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章皇帝 元和元年 公元84年

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

【译文】许多人上书指出:“各郡、各封国举荐人才,多不依据功劳大小,因此官吏越来越不尽职,办事效率日趋低落,其责任在于州郡官府。”章帝诏令公卿大臣对此进行讨论。

解析汉朝选官制度主要有两种,举察和征辟。

所谓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分为征召和辟除,皇帝看上了谁,破格提拔他出仕,这叫征召;高级官员看上了谁,把他招募为属吏,这叫辟除;合起来就叫征辟。

所谓举察,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俗称“举孝廉”,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知所有人才,所以为了网罗人才,就有了这种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举孝廉”是由地方上具有威望的人向朝廷举荐人才。

这种选官方式,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具有极高的效率;可一旦到了政治腐朽的时候,会要人命的。

而一个王朝的轨迹就好比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头70年是青少年,中70年是青中年,后70年是中老年。

由于继承人素质无法避免的下降趋势,以及王朝开创以来积累的各种沉疴,王朝百年之后必多病。在这种状态下,“举察制”无疑就是致命毒药。

为何?因为在这种时候,举察制就是豪强兼并的手段。到了这种时候,地方上的头脸人物都是些什么人?要么是屡世公卿,要么是富甲一方,总之不会死穷苦百姓。

而所谓“孝廉”,这个概念第一是模糊,第二是门槛太低。什么是孝?什么是廉?我说你孝你就孝,我说你廉你就廉,这种评判标准过于主观了。

在一个,孝和廉并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情,阳明曾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看你想不想做而已。孝廉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又孝又廉,只看你想不想做而已。

如果公然的把孝廉作为提拔官员的考察标准,这就是在侮辱孝廉,因为利益所在,瞬间就把这个本来极少人走的路走烂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雌雄。由于利益的驱动,大量的投机分子以孝廉为政治投机手段,寄希望以此走向仕途,反而使得孝廉这个概念变得畸形,以孝廉取官的目的本是为朝廷吸纳正气,这个目的也就达不到了。

所以鉴于以上原因,以及人的自私性,在“举孝廉”的制度下,一旦政治生态恶化,这种选官制度就会沦为功勋豪强兼并的手段,导致最终以举察制上位的官员,既不孝、也不廉,但有个好爹。如袁绍四世三公,就是这么来的。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阶级流动几乎凝固,阶级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底层没有发言权的普通人没有丝毫政治权利,这样的政治生态,是畸形的,帝国必将在这种畸形中一瘸一拐的走向覆灭。

大鸿胪韦彪上议曰:“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练之吏,持心近薄。

大鸿胪韦彪上书说:“朝廷以选拔人才为职责,而贤才则以孝道为第一要务,因此,想要得到忠臣,就必须到孝子之门访求。

人的品行和才干很少能够兼备,所以孟公绰能够轻松胜任晋国赵、魏两家的家臣,却做不了滕、薛两国的大夫。忠孝的人,心地较为宽厚;而干练苛刻的官吏,性情较为凉薄。

【解析】大谬。选拔人才的第一要务并非孝道,而是尽可能公平、公正、公开,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帝国的选拔中来,无论是功勋、豪族还是百姓都应该有向上的希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才是一个健康政治生态应有的气象。虽然机会并不均等,豪强阶层无论从教育、视野还是财富上都更有优势,但至少应该给基层参与的权力,以及在天生劣势下,公平、公正、公开同台竞技的资格。

若非如此,从政的权力将私有化,一旦当官成为私有权力,则官员失去努力的动力,就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

为什么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因为当官的没有危机感,生龙凤生凤,反正我怎么折腾我都是太守,那我还努力干嘛?把事情交给下面做嘛。

因为基层小吏已经绝望。反正不管我怎么干,提拔都轮不上我,被上面这些官老爷垄断了,那我还努力个什么劲?过得且过不吗?

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

选拔人才,应该首先考虑才干品行,不能只根据资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两千石官员的任命。如果二千石贤能,那么他所举荐的必定都是人才。”

【解析】又错,选拔人才,首先就要考虑资历。为什么?因为资历是客观的,而才干、品德却是主观的。在人事任命的领域里,越客观越好。

人事任命是君主的专有权力,不可以被窃取。在这个问题上,越是主观,给下级官员的发挥空间就越大,如果轻视资历而只讲才干品德,那没权没势没背景的人永远不会有被提拔的机会。

从而导致君主的人事任命权被下级所窃取,用来为自己施恩、谋利。如果以资历为主,以才干品德为辅,就不一样了,想夹带私货?先看看硬性条件达标没有?

这就是很多单位就算是招个前台都要本科的原因。为什么?如果放低要求,那招进来的全部都是各级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只吃饭不干活,如果都这样夹带私货,组织就容系统崩溃。

彪又上疏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间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虽晓习文法,长于应对,然察察小慧,类无大能。

宜鉴啬夫捷急之对,深思绛侯木讷之功也。”帝皆纳之。彪,贤之玄孙也。

他还上书说:“朝廷的机要在尚书,尚书的任命,岂能不慎重!然而近来尚书多由郎官升任,他们虽然通晓法律条文,擅长应对,但这只是一点小聪明,多没有处理大事的能力。

虎圈啬夫曾敏捷的回答文帝的问询,但张释之认为不能因此而予以提拔;绛侯周勃质朴而不善言辞,却建立不朽功勋。圣山应当借鉴历史,三思而行。”章帝将他的意见全部采纳。韦彪是韦贤的玄孙。

【解析】这个韦贤是西汉宣帝朝的丞相,韦彪为什么向皇帝提这些看似有理,实则是歪理的建议?

并不是他傻,而是他坏。一则是韦家有一定的政治底蕴,能够从举察制中获利;二则是这种建议提到了豪强勋贵的心坎上,这是韦彪跪舔当权派的献媚书,是他加入“上流社会”的一张入场券。

韦彪成功的为豪强勋贵打call,把章帝忽悠瘸了,从此以后,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哪个都会给他三分薄面,有这份交情在,还怕以后没有好处可以捞吗?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为什么好单位招个前台都要本科?从政治的角度看,其实很合理。发布于2021-06-28 11:54:18

相关推荐