我们那一带农村还时兴搞文艺演出活动。一进腊月,各村都要组织一个文艺队准备节目。文艺队员一般都是放寒假返村的中小学生,节目则由村里有点文艺细胞的人编写和导演。临近年关时,文艺队每天都要集中起来进行排练,有时晚上还要加班。上小学和初中时,我多次参加过村里的文艺队。记得曾女扮男装演过小姑娘,与同班同学王根书搭档说过相声,演过三句半,还导演过一个小白兔舞蹈。

        初一到初六,本乡所辖五六个村的演出队便开始了互相串村演出。各村的演出队都是几十人排成长长一队,打着各色彩旗,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外村进发。一路上旌旗招展,欢歌笑语,好不热闹!途中,不同村的演出队伍一旦迎面相遇,各队锣鼓手们为制造声势,压住对方气势,便更加卖力地敲打一通。那真是,鼓声雷动,锣声震天,热闹非凡!



        进村后,演出队便寻一块场院,向聚集而来的村民汇报演出。庄稼人尽管没有啥高超的演技和特别精彩的节目,但村民们依然看得聚精会,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外村的演出,我最喜欢的节目是李家庄的武术表演,鼓声中,表演者赤膊上阵,舞拳弄棒,劈刀刺枪,一招一式,格外威武雄壮。

        春节,是我儿时的向往,是我记忆中的盛典,更是我童年的天堂!直到退休前,我每年都要回家过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寻回那儿时的感觉。退休后,随着父亲的离世和母亲随子女进城居住,我也便多年不回村子里过年了。但每逢过年,便会不由自主地勾起儿时对过年的记忆,那种感觉,温馨而甜蜜!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过年是儿时的天堂发布于2023-11-14 2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